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44~45頁
【課程標準】指出并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內容分析】
本課主要內容:通過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體驗“邊線、一周”這些詞,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計劃一課時進行教學。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
知識間的前后聯(lián)系及地位:《什么是周長》是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第一節(jié)課,是新課標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有關“圖形與測量”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因此,使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
本節(jié)課教材編寫的意圖及特色:首先通過螞蟻爬過樹葉的邊線一周,使學生初步直觀認識什么是樹葉的周長;然后又通過描一描,說一說,摸一摸等活動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后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材內容的數(shù)學核心思想:轉化思想。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知識基礎: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并且已經掌握了這些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
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學生在生活中能用“邊線、一周”等詞進行表達和交流。
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對周長意義中“一周”“長度”的理解。
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本班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用觀察演示和動手操作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操作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建構新知。
【學習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在“觀察、描一描、摸一摸”等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說出什么是周長。
2、小組同學通過觀察、測量、計算等活動,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在小組交流時,至少能舉出三個生活實例,體會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評價設計】
評價樣題
評價方式
設計意圖
任務一:感知、理解“一周”
任務二:感知周長的概念
實際操作
課堂提問
檢測目標1
檢測目標3
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獨立解答
討論交流
檢測目標2
一個長方形的足球場,長80米,寬60米。小明沿著足球場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課堂練習
交流匯報
檢測目標3
【學習過程】
環(huán)節(jié)
學習過程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2分鐘)
出示圖形家族的幾個朋友爭辯的情境。
他們在爭吵什么?(誰的周長長?)同學愿意幫他們解決嗎?有一個問題我們也要先弄明白?(板書:什么是周長)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來研究這個問題,再來幫助它們解決問題吧。
既復習了學過的幾個平面圖形,又引出本節(jié)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探究新知理解新知(25分鐘)
任務一:感知、理解“一周”(7分鐘)
活動一:描一描,說一說
⑴描一描:在本上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學生獨立描出樹葉的一周)
、茀R報交流:誰愿意來為大家展示你是怎么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
大家都是從起點出發(fā),沿樹葉的邊線繞一圈,最后又回到起點,這就是樹葉的一周。(板書:一周)
活動二:找一找、摸一摸
課桌面的一周,請同學們用一根手指摸一摸;再請同學們摸一摸課本封面的一周(摸完坐直)
活動三:做裁判
請你來做小裁判,看一看,小螞蟻貝貝、豆豆、樂樂在規(guī)定時間內誰爬過的是它們所爬樹葉的一周呢?(學生發(fā)表意見,強調沒有回到起點)
通過描樹葉,交流,使學生初步體驗“一周”是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
拓寬學生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
進一步理解、鞏固“一周”。
任務二:感知周長的概念
(9分鐘)
活動一:揭示樹葉的周長
這個比賽公平嗎?為什么?一周的長度不一樣。其實樹葉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活動二:揭示圖形的周長
比如:課本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課本封面的———;你能說一說什么是課桌面的周長嗎?三角形的周長呢?長方形的周長呢?梯形的周長呢?(多人次回答)也就是說:“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保▽W生自己讀一讀)
活動三:辨一辨
老師畫了一些簡筆畫,請你來看一看,哪個圖形所有線條的長度正好是圖形的周長?
由樹葉的周長到其它圖形的周長,讓學生類比著說出來,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通過辨一辨,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周長。
任務三:測量并計算圖形的周長
10分鐘
問題一:每人面前有一個圖形,請你們想辦法量一量,算一算周長是多少厘米?
獨立解答;討論交流
生1:我的是長方形,我測量了四條邊的長度,然后加在了一起,周長是——。
生2:我的也是長方形,因為長方形對邊相等,所以我只測量了相鄰的兩條邊,分別乘2在相加,周長也是——。
生3:我的是三角形,我測量了3條邊的長度,再把它們加起來,周長是——……
師:剛才都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并計算出圖形的周長,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們都是把圖形幾條邊的長度加在了一起,這才是圖形的周長。
由生活接觸的圖形到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合作的意識,另外,通過動手操作,實際測量,加深對圖形周長的認識,多次體驗,感悟周長的概念,體現(xiàn)學生認識的過程。
聯(lián)系實際應用周長(5分鐘)
活動:量、估腰圍
1、測量腰圍時為了得到準確的數(shù)據(jù),可以貼著里面的衣服來圍皮尺,從0刻度開始,沿著腰圍一周,皮尺要圍得平平的.不能打卷,還要松緊適當,看0刻度和哪個刻度重合,老師的腰圍是XXCM。
2、請你也估計一下你的腰圍大約是多少厘米?
3、這些都是估計的結果,你的腰圍具體是多少呢?這個問題作為我們的實踐作業(yè)回家在家長的幫助下測量,并把測量的結果記在書上。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猜測并不是亂猜的,要有據(jù)可依;讓學生回家測量腰圍,使學生將有限時間內掌握的知識延伸到無限的課外,感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提高練習鞏固新知(6分鐘)
1。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2。一個長方形的足球場,長100米,寬75米。小明沿著足球場跑了兩圈,跑了多少米?
3。(P453(1))這是兩個形狀不同的圖形,小螞蟻要圍著這兩個圖形各爬一周,爬的長度一樣嗎?
小組合作:利用你小組內的圖形卡片,動腦筋想一想它們的周長一樣嗎?為什么?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并使學生感受到圖形形狀不同,周長卻有可能相同,使學生會用平移轉化的方法來解決較難的問題。
課堂小結(1分鐘)
連這道題都沒有難住大家,看來同學們的本領真的很大,誰愿意跟老師同學們說一說,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增長了哪些本領。
激發(fā)學生進一步研究周長問題的興趣。
【小學數(shù)學《什么是周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周長》教學設計05-29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03-02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14篇03-02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15篇04-01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通用5篇)06-26
數(shù)學教學設計12-27
小數(shù)乘小數(shù)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03-20
小學數(shù)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2
初中數(shù)學優(yōu)秀教學設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