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厘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數(shù)學第三冊第1~3頁的內(nèi)容,完成第2頁“做一做”和練習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厘米的實際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能力。
3?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長度的觀念。
教學具準備:
課件、學生尺、學具盒、圖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ǔ鍪菊n件)師:“育紅小學二(1)班的學生正在上數(shù)學課,哇!真熱鬧。在干什么呢?原來他們在量數(shù)學書的長度。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數(shù)學書有多長嗎?”
生:“不知道!
師:“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量一下數(shù)學書的長度吧!”
二、學習新課,引導探究
1教學例1。
。1)讓學生用自己帶的學具量一量。
。2)學生匯報。(7個硬幣長,5個回形針長 ……)
設計說明:通過量數(shù)學書的長度的活動,讓學生體會量長度的多樣化。
。3)討論:大家量的數(shù)學書都是一樣的,為什么你們說的數(shù)卻不同?
學生A:因為我用硬幣量的。
學生B:因為我用回形針量的`。
師:“要想量的結果一樣,怎么辦?”
學生C:量的東西要一樣。
學生D:量的工具要一樣。
。4)做第2頁“做一做”。
設計說明:通過這一層次的教學和鞏固練習,為統(tǒng)一度量單位,教學“厘米”單位進行鋪墊,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估測能力。
師: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用正方形、鉛筆等去量物體的長度,那么用什么工具去量呢?
學生回答(尺卷尺厘米尺……)。
2?認識尺子。
。1)出示課件,觀察刻度尺,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同桌討論。
。2)匯報結果:
尺子上有數(shù)字。
尺子上第一個數(shù)字是0。
尺子上有小格,每小格的長度一樣。
尺子上有長線和短線。
尺子上有字母cm。
。ㄗⅲ焊鶕(jù)學生回答,屏幕上作出相應的閃動。)
。3)“cm”是一種符號,是厘米的意思,是一個測量單位。
(4)同學們看大屏幕,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長1厘米。(屏幕閃動)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也是1厘米,也就是說每相鄰的兩個數(shù)之間都是1厘米。
。5)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
a?量手指的寬度。
b?圖釘?shù)拈L度。(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圖釘?shù)囊欢耍磮D釘?shù)牧硪欢藢χ臄?shù)字接近幾,圖釘?shù)拈L度大約就是幾厘米。
c?舉例說說生活中1厘米的物體。
設計說明:通過體驗1厘米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1厘米的長度,同時真正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服務于生活。
。6)認識幾厘米。
a?對著尺師生一起數(shù),從刻度“0”到刻度“2”之間有幾個1厘米,是幾厘米?
b?學生自己數(shù),從刻度“0”到刻度“3”是幾厘米?
c?學生自由發(fā)問,并由學生解答。(刻度“0”到刻度“7”是幾厘米,刻度“5”到刻度“9”是幾厘米……)
設計說明:在認識1厘米的基礎上,再去認識幾厘米,目的是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用尺量數(shù)學書的長度。
。1)先讓學生估測一下數(shù)學書的長度。
(2)全班學生動手操作。
(3)指名匯報測量方法。
設計說明:通過操作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意義的認識。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一的第1~3題。
四、全課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厘米的認識。
2?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厘米”這個長度單位,你覺得它用來測量什么樣的物體比較合適?如果用厘米量黑板、教室,你們覺得方便嗎?因此,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比較大的距離,我們就要學習比厘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厘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3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01
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9-06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7-27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