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文中生字和新詞,《琥珀》教學設計和反思。
2、理解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懂得作者這樣想象琥珀形成的依據。
(重難點)
3、激發(fā)想象,合理敘寫一個琥珀形成的故事。
4、激發(fā)探索大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體會"稀奇"
1、今天我們學習《琥珀》一課,板書課題,兩個都是形聲字,形旁表意,都是"王",可見這種東西是珍寶。
2、字典里怎么解釋?黃褐色透明體,是古代松柏樹脂落入地下所成的化石,可做香料或裝飾品。
3、這種東西有什么稀奇的呢?
交流預設:
時間。松脂球形成后,過了"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由于陸地下沉,海水上漲,森林被水淹沒了,松脂球被淹沒在泥沙下面。"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約摸算來,總有一萬年了。"由琥珀形成時間的久遠,我們可以看出琥珀是稀罕之物。
數量。"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棵老松樹上。"這里作者用"成千上萬"形容多,"兩只小蟲"形容少,對比描寫,突出了"這是很少見的"。由于這樣的琥珀極少極少,從而突出了它是稀罕之物。
形象。"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躺著。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還可以想象它們當時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樣掙扎,因為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huán)。"這里描寫了琥珀的形狀,一切都保持著上萬年以前那一時刻的情景。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可見是稀罕之物。
價值。課文最后一段,科學家推測"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人們由此還可以了解生物演化、地殼的運動及地層年代。這樣看來,這塊琥珀的科學價值極其珍貴,從而也突出了琥珀是稀罕之物。
(二)讀懂想象,敘述"形成"。
1、課文中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塊琥珀?課文里的句子。劃出。
2、從發(fā)現的這塊琥珀里,作者想象了它形成的過程。
作者的想象中包含下面這些內容,你能說說這樣想象的依據嗎?
a)約摸算來,總有一萬年了。
b)一個夏天,太陽暖暖地照著。
c)海在很遠的地方翻騰怒吼。
d)樹林里長著許多高大的松樹。
e)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
小結;作者通過想象,記敘了一塊里面包裹著一只蜘蛛和一只小蒼蠅的琥珀的形成過程。但我們可以發(fā)現這想象是有根據的,是根據科學推測出來的,不同于一般的想象作文。
3、讀讀課文,想想在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中還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4、根據上面的這些推測,說說作者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的?
小蒼蠅停在大松樹上
蜘蛛靠近小蒼蠅
松脂滴落包住兩只小蟲
形成松脂球
海水淹沒森林
松脂球被埋泥沙下
形成化石
5、除了科學的說明,作者還進行了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記敘,使一篇科學文充滿了情趣。你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
6、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假想這塊琥珀可能的其他的形成過程:
約摸一萬年前的一個炎熱夏日的晌午,一片古老的森林里的一棵老松樹上,已經滲出了厚厚的一大坨金黃的黏稠的松脂,一只綠翅膀的小蒼蠅飛來了,四處亂竄的它一不留神撞在了松脂上而被粘住了,它只能無助地扇動翅膀試圖逃離,這情景恰被一只饑餓的蜘蛛看見了,心中竊喜:送到嘴邊的美食不吃白不吃,教案《《琥珀》教學設計和反思》。它不知道那是一個溫柔的陷阱,老松樹黃色的淚滴會要了它的小命。它吐出一根絲并順著降落到蒼蠅身邊從而也被松脂粘住,一步踏入了鬼門關。松脂繼續(xù)滴落,積成了一個松脂球,從而將兩個小家伙重重包裹在了里面。
松脂球又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陸沉水淹、泥沙掩埋的變遷,從而成為了一塊松脂化石,也就是琥珀。
(三)欣賞琥珀,推測情景
1、出示琥珀圖,學生仔細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塊琥珀。
2、每一塊琥珀都在訴說一個久遠的故事。
(四)閱讀鏈接,布置作業(yè)
1、在中國古代,琥珀曾被稱作"虎魄"、"獸魄"、"育沛"、"頓牟"、"江珠"、"遺玉"等等。早期的文獻多將琥珀寫成"虎魄",謂"虎死精魄入地化為石"。或認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淚,或是老虎臨死前的目光凝聚成的寶石,唐人段成式《酉陽雜言》中則說:"龍血入地為虎魄。"這些奇異的傳說,蘊含著中國古人對琥珀這種神秘物質的揣測和追尋,暗示人們琥珀有趨吉避兇、鎮(zhèn)宅安神的功能。
唐代詩人韋應物曾寫到:"曾為老茯苓,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在其中,千年猶可覿。"("覿"讀dí,是見或相見的意思。)李白也曾寫下"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的名句,說明當時人們對它已十分熟知。琥珀用途廣泛,能做芬芳的香料,也是貴重的藥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琥珀可以"安五臟,定魂魄,殺精魅邪鬼,消淤血,痛五淋"。
2、波蘭琥珀博物館如同玉代表著中國的寶石文化一樣,自古以來在歐洲,琥珀就被視為吉祥物,她溫暖的`特性,矜持的外觀,或許是大自然賜予人們最珍貴的禮物,而琥珀又被稱做"北方的黃金"。格但斯克是世界最大的琥珀集散地,建有"琥珀博物館"。琥珀博物館集中了波蘭的琥珀藝術珍品,這些"波羅的海黃金"在燈光的照射下異常美麗。其中有完全用琥珀做的首飾盒,盒身用淡黃色的琥珀拼接而成,盒蓋上鑲嵌著深褐色雞蛋大小的琥珀,中間還嵌有一只栩栩如生的昆蟲;一個高約40厘米的孔雀少女雕像乃是用一整塊琥珀雕琢打磨而成,連琥珀內固化的雜質和昆蟲也被巧妙地變成了女子身上的飾物和孔雀的翎毛;最大的藏品則是用琥珀做的一張圓桌。
3、作業(yè)布置
將這節(jié)課的所學告訴你的父母。
教學反思:
《琥珀》是人教版六下總復習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從一塊琥珀的發(fā)現,推測到一萬年前的故事和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使我們進一步增加了有關化石的科學知識。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記敘,又有科學的說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課文。
課文的脈絡很清晰,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敘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先描述了松脂球的形成;再講述松脂球變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著敘述了琥珀的發(fā)現。漁民確認了它是琥珀,并且說"這是很少見的"。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寫了琥珀的形態(tài),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過程的依據和它的價值。全段共4句話,句與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層層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斷。
對于畢業(yè)班的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的閱讀理解并不算難,如何在這樣一篇科學小品課堂中積累語言有效交流、培養(yǎng)想象和創(chuàng)新,提高寫作能力、激發(fā)探索興趣是我教學設計中思考的問題。
因此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課文,體會稀奇;讀懂想象,敘述形成;欣賞琥珀,推測想象;閱讀鏈接,布置作業(yè)這樣四個方面。一二環(huán)節(jié)的著眼點在文本,重點是使學生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和形成的必備條件,并能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三四環(huán)節(jié)是文本的拓展和延伸,在理解科學文章中想象的合理科學后,推想琥珀形成的過程,這既是對文本的學習檢測,也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學中,我覺得處理得較為妥當的方面有三,一是教學設計的合理性,二是注重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檢測,三是基于文本地讀寫練筆的真實有效。同時覺得可以改進的是課堂評價語言的節(jié)奏和效度。
【《琥珀》教學設計與反思】相關文章:
《琥珀》教學設計6篇05-20
《琥珀》教學設計(精選5篇)04-24
《琥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4-24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音樂課教學設計與反思04-01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yè)與樂業(yè)》教學設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