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詩選簡介
簡介,即簡明扼要的介紹。是當事人全面而簡潔地介紹情況的一種書面表達方式,它是應用寫作學研究的一種日常應用文體。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雪萊詩選簡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適讀人群:學生,一般讀者
英詩經(jīng)典精裝升級,知名譯者冰心、江楓、屠岸、楊德豫經(jīng)典譯本,“詩人外交家”李肇星傾情作序推薦,雙語對照排版精美。帶你感受詩歌韻律之美。
雪萊,從1792年8月4日出生,到1822年7月8日覆舟海上,在世不足30周歲。短短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成果,歷經(jīng)一二百年之久,今日讀來清新、雋永一如往昔,他為之唱徹一生的光輝理想,依舊在鼓舞著進步人類繼續(xù)前行。
內(nèi)容簡介
《雪萊詩選(精裝版)》從雪萊的詩集中精選若干名篇,充分地展現(xiàn)了雪萊作品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詩歌技巧。其中,《西風頌》更是國內(nèi)讀者熟悉的外國浪漫主義詩歌之一!堆┤R詩選(精裝版)》的中文部分選用了國內(nèi)大獲好評的江楓譯本,譯者江楓獲彩虹翻譯終身成就獎,譯文浪漫動人,帶讀者領略雪萊詩中的浪漫與美。
作者簡介
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19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英國文學史上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一。其代表作《西風頌》、《勃朗峰》、《致云雀》等流傳千古。
目錄
前言/001
寫在布雷克耐爾/003
無題——1814年4月/005
致哈莉特/009
致瑪麗·伍爾斯頓克拉夫特·葛德文/013
致——/019
無常/025
死亡/029
夏日黃昏墓園/033
無題/037
日落/041
贊智力美/047
勃朗峰/057
瑪麗安妮的夢/071
致歌唱的康斯坦西亞/089
致大法官/095
給威廉·雪萊/105
無題/113
死亡/115
撒旦掙脫了鎖鏈/119
給獄中歸來的朋友/121
奧西曼迭斯/123
致尼羅/125
逝/127
一朵枯萎的紫羅蘭/129
尤根尼亞山中抒情/131
召苦難/167
無題/177
十四行:無題/183
給英格蘭人的歌/185
新國歌/191
頌歌/197
蒼天頌/203
西風頌/209
告誡/219
印度小夜曲/223
愛的哲學/227
云/231
致云雀/241
阿波羅之歌/255
潘之歌/261
兩個精靈:一則寓言/267
秋:挽歌/273
十四行/277
久遠的往昔/279
年歲的挽歌/283
時間/287
無題/289
阿拉伯歌詞仿作/291
歌/295
無常/301
聞拿破侖死有感/305
十四行:政治的偉大/311
哀歌/313
憶/315
致愛德華·威廉斯/319
致——/327
致——/331
音樂/335
十四行:致拜倫/339
哀濟慈/341
女催眠師語病人/343
致珍妮:回憶/349
寫在勒瑞奇海灣/359
我們重逢和分別時不同/365
精彩書摘
To—
I
One word is too often profaned
For me to profane it,
One feeling too falsely disdained
For thee to disdain it;
One hope is too like despair
For prudence to smother,
And pity from thee more dear
Than that from another。
II
I can give not what men call love,
But wilt thou accept not
The worship the heart lifts above
And the Heavens reject not, —
The desire of the moth for the star,
Of the night for the morrow,
The devotion to something afar
From the sphere of our sorrow?
1821
致——
一
有個字過分被人們玷污,
我怎能再加以褻瀆;
有種感情常被假意看輕,
你不至于也不尊重;
有種希望太和絕望相似,
慎重也不忍心窒息;
從你的胸懷發(fā)出的憐憫
比別人的珍貴可親。
二
我獻不出常人稱道的愛,
呈上的是虔誠崇拜;
連上帝也不至于會拒絕,
難道你竟然就擯棄——
這是燈蛾對星光的向往,
黑夜對黎明的渴望;
我們的星球充滿了憂愁,
這是對無憂的追求。
1821年
【雪萊詩選簡介】相關文章:
雪萊和伊麗莎白的通信情書10-04
讀泰戈爾詩選有感(5篇)04-03
讀泰戈爾詩選有感5篇04-03
離婚手續(xù)簡介11-05
職場英語簡介08-04
元旦習俗簡介11-22
異地離婚手續(xù)簡介11-14
冬至節(jié)的簡介10-24
魯迅資料簡介11-20
張學良口述歷史簡介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