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心得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jié),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讀書心得1
《論語》是一部記載圣人孔子言行的著作。讀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許多高尚的美德是今天很少人有的。他不僅教會人們?nèi)绾慰创朗聼o常,而且非常嚴格地約束自己,以身作則。
后人之所以稱他為圣人就是因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白釉唬翰换既酥患褐疾恢艘。”是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理解,每個人都想被理解。人們把理解看作是溝通感情的紐帶和連接心靈的橋梁。我們都希望人們寬容和尊重,容忍和理解。
然而,世界是如此的大,生活是如此的復(fù)雜。如果你總是想要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尸”的結(jié)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峰經(jīng)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誰又能理解呢?
如果一味地尋求理解,如何捍衛(wèi)真理?他們最初不被理解,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時代的前列。他們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于在不明就里的人眼前昂起頭來。
在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件事。他們可以尋求別人的理解,別人的言論視為自己的追求目標,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yīng)來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是取悅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yōu)柔寡斷沒有逐漸荒謬的人生。他們真的明白嗎?他們是否覺得自己真的在理解,并且正在獲得理解?
理解不僅僅僅只是你需要別人來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為什么要逼迫別人理解你,難道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憐憫?這樣作難道不會太悲哀了嗎?于是,終日沉浸在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之中,優(yōu)柔寡斷,碌碌無為。
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卻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牽強的,是需要別人有和你相同的東西然后互相共鳴而產(chǎn)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只要我們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別人,想必別人也同樣會理解你吧。
孔子很早就這么說過了,不擔心別人呢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
“理解萬歲”?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論語》讀書心得2
我第一次知道《論語》是在初中課本上,我們學習的是簡單但很有哲理的論語十則。當時我剛開始學習古文,還不是很能理解難懂的古句,但論語讓我對文言文開始感興趣。它讓我感受到了古人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被他們的才華所吸引。
《論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chǎn),它的內(nèi)容很廣泛,記載了孔子關(guān)于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shù)和道德修養(yǎng)各方面的言論。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創(chuàng)建的儒家思想不僅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思想和文化傳統(tǒng)有著深刻的影響,對世界也有很大的影響!墩撜Z》集治國、修身、齊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所在。宋人趙普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一書的用處之大了。 我最欣賞論語的是它的許多句子語句雖然簡單,但哲理深蘊,發(fā)人深省。不僅在做人方面,在學習上、教育上、治國上都有很深刻的道理,總能讓我有很多收獲。
這學期學習了老師的《人際關(guān)系》這門課,更加發(fā)覺論語的偉大,它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首先在做人方面,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論語》提出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視仁德,重視個人修養(yǎng)和人的的全面發(fā)展。在人格塑造方面,第一:孔子提出:君子必須具備多種才能,不能像器物一樣只具備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應(yīng)以道義作為人的根本,按禮儀來實行,用謙遜來表達他,用忠誠來完成它;第二: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yǎng),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孔子認為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第四:孔子認為君子和小人之見的差別還在于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逼鋵 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們?nèi)绾魏妥约褐車娜讼嗵,除了有正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為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評價他人。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上應(yīng)該時時刻刻要遵循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學習中努力做到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用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處世心態(tài)要約束自己要求自己。
《論語》是古人智慧的體現(xiàn),其中有太多至理名言值得我們借鑒,我還需要去更深入地讀懂它,讀透它,《論語》的智慧值得我一生去學習。
《論語》讀書心得3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讀了一部經(jīng)典:《論語》!墩撜Z》是儒家文學的經(jīng)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影響了從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為政篇第二里說: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是讀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沒有收獲;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認真讀書,就會越來越疑惑。在我們學習中,光讀書而不思考,就會錯誤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光思考而不讀書,疑惑越來越多,卻又找不到正確答案。只有既會讀書,又會思考的學生,在學習中才會。
八佾篇第四里說: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要告訴他們確切的去處。無論我們在哪兒,爸爸媽媽總是最牽掛我們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須要跟父母說一聲,讓他們放心。如果耽誤了時間不能準時回家,也要跟他們說一聲,不讓他們擔心。
述而篇第七里說: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奢侈了就會不謙遜,不懂禮節(jié),節(jié)儉了就會寒酸。與其不懂禮節(jié),寧可寒酸。我們在生活中必須要節(jié)儉,空調(diào)能不開就不開,洗菜的水能夠用來澆花或沖廁所,用過的紙反面能夠用來打草稿
與經(jīng)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讀一讀《論語》,使自己學的更多,成長的更快。
《論語》讀書心得4
最近讀論語,讀于丹的解讀論語,有了新的感悟。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yīng)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墩撜Z》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人。孔夫子正是以這種樸素的、溫和的生活態(tài)度來影響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種子,把那種生活的態(tài)度、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
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更進一步加深了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理解與感悟。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做到學與思的結(jié)合,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反思性的教師,才能不斷進步。
孔子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diào)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迸c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梢娙祟愒谥R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學習要聽別人講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聽信別人。
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不少人,為了學習而學習,缺少必要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學習,大腦卻一片空白,學習只為了追求數(shù)量,而不在乎質(zhì)量,結(jié)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學習在思考,也在于吸收。也有不少人,為了思考而思考,缺少必要的學習。只是一味地思考,沒有一定的學習指導(dǎo),結(jié)果思考鉆進了死胡同,就難免是非不分。因?qū)W習而思考,而感到充實。因思考而學習,而感到明智?梢,學習與思考緊密結(jié)合,缺一不可。這些都是強調(diào)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的重要性。
《論語》讀書心得5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論語》作為我近期表現(xiàn)好的一個獎勵,這是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兒童必讀經(jīng)典讀物。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書中既有古文,又有解釋,交給我們很多做人道理,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溫故而知新,三思而后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等。還經(jīng)過一些小故事加深我們對資料的理解,如:“三余”時間、留取丹心照汗青、割席分坐、孔子誨人不倦、君子之交等。
我要好好理解這本書,爭取以圣人君子為榜樣、以小人為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讀書心得6
司馬牛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子夏曰:商聞之亦: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盡管這段話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論語》所倡導(dǎo)的一種價值觀念: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的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遺憾。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來自一個報刊的記載,寫的是英國著名網(wǎng)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
這個女孩子小的時候經(jīng)歷過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著媽媽去看牙醫(yī),這本來十分很小的事情,她 以為一會就可以跟媽媽回家了。但是我們知道,牙病是會引發(fā)心臟病的,可能他的媽媽之前沒有檢查出來存在這種隱憂,結(jié)果讓小女孩看到的事驚人的一幕:他的媽媽竟然死在了雅克的手術(shù)椅上。
這個陰影在他的心中一直存在著。也許他沒有想到要看心理一道橫,也許他從沒有想過應(yīng)該根治這個傷痛,它能夠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遠回避。在牙痛的時候從來不敢去看牙醫(yī)。
后來他成了著名的球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被壓痛折磨的實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勸他,就請牙醫(yī)到家里來吧,咱們不去診所,這里有你的私人律師,私人醫(yī)生,還有所有人陪著你,你還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請來了牙醫(yī)
意外的事情發(fā)生了:正當牙醫(yī)在一旁整理手術(shù)器械、準備手術(shù)的時候,一回頭,吉姆·吉爾伯特已經(jīng)死去。
當時倫敦的報紙,技術(shù)這件事情是用來玩這樣一句話評價:吉姆·吉爾伯特是被四十年來的一個念頭殺死的。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個人的遺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zhì)量。
當然很多人不見得會面臨上述這種極端的例子,但你們一定聽過這樣的說法,一個人在憤怒或憂慮時,如果用一個測量儀檢測你呼出來的 空氣,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會特別多,所以,長期困擾于人生的遺憾中而不能自拔,對一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是會有所損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
《論語》讀書心得7
時間過得很快,轉(zhuǎn)眼間,八周的論語課程就已結(jié)束。沒有想到課程結(jié)束,人卻還在家中。疫情期間,讓我們好好的享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家人的陪伴,卻也缺少了更為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而每周一次的論語,似是一場心靈的洗滌。在這里我們靜下心聆聽老師的講解與教誨,聽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煩躁不安的心靈得以安靜下來。
首先每次課上先讀課訓(xùn),告訴了我們醫(yī)學生的使命與擔當。每節(jié)課上讀誦,講解的論語,讓我們更深的了解了孔子與他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泊,我們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了許許多多的感悟。既然大家都具有覺性,我們正要好好的學習與發(fā)揚,好好的守護自己的本性與本心。在結(jié)束時的感恩詞,讓我懂得了一草一木皆恩賜,我們要心懷感恩,感恩課程的順利進行,感恩老師的教誨,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感恩國家的培養(yǎng),感恩一天生活的順利結(jié)束,期待明天嶄新的生活。
我們首先學習了孔子的一生,孔子的一生有成功,有失敗,后半生更是顛沛流離,但他從來都沒有放棄過,他堅定地相信他的道,堅定的傳播他的道。他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我們后世人學習的榜樣。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歲。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輯錄其言論,編成《論語》一書,共20篇,計492節(jié),合計12700字!墩撜Z》記到孔子晚年的學生曾參的死為止,其中保留著孔子生平、思想學說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學活動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國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也可以說,它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書。
讀論語首先學到了孝。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如何做到孝,就是要順從父母,父母對的,要聽從于他們,父母做的不對的,也要耐心的與父母商量,這是我如今理解到的孝。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真的令我深深地感動。確實啊,父母非常擔心孩子生病,寧愿代替孩子生病。如此的父愛與母愛,怎不讓人感動呢?我們也要拿出自己更多的實際行動來回報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父母。
我也學會了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在自省也。我要虛心學習,以他人為榜樣,不能有嫉妒之心,及時調(diào)整自身的修養(yǎng)。在學習方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要努力培養(yǎng)自己在學習生活方面的興趣,開心樂觀的學習,學得更好,學得更快樂?鬃舆認為茍志于仁矣,無惡也矣。也就是說我們要一心一意的培養(yǎng)仁德,這樣世上就不會有惡。,這告訴我們,品德在人的一生中非常的重要,我們要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做一個美麗,善良,有心靈美的人。
學習論語,聆聽老師的教誨,使我有許多的心得與體會,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將時刻牢記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做一個善良,有品德,“仁”的人。
《論語》讀書心得8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得到于丹的《論語》心得這本書,也沒有好好看,一直擱在書架上,直到前一陣子我一時興起,隨手拿來翻了幾頁,我就被于丹深入淺出的解讀給吸引住了。所以,接下來我便一口氣將他讀完,不敢說讀完后對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但是這本書確實讓我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想法。
《論語》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的,在后來又陸陸續(xù)續(xù)學習一點,但是學得也不是很齊全,因為處在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中,我們都難以靜下心去研究2500多年前古人的思想,于丹老師卻做到了,她借助自己豐富的學識與深厚的閱歷,又結(jié)合當下人們的生活,圍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比較全面的向我們詮釋了論語中那些簡單而又千古恒常的真理。
這些解讀可以說是為我們提供了經(jīng)典的快餐,在這些易于消化的經(jīng)典解讀中,于丹教授講解的仁愛之道也使我啟發(fā)很大:仁愛是做人根本。仁愛講求恭、寬、信、敏、惠。恭則不悔,他人的面容永遠是我們表情的一面鏡子。寬則得眾,你對別人寬和,會換來世界給你的一個回饋。于丹在書中寫道:讀《論語》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孔夫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和緩的,因循誘導(dǎo)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孔夫子的教學的態(tài)度。這讓我想到我的工作,我面對一群天真而頑皮得孩子,他們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和毛病,當他們的表現(xiàn)令我失望時,我總是責怪他們,用強硬的語氣壓制他們,學生也許是口服心不服,也許對我是畏大于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约翰幌矚g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強迫別人去干。
那么,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學生呢,希望老師怎樣和自己交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這也符合當今提倡的新型師生關(guān)系的特點。讓學生徜徉在這種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中,讓學生適應(yīng)這種關(guān)系,喜愛這種關(guān)系,并將這種關(guān)系延伸到他的處世之道,這也不正是我們應(yīng)該教授給我們孩子的嗎?
我們讀一本書,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雖說于丹這本書在網(wǎng)絡(luò)上有頗多爭議,但我還是想成為其追捧一族,畢竟和它偶然的邂逅,讓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于丹的《論語》心得對我是一種引領(lǐng),它使我更用心的去體驗每日的工作和生活。
《論語》讀書心得9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笨鬃诱f的每一句話都那么有哲理。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鬃由钤趦汕Ф嗄昵,他時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曾教出了72名圣賢,讓人佩服至極.我最喜歡孔子的這一句話:“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這句話.這句話中的“泰”表示著安詳坦然.這句話意味著君子安詳坦然,卻不驕傲自大;小人驕傲自大,卻不安詳坦然。做人要心平氣和敢于應(yīng)對困難。
在應(yīng)對困難時,不能急躁。媽媽以往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茶師隨主人到京城,為了不被人欺負,主人給他配了把劍。沒想到在路中有個浪人向他挑戰(zhàn),他很懼怕,于是,他到大師家里去求怎樣死,大師很奇怪。于是,茶師把前因后果都說了一遍。大師告訴他遇事要沉著冷靜。茶師與浪人見了面,浪人見了茶師,茶師笑臉應(yīng)對,坦然自若,浪人見了如此情形,越來越緊張,越來越恍惚。最終,浪人不戰(zhàn)而敗。其實,是什么樣的武功使茶師取勝呢?就是心靈的勇敢,是那種從容,篤定的氣勢?鬃拥摹墩撜Z》我會反復(fù)地看,去品味。因為“溫故而知新”。
我喜愛《論語》這本書。
《論語》讀書心得10
論語》讀書心得提要:現(xiàn)在的社會常常有人抱怨沒時間學習,但是孔子告訴我們,學習不一定非得到學校才能實現(xiàn),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論語》讀書心得
《論語》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記錄,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在以前《論語》是修身養(yǎng)性的非常重要的書,幾乎人人都會說幾句,現(xiàn)在雖然時代變了,但里面的內(nèi)容對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導(dǎo)性。有鑒于此,我閱讀了《論語》里面的部分內(nèi)容,對其中5條印象較為深刻,并結(jié)合宿舍管理工作進行了一點思考,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一、管理方法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姓名,而是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這句話啟示我們了解別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對順利開展工作而言。作為8幢第一負責人,我需要對樓棟基礎(chǔ)數(shù)據(jù)、格局、住宿情況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員工也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根據(jù)她們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以及日常工作狀況來合理安排和分配任務(wù),以此來協(xié)調(diào)好這個團隊,使團隊每一個成員發(fā)揮應(yīng)有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就可以保障樓棟一切工作順利進行。
二、工作方法
2。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說: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我作為宿舍綜合管理員,其實也是一名“工匠”,只不過我的對象不是具體的物品,而是南大的同學們,而我的工作還要進一步管理好樓棟員工團隊。我要做的是讓同學們住的安全、放心、舒心,讓團隊和諧穩(wěn)定,讓這就是我的“事”。而這些都離不開好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這就是我的“器”。要開展好工作,必須要學會有效的管理方法。
3。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孔子說:如果教給他一個方面,他卻不能以此來說明另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后勤工作不只是看看門而已,還涉及到安全、衛(wèi)生、管理方方面面,內(nèi)容較多,涉及較為廣泛而且繁瑣,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總結(jié)經(jīng)驗,就會疲于應(yīng)對,不僅使自己疲憊,工作效果還不一定好。只有在工作中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才能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才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
4。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孔子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一個樓棟很大,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要管理好樓棟,還必須和同事們團結(jié)互助。人難免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我自己也不能例外。要嚴格地要求和責備自己,而對別人則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在責備和批評別人的時候應(yīng)該盡量能夠做到和緩寬厚,這樣將會實現(xiàn)同事之間的和諧相處,促進工作更好開展。
三、學習方法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現(xiàn)在的社會常常有人抱怨沒時間學習,但是孔子告訴我們,學習不一定非得到學校才能實現(xiàn),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應(yīng)該看到這點,并主動學習,具體到宿舍管理工作,那就是向身邊的領(lǐng)導(dǎo)和同事學習,也可以向樓棟里的同學們學習,這樣我們在日積月累中就會實現(xiàn)進步,不僅對工作有好處,對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閱讀《論語》,我有了不小的收獲,我將繼續(xù)加強學習,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爭取將宿舍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論語》讀書心得11
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文學瑰寶好似令人數(shù)不勝數(shù)的遍地黃沙。而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學說影響了中國整整幾千年的發(fā)展,就是因為孔子對學生的諄諄教誨而整理成的,我國國學經(jīng)典中最著名的一部——《論語》。
進入二年級以后,我們就對論語開始了誦讀!墩撜Z》中的每一句話都飽含哲理,令人回味無窮。在這里面我認為最經(jīng)典的一句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訴了我們?nèi)齻人一同走路,這里面必有可以當我自己老師的人,應(yīng)該學習他們有,自己沒有的優(yōu)點,對于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一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使我明白了世上并沒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識,勤奮去求得知識的人才會有真正的學問。我以前認為自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于是就驕傲了,對自己放寬了要求,并沒有接著去尋求更多的知識,從而導(dǎo)致了成績的下降,現(xiàn)在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我最喜歡的一句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绷钗叶昧藢W習時不能不懂裝懂,自欺欺人。有一次,爸爸在給我講解一道很難的數(shù)學題,講完后,爸爸問我懂了嗎?我明明還不懂,卻渾水摸魚,說已經(jīng)懂了,那是多么不應(yīng)該!我應(yīng)該再讓爸爸講一遍,才能完全懂。
《論語》是中國文學寶庫的一朵奇葩。一部《論語》受益終生。
《論語》讀書心得12
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lǐng)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回顧自己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經(jīng)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與家人因瑣事產(chǎn)生分歧、和家人鬧矛盾,工作中與同事有時會產(chǎn)生摩擦,與家長產(chǎn)生摩擦,面對不如意的學生會生氣…看過《論語》心得讓我明白了自己給別人帶來煩惱的同時自己也很苦惱。讓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愉快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shù)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論語》讀書心得13
《論語·學而》另一種理解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李澤厚說:"學"者,學為人也,論語讀書心得。學為人而悅者,因人類即本體所在,認同本體,悅也。友朋來而樂,可以本體乃群居而作個體獨存也。"人不知而不慍",則雖群卻不失個體之尊嚴,實在與價值也。此三層愈轉(zhuǎn)愈深,乃"仁"說之根本,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之樞紐。
一切文字,只有在一定的語境中,其意義才能清晰地浮現(xiàn)出來!墩撜Z》,這本子夏留給后世的學習筆記,記錄卻是如此簡單!(子夏在孔子的門徒也確算不得是最好的學生)以這則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體的語言背景:在什么情況下,對誰,就什么問題而言,等等,這些都不清楚。從文字表面看并不深奧奇僻,似乎確實是談"悅"、"樂"二字,如李澤厚所言:"…以儒學為骨干的中國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樂感文化。"倘以知人論世的方式以理解這則語錄,就一定作如是解么?
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孔子的這段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語意重點并不在"學"字上,而在"習"字上。習,實踐。這句話的意思可以這樣理解:學習如果能經(jīng)常實踐它,那不也是很快樂的么?"學"固然是快樂的,但實踐所學更能讓人快樂。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為心",是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廢墟上,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貧賤的處境的殷宋公孫嫡系,成了"儒"的復(fù)興者。他說:"吾其為東周乎?""吾從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個東方的"周帝國",他以幾百年來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禮》作為支柱來建構(gòu)一個理想的家園。所以他認自己是這種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然而初不見用于魯,十四年周游列國,棲棲惶惶一如喪家之犬,喟然長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雙鬢疇昔之夜,夢里在空寂神殿的兩楹之間,撫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學何為?習也!學而無所用,才是一種真正的痛苦。學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樂而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九萬里的風等待揚起東海的波濤,托舉鵬翼扶搖碧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門曰朋,來當然是切磋修養(yǎng),研討學問的;又自遠方,山高水長,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難得一見,這實在是可以快樂的事。"何時共把盞,重與細論文",這多少古人所臨風懷想的美景。
然而細細想來,我們可以有另一種理解:難道朋友都在遠方?近處無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不也是孔子所欣賞、所向往的么?只是"微斯人,吾誰與歸?"現(xiàn)實生活的周圍卻往往沒有這樣志同道合者!
圣人可以光耀千秋,可以光照四海,卻照不亮附近凡人們的雙眸!凡人們會告訴你:太陽再鮮艷,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臉上的雀斑;西施是美,可是她有心臟病,娶不得!所以圣人是孤獨的。所以他期待遠方有一雙慧眼,能夠看到他的光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寂寂的柴門,等待遠來的尋芳者扣響,打開一個塵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偉大的人,他的痛苦在于,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超越了他的時代;還在于他有更遠大的抱負。而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時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奈何這世上,謂我何求的人遠比謂我心憂的人多!更有甚者,人們總是習慣用石塊、雞蛋來迎接啟蒙者、先知者。
膽怯一點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誰以易之,于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點的人,毀譽無動乎中,榮辱在所不計。即使是舉身赴清流,也不肖于同流合污。
孔子說:我不生氣!因為我是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怎么好和小人計較?也罷,也只好如此了!否則,還有什么能讓我寬慰自己呢?
可是當一個君子,真的好難啊!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聲無奈的嘆息,裊裊了千古!
《論語》讀書心得14
孝是我國自古以來最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墩撜Z》中“孝”的論述,今日讀來,仍覺微言大義,對社會有益,對家庭有益,而對于一個人的心靈,是一種凈化,也是一種亮化。
記住父母的年紀:
做父母的,沒有不記得兒女的生日的?勺鰞号模恢栏改干盏膮s大有人在。是否知道父母的年紀,不要簡單地把它看作是一件小事?鬃诱f:“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意思是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記掛在心上,一方面因他們添壽而欣喜,另一方面又為他們的高壽而擔心。”
這是孔子對一個孝順子女應(yīng)有心態(tài)的描繪:當看到父母一年比一年衰老時,喜的是父母健在,是兒女們的福氣,因為父母長壽并享天倫之樂而高興,就希望父母更長壽;可生命總是有限的,歲月總是無情的,隨著光陰荏苒,歲月流逝,就為父母年高而擔憂,惟恐深恩未報,孝心未盡,而時機過矣……
人生有許多痛是不可避免的,有一種痛更是讓人難以忍受,而這種痛并不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流逝,那就是“子欲孝而母不在”。一位朋友曾這樣回憶:母親健在時,自己總是感覺日子還早,機會尚多;總是對自己說,等生活好些了,一定好好地孝敬母親。
然而一場大病,母親竟然去了。十余年來,每次想起母親,心中總是遺憾、悔疚和傷感。每當母親節(jié)到來,這種情緒就更加充滿心靈。如果母親能夠生還,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要常去母親身邊坐坐;即使生活再窘迫,也要多給母親一點零花錢!白佑⒍覆辉凇,是一種無法解脫的、說都沒處說的痛……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焙喓唵螁伟藗字,讀來覺有千斤之重?吹礁改改晔乱迅,一方面感到高興和自豪,但又膽顫心驚,對父母的衰老而恐懼,這是出于自然,也是出自孝子的良知。永遠也不要覺得為時尚早,機會還多。記住父母的年紀,;丶铱纯础9(jié)假日,或是在父母生辰的時候,一束鮮花,一盒蛋糕,一個電話,一句“祝您健康長壽”,一頓合家團聚的家常飯,都是濃濃的親情,都會給年邁的父母帶去無限的喜悅和慰藉。
講話的意思起,第二層意思,《論語》作為一個書名,是在這部書編成的時候,也是孔子去世以后,但是,是去世后不久。
論語作為儒家的經(jīng)典之一,一共有二十篇,有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宋朝的宰相趙普說的,但是,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在那時,宋朝的朝廷里到處都是讀過四書五經(jīng)的文臣,宰相趙普在皇帝的面前的地位已經(jīng)不高了,在皇帝的面前說的,但是,他最后時被撤職了,因為僅僅一部論語對于治天下還是不夠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論語》讀書心得15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意思是: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的知識,依靠耳聞是能夠?qū)W到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論述,依靠耳聞是不能夠?qū)W到的!
夫子即孔子,夫子的文章暨有文字的書籍,夫子的言性與天道暨無字之書了。對無字之書,只有用“心”去解讀,去領(lǐng)會了。
有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有一位擅長做車輪的能工巧匠叫輪扁。一天,他看到齊桓公在讀書,于是他問齊桓公看的什么書,都寫的什么?齊桓公告訴輪扁,是圣人講道理的書。輪扁又問,這些圣人還活著嗎?齊桓公說都死了。輪扁說那就是圣人留下的糟粕了。齊桓公讓輪扁拿出合理的解釋。輪扁以做車輪為例,所有工匠都能講出相同的制作車輪的技巧,但誰都沒有他做的好。每次制作,輪扁都是憑心的感覺去做。做他們這一行的,那些不可言傳的訣竅,會隨著他們的死亡而離去。圣人心中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精華也會隨著圣人的死亡而死去,留下的只是膚淺粗略的東西。
姑且不去評論輪扁所謂的糟粕論,意中認為輪扁的話是符合現(xiàn)實的,也是有一定的哲理性的。毋庸置喙,世界上不可言傳的事物很多,就如所說的無字書,就不是通過傳授可以得到的。要想有所感悟,首先要通過老師傳授有字書本的知識后,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有了自己的見解和理解能力,進而才有對社會的領(lǐng)悟和體會,并逐步達到能夠解讀無字書籍的程度。
之所以寫下如此感悟,是因為此前意中一直抱怨自己的寫作能力有限,不能把一些自己領(lǐng)悟很深的觀點、看法寫出來。對照“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及輪扁的話,意中感悟尤深:連圣人都無法把自己對性與天道的感悟描述清楚明白,讓后人一目了然,何況意中?遂釋然。
【《論語》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論語讀書心得04-11
《論語》讀書心得03-26
論語讀書心得精選15篇10-05
論語讀書心得三篇03-11
論語心得讀書筆記08-25
論語讀書心得15篇07-06
論語讀書心得(15篇)07-09
《論語》讀書心得(15篇)12-24
《論語心得》讀書心得(通用18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