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讀書心得

時間:2021-07-12 11:34:42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讀書心得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心得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讀書心得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讀書心得1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最初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非常費解,后來走上了教育崗位之后才漸漸明白這里說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九月份校長推薦我讀《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這本書是由教育專家、著名青年學者林格撰寫的一本有關養(yǎng)成教育的專著,主要包括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和養(yǎng)成教育的14項內容及操作兩部分,重點介紹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的養(yǎng)成?春罂傮w感覺:實用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養(yǎng)成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教育的習慣,而所謂培養(yǎng),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娏晳T的養(yǎng)成有多么重要。在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養(yǎng)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使他們終身受益的事情。習慣,往往起緣于一件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類命運的巨大能量。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優(yōu)質生活的能力。因此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目標,通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提高成績;同時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實現素質教育。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任重而道遠,

  在培養(yǎng)習慣的方法中有提到這樣的一條: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是的,任何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反復訓練,不斷強化,才是實現轉化的關鍵。由此我想到了雨露老師給家長講座時提到,想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嗎,讓他重復33次,想改掉他的壞習慣嗎,讓他重復上百次。在平時的工作中,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也可以堅持這樣去做。首先保證訓練持之以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其次訓練必須嚴而又嚴。只經過痛苦的磨練,才能養(yǎng)成好習慣;再次訓練必須要求具體。這樣學生才容易掌握要領;最后訓練必須是紀律制約與自我要求想結合,只有把內部的意志力與外部的強制力結合起來,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才有保障。小學階段是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教孩子五年,給孩子五十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讀書心得2

  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總是會發(fā)現這樣的情況:教室的衛(wèi)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學生負責清潔打掃,但是地面上總還是存在紙屑;上課時反復強調的問題,到作業(yè)中還會有學生出現錯誤;經常教育學生上課應專心聽講,可是在課上還總是有學生要思想開小差;每次作業(yè)批改講評后要求學生訂正,可是還是有小部分學生不訂正……為什么總是有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上會出現那么多的問題,真的是他們的領悟能力有問題嗎?答案很顯然:不是。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教學生活當中,我已經深深地體會到習慣對于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性。

  最近拜讀了孫云曉老師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頗有收獲。這本書主要介紹了養(yǎng)成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及方法,具體解答了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該如何培養(yǎng)的問題。這里的“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良好的習慣能促人進步,誘人發(fā)展,當然良好習慣的形成要經歷一個相當漫長、艱難地過程。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習慣是人最主要的、最穩(wěn)定的素質。任何一種能力都是養(yǎng)成好的習慣的結果。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人完整品德結構發(fā)展中質變的核心。良好習慣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野,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習慣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孩子越小,習慣越容易養(yǎng)成,且不會覺得痛苦,大了以后反而難了。因為習慣是潛意識的自動功能,是行為的載體,一經形成就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同樣,習慣從孩子小時培養(yǎng)也許不到10次就行,等長大以后培養(yǎng),一般都需要連續(xù)進行21天以上才行,但若要固定下來要90天左右,一般人很難做到。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醒悟——改變——反復——鞏固——穩(wěn)定的過程。

  好的習慣能讓人更聰明,或者幫助人更好地使用聰明。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習慣構成的日常行為規(guī)律。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钡掠褪且B(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勞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實踐習慣。習慣就是素質,而素質總會頑強地通過習慣表現出來。從培養(yǎng)良好習慣入手,是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是形成少年兒童健康人格的基礎。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和外在標志,健康人格是良好習慣的升華與結晶;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的能力和素質的生長點,為實現人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支撐性平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不斷發(fā)展進步的。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為長期堅持,養(yǎng)成習慣,形成自然的人。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yǎng)成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成了習慣了。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yè)績,成為世界有史以來十大文豪之一?梢,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我們學生來講,尤為重要。我們經?吹竭@樣的現象,有些同學平時不刻苦、不用功,考試常常得不到高分;我們也看到,有些同學雙休日只顧玩,把作業(yè)壓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其實,這完全是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使我們既學得有效率,又學得輕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上課不注意聽講,不踴躍發(fā)言,不鉆研難題,這些習慣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對你身心發(fā)展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最重要的是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益終身;"這樣一來,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我認為要想學好首先要“樂學”!皹穼W”,就是愉快地學習,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去做。怎樣使學習變成快樂,關鍵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習能像刷牙、吃飯、做游戲一樣,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養(yǎng)成早讀的習慣,早上空氣新鮮,大腦清新,我們可以讀課文、背名篇;

  2、養(yǎng)成專習聽講的習慣,在課上要專習地聽老師講,聽同學講,還要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3、養(yǎng)成獨立作業(yè)的習慣,作業(yè)要獨立思考完成,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業(yè),才能享受到你學習成功的快樂;

  4、養(yǎng)成預習復習的習慣,每天都要對未教的內容進行預習,把已教的內容復習好;

  5、養(yǎng)成不懂就問的習慣,學習只有靠問,才能成為學問。

  習慣的養(yǎng)成要經過重復或多次的練習,所謂“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糾正不良習慣,“習非成是”就是說長久按錯的去實踐就會把非當成是了。所以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一方面要逐步養(yǎng)成好習慣,一方面糾正壞習慣,而且不要等到壞習慣形成了才來糾正。一旦你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都將有新的收獲,那就將感到快樂無比。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讀書心得3

  近來我有幸拜讀了《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一書,書里面關于養(yǎng)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見解,讓我受益匪淺。本書是一本關于養(yǎng)成教育的專著,不僅科學嚴謹,而且實用新穎。我深深贊同作者的教育觀點: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習慣必須從小養(yǎng)成。

  “有的孩子做作業(yè),邊做邊玩,心思不能集中在作業(yè)上”,“有的孩子上課聽講靜不下心來,一會兒跟同學說話,一會兒玩手中的東西,一會兒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師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過這些難題,有時還真讓我們對這些孩子們無可奈何。我認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造就一個人一生幸福的基石,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做老師的責任,我們應更多的去關注一下他們的學習以及平時在校的生活習慣。當然學校也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了許多好的有關細節(jié)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養(yǎng)成之后看上去很簡單,但是養(yǎng)成的過程卻不是簡單的。如果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要把它轉化成良好的習慣,就要經過一個痛苦的過程。為了不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的磨練,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孩子們現在的模仿能力是最佳時期,他們會模仿你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己,從我做起,為人師表,言行一致。當然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學校單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們班的吳妙研同學來說,她以前逃過半天學這對于一個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多么惡歷的行為。問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業(yè)沒有完成不敢來上學,怕老師告訴家長,自己回家又挨打了。通過了解我知道她和媽媽的關系很糟因為每當她犯錯誤時媽媽就會打她,而爸爸又在很遠的地方工作無法照顧她,因此她就對媽媽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事后我找到她的媽媽通過我們相互溝通如何教育孩子,慢慢的她們母女的感情融洽了許多,學習上也進步了。如果我們對這件事情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孩子就有可能經常性的逃學形成習慣,到那時在去糾正它將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正如人們經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習慣的力量強大而頑固不可融化,習慣一旦形成,終其一生,便難以改變。這里講的“本性”,當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養(yǎng)成的,也就是說,與自我長期來的習慣是密不可分的。

  正如書中原序部分提到的我國古代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家庭教育的專著《顏氏家訓》就十分強調教育應從小抓起。顏之推說:“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歲數,可省笞罰。”其中蘊涵著一個習慣養(yǎng)成的道理。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固而巨大的力量,也就是說習慣一但養(yǎng)成那么就很難在改變。當然好的習慣是讓人們享受終生的,如果一個學生學習很認真那么他踏上社會后工作、生活、做人處事都將會是一個嚴謹、負責任的人。

  因此我認為,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應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去與學科知識有機相溶來滲透做人道理,來養(yǎng)成學生的基本習慣。作為教師,應當擔負起相關責任以及承擔相應的任務。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讀書心得4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我用心讀了而且做了摘抄。這本書是由教育專家的、和青年學者撰寫的一本有關養(yǎng)成教育的專著,主要包括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和養(yǎng)成教育的14項內容及操作兩部分,重點介紹學習習慣與學習個性的養(yǎng)成?春螅矣X得不僅對于一個教師而且對于一個家長都是非常實用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本書以養(yǎng)成教育為核心理念,介紹了養(yǎng)成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以及方法,并具體解答了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該如何培養(yǎng)的問題。

  這位學者認為終生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既不是在學校學到的科學知識,也不是在實驗室里獲得的科研實踐,而是幼時培養(yǎng)的良好習慣。這個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教育實際上也就是培養(yǎng)習慣。陶行知先生也說:“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作者提倡“養(yǎng)成教育”,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他認為養(yǎng)成好的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養(yǎng)成壞的習慣則是貽害無窮,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成才奠定較好的基礎。

  養(yǎng)成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教育的習慣,而所謂培養(yǎng),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就多一份享受優(yōu)質生活的能力。因此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實踐和探索的目標,通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提高成績;同時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實現素質教育。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任重而道遠,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培養(yǎng)好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學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協同配合,才能達到最終目的。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讀書心得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睂O云曉先生也一再強調培養(yǎng)習慣在孩子養(yǎng)成教育中的重要性,“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把他引到破產的地步!钡拇_,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甚至決定學生的未來命運。最近響應學校要求,認真拜讀了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這本書主要介紹了養(yǎng)成教育的理論、內容、途徑及方法,還例舉了一些具體的事例向我們說明了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性,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所教育的學生正好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卻又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足夠的自控力,特別是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做人和做事,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是影響最大的班主任,身上就肩負著更多的使命,那么作為班主任到底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呢?結合孫云曉先生的文章,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首先,作為班主任要正確面對學生的不良習慣

  在孫云曉的《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的報告會上,現場有家長提出,自己的孩子壞習慣“屢教不改”,這個缺點怎么辦?而孫云曉的回答很有意思,說“這是‘特點’而不是‘缺點’。這是兒童的特點。而兒童教育就是要反復!笨梢妼W生身上存在一些不良習慣是很正常的事情。作為班主任,我們當然都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自覺服從班級管理,其實學生自身也不想犯錯誤,他們也渴望能夠不斷進步,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揚,他們之所以犯錯就是存在一些“特點”,而這些“特點”是可以通過家庭和學校的雙方合力來加以改正的,著名新聞工作者楊瀾就說過這樣意味深長的話:年輕,有資本犯錯誤。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認清這一點的話,在我們的教育中就會減少很多負面情緒,多一些理智的思考,從而避免犯難以挽回的錯誤,與學生關系也更為和諧些,也更有利于我們學生和自身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第二,細節(jié)決定成敗,要從細微處入手

  哲學上強調量變引起質變,要求我們不能拔苗助長,急于求成,而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孫云曉認為,對孩子好習慣要明確規(guī)范,讓孩子對養(yǎng)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要清清楚楚。然后就是堅持,好的習慣只有堅持,才能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耙患聢猿21天就會初步養(yǎng)成。而堅持90天后,就是一個成熟穩(wěn)固的習慣!睂O云曉這段話給我們教育很好的啟示,其實我們學校每天都在身體力行著,那就是注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制約作用,他明確規(guī)范學生哪些可以去做,哪些不可以去做,就是所謂的“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為我們班主任要做的就是不斷從細微處引導和監(jiān)督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然后逐漸由“有為”到“無為”,逐漸幻化成學生的內在自覺。譬如,光線良好的時候,不開教師用燈,教育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早讀,晚自習,上課及時趕到,教育學生形成嚴格的作息習慣;即使在公共場合也不要亂扔垃圾,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就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從細微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吧!

  第三,班主任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孫云曉也在文章中強調:真正的教育都是潛移默化的。教師自覺地撿起一塊垃圾、擦干凈講臺、擺好教具等等,學生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會自覺模仿老師的行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比班主任三令五申地說教要強得多。還比如我們要求學生早讀課6:45之前必須要過來,那么作為班主任就必須在這時間之前過來,要不然我們憑什么要求學生也守時呢?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處處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教育無處不在,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各自現有教育資源,結合各種教學活動,把“做人、做事”的正確習慣的培養(yǎng)融入平常的教學活動中,以正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的班級管理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第四,持之以恒,貴在堅持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萬丈高樓平地起,這需要我們班主任不僅僅要細心,還需要足夠的恒心和耐心。班主任要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認清這一點,我們才能平和地應對這個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師生雙方合力解決,學生同時也要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一定會有成效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與孫云曉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對于父母和老師來說,你給了孩子什么樣的教育,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未來!蔽覀兒图议L都希望孩子能有個幸福的未來,但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個人的力量,一個小時就能解決的問題,他需要家庭、社會、學校三方合力,從小抓起、從細抓起、從現在抓起,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從而向著美的方向生長!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yǎng)》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培養(yǎng)店員的七種銷售習慣!12-26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論文08-25

考研英語閱讀要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08-25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作業(yè)習慣開題報告08-25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設計7篇03-23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題報告03-01

培養(yǎng)十個讓上司喜歡你的工作習慣10-30

關于教育書籍讀書心得體會4篇03-15

關于教育書籍讀書心得體會3篇03-12

關于教育書籍讀書心得體會四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