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冀中的地道戰(zhàn)》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冀中地道戰(zhàn)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
2.學習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把這一“奇跡”記敘下來的;是怎樣具體介紹地道的式樣和特點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國人民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2.理解為什么說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三、教學步驟
(一)交流已知,揭示課題
你們看過電影《地道戰(zhàn)》,讀過與《地道戰(zhàn)》有關的資料嗎?誰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紹給大家?(學生介紹)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第十八課冀中的地道戰(zhàn)。
板書: 冀中的地道戰(zhàn)
板書后引導學生理解“冀”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獨立完成。
(2)個人解決不了的與同桌交流。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點詞:堡壘、掃蕩、封鎖、孑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敵后游擊戰(zhàn)爭。
3.重點句:靠著地道這種堅強的堡壘,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堅持了敵后游擊戰(zhàn)爭。
(l)此句通過讓學生回憶電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理解“堡壘”。
(2)通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交流理解“敵后游擊戰(zhàn)爭”。從而使學生明白,這句話將地道形象地喻為“堡壘”,突出強調了地道在對敵斗爭中所顯示的威力。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生默讀思考:課文講了有關地道戰(zhàn)的哪些內容?
(學生默讀后,把自己的理解在書上加以批注,以便全班同學交流討論。在師生共同探討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地道戰(zhàn)產生的背景、作用;地道的式樣和特點;地道戰(zhàn)的地位——在抗日戰(zhàn)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2.說地道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史上驚人的奇跡,那么它奇在哪兒?(圍繞“奇跡”這一中心詞深入學習地道的式樣和特點這一重點內容。)
(1)介紹地道結構時,重點介紹了哪幾個部分?每部分有何特點?通過這些內容的介紹,地道奇在哪里?
(自學、討論后板書:地道、地洞、氣孔)
然后再引導學生歸納:從總體結構看,地方隱蔽:街道下面、莊稼地下面;高深適宜:四尺多高,離地面三尺;構造齊全:住人、拴牲口、做廁所、氣孔;作用極大:保護群眾。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你又怎樣理解地道之“奇”?
(小組討論交流后,引導學生歸納:從隱蔽自己,打擊敵人方面的結構看,口外:隱蔽安全,堆滿荊棘,設置陷坑;口內:活道——“孑口”,死道——地雷!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對付敵人的破壞從哪兩方面講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小組討論交流后歸納:從對付敵人破壞方面的結構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溝相連;從通訊聯(lián)絡方面的結構看:“無線電”——吆喝聲,“有線電”——拉鈴聲。這些都說明了地道的“奇”。)
小結:(1)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此時你們最想說什么?(啟發(f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讀過的課外書,看過的電影、電視,談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結構十分復雜的地道,介紹得條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們一目了然,如臨其境。你能根據課文介紹畫出地道示意圖嗎?試著畫一畫。
3.放電影《地道戰(zhàn)》片斷(光盤,介紹地道的結構及人們怎樣通訊聯(lián)絡一段)。
(四)總結、擴展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把地道戰(zhàn)這種斗爭方式講明白的?
(先講地道戰(zhàn)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講地道的式樣特點;然后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毒氣攻;最后講地道戰(zhàn)在抗日戰(zhàn)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課文抓住了事物的幾個方面,有條理地記敘了地道戰(zhàn),今后寫作時要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2.談體會:學了這篇課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學了《冀中的地道戰(zhàn)》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請寫一篇讀后感。
【公開課《冀中的地道戰(zhàn)》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道戰(zhàn)》的觀后感04-20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
電流的磁場教學設計04-06
《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04-02
《清澈的湖水》 教學設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