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教學設計及反思
朗讀:讓兒童用真情去觸摸課文; 感悟:讓兒童用心靈去體認世界;
對話:讓兒童用情感去描摹詩意; 共享:讓兒童用智慧去享受語文。
案例背景:
1、 教材簡析
《一粒種子》是一篇常識性童話,采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種子發(fā)芽出土的條件和過程。課文的語言淺顯易懂,富有童趣,深為兒童喜愛,學生自讀課文不會有多大的困難。但如何引領學生感悟課文生動的語言,天真的童趣,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中種子的“情感”,體會種子對春天的向往是教學難點。
2、 設計理念
“新課程”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教學過程必須是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過程。教師要營造民主、快樂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開放、活潑、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的情境,保證學生自讀、自悟、自創(chuàng)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語言特點”和“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接觸語文材料的自主活動中,在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體驗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3、 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去做種子發(fā)芽的實驗,觀察并做好記錄;多媒體課件
教學實踐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課件演示:一粒種子發(fā)芽動作(無聲)
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導入課題:一粒種子
。塾谜n件導入,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動畫畫面,創(chuàng)設與課文相符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條件。]
二、 自主學習,讀中識字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在讀之前給自己說說應該做到什么?[學生自己提出讀書要求,有利于學生今后發(fā)展。]
2、 抽讀課文,糾正讀音,隨課文媒體出示“生字寶寶”認讀。
3、 認讀“生字寶寶”給同桌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方法
4、 全班交流識記生字方法,讓學生當小老師:你會帶領大家學習哪個生字?
。圩R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記、寫,給他們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他們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識字,最后再轉換角色,讓學生當小老師,不僅避免了每一個字的同一種記法,還可以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 再讀課文,了解種子發(fā)芽所需的條件
四、 讀讀演演,感悟內化
師:現在我們還要當一回配音演員,給無聲動畫配音。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員,可不容易,先要反課文讀好,讀出感情來。你愿意讀哪一部分?(屏幕出示4塊內容,根據學習需要分成3塊1-2節(jié)、3-7節(jié)、8-9節(jié)順序不固定,根據學生選擇可任意調換。)學生一個個興奮地拍起手來,找到自己喜歡的部分搖頭晃腦地讀起來,
。郯盐諆和男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尊重學生,不以老師的喜好確定學習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
1、 指名讀1、2兩節(jié),師生共同評議――自由練讀――齊讀。
2、 多媒體出示3-7節(jié)(蚯蚓和種子的對話)。
師:要讀好這段對話可不容易,我們先來過這一關。出示:
①括號里該填 什么?你為什么這樣填?
A、 種子()地問蚯蚓:“外面是什么聲音?”B、 蚯蚓()地說:“那是春風。春風招呼我們到外面去。”C、 種子()地問:“外面什么樣兒?也這么黑嗎?”
指導學生個性化的填寫,不求統(tǒng)一答案,允許閱讀有自己的獨特感悟。
A句:生:種子奇怪地問
師:為什么,能說說理由嗎?
生:因為他從來沒聽過,深得很奇怪。
生:種子好奇地問
生:種子小聲地問
師:為什么?能說說理由嗎?
生:因為他不知道是什么,覺得不好意思,他怕蚯蚓笑他。
生:種子不好意思地說,因為他覺得自己太沒見識了
師:你說得真棒,老師為你鼓掌……
B句:生:蚯蚓是高興地說。因為他知道外面很好玩,想到自己又要有得玩了,所以很高興
生:蚯蚓是自豪地說。因為種子不知道那是什么聲音,而他卻知道。……
。鄄灰岳蠋煹姆治鰜泶鎸W生的閱讀實踐,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尤其是對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著各自不同的體驗,而此步正是課程標準 “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的最好詮釋。]
②根據你的理解試著讀讀看――評議――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
③師小結:是呀,同一段對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讀起來也可以有自己的感覺。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讀出來,都是可以的。
3、 媒體出示:8-9節(jié)課文和文中第三幅插圖。
、僦该x這兩段。
、诳磮D,想像,重點感受“熱鬧”。
春風怎樣只聽唱歌的?(大家輕聲呼一呼)
泉水怎樣唱歌的?(試著唱一唱)
小鳥怎樣唱歌的?(叫一叫)
小朋友會唱什么歌?(唱一唱,感受春光的美)
、郾硌荨昂铣,理解“熱鬧”。
、芡饷婕热贿@么熱鬧,泥土里的種子可等不住了,自己試讀――抽小組讀――齊讀。
、菰倏磮D。種子又抒身子挺一挺,它終于鉆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樣的一個光明世界?看圖說說。
、拗该x最后一段――評議――齊讀。
。鄢浞滞诰蚪滩目梢岳玫牟糠郑谟^察、想象、說話、表演的基礎上理解“熱鬧”,同時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通過想像,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義的方法,并在情景的體驗中得到人文的熏陶。]
五、 演讀課文,享受美文
多媒體放無聲動畫,要求二人一組分工合作,給無聲動畫配音(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和動作)
1、 二人一組自由練習。
2、 抽學生來配音演讀――師生評議。(學生一個個漲紅了小臉,興奮不已。)
3、 全班表演讀讀課文。
。墼谇榫持幸龑W生繪聲繪色地演讀,學生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種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演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會到了文中豐富的科學知識,感受到語言的優(yōu)美。]
六、 給畫添話,創(chuàng)造想像
1、 種子從睡在泥土里到發(fā)芽,肯定有不少心里話吧!請你在每幅圖下寫幾句。
2、 交流欣賞。
[為學生創(chuàng)造地學提供一個空間,將課文內容延伸,并展開豐富的想像以寫促思,讓孩子的個性在寫寫和說說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實踐反思:
反思本課教學,課堂氛圍民主輕松,學生濱興味盎然,思維活躍,較好地體現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分析如下:
1、 營造開放的、浸潤性的積極互動的氛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樂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大在呼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huán)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系,才能進一步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讓學生填寫種子和蚯蚓對話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去填,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尤其是對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著各自不同的體驗,而這正是課程標準 “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的最好詮釋。
2、 喚發(fā)情感,提供充足的空間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上態(tài)度上產生的反應,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語文課堂充滿人文魅力。如在對于熱鬧一詞的理解時,老師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導學生在觀察、想象、說話、表演的基礎上理解“熱鬧”,同時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通過想像,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義的方法,并在情景的體驗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并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演讀,學生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種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演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會到了文中豐富的科學知識,感受到語言的優(yōu)美,并享受著自己獲取知識的成功喜悅。
【《一粒種子》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種子》教學設計10-01
《種子的萌發(fā)》教學設計03-11
《貓》教學設計及反思10篇03-30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音樂課教學設計與反思04-01
教學反思心得05-01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