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唐朝歷史的手抄報
現(xiàn)如今,大家都對手抄報很是熟悉吧,借助手抄報可以有效培養(yǎng)我們的動手動腦能力。那么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唐朝歷史的手抄報,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1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唐朝是古代中國一顆璀璨的星辰,它的耀眼光芒照射著整個世界。中國,這一東亞大國在唐朝618年建立至907年滅亡的這一歷史時期,成為世界上最強大最繁盛的國家。據(jù)史料記載,唐朝全盛時期的疆域面積在1600萬平方公里左右。版圖西北到達咸海,直接和今日的伊朗接壤,稱隴右道;北邊到達貝加爾湖,為今日俄羅斯的赤塔地區(qū),稱關(guān)內(nèi)道;南部包括全部越南,稱嶺南道;東北遠達今日俄羅斯的朱格朱爾山脈,稱河北道。尤其是在唐朝的鼎盛時期,它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和軍事力量都達到了其他國家無與倫比的.先進水平。世界上其他國家都仰望著中國的輝煌成就。為了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派“遣唐使”來中國。在1300多年前,日本就曾13次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有了“留學生”這個詞。唐朝也派遣了許許多多的使節(jié)到往各國宣傳我們的國家,為他們帶去福利。世界其他國家的統(tǒng)治者也紛紛效仿唐朝的君主,學習他們的治國之道。唐朝時期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通婚;實行比較開放的外交政策,與外國相互交流,通商。唐朝各方面的優(yōu)勢使它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最光輝的一頁。下面我將分三個步驟來介紹唐朝的歷史:建立初期的唐朝;鼎盛時期的唐朝;衰落與滅亡失去的唐朝。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2
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唐時期,進入了晚唐時期。特點是皇帝不能完全控制國家了,各地的節(jié)度使,也就是藩鎮(zhèn)成了國中之國,威脅中央,唐朝自此開始衰敗下去。安史之亂評定后,唐朝又延續(xù)了將近160年吧,安史之亂后的第一個皇帝是唐肅宗李亨,唐玄宗的太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jié)果發(fā)生奉天之難。戰(zhàn)爭持續(xù)了5年,最后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余藩鎮(zhèn)妥協(xié),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shù)氐慕y(tǒng)治權(quán)。從此割據(jù)局面進一步深化。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nèi)有宦官掌權(quán),禁軍兵權(quán)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jié)度使對地方有獨立于中央的管理權(quán)。唐德宗死后,經(jīng)過了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后由永貞內(nèi)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zhèn)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zhí)政,史稱“牛李黨爭”。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3
李淵出身貴族。祖父李虎在西魏官至太尉(與丞相并列的中央高級官員),李淵的妻子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他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隋煬帝的母親。所以說,李淵不但是貴族,還是隋朝的皇親呢!他繼承了祖上的爵位,稱為唐國公。
公元617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被派去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雖然打過幾次勝仗,但農(nóng)民起義隊伍越來越強大,隋王朝眼看快土崩瓦解,他不得不為自己考慮起后路來。
李淵有四個兒子,其中第二個兒子李世民最有才華、膽識。當時太原北面的突厥多次來犯,李淵出兵抵抗,連吃幾個敗仗,正在擔心讓隋煬帝知道了,追究起責任來,那可怎么辦。在封建社會,反抗朝廷被視作大逆不道的首惡,會遭致滅門之災,即使親如父子,彼此也不敢輕易道破。只是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李淵的處境越來越危險,李世民才抓住機會,勸父親起兵反隋。
李淵聽李世民一說這個建議,嚇得直哆嗦,責怪道:“你怎么說出這種犯上作亂的話來?如果我向上一報告,你就要被砍頭的!”
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說:“父親盡管去邀功請賞告發(fā)我,兒子才不怕呢!”
李淵無可奈何地搖搖手,叮囑兒子以后再也不要說這種話了。
可是第二天,李世民又來和父親談這個話題:“您受命來當太原留守,現(xiàn)在又要討伐造反的人馬,又要抵擋突厥的進攻,實在是力不從心。即使您再有功勞,當今皇上猜忌心重,您的處境就更危險了。兒子覺得您現(xiàn)在只有一條路,就是趕緊起兵反隋!
李淵嘆了一口氣,猶豫地說:“你的話也有道理,我就是拿不定主意。一旦失敗,那可是要家破人亡的啊!”
李世民見父親松了口,便繼續(xù)說道:“現(xiàn)在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官軍力量分散,不難對付。我有個朋友叫劉文靜,現(xiàn)在關(guān)在晉陽(今山西太原)牢里,他是個人才,還可以幫我們招兵買馬!
李淵聽從李世民的勸告,立刻把劉文靜從牢里放了出來,派他去招集人馬;同時又召回在河東打仗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的兩個副留守一看形勢不妙,就想要阻止。李淵先下手為強,給他倆加了個“勾結(jié)突厥”的罪名,抓起來殺了。
李淵采納李世民的建議,派劉文靜去跟突厥結(jié)交,并送去一份厚禮,說服突厥可汗與自己一起反隋。當突厥可汗同意后,李淵沒有了后顧之憂,才正式起兵。他把士兵都稱作“義士”,自稱“大將軍”,分別封李建成和李世民為左右領(lǐng)軍大都督,封劉文靜為司馬。
李淵的策略是先取長安,以關(guān)中為根據(jù)地。他依照農(nóng)民起義軍的'做法,打開太原官倉,救濟貧民,收取人心,并發(fā)檄文聲討隋煬帝的罪惡。隨后,就帶著三萬人馬朝長安殺來。
攻占關(guān)中的第一個硬仗,是拿下了地勢險要的霍邑(今山西霍州),全軍上下士氣大振。一路上繼續(xù)招兵買馬,所到之處都打開糧倉救濟貧民。老百姓對這支隊伍很有好感,加入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當攻打長安時,已經(jīng)成了一支有二十多萬人的大軍。
李淵攻下長安后,取得號令關(guān)中的地位,立即廢除隋朝的苛法暴政,并宣布約法十二條,受到百姓的歡迎。
李淵見時機沒有完全成熟,暫時還是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讓隋煬帝的孫子楊侑(yu)做個傀儡皇帝,即隋恭帝,自己以唐王、大丞相的身份掌握一切軍國大政。
這時,各地起義軍都發(fā)展起來了,如李密領(lǐng)導的瓦崗起義軍、竇建德領(lǐng)導的河北起義軍、杜伏威領(lǐng)導的江淮起義軍等,都給隋軍以沉重的打擊。隋煬帝干脆躲到江都,繼續(xù)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第二年夏天,護衛(wèi)隋煬帝的禁衛(wèi)軍將士,眼看著暴君的末日就快到了,不想跟著送死。大將宇文化及乘機發(fā)動兵變,攻進行宮,把隋煬帝軟禁起來。
隋煬帝起初還囂張地問道:“是誰帶頭這樣做的?”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4
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為了皇位而斗爭,公元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控制長安。李淵深知形勢,于是禪讓帝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即唐太宗。
唐太宗即位后,從隋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認識到群眾的力量,吸取隋滅教訓,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同時,留心吏治,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從諫如流,重用魏征等諍臣;并采取了一些以農(nóng)為本,厲行節(jié)約,休養(yǎng)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xiàn)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邊族風俗,促進了民族關(guān)系的融合,穩(wěn)固邊疆,太宗則被四方諸國尊為“天可汗”。在其執(zhí)政的貞觀年間(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xiàn)了一個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治世局面,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chǔ)。
唐太宗晚年,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nèi)斗,結(jié)果太子與魏王都被廢掉,最后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在即位之初,他繼續(xù)執(zhí)行唐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jīng)濟制度,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太宗訓令納諫、愛民。
唐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辈⑷找淌啡腴w,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訓令崇儉,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碧聘咦诰紓兪捯(guī)曹隨,照唐太宗時法令執(zhí)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另外,他在位期間,唐朝的領(lǐng)土最大。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5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nèi)有宦官掌權(quán),禁軍兵權(quán)甚至皇帝的擁立都由宦官決定,節(jié)度使對地方有獨立于中央的管理權(quán),成為唐朝的內(nèi)憂外患。唐德宗死后,經(jīng)過了唐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后由永貞內(nèi)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其即位以后,經(jīng)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唐憲宗以祖上圣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比較注重發(fā)揮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為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
唐憲宗在位15年間,政績諸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使安史之亂后的'唐朝一度獲得再次統(tǒng)一。長期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憲宗。唐憲宗沒有能夠像唐太宗和唐玄宗那樣開創(chuàng)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并駕齊驅(qū)、相提并論,這也正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6
唐武宗死去后,宦官選擇李忱繼承皇位,想繼續(xù)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無能之人。即位以后勵精圖治,對內(nèi)貶謫李德裕,結(jié)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打擊不法權(quán)貴、外戚。在位期間宣宗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唐宣宗時期沙州人張議潮領(lǐng)導沙州等地人民擺脫吐蕃貴族統(tǒng)治的首領(lǐng),驅(qū)逐了河西地區(qū)的吐蕃守將,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歸唐朝。
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張議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鶻首領(lǐng)仆固俊克復西州、北庭、輪臺、清鎮(zhèn)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zhàn),大敗吐蕃軍,并斬殺尚恐熱,傳首京師。吐蕃余眾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襲擊,再敗,奏遷于嶺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肅清,使唐廷無西顧之憂,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十分衰敗的朝政呈現(xiàn)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實際上,大中暫治并不穩(wěn)定。唐宣宗晚年,國內(nèi)已有亂象,他死后不久就爆發(fā)寇亂。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7
我最喜歡看歷史書,尤其是唐朝的歷史,令我愛不釋手,我可能太喜歡強大的唐朝了。在唐朝的歷史中,你們一定知道平陽公主吧?平陽公主是唐朝的一大名人,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她的名字,而“平陽公主”這個名字,只是她的父親唐高祖李淵給她的一個封號。
也許你會問:唐朝的女牛人那么多,比如:武則天、太平公主、安樂公主、楊貴妃等等,為什么我就非要寫平陽公主呢?答案很明顯,我非常敬佩平陽公主,她不僅僅是女中豪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支娘子軍,就是平陽公主建立并統(tǒng)領(lǐng)起來的,山西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娘子關(guān)就因平陽公主帶兵駐守于此而得名。順便說一句,她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用軍禮安葬的公主。
帶領(lǐng)一個軍隊,對于男人來說也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在那個落后的年代,一個女人帶領(lǐng)軍隊那就更難了。首先,女人地位低下。能召集幾萬人的軍隊,說明平陽公主的政治能力很強;其次,女人沒有很多的.學習機會,平陽公主還能帶領(lǐng)軍隊打那么多的勝仗,真是絕頂?shù)穆斆鳌?/p>
平陽公主帶領(lǐng)她組建起來的幾萬部隊和父親李淵會合,頓時,李家軍隊勢力猛漲,在那個打仗靠人多的古代,這簡直就是助了很大一力。這也為以后的李淵建立唐朝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
其實我最佩服平陽公主的還有兩點,第一就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她不像一般的女人退縮,而是擔當起了男人都不敢擔當?shù)氖虑。第二,平陽公主不貪戀于?quán)勢,她能把她辛苦組建的幾萬人部隊毫無保留的全部交給父親管理,不拉幫結(jié)派,不結(jié)黨營私,這也是最寶貴的一點。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8
主要包括秦王李世民率軍平定薛舉、薛仁杲父子、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的戰(zhàn)爭,與趙郡王李孝恭、李靖平定蕭銑、輔公祏的戰(zhàn)爭,吳王杜伏威平定李子通、林士弘的戰(zhàn)爭,太子李建成平定劉黑闥的戰(zhàn)爭。
李淵在關(guān)中站穩(wěn)腳跟后,首先對威脅關(guān)中的薛舉、李軌和劉武周采取武力征討與分化瓦解相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各個擊破。薛舉據(jù)有隴西之地,擁兵13萬,自稱西秦霸王,不久稱秦帝,早與李淵爭奪關(guān)中,未得逞。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七月,金城的西秦霸王薛舉進攻唐朝。唐軍與秦軍在高摭對陣。不久由于統(tǒng)帥李世民生病,唐軍被秦軍打敗。不久,薛舉病死。其子薛仁杲(gǎo )繼位。李淵乘機派使赴涼州(今甘肅武威)封李軌為涼王,以孤立薛仁杲,同時派李世民率軍進攻薛仁杲軍。兩軍在淺水原交戰(zhàn)。李世民取堅壁疲敵戰(zhàn)法,挫傷了秦軍銳氣,一舉擊敗了秦軍,一舉殲敵10萬之眾,俘虜了薛仁果。唐占隴西地。次年,唐軍擒獲割據(jù)在西北的'另一個割據(jù)首領(lǐng)涼帝李軌,完成了對西北的統(tǒng)一。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李淵又派使聯(lián)絡吐谷渾擊李軌,策反其大臣安修仁發(fā)兵攻城,擒李軌,唐又占河西五郡。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馬邑 (今山西朔縣)定楊可汗劉武周發(fā)兵南下,打敗了留守太原的李元吉,二年九月攻占太原,繼派大將宋金剛揮軍南下,攻陷唐朝數(shù)州。不久又打敗裴寂。關(guān)中大震。李淵想棄河東,被李世民勸止,遂派其率軍渡河進擊,與宋金剛對陣于柏壁 (今山西新絳西南)。李世民以主力堅壁不戰(zhàn),待劉武周士氣低落,以少量兵力擾敵,斷其糧道。切斷了劉的退路。兩軍相持五月之久,宋金剛終因糧盡兵疲而引軍北撤。李世民率軍窮追,秦叔寶、殷開山在美良川打敗劉武周的大將尉遲敬德,日行200里,連敗宋軍,斬數(shù)萬人。劉武周、宋金剛逃奔突厥,不久被殺。經(jīng)三年征戰(zhàn),唐已擁有西至隴右,南擁巴蜀,北據(jù)河東的鞏固的根據(jù)地。從此唐朝統(tǒng)一了北方。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9
要說大唐,有誰能做皇帝卻偏偏不想做皇帝的,恐怕就要數(shù)唐敬宗李湛了。
但李湛的夢想是“皇帝非我愿,但愿玩一生”,他貪玩,打馬球、搏擊、才是他的強項,治理國家他壓根不懂。
唐朝中后期,宦官的勢力過于膨脹,甚至操縱著皇帝的生死。唐敬宗李湛時期,有人冒充閹人,混吃混喝,甚至給皇帝戴綠帽子。
李湛就是一個被假太監(jiān)戴上綠帽子的皇帝,而這個太監(jiān)就是劉克明。
劉克明是大太監(jiān)劉光的養(yǎng)子,劉光憑著自己的權(quán)勢把他弄進了皇宮,沒有給劉克明凈身,讓他當了一個假太監(jiān),此后李湛。
李湛從小喜歡玩,劉克明就陪他玩,劉克明很有心計:玩摔跤,就常常故意被李湛摔得鼻青臉腫;打馬球就苦練技術(shù),深得李湛歡心,所以李湛對他很信任。
李湛16歲做了皇帝后,依舊玩心不減,后來發(fā)展到不愿意上朝。這個時候劉克明已經(jīng)長成了大小伙子,見李湛不理朝政,不管后宮,就開始大著膽子勾搭后宮女人。
自古后宮多曠女。那些女人本來就耐不住寂寞,突然來了這么個精壯小伙子,哪里安耐得住,沒多久劉克明就拿下了十幾位。
玩夠了宮女,劉克明開始追求更刺激的,他開始打皇帝妃子的主意。
首先是董貴妃,年輕漂亮,李湛基本沒理過她,劉克明就和她廝混在一起了。緊接著是王昭容,和劉克明保持著很長時間的情人關(guān)系。
這個時候的李湛根本沒時間管自己的綠帽子,因為他喜歡上了打夜狐。一到晚上,李湛就帶著獵狐隊,盡情打獵。
有一次李湛不小心射到了劉克明的腿上,劉克明認為自己的事暴露了,李湛這是故意的`,越想越怕,決定造反,他把那些平時被李湛打罵過的太監(jiān)喊來,眾人都是雙手贊成。
這天李湛打獵胡來,喝多了酒,更衣的時候,劉克明二十八人趁機滅了大殿燈火,在黑暗中把李湛殺死,李湛死時只有18歲。
第二天,劉克明還想著擁立李悟,太監(jiān)王守澄帶領(lǐng)神策軍攻進宮里,擁立李涵,劉克明見大勢已去,投井而死,后被撈出來戮尸。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10
玄武門之變后,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寶座。他勵精圖治,虛心納諫,對跟隨他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和出謀劃策的功臣元勛念念不忘。畢竟對他來說,皇帝的寶座來得太不容易了。
公元643年3月23日,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將長孫無忌、魏征、尉遲敬德等24名功臣的像畫在凌煙閣上,他還常去觀賞,以表對功臣的贊賞和紀念。
閻立本作畫凌煙閣
誰才有資格畫這24位功臣呢?在當時,自然首推閻立本。643年3月23日(唐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詔,命令在長安北面的太極宮凌煙閣中繪制 24位功臣之像。他們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長孫順德、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jié)(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凌煙閣在皇宮西南的三清殿側(cè),閣中分隔三層,前一層畫的是功勛最高的宰輔大臣;中一層畫功勛卓著的侯王;后一層畫的是功勛重大的其他功臣。按古禮“君南臣北”的原則,畫像全部面北,而且都是真人大小。
這是繼漢代麒麟閣、南宮云臺畫功臣像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畫創(chuàng)作活動。
長孫無忌“不愿”為宰相
在李世民奪取皇位繼承權(quán)的玄武門兵變中,長孫無忌稱得上是首功之人。在醞釀政變時,他態(tài)度堅決;在準備政變時,他日夜奔波,內(nèi)外聯(lián)絡;在政變之時,他不懼危難,親至玄武門內(nèi)。所以唐太宗臨死前仍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主要是這個人的功勞啊!”凌煙閣的24位功臣像,長孫無忌被列在首功之位。
李世民登基之后,幾次要任命長孫無忌為宰相,但賢惠的長孫皇后一再提醒太宗要吸取漢朝呂氏、霍氏專權(quán)的教訓:“我身為皇后,全家已經(jīng)很榮耀顯貴了,實在不愿意自己的哥哥還要在朝廷里手握大權(quán)!遍L孫無忌自己也遞出了辭職信,要求辭去宰相要職,但他卻受到唐太宗的特殊信賴,最后唐太宗硬是堅持拜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無忌為人謹慎小心,注意避免嫌疑。
魏征使“壞”悶死鷂鷹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玄武門之變前,魏征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沖突日益加深,曾多次建議太子要先發(fā)制人,及早動手。政變后,李世民賞識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于他,而且還加以重用。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魏征性格耿直,往往據(jù)理力爭,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chǎn)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偏偏魏征還使“壞”心眼,故意上奏事情,說了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
魏征一生節(jié)儉,連家里的'房子都有些“破破爛爛”的,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送給魏征,好用來造個大房子。642年(貞觀十六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親自前去吊喪,失聲痛哭,并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演繹“門神”
尉遲敬德原為劉武周的部下,李世民敬佩他的忠勇耿直,幾次想勸他歸降。尉遲敬德雖然也大受感動,但伺主不二。尉遲敬德最后答應,只要劉武周死了,他便歸唐。李世民便殺了一個面目酷似劉武周的人,將人頭送與尉遲敬德。尉遲敬德未能辨出真假,便歸降了李世民。
不料自那以后,李世民經(jīng)常在夢中被兩個無頭的人驚醒。李世民仔細琢磨,這兩人一個像是原來隋朝名將宋老生,另一個卻像那個被充作劉武周而割了頭的人。徐茂公獻策道:“主公屈殺這長得像劉武周的人,是為了盡早讓尉遲將軍歸順。另外,我聽說宋老生生前很敬佩秦二哥,主公可以派尉遲將軍和秦二哥守在門外,這樣或許可以使主公獲得安寧!崩钍烂褚烙嬓惺,果然無頭鬼再也沒出現(xiàn)。
這個民間傳說,最終奠基了兩位武將的“門神”地位。
曹霸筆開生面
到了唐玄宗時,凌煙閣內(nèi)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顯得色澤暗淡,失去了原先的光澤。為此,玄宗把曹霸召來,要他重新畫。曹霸擅長畫人物和馬,京城長安幾乎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他。
曹霸接受了這個任務之后,便著手準備材料。他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到民間搜集了不少開國功臣的傳說,這時,他才揮筆繪制。最后,這些功臣的畫像終于以全新面貌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唐玄宗看了之后,贊不絕口,并當即賞給他大量金帛,還封他為左武衛(wèi)將軍。著名的詩人杜甫看了這些畫后,作了《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這首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币馑际牵毫锜熼w中的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鮮艷奪目的色澤,虧得你左武衛(wèi)將軍下筆使他們重放光彩。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相關(guān)文章:
歷史的手抄報07-19
歷史手抄報的內(nèi)容10-02
簡約的歷史手抄報09-23
歷史的手抄報模板07-19
歷史手抄報圖片10-02
關(guān)于歷史的手抄報07-25
唐朝詩詞大全07-22
黨的歷史手抄報內(nèi)容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