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晉文之事教學設(shè)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shè)計,借助教學設(shè)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寫教學設(shè)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齊桓晉文之事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齊桓晉文之事教學設(shè)計1
授課內(nèi)容:
《齊桓晉文之事》(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分析課文的論辯層次,培養(yǎng)學生分析文章層次的能力。擴展文言文段的閱讀理解,提高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論辯層次和特點的分析
教學難點:
論辯層次和特點的分析
輔助用具:
ppt課件
教學方法:
討論、分析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背誦課文,以此導入授課內(nèi)容
二、教師提示
論辯最講究的就是技巧,而孟子面臨的對象不同一般,要談?wù)摰脑掝}也不同一般,嚴肅和枯燥兼而有之,如果不作精心安排,用心布局,恐怕不可能會讓齊宣王心悅誠服地說出“吾昏,不能進於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這番話來的。那么孟子是怎樣說服齊宣王的呢?
三、學生討論問題,教師參與學生討論,形成互動;最終達成共識。
【明確】
第一步:轉(zhuǎn)移話題,把話題納入自己的軌道,明確王道的話題;
第二步:提出“保民而王”的觀點,肯定齊王的條件【仁心】;
第三步:宕開一筆,得出齊王“能而不為”的結(jié)論,并證明其謬,斷其退路;
第四步:重拾話題,正面主張推己及人,推不忍禽獸之心于百姓,并將此作為王道的途徑;
第五步:剖析齊王能行王道而不為的真實目的及災(zāi)難性后果,擺出具體措施。
四、組織學生閱讀、翻譯下列短文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痹唬骸笆繋煟íz官)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nèi)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五、師生共同歸納在上述兩文中表現(xiàn)的孟子論辯的共同點
引而不發(fā)迂回曲折
步步為營層層深入
跌宕起伏邏輯嚴謹
環(huán)環(huán)相扣水到渠成
六、布置作業(yè)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品之一,頗能反映孟子散文結(jié)構(gòu)嚴謹、中心突出、論點明確、說理充分、感情激越、氣勢磅礴的基本特色。本文是對話體議論文,孟子要在對話中使齊宣王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就必須揣摸對方心理,誘使對方順著自己的思路,因此本文在寫作上具有自己獨特的特色
齊桓晉文之事教學設(shè)計2
一、學練目標提示
[情感目標]
1、體悟孟子當仁不讓的治世精神。
2、領(lǐng)會孟子耐心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和巧妙靈活的工作方法。
3、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廣大勞動人民的深切情懷。
[認知目標]
1、學習課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及句式。
2、學習孟子迂回曲折的論辯方法。
3、學習比喻在文章中的運用和重要作用。
[技能目標]
1、能夠理順思路錯綜的文章的理路。
2、善于切分課文這樣的沒有明顯標志的長文章。
3、能夠運用簡單的比喻進行論辯。
二、學練方法選擇
1、文體切入法。
作為一部對話體的散文集中的代表篇目,自然有不同于其他文章的讀法?梢宰プυ掦w的特點切入課文,也可以抓住散文的特點切入課文。
。1)對話的每一句或每一段都具有多種功能:既要說明一個事實,一種情況,又要表明說話的目的,有時還要暗示與對話者的關(guān)系。所以,對話不僅要表現(xiàn)出說話人自己具體細致的`思想活動和性格特征,而且還要能夠引發(fā)出即將發(fā)生談話內(nèi)容。
對話語體,多采用形象描繪的修辭手法,給人以直接的形象直感,利于說明問題,在詞語的使用上,一般都帶有鮮明的感情色彩,有時伴有具體寫實的形象動詞,同時,簡潔、淺顯而又含蓄,要求有言外之意,話中有話,所謂弦外有音,給對方以思考的空間,或者利用多義詞,寄以豐富的潛在內(nèi)涵。對話還要求明白自然,易于上口,所以,較多地運用一些語氣詞,并且愛用形象生動的群眾口語,另外,句式簡短明快,多用散句和省略句,有時不夠完整。但對話體文章終究是經(jīng)過加工的,它也有它匠心獨運的地方。
課文中孟子與齊宣王一來一往,對答不斷,基本上具備了這些特點。
。2)作為散文,可以抓住課文樸素而優(yōu)美的特點,從樸實無華的文字中去了解其中掩藏著的警句、妙語、比喻,去欣賞自由流利的散句中配置著的駢語儷句,比如促而嚴的短句和舒而緩的長句相配,勻稱凝重的整句與優(yōu)美灑脫的散句相配,對這些詞句的理解,能幫助我們認識散文特有的韻律和風格。這也不失為一種課文學習方法。
(3)此文還是一篇精彩的辯論。辯論最講究的就是技巧,一般的辯論可能會唇槍舌劍,或者攻擊對方的論點,或者攻擊對方的論據(jù),或者攻擊對方的論證,把對方駁一個體無完膚,這當然是一種有效手段,但是,對待象齊宣王這樣的王公大人,如果不講究一點論辯方法,可能根本就達不到目的,因為對方可以充耳而不作一聞。李斯的《諫逐客書》,好則好矣,可謂義正詞嚴,然而,比起《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來,似乎少了幾分機智,而比起《觸龍說趙太后》來,似乎更少了許多迂回和曲折。孟子面臨的對象不同一般,要談?wù)摰脑掝}也不同一般,嚴肅和枯燥兼而有之,如果不作精心安排,用心布局,恐怕不可能會讓齊宣王心悅誠服地說出“吾昏,不能進於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边@番話來的。那么孟子是怎樣說服齊宣王的呢?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課文,我們將會領(lǐng)略到其中的迂回曲折的論辯技巧的。
2、文采欣賞法。
學習文言文,當然可以采用一些傳統(tǒng)的誦讀法,但這篇課文即使照古法行之,也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許多精彩的語段需要讀者在閱讀時切勿走馬觀花,而應(yīng)該放慢腳步,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有的段落以生動的比喻論說難以講清的道理,有的段落用氣勢磅礴的排比,雄辯地證明自己的觀點,有的段落以深入淺出的類比分析醒人愚頑,有的段落則用樸實無華的語句展望未來?梢哉f奇思妙想在文章之中層出不窮,談話者閃爍的智慧的光芒引人入勝。細細品味,一定會感受到課文的特有的文采。
3、勝負預測法。
預測式讀書方法有多種,可以預測文章的內(nèi)容,包括事件的過程和結(jié)果,人物的命運和歸宿,物質(zhì)的現(xiàn)在和將來;也可以預測文章的寫作方法,比如,議論文,可以預測論證方法的選擇和使用,也可以預測論據(jù)的取舍和安排,還可以預測作者思路的曲折變化。預測法的第二步是對比原文,分析自己的預測有哪些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同或錯誤的地方。第三步還可以閉上原文,重新回憶一遍,從而加深理解。
課文是孟子與齊宣王的一次談話,孟子的主要目的是讓梁齊宣王接收“保同而王”的王天下的思想,但是齊宣王卻沒有信心,談話當然不會很順利,那么孟子能不能取得成功呢?閱讀時可以一步步作預測,看了孟子的話,預測齊宣王的反映,或者,看了齊宣王的話,預測孟子的反映。浙江電視臺有一個很有收視率的文藝節(jié)目“人生AB劇”,采用觀賞一節(jié),討論一節(jié)的方式進行,生動有趣,懸念叢生,每一個場上的和場外的觀眾都能投入到對劇本的分析和探討之中去,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這篇課文很長,如果不讀出一些趣味來,那真是一件受罪的事,而事實上,這篇課文卻是很精彩的,難道不值得我們花點心血去研讀嗎?
三、重點難點化解
1、課文內(nèi)容和嚴密的理路
化解:本文記錄的是孟子和齊宣王的一次談話,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勸說齊宣王發(fā)揚仁術(shù),放棄霸道,闡述了“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在理解課文的時候,首先必須弄清課文嚴密的理路。
課文篇幅較長,表面上散漫無紀,實際上始終圍繞“保民而王”這一中心論點層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齊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有行王道的基礎(chǔ),進而論述不行王道是不為,而非不能。不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欲,所以又力論霸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最后,才展開孟子的仁政藍圖,令齊宣王心動目眩,迫切希望實行王道,于是,孟子又向齊宣王說出了實行王道的具體措施。全文如滔滔江河,一氣呵成,順理成章,理直氣壯,氣勢磅礴,十分嚴密。
2、迂回曲折的論辯藝術(shù),是理解文章的又一重點
化解:要看清文章的三個波折。
第一個波折:孟子想向齊宣王道出自己的仁政理想藍圖,碰到的第一個難題是齊宣王的怕難心理。齊宣王認為王天下很難,而霸天下則比較容易,所以,他說“德何如則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齊桓晉文之事》備課筆記教案齊桓晉文之事教案
針對齊宣王的這一認識,孟子從齊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钡氖拢瑒e具眼光地指出齊宣王不是吝嗇,而是有不忍之心,而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礎(chǔ)。再說,孟子的這一番言說,也讓人聽得順耳。所以,齊宣王說“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心悅誠服地與孟子站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來了。
第二個波折:齊宣王雖然在思想上解決了一些問題,但他又懷疑自己的能力。他說:“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意思就是說自己還是沒有信心。
孟子針對這種思想上的疑難,采用了一組形象而生動的比喻進行說理。這就是“百鈞”、“輿薪”、“挾太山以超北!、“為長者折枝”等比喻,指出齊宣王完全有能力保民而王,只是沒有認真去做罷了。這就進一步從思想上為自己陳述仁政理想學說鋪平了道路。
第三個波折:在孟子發(fā)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議論后,齊宣王并沒有樂意地表示要去實行,倒是對心中“大欲”念念不忘。那么,他的“大欲”是什么呢?這是孟子必須認識到并掃清的障礙,否則,王天下的大道理還是不能讓齊宣王聽到心里去的。所謂能破才能立,就是這個道理。
孟子善于察言觀色,他從兩人一開始的談話中就始終沒有敢忘記齊宣王想霸天下的企圖,于是,他用“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一激,再故意提出“肥甘”、“輕暖”、“采色”、“聲音”、“便嬖”五項,旁敲側(cè)擊地襯托出齊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比缓螅钟镁壞厩篝~的比喻,徹底擊碎了齊宣王的迷夢。
文章中的這三個波折,呈現(xiàn)出迂回曲折的特點,千回百折,搖曳生姿,有時故意避開話題,有時故作頓挫,這都是由齊宣王認識上的曲折決定的,課文的這種準確的記錄,正好反映了文章高度的藝術(shù)水平,這是理解上的難點,更是理解上的樂點。
3、典范的語言,是學習上的一大重點,關(guān)鍵在于吸收。
齊桓晉文之事教學設(shè)計3
教學目標:
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并歸納其規(guī)律;鑒賞本文出色的論辯藝術(shù),品味辯駁技巧和修辭方法。
重點難點:
體味并分析文章在論證說理方面的獨到之處;
教學課型:
新授
教學方法:
誦讀、點撥、講析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第一課時內(nèi)容,重點詞語、重點句子。
二、依據(jù)第一部分內(nèi)容,可分三層,教師做點撥分析:
第一層:開頭至“則王乎”。齊宣王與孟子的談話以“霸道”開端,而孟子巧妙地將話題轉(zhuǎn)向談?wù)摗巴醯馈薄?/p>
孟子引入話題的方法:
(1)避而不答:孟子托辭“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北荛_齊宣王的問題而不回答。
(2)轉(zhuǎn)移話題:孟子又巧妙地把話題轉(zhuǎn)移到自己想談的“王道”上去,婉轉(zhuǎn)地說:“無以,則王乎?”使宣王難以拒絕。
第二層:從“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至“是以君子遠皰廚也”。孟子就宣王“以羊易!币皇驴隙ㄐ跤胁蝗讨,有“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礎(chǔ)。以其自身行為證明施行王道甚么高不可攀的難事,建立宣王施行王道的信心。孟子以“百姓皆以為愛也”一句使齊宣王陷入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緊接著又替他開脫,以“臣固知王之不忍”與之作對比,表明自己很了解宣王,博得了宣王的信任。
孟子再進一步為宣王辯解:首先指出以羊易牛一事中,羊和牛其實沒有區(qū)別,同樣是“無罪而就死地”,指出宣王思想行為上的矛盾,又一次使他陷入自己也不能解釋的困境中,一直逼得齊王說出“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的話來。然后再進一步為他辯解,先分析齊宣王以羊易牛的原因﹕
1.眼見那牛驚慌顫抖的樣子,不忍殺它。
2.沒有見到羊受驚的樣子,故以羊換牛。指出這足以說明他有仁慈憐憫之心。最后點明“以羊易牛”一事與行仁政的共通點﹕皆有憐憫仁愛之心;皆有不忍見其它生命受苦及被殺害之心。而這正是“保民而王”的基礎(chǔ)。解決了齊王缺乏信心的問題。
第三層:從“王說”到“王請度之”。:闡述齊王之不王,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
齊桓王已經(jīng)承認了自己有不忍之心,相信自己可以行仁政。孟子于是就勢舉出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等例子說明齊桓王只恩及禽獸,卻功不至于百姓,這是不肯行王道,而并非“不能”做到。他勸說齊宣王應(yīng)把“不忍”之心,擴展至恩及百姓,統(tǒng)一天下的事業(yè)上去。接著孟子為齊宣王指明的方向:推恩。推恩的方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迸e斯心加諸彼,把恩惠推廣開去。
推恩的效果﹕推恩可以“莫之能御”,天下無敵。推恩可以使天下運于掌上。推恩足以保四海。推恩可以如古之人,能超越常人。不推恩則無以保妻子。
三、布置學生朗讀第二部分
學生熟讀課文、自行翻譯。依據(jù)第一部分的方式總結(jié)規(guī)律。
教師點撥,檢查重點詞句翻譯。
四、提出問題,共同討論。
在孟子發(fā)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議論后,齊宣王并沒有樂意地表示要去實行,孟子面對的又一問題是什么(揣測齊宣王此時的心理)?面對這一情況,孟子又是怎樣使齊宣王最終說出“我雖不敏,請嘗試之”的?
教師點撥:孟子用“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一激,使齊宣王說出心中想法,再解釋齊宣王“大欲”之意,故意提出“肥甘”、“輕暖”、“采色”、“聲音”、“便嬖”五項,旁敲側(cè)擊,逼出齊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然后又用“緣木求魚”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齊宣王要以區(qū)區(qū)之齊去戰(zhàn)勝八倍于自己的各諸侯國是多么愚蠢,再以鄒楚之戰(zhàn)類比以一齊而戰(zhàn)諸侯,指出齊勝絕無可能。生動的比喻,到位的類比分析,徹底打碎了齊宣王的幻想,猶如當頭棒喝。使他看到欲王天下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發(fā)政施仁”。
這一部分主要從反面論述了不施仁政的嚴重危害。最終讓齊宣王認識到:必須行王道。
【齊桓晉文之事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晉靈公不君教學設(shè)計08-03
齊民有約:“我換牙了-----統(tǒng)計”教學設(shè)計12-28
晉王述文言文閱讀答案02-11
《古今賢文》的教學設(shè)計04-14
群文閱讀的教學設(shè)計02-02
群文閱讀教學設(shè)計07-18
聰明徐文長教學設(shè)計11-26
《贈劉景文》教學設(shè)計02-15
小學語文《文赤壁》教學設(shè)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