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考》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復習人物描寫的作用
2、通過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高感悟和辨析能力
3、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以及結構特點
[學習過程]
一、作者介紹
豐子愷(1898、11、9—1975、9、15)原名豐潤、豐仁。浙江崇德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繪畫。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對他的思想影響甚大。1919年師范學校畢業(yè)后,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上海?茙煼秾W校,并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1924年,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fā)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畫在《文學周報》上陸續(xù)發(fā)表,并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畫”這一名稱。1924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立達中學。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圣陶、鄭振鋒、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后,率全家逃難。解放后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等職。
二、主旨分析
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對學生在考試前后的.不同神態(tài)和心態(tài)都做了分析性的敘述,細致而形象的刻畫,表現(xiàn)了少男少女的天真、活潑和機靈,又表現(xiàn)了他們在考試的重壓下的焦慮和期盼,表達了作者對孩子的同情,揭示了這種考試的弊端。
三、問題探討
豐子愷的散文,率直、樸素、富有人生哲理,狀物寫人,意趣橫生。課文對這些投考的小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你認為哪些描寫最為生動、形象?并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
①人們全力抗旱的壯觀場面令作者感動不已,但是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小孩子卻如同不聞不見,這說明了他們幼小年齡就承受著異常沉重的精神壓力。
、5—8節(jié)的考試內容都是無聊的,毫無價值可言的,可是孩子卻獨衷于這一點,而對人和自然的奮斗無動于衷。
、劭己蠖虝旱呐d奮,體現(xiàn)了孩子的天真活潑和內心的期盼。
、芡ㄟ^對孩子等待發(fā)榜的焦急心情的描述,表明這種考試制度給孩子帶來的壓力。
⑤發(fā)榜后對孩子不同的神態(tài)和心情描寫,流露出作者對這種考試制度的反感和對孩子的同情。
本文運用的是人物群體描寫的方法。對眾多考生在考試前后不同的神態(tài)、心態(tài),作了帶有分析性的敘述,通過細致而形象地刻畫,既表現(xiàn)了少男少女們的純真、活潑和機靈,又表現(xiàn)了他們在考試重壓下的焦慮和期盼,表達了作者對孩子的同情,揭露了這種考試制度的弊端。
四、寫作特點
1、敘述、抒情、議論三者水乳交融。
2、心理、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
【《送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03-0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4-20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3-05
蝗蟲教學設計03-05
《蛇》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