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數學教學心得體會集合10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一書中,講到了“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興趣、應用和過程”,我認為這正是當前每一位數學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重視興趣,要求我們每節(jié)課的導入要生動,教師的思維角度要新,知識面要寬,課堂教學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結構特色、語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視數學的美感、靈感、直覺激發(fā)。比如,低年級的數學課,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游戲的情景,游戲活動符合低年級孩子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游戲中,既激發(fā)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從中發(fā)現(xiàn)了新的知識。重視應用,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對其他學科中出現(xiàn)的數學問題進行研究,尋求解決的策略,通過運用,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重視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發(fā)生過程,通過“過程”領悟知識的邏輯關系,體驗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直覺思維等在數學學習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視過程還要重視課堂教學的過程、學期教學的過程、評價的過程,發(fā)揮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育作用。怎樣才能使學生“要我學”到“我要學”
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即教育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怎樣學習才是自主學習呢?《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中給出了精準而又通俗的解釋,即“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品質。它對學生一生的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作為現(xiàn)代人,必須有終生學習的意識和會學習的能力,并且終生都要不斷地學習。我們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動自愿的,那么他做事時的心情是愉快的,輕松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幾率也較大;如果他是被動的,那么他做事時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憊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幾率也較小。學生的學習也如此。所以,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和諧個性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優(yōu)勢領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促進個性和諧發(fā)展,由傳統(tǒng)的“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的教學占有重要地位。對于如何教好這部分知識,我談談自己在教學應用題的體會。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仔細認真的審題,弄明白題意,是準確解答應用題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中可先讓學生根據解題要求找出題中的直接條件和間接條件,構建起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確定數量關系。為了便于分析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聯(lián)系,審題時可要求學生邊讀題邊思考,用不同的符號劃出條件和問題或用線段圖把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表示出來。
一、為了培養(yǎng)兒童細致審題的習慣,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題目同時出現(xiàn),讓學生分析計算。
例:(1)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長是8米,寬是6米。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米?(2)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周長相等,正方形的邊長是6厘米,長方形是長是8厘米,長方形是寬是多少厘米?
經常進行此類練習,就容易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二、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往往習慣于模仿教師和例題的解答方法,機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推理方法,幫助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至關重要。分析法和綜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謂分析法,就是從應用題中欲求的問題出發(fā)進行分析,首先考慮,為了解題需要哪些條件,而這些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條件都能在題目中找到為止。例如:甲車一次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運50千克,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
指導學生口述,要求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根據題意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甲車運的和乙車運的)?題中列出的條件哪個是已知的(甲車運的),哪個是未知的(乙車運的),應先求什么(乙車運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兩車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綜合法是從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出發(fā),通過分析推導出題中要求的問題。如上例,引導學生這樣想:知道甲車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車運煤重量(300+50=350),有了這個條件就能求出兩車一共運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過上面題的兩種解法可以看出,不論是用分析法還是用綜合法,都要把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結合起來考慮,所求問題是思考方向,已知條件是解題的依據。
三、對易混淆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
對一些有聯(lián)系而又容易混淆的應用題可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例如:(1)一筐蘋果重20千克,一筐梨的質量比一筐蘋果的2倍少10千克,一筐梨重多少千克?(2)一筐蘋果重20千克,一筐蘋果的的質量比一筐梨的2倍少10千克,一筐梨重多少千克?
這樣的兩種題型容易混淆。一是他們分不清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計算時需不需要加括號。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通過平時的教學實驗,產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首先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fā)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受教材的限制,而是以教材為平臺有效地利用教材啟發(fā)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對于數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幾個方面。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yè)追求。
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yè)務能力必須得到提高,掌握必要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yè)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是一個新時期教師必備的素質。
課堂教學氛圍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另外,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xiàn)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tǒng)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tài)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讓學生身心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習效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在所有的東西中間,人最需要的東西乃是人”。人需要關懷需要愛,人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也一樣。中學生情感豐富,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別是“差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愛護。如在提問、練習中,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設計,讓不同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把給予學習者取得成功的歡樂看作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給他們展示自己,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達到要求時給予肯定和贊揚,并不斷鼓勵他們,要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本身應舉止莊重、文雅。提問時,要面帶微笑,語言親切,多用禮貌用語。教師良好的素養(yǎng)、專業(yè)水平和教學方法,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言傳身教,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下一代的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xié)作、創(chuàng)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后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這就是“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于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也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應努篇一: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后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
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這就是“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于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也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應努力向“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方面發(fā)展。向“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方面發(fā)展。
過這次的學習,對教學設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課堂上又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結合自己的單元教學設計嘗試了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并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認識到: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guī)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評價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于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程中所發(fā)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
還認識到:教學評價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許多重要的作用。教學評價的結果為改進教學與檢驗教師提供依據;教學評價的結果為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情況提供反饋;評價作為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的一種工具,用于查明在達到一整套教學目標時,可供選擇的程序是否同樣有效;利于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科學化,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利于端正教學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這樣的學習,會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自己專業(yè)化水平的發(fā)展。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再次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chuàng)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lián)系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chuàng)造,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而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tài)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第一、讓學生體驗“再創(chuàng)造”。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chuàng)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于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盡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fā)現(xiàn),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第二、讓學生體驗“做數學”。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杰指出:“傳統(tǒng)教學的特點,就在于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薄白觥本褪亲寣W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xiàn)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系,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后,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系,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厘米,圓錐高幾厘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對于動作思維占優(yōu)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第三、讓學生體驗“說數學”。這里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tài),能出現(xiàn)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為“個人創(chuàng)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币虼,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在體驗中“說數學”能更好地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第四、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xiàn)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苯處熞獎(chuàng)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如簡便運算125-98,可讓學生采用“購物付款的經驗”來理解:爸爸有一張百元大鈔和25元零錢,買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樣付錢?營業(yè)員怎樣找錢?最后爸爸還有多少錢?學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給營業(yè)員,營業(yè)員找給他2元,爸爸最后的錢是25+2=27元。引導學生真正理解“多減了要加上”的規(guī)律。以此類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習題。
學習“圓的認識”后設計游戲:學生站成一排橫隊,距隊伍2米處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學生體會到不公平,應站成一圓圈或站成縱隊才公平,更好地體會“在同一個圓內半徑都相等”。
總之,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煉思維,在思考中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chuàng)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里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時代在變革、在發(fā)展,基礎教育課程有要改革、發(fā)展。在課改這一廣闊天地里,我們應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為培養(yǎng)21世紀的優(yōu)秀人才而努力。
通過一天的集體聽課觀摩,讓我見識到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師,以他們各自的團隊特色,給我們上演一場教育教學的視覺盛宴。在這7節(jié)觀摩課中,既有全國知名教師團隊的特征,又有區(qū)域教學的特點,對我們來說,他們的課堂教學代表著當前課改,有很大的學習意義。
其中,來自北京的薛錚老師教授了《積的變化規(guī)律》這一課。薛老師代表的是吳正憲教師團隊,這堂課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薛老師的引導下,使學生由具體的問題列出算式,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因數和積,誰變了?是怎么變的?然后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從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這樣的課堂,讓學生由具體的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突出了教學的實效性。
來自江蘇的吳冬冬老師教授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吳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極具特色的教學設計給我留下了印象。對于長方體頂點、面、棱的認識,以往的教授方式往往通過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數一數來得出,而這節(jié)課,吳老師通過多媒體的圖形、立體的動畫,學生的實際操作,最后得出結論。真正體現(xiàn)知識來源于生活。
浙江的學俞老師教授的《用字母表示數》一課,給我印象最深,這整整一堂課中并沒有使用任何課件,而是在課堂中就地取材,在紙包里裝粉筆,用在課堂上的學生和教師的歲數、會場的人數,甚至用自己禿頂的頭發(fā)來引導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的認識,學生們在俞老師詼諧幽默的教學中不間斷的發(fā)現(xiàn)、思考,時時會有在場老師的陣陣笑聲和掌聲,經典的反復問話“小朋友你今年幾歲啊?”、“一共有a人,小朋友有30人,那么大人有多少人。俊,課堂上歡聲笑語不斷,雖然沒有使用多媒體,但精彩程度卻不亞于年輕的老師有課件的課堂,讓我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小學數學教學年會所收獲的教學經驗,反思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我們欠缺的還很多,我們離那些名師的教學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的教學素養(yǎng)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能力還需進一步的加強。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7
開學初,學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理念改變改革的熱潮,最近我又在網上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jié)教學視頻,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欲望,實現(xiàn)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在我的以往課堂教學中,我也想過用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總是在思想上有所顧慮,擔心學生不會學習,擔心學生學不好,擔心把學生給耽誤了,擔心課時緊,任務重,沒法完成被學期的教學計劃。另外,我還擔心學生在課堂上玩大于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掌握該掌握的知識。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著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敗又怎樣來彌補?
我平時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學生到了游戲廳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游戲,并沉溺于游戲中不能自拔?為什么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觀看杜郎口中學的教學視頻,我發(fā)現(xiàn)我把學生管得太死了,總是規(guī)定學生做我教過的操作,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
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并且
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回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xiàn)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fā)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fā)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fā)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chuàng)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8
一、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必須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兩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從自己豐富的教學實際經驗出發(fā),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赫爾巴特學派甚至將興趣視為教育過程必須借助的“保險絲”。他們都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梢姡瑢⑴d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fā)生的運行機制,是有識之士的共識。
2、要使學生有興趣,必須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自由活動是人發(fā)展的內在依據,學生的學習也應如此。學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師,而且自己也獨立學習。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許多教育事實也反映出,真正的學習并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出自學生本身,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發(fā)地主動地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糾正自己的錯誤。如果我們把每種事情都教給學生或者規(guī)定他們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會妨礙他們的主動參與和自主發(fā)現(xiàn),妨礙他們的發(fā)展。
3、要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教師往往只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最容易忽視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教師憑想象充分準備一堂課,并依此設計如何去講授,雖然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其結果往往也只是學生被動地接受。如果我們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情況,課堂上交給學生恰當的主動權,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由于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數學活動的開放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巧創(chuàng)激趣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情趣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
2、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fā)生、形成、發(fā)展的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發(fā)現(xiàn)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主動參與。
3、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其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xù)熱情。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三、強化交流和合作,倡導開放的教學活動方式
相對而言,傳統(tǒng)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忽視發(fā)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F(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松和民主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1、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形式;2、小組學習任務的布置;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xiàn)盡心盡力。不斷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們學會既善于積極主動地表現(xiàn)自己的意見,敢于說出不問的.看法,又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并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四、適當進行數學開放題教學
數學開放題是指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解題策略多樣化的題目。由于它具有與傳統(tǒng)封閉型題不同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有其特定功能。數學開放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構建,積極參與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數學意識;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也是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當然,由于數學開放題的教學費時太多,而課堂教學受課時的限制,因此,需要適當控制問題的開放程度,必要時可先作一些鋪墊。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9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的教學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這部分知識,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
細致地審題,弄明白題意,是準確解答應用題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中可先讓學生根據解題要求找出題中直接條件和間接條件,構建起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確定數量關系。為了便于分析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相依關系,審題時可要求學生邊讀題邊思考,用不同的符號劃出條件和問題或用線段圖把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表示出來。
為了培養(yǎng)兒童細致審題的習慣,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題目同時出現(xiàn),讓學生分析計算。例如:①圖書室的科技書與故事書共3000冊,科技書的冊數是故事書的2/3,有科技書多少冊?
、趫D書室有故事書3000冊,科技書冊數是故事書的2/3,有科技書多少冊?
題①中3000冊為共有數,題②中3000冊是一種的,因此計算方法不相同。經常進行此類練習,就容易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二、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往往習慣于模仿教師和例題的解答方法,機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推理方法,幫助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至關重要。分析法和綜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謂分析法,就是從應用題中欲求的問題出發(fā)進行分析,首先考慮,為了解題需要哪些條件,而這些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條件都能在題目中找到為止。例如:甲車一次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運50千克,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
指導學生口述,要求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根據題意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甲車運的和乙車運的)?題中列出的條件哪個是已知的(甲車運的),哪個是未知的(乙車運的),應先求什么(乙車運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兩車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綜合法是從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出發(fā),通過分析推導出題中要求的問題。如上例,引導學生這樣想:知道甲車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車運煤重量(300+50=350),有了這個條件就能求出兩車一共運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過上面題的兩種解法可以看出,不論是用分析法還是用綜合法,都要把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結合起來考慮,所求問題是思考方向,已知條件是解題的依據。
三、對易混淆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
對一些有聯(lián)系而又容易混淆的應用題可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例如: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學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們分不清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計算時需不需要加括號。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組題進行對比教學。
[page]-->①果園里有梨樹240棵,蘋果樹占梨樹的1/3,有蘋果樹多少棵?
、诠麍@里有梨樹240棵,占蘋果樹的1/3,有蘋果樹多少棵?
③果園里有梨樹240棵,蘋果樹比梨樹少1/3,有蘋果樹多少棵?
④果園里有梨樹240棵,比蘋果樹少1/3,有蘋果樹多少棵?
⑤果園里有梨樹240棵,蘋果樹比梨樹多1/3,有蘋果棵多少棵?
、薰麍@里有梨樹240棵,比蘋果樹多1/3,有蘋果樹多少棵?
兩數相比較,以后面的數為標準數,前面的數為比較數,即與誰相比誰為標準數(通常設標準數為1)。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與已知一個數的幾分幾之是多少,求這個數。這兩類應用題的相同點是:都知道比較數占標準數的幾分之幾;不同點是:前者是已知標準數求比較數,后者是已知比較數求標準數。題①、③、⑤都是蘋果樹與梨樹相比較,梨樹的棵數為標準數,蘋果樹的棵數為比較數,梨樹的棵數已經知道,因此,它們屬于前類用乘法。題②、④、⑥都是梨樹與蘋果樹相比較,蘋果樹的棵數為標準數,梨樹的棵樹為比較數,蘋果樹的棵數為標準數,梨樹的棵數為比較數,蘋果樹的棵數題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屬于后類用除法。題①、②中比較數占標準數的幾分之幾已經知道,計算時不用“括號”,題③、④、⑤、⑥中比較數占標準數的幾分之幾不知道,需由1加幾分之幾和1減幾分之幾求得,因此計算時需加“括號”。
四、要引導學生自編應用題
讓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重視自編應用題的教學,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低年級進行簡單應用題教學時,就讓學生了解一道應用題總題由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兩部分組成,因此,可進行填空練習。
如:
。1)學校舉行運動會有女運動員153人,男運動員比女運動員多37人,?(補問題)
(2)學校舉行運動會,有女運動員153人,,一共有多少人?(補合適條件)
在高年級要引導學生自編應用題,通過自編,使學生認識和掌握各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如:
1、按指定算式編題:如按算式240×1/3=?編一道應用題。
2、把一種應用題改編成另一種形式的應用題:如我班有45名學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編成一道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3、指定題目類型編題,如編道反比例應用題。
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應讓學生結合實際,編寫他們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yǎng)”的活動。課堂上一切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圍繞教材、教師轉,先教后學的教學機制,使得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這種傳統(tǒng)教育造就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下喪失了學的獨立性和獨立品格,自學能力低下。在全國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之際,對新的教材與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的研究與探討,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通過近幾年的課堂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要基于學生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數學
因數學具有理論的抽象性、邏輯的嚴謹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三大特點,使得許多學生認為數學學科單調、枯燥、乏味,容易產生畏難的心理乃至厭學的情緒,平時作為老師的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教,學生同樣花很大的力氣去學,但效果仍很不理想。我認為對于這情況,在教學中先分析新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有何相關的聯(lián)系,然后從他們熟悉的事物出發(fā),利用知識遷移使他們較易而且較快地掌握新知識。例如函數周期性的引入,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周而復始的例子:星期、時鐘、季節(jié)、年、月、日、天體運動等。分析這些例子的共同特點:每隔相同時間事物的現(xiàn)象重復出現(xiàn)一次。把時間與事物重復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看成是時間x與事物f(x)重復出現(xiàn)的對應關系,比如今天是星期一,七天后還是星期一,可表示為f(1)=f(1+7)。若f(x)表示星期幾,則f(x)=f(x+7),即七天后仍表示是星期幾,從而引入周期函數。講完定義后,我說白居易是是“數學家”,學生們大吃一驚,這時我說他有一首詩早就揭示了周期現(xiàn)象:“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首詩的前兩句揭示了周期函數問題,后兩句還說明了若T是函數的周期則kT(k∈Z,且k≠0)也是函數的周期,學生會意一笑,課堂氣氛掀起了小高潮。再如集合教學中,子、交、并、補的概念比較抽象,我讓學生舉出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子集——母子公司,子公司的產品都是母公司的產品;交集——產研結合,科研院所與企業(yè)合作共同開發(fā)新產品,新產品是他們的公共產權;并集——名校合并;補集——優(yōu)勢互補,中國是全集, 港澳臺為其子集,大陸也為其子集,它們共同構成一個中國。
通過這些學生熟悉、貼近的生活例子,把一些看似難以理解的或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生活化,在課堂上既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對概念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學生建立了一種新的認知結構,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教學模式應從"教為主"轉變?yōu)?學為主";"教"應從"學"的角度考慮,從"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傳統(tǒng)模式轉變到"以激勵學生為特色,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好的問題情景,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處理新的任務,并構建他們自己認可的意義。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再創(chuàng)造有關的數學知識。也就是說,數學該是學生自身的探索、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學知識應由學生本人在數學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出來,而不是由教師"灌"給學生。
例如在復習對數函數這一章節(jié)時,我提問了幾個學生:通過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你認為對數函數的特點、應用范圍如何,我們在解題過程中應注意哪些細節(jié)?并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回答舉例。學生大多只能答到一兩點,不能回答到問題的本質,我在他們回答的基礎上加以補充深入,使他們腦子里有比較清晰的認識。然后,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例題:(自編題)已知函數y = log4( x2—— 2x —— 3 ) … 為了照顧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并沒有要他們馬上動筆,而是以提問及小組討論的形式對這道題進行分析,學生討論得比較熱烈,十五分鐘后,我抽問了幾個小組,并把他們的回答總結歸納及條理化。在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有滿足感的同時,我改動了例題中的底數4,以a代替,又引發(fā)了他們第二輪的討論…這節(jié)課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結束了,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中發(fā)現(xiàn)了數學的魅力所在,也激發(fā)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為教學組織者的教師,應主動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群體之中,尊重學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有適當的寬容態(tài)度,并及時幫助他們改正和克服。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或發(fā)現(xiàn)都要給予肯定,使學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視以及成功的自豪感,這樣學生的情緒會不斷提高,主體意識會不斷增強。如在學習球體體積公式時,如果直接提出問題V球=?,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可能會有較大的困難,但如果教師先出示一個半球及底面半徑與高都等于球半徑的圓錐與圓柱,讓學生觀察三個幾何體,引導學主進行猜想,并且用細沙實證猜想,再通過細沙實驗的啟示引導學主證明猜想,那么問題就會在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得以解決。
三、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給學生營造民主平等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tài)創(chuàng)設輕松的愉悅的課堂氛圍,要解開束縛,建立教學民主,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重壓,盡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課堂上,時常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大家緊跟老師的思路,朝著 預設的軌道前進,突然有位學生冒出一句與教學設計可能完全不同的“意外”發(fā)言打斷了教師的思路,如果這時對這“意外”發(fā)言給予重視,抓住其合理成分施教,則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課堂上,我曾講解過這樣一道例題:三角形的
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已知cosA=17/22,cosC=1/14,
求a:b:c。當時我是用了有關的三角公式,比較繁瑣,學生也聽得比較煩悶,講解完后,有位學生站了起來,他的小結:
“我構造了這樣一個三角形(如圖)就得到了答案,這樣可以嗎?”我當時眼前一亮,借形論數,真的是妙照。試想,如果我當時因為怕影響教學進度而不給學生插問的機會斷言否定或搪塞過去,不但會錯過適合學生思維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教學契機,而且會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再如講授《拋物線》一節(jié)時,我讓學生畫“在同一平面內,到定點和定直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時,一位同學竟然與眾不同地畫出一條直線,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墒切蠓此迹粺o道理:原來這位同學把定點畫在定直線上,滿足條件的軌跡確是過定點垂直定直線的一條直線。似乎謊謬,卻蘊真理。同學們填補了教材中的疏漏,給出拋物線更確切的定義,在笑聲中得到“創(chuàng)新”。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近幾年來很多省市的數學高考試題中都出現(xiàn)了一些具有綜合性、探索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開放題,它在考查學生思維水平方面顯示了強大的功能。開啟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也是對教師更高的要求。
四、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探索未知領域,尋找客觀真理,成為發(fā)現(xiàn)者,要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這一探索過程,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球的體積教學中,我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分為三組,要求第一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圓錐;第三組每人做半徑為10厘米高10厘米圓柱。每組出一人又組成許多小組,各小組分別將圓錐放入圓柱中,然后用半球裝滿土倒入圓柱中,學生們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關系,半球的體積等于圓柱與圓錐體積之差。球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集公理化思想、轉化思想、等積類比思想及割補轉換方法之大成,就是這些思想方法靈活運用的完美范例。教學中再次通過展現(xiàn)體積問題解決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統(tǒng)的條理的體積公式的推導線索,把這些思想方法明確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學生才能從中領悟到當初數學家的創(chuàng)造思維進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來自于解決實際問題或數學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例如橢圓概念的教學,我分了幾個步驟進行:(1)實驗———獲得感性認識(要求學生用事先準備的兩個小圖釘和一長度為定長的細線,將細線的兩端固定,用鉛筆把細線拉緊,使筆尖在紙上慢慢移動,所得圖形為橢圓)(2)提出問題,思考討論。①橢圓上的點有何特征?②當細線的長等于兩定點之間的距離時,其軌跡是什么?③當細線的長小于兩定點之間的距離時,其軌跡是什么?④你能給橢圓下一個定義嗎?(3)揭示本質,給出定義。象這樣,學生經歷了實驗、討論后,對橢圓的定義的實質會掌握得很好。
五、學已至用,強化應用意識
一切都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中,同時,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問題都需要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去思考解決。比如,洗衣機按什么程序運行有利節(jié)約用水;漁場主怎樣經營既能獲得最高產量,又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一件好的產品設計怎樣營銷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場認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為此數學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善于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對一個數學問題或實際問題如何設計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或模型。例如,在學習“直線方程”時,我引用了一道應用題:一家庭(父親、母親和孩子們)去某地旅行,甲旅行社說:“如父親買全票一張,其余人可享受半票優(yōu)惠。”乙旅行社說:“家庭旅行算集體票,按原價的三分之二優(yōu)惠!边@兩家旅行社的原價是一樣的,試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數,分別計算兩家旅行社的收費(建立表達式),并討論哪家旅行社更優(yōu)惠,請你用坐標圖表示。這道題以“家庭旅行”為背景,介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會越來越濃。
又如,在學習等比數列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社會調查題“本市的一名普通工薪者,積儲有限,能否為他設計出一套可行的供樓方案?”讓他們帶著這個問題走訪本市的銀行、房地產開發(fā)部,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通過自己的計算與思考,提出了比較好的方案。
現(xiàn)在是市場經濟時代,這類問題的講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智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善于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大有益處。
六、教學創(chuàng)新必須具有開放意識
現(xiàn)代教學的特征之一是開放性,教師要具有開放的理念和開放的心態(tài),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學習方式,教學時空,教學評價,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等方面追求個性與開放,使教學活動能與時俱進,體現(xiàn)時代特色,F(xiàn)代教學要求在關注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把學習過程和方法也作為教學目標,關注學生是通過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手段進行學習,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結果,使結論和過程有機地融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樂觀、進取、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作為直接與學生對話的一線教師,有權利也有必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展、重組,同時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質疑和超越。教學內容要透過教材向外擴張(開放),認識世界,了解社會,F(xiàn)代教學更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不必片面追求課堂的完整,要適當留出空白,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去尋找結論。一個問題,學生們可以有幾十種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觀點;一份調查作業(yè),可以有幾十種形式和內容。
以上幾點是我在新時期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F(xiàn)代數學教學的空間已拓寬到校內外和社會的各個領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運用,數學已日益廣泛地滲透到各個領域中,同時數學已被很多人認為是新時期每位公民整體素養(yǎng) 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這些數學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
【【精華】數學教學心得體會集合10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篇04-07
數學教學設計12-27
【精華】數學論文作文集合九篇02-22
【精華】數學論文作文集合8篇02-18
【精華】數學論文作文集合9篇02-05
【精華】數學論文作文集合10篇01-31
【精華】數學論文作文集合五篇01-30
【精華】數學論文作文集合八篇01-11
【精華】數學論文作文集合六篇01-30
【精華】數學論文作文集合6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