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導讀:《孔雀東南飛》這部文學作品,是保存下來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講述了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悲劇。魯迅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個愛情悲劇的骨架被亦柔亦剛之美填充著血與肉,極富浪漫主義的將“雙飛鳥”“自名為鴛鴦”的結局與“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起興開篇首尾呼應,緊緊地將讀者的心弦扣住,不僅讓人欣賞“有價值的東西”的美,還讓人忍受愛情這“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的痛苦,是美與悲結合完美的文學作品。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一、課前研究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高中新課標>對文言文部分有以下要求:
知識能力方面: ①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 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歌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名篇。 ②學會靈活使用常用語文工具書。 ③了解詩歌這種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了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能力,方法方面:注重合作學習,養(yǎng)成互相切磋的習慣。樂于與別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方面: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反戰(zhàn)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本節(jié)課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1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對敘事作品的分析能力。
2倡導學生”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背景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在前面通過學習<詩經衛(wèi)風氓>基本了解了敘事詩歌的把握技巧,對<孔雀東南飛>的藝術地位通過<木蘭辭>的學習有所了解。
2預習程度不高,通讀全文且查找文中字詞意義的同學不足十人。很多同學只是簡單的了解了文章的大致情節(jié)。
3學生對愛情故事,尤其是悲劇性的愛情故事比較有興趣。大家都比較熟知的梁山伯和祝英臺等愛情悲劇故事。
教材分析:
粵教版語文(必修1)中《孔雀東南飛》是作為重要的講讀篇目被選入課本,這也是教材里面繼《詩經·衛(wèi)風·氓》第二首比較長的敘事詩,相對而言,《孔》在語法和結構上要比《氓》復雜一些,學生學習《孔》上有一定的難度。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先指導學生讀懂文章,然后作線索分析,最后在對人物形象作分析,但效果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改變教法,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并能舉一反三的學習。
教學方法:
第一課時
【知識目標】:了解偏義復詞/古今字的特點,掌握”相”“迎”在不同于經歷的用法。掌握比興,排比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全面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故事情節(ji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反復誦讀,在朗讀中體會人物情感,了解其悲劇的原因并分析。
【教學重點】:了解”漢樂府”有關知識,整體感知,理清世界的故事情節(jié),
【教學難點】:理清文章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
【教學方法】:誦讀法: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是個語言特點。
討論法:學生借助工具書,相互討論解決課文中的字詞意義。把握文章的發(fā)展脈絡。
【教學用具】:ppt flash朗讀
教學過程:
1課前探究
作為與《木蘭辭》并列的《孔》由于內容背景和成詩年代離今比較久遠,學生肯定會遇到一系列字詞的障礙和情節(jié)理解的困難。從內容來說,文章涉及古代的一系列的職官、名物、禮儀、習俗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對當時的封建家長制度、婚姻制度、習俗習慣,學生所知甚少,至于對詩中所寫的男女主角的思想感情和行為舉動更有理解上的難度。以上這些,往往就造成了學生閱讀這首古代長篇敘事詩的畏難心理,不消除這種畏難心理,對提高這首詩的閱讀質量就有很大的影響。同時,詩歌是長篇敘事詩,那么敘事成為文章主體 塑造出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讓學生理解字詞,重點分析文章內容。
2、要求學生做課前預習,了解樂府之基本知識。
【新課導入】: 愛情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特別是悲劇性質的愛情更讓我們銘記,例如古有梁山伯和祝英臺,現(xiàn)有錢鐘書和楊絳,外國的羅密歐和朱麗葉更是讓我們感受到悲劇愛情的力量,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在你面前。我們怎么體會這樣悲劇的價值,我們前面學習了《氓》,今天我們來經歷另外一個女子的愛情悲劇經歷。
【教學過程】:
題解,原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孔雀東南飛是文章的第一句話,這是古詩中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用第一句話作為文章的標題,選自《玉臺新詠》,這是繼《詩經》《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歌總集。也是我國最早的長篇敘事詩歌。其和《木蘭辭》并稱為“樂府雙壁”
讓學生說說自己查閱的樂府知識。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學生自讀課文,參考《第二課堂》課前預習部分進行課文情節(jié)初步梳理。(重點注意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相”“自”等一字多義字。)
課文字詞(ppt)
1、生字:公姥 伶俜 腰襦 葳蕤 聘禮 磐石 拊掌 否泰 赍錢
躑躅 冥冥 摧藏 奄奄 仕宦
2、通假字:終老不復取 箱簾六七十 謂言無誓違 府吏見丁寧 恐此事非奇
摧藏馬悲哀 蒲葦紉如絲
3、偏義復詞:(有些詞語兩字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義,叫偏義復詞。)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我有親父兄,性情暴如雷。
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其日牛馬嘶
4、古今異義:
君家婦難為 感君區(qū)區(qū)懷
汝豈得自由 可憐體無比
本自無教訓 處分適兄意
便利此月內 葉葉相交通
共事二三年 躡履相逢迎
千萬不復全 汝是大家子
5、理解下列互文句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墳墓四周種植上松柏、梧桐樹。)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樹枝枝葉互相覆蓋,互相溝通。)
分析文章的線索的基礎上讓同學復述文章內容。思考:用比興開頭是民歌中常見的手法,這首詩的開頭就是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的。請你說說興的特點是什么?這樣開頭有什么作用。
答: 興的特點是由于對外界事物的接觸,引起與之相關的感情。
視頻朗讀(flash),通過看視頻朗讀,體會人物語言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學生齊讀課文。
課后作業(yè):理清文章的結構線索,并進行概括。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敘事作品包含的因素,并能分析具體的敘事文章
【教學難點】:情節(jié)和事件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我們前面學習過了敘事詩歌——《氓》,我們上節(jié)課也說了<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敘事詩歌。那么有沒有同學能過告訴大家怎么樣去閱讀一篇敘事文章。這堂課主要是想訓練同學們的分析總結能力,做學習的有心人。同學們先自己討論一下。然后請一位同學說一說,要大膽的說。
總結敘事作品的特點,并且能過運用去分析具體的文章。
二、教師提問:
(1)、什么叫敘事?
(參考答案)敘事就是講故事。古老的敘事形式:神話、寓言、史詩,以及民間傳說和童話,《孔》是講述的故事就是一對男女青年因為男方母親的的阻擾而殉情的愛情悲劇故事。
(2)、敘事的要素是什么?(故事閱讀中應該注意哪些因素?)
(參考答案)人物,事件、情節(jié),場景
人物:文章中的角色,具有獨立性個特征和普遍性,普遍性體現(xiàn)在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能代表某一類人。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般都是現(xiàn)實中某一類人的組合,他們具有典型性性格特征。
事件:文章中獨立的人物行為及其后果,是文章中單個的故事敘述。
情節(jié):具有因果關系的系列事件。就是把事件進行串聯(lián)。
場景:具體描寫的人物行為與環(huán)境組合成為場景,場景的劃分在話劇中最為明顯。
(3)結合課文
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按照文章的先后順序找出這篇文章的敘事要素。
人物: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劉母、劉兄 他們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格。文章中還有其他的一些出場人物,但因為他們不具備獨立的性格。所以他們不能算文章中的人物。比如說:媒人。
事件:蘭芝自遣——仲卿為妻求情——焦母不許——蘭芝別夫——蘭芝別婆姑——夫妻路口分別——蘭之見家母——縣令求婚——阿母拒婚——阿兄逼嫁————蘭芝備妝——夫妻敘生死——仲卿別母——雙雙殉情——合葬化鳥。 凡是人物行動都可以稱之為事件。
情節(jié):將事件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串聯(lián),一般是因果關系,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組成事件,情節(jié)應體現(xiàn)人物行為間的沖突 。本篇文章的情節(jié)就可以概括成:
場景:主要的場景主要有焦府,劉府和太守府。這三個場景完成了整個故事人物的動作顯現(xiàn)。
三、提出問題:(1)情節(jié)是怎樣連接事件的?(2)事件的詳略,作用怎樣布置?(3)人物的安排遵從怎樣的規(guī)則?
參考答案:情節(jié):并不是所有安因果邏輯聯(lián)系起來的事件都會成為敘事作品中的情結。作為情節(jié)必須要有行為之間的'沖突,而人物命運的幸預卜幸就系于人的行為同外界矛盾沖突的結果上。
事件:作品中的事件由若干層次構成,整個事件就是有不同層次的小事件構筑而成。任何事件或敘述單位在作品中都處于一定的關系中,承擔著一定的作用,但每個單位的關系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對人物的命運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事件就必須要詳細的描寫,比如說文章中為了凸顯出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性格,在文章中詳細的描寫了他們之間的對話部分,而省略了其他人的對話部分。(這就涉及到了一個文章結構裁剪的問題。有時間可以進行拓展)
人物:作為作品中事件、情節(jié)發(fā)生的動因,但有些人物只是為了構成情節(jié)而設置的,本身不是完整的,活生生的性格特征。在下節(jié)課的時候我們將具體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課后作業(yè):找一些敘事作品進行類似的分析,理解閱讀敘事文學的關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正確結合歷史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把握人物的歷史環(huán)境
教學難點:從傳統(tǒng)的視角中跳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我們通過文章中的描寫能感覺到劉蘭芝一個十分完美的女性,正是千萬男子所追尋的,但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愛情悲劇的產生呢?我們通過下面幾個問題來分析人物的特征并最終得出這個愛情悲劇的根源在什么地方。
二、提問:
(1)為什么焦母要如此冷酷把劉蘭芝遣送回家?由此引出對焦母和劉蘭芝的人物形象分析。
(2)作為丈夫的焦仲卿在這場戰(zhàn)爭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和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3)哪些人物的出現(xiàn)直接改變了劉蘭芝的命運。(引出對劉兄、劉母的性格分析)
教師指導:長期以來,我們在解讀這篇課文的時候總是把它當作一個反封建的文章來讀,認為這首詩著力贊頌劉蘭芝、焦仲卿堅貞不渝的愛情和對壓迫的反抗精神,但作為21世紀的新人類來說,這樣的解讀已經是一種過于政治化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解讀,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不能肆意的歪曲解讀,要尊重歷史真實,怎樣的真實:
漢代宣稱以"孝"治國,認為"孝"是"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在"夫為妻綱"的社會里,母親的權力與地位來源于父親,因此對母親的"不孝"也就是對"父為子綱"的破壞。所以母親也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但這種高地位僅僅是針對有支配權的母親,下面的作為兒媳的婦女則不具有如此的權利,古代 "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七棄"(七出、七去)在漢代即使尚未寫入法典,至少也作為習慣法而為人們所遵循。,在漢代,兒子不順從母親的教令,或對母親奉養(yǎng)不周,即可定為"不孝"之罪。對母親不孝罪的懲罰,母親有權決定兒子的婚姻。母親對兒子有教令之權,而且并非教令不出閨門。父親去世以后,由母親支配家中的財產。
由于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本小說中的焦母就很自然在故事中占有很大的主動權利,而當事人的焦仲卿和劉蘭芝卻是被動的,所以我們看到了焦母的霸道、焦仲卿的唯唯諾諾、劉蘭芝的無可奈何。并不能從表面上簡單的分析出焦仲卿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不如劉蘭芝。
另外有一點我們要注意的是焦母對劉蘭芝的不滿也是歷來被人們所詬病的一點:焦母的戀子情結。在這一點上我們不需要做過多地分析,只要了解到人物性格的發(fā)展是多方面的。
三、人物形象分析,并能結合課文中的事件進行說明
答案:焦母: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個極端蠻橫無理的的女性。對于蘭芝和仲卿的美好愛情,毫無認識和同情,一意專行。對仲卿軟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蘭芝,以維護他的家長威風,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表。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她聽說兒子自盡后淚如雨下也表明了她的愛子之心。
劉蘭芝:堅強、持重,不為威逼所屈,也不為榮華所動
焦仲卿:他是蘭芝向封建家長制和封建婚姻制度作斗爭的伙伴,有正義感,重感情,守信用,有剛強的一面。但也有懦弱的一面,對母親的責難默默無聲,斗爭無力。沒有蘭芝斗爭徹底,它也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
劉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趨炎附勢,丑態(tài)畢露,典型的市儈形象。
劉母:是小家良母的形象,夫死從子,能諒解同情女兒的委屈和不幸。
四、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對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析,評價方式應盡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強,靈活多樣。
五、課后作業(yè):該寫《孔雀東南飛》或者寫一篇讀后感,談談你對本小說人物的感受。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04-01
《孔雀東南飛》優(yōu)秀經典教學設計03-22
《孔雀東南飛》優(yōu)秀教學設計12-24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12篇)03-03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10篇03-05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12篇02-23
0的運算教學設計的教學設計11-20
教學教學設計06-15
臺燈設計-教學設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