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教學設計
執(zhí)教人: 賈 學 方
單 位: 光華小學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 學 設 計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59,60頁
【教學課時】
1課時
知識與技能: 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意義;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畫出放大與縮小的圖形;通過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等數(shù)學活動來體驗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方法;培養(yǎng)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畫出放大與縮小的圖形;通過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難點: 通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等數(shù)學活動來體驗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
老師這有一張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照片,我們來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學生看不清楚。)
教師逐步將照片放大三次,使學生看清照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變化后的圖形哪一個與原圖長得最像?
師:為什么圖4與圖1最像呢?【從而導出課題】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板書課題。】
。ㄒ唬、觀察體驗
探討:為什么圖4與圖1最像而其他的不像呢?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組討論,然后匯報。
生: 發(fā)現(xiàn)只有圖4的各對應邊是同時擴大了原來的2倍,而圖2是只把長擴大了2倍,寬沒變;圖3是寬擴大了2倍,長沒變。
總結:所以,要想使變化后的圖形與原圖長得最像,必須把各對應邊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
(二)感知圖形的放大
1、初步感知畫在方格紙上的`平面圖形。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過許多的平面圖形了。老師這把正方形、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別畫在了方格紙上。大家看一看畫在方格紙上的三個圖,我們能獲得哪些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
2、理解要求。(出示例4的要求)
師:你怎么理解這個要求?學生自由發(fā)言。
3、通過畫正方形了解畫法。
師:按2:1畫出放大后的圖形,其實就是要把原圖形
的各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圖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畫得!局该碛脤嵨锿队罢故静⒔榻B自己的方法!
4、經(jīng)歷畫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過程。
5、小結。
。ㄈ└兄獔D形的縮小
1、再回過頭來看課件2,
師問:如果從花瓶4向花瓶1變化又該按怎樣的比變化呢?
2、得出結論后播放課件8,演示讓學生感受圖形縮小的變化過程。
3、學生實際操作圖形的縮小
4、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5、 交流評議。
【選取學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體完成按一定的比縮小后畫出的圖形!
6、學生試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嘗試總結。
。ㄈ、總結
。1)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形狀不變,大小變了。
。2)放大比和縮小比的區(qū)別。
(四)、反饋測試
播放課件10,單擊5下之后停6分鐘讓學生做完后再依次單擊4下對一下答案。
。ㄎ澹⒉贾米鳂I(yè)
課本60頁 做一做
【板書設計】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2:1 放大
各對應邊
1:2 縮小
形狀不變 , 大小變了。
【教學反思】
教學中,幫助學生在思維中清晰地建立起用比來表示放大的含義。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是:
1、明確比的表示是現(xiàn)在每條邊的數(shù)據(jù)和原來每條邊的數(shù)據(jù)之間的比,
2、是對應邊之間的比。
為了不至于對用比來放大含義的混淆,所以當學生對比了原來圖片長、寬和現(xiàn)在圖片的長、寬的數(shù)據(jù)后,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片前后的變化后:“長擴大了2倍,寬也擴大了2倍”,教師應讓學生用比來說說有什么變化,學生在表述中肯定是不完整也不規(guī)范的,但有了剛才幾位同學不同的表述,學生已經(jīng)有了比較豐富的感知了,如果此時教師趁熱打鐵用標準的語言敘述出長方形現(xiàn)在與原來對應邊的比是2:1,就是把原來的圖形按2:1來放大,清晰的說明了是現(xiàn)在和原來邊之間的比,學生必然在思維中能用比來表示放大的概念。建立好了放大的概念,為建立縮小的概念打好基礎。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04-02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04-26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09-06
《圖形的變換》教學設計(合集3篇)03-01
《對稱圖形》教學設計(精選5篇)03-20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通用20篇)05-12
《認識圖形》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03-30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yè)與樂業(yè)》教學設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