提問誰教師總結范文
其實,對于上課時提問誰的問題,確實讓人頭疼。
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看,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班里的一小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經(jīng)常舉手,幾乎老師提出的每個問題都能得到他們的積極響應,且思考的速度較快,回答的`效果也相對較好。第二類學生則是偶爾舉手,這些學生只針對某些感興趣或者比較有把握的問題來舉手,但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能看到他們的小手,聽到他們的回答。而第三類學生幾乎是從來不舉手,哪怕你提出的問題再簡單,也不會看到他們主動舉手回答,仿佛他們就是局外人,這課堂與他們無關。又或許,是缺乏自信,沒有把握能夠答對,害怕被批評。也有可能,是在走神,心思不在課堂上,對學習無興趣。
最近,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上課提問的對象呈固定化趨勢,似乎那些經(jīng)常舉手的同學成了“必選”,而偶爾舉手的同學成了“備選”(只要舉手就會叫到),但那些不舉手的同學則被我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而這并不是個好現(xiàn)象。
事實上,我也不止一次地做過嘗試,課堂上不批評,多鼓勵,多引導,給那些不舉手的同學創(chuàng)造機會來回答問題,參與學習活動,和大家一起交流。然而,結果卻是差強人意。有的同學被點到名字,只能猶猶豫豫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站起來就滿臉忐忑,只是盯著老師的臉,一副茫然無措的表情,仿佛不知道怎樣張嘴,在聽到老師重復問題或鼓勵之后,才勉強回答,有時對,有時錯;還有的同學站起來就開始沉默,不管老師如何鼓勵、如何啟發(fā),就是惜字如金,最后仍是一言不發(fā)地坐下,令人萬分無奈。但在課堂上,老師必須兼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因而提問時要努力關注不同層面學生的反應,然后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盡量讓他們都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積極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并樂于與大家分享交流?烧n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并不能完全符合教師的預設,而孩子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接受程度等也都是不同的。而且有些孩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不愿意舉手回答問題,哪怕老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們也能“無動于衷”。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著實令人氣餒,也著實令人無奈。
于是,課堂上成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博弈。雖說各有勝負,但久而久之,我便陷入了如今的境地——內心疲憊不堪,不再與那些不愿回答問題的學生較勁,只要知道他們是在聽講就行。如果哪一次有人破天荒積極了一次,我就把這當做一次“驚喜”,大力表揚,然后默默期待他以后能多一些自信,多一些主動,再來一次“驚喜”......
我知道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是“不對頭”的。但我希望自己可以重新振作,積極地去調整:一邊學習充電,努力轉變心態(tài);一邊大膽創(chuàng)新,換用其他方法不斷嘗試。但愿不久之后,我能夠讓自己的課堂提問逐漸變成一種“藝術”,給學生以趣味和挑戰(zhàn),讓他們收獲更多的知識與自信,讓我們的課堂重新煥發(fā)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