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暑假兼職實習心得
中國一般不實行兼職的政策 ,但在經(jīng)濟體制改革中 ,允許職工在完成8小時工作任務外,利用業(yè)余時間從事第二職業(yè),允許教師、科技人員、律師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兼職,并取得相應的報酬。
大學生暑假兼職實習心得范文一:
轉眼間暑期實習就要結束了,回顧一個月來的實習工作,我對工程維護部的工作多了一分了解,對中國移動人的工作精神多了一分贊賞,對中國移動的企業(yè)文化多了一分認同。
7月中旬,我和另外4位實習生一起,開始了在工程維護部的實習生活。第一次見到我的導師*主任是在工維部的季度工作總結會議上,他的發(fā)言中句句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很有威嚴感覺不易接近。下午*主任給我布置實習任務,我又感受到他高效、嚴格的行事作風。他在安排了實習課題之后向我提出了幾點要求,首先要完成一個word文檔以及一個ppt作為實習課題的成果,其次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能把所有的工作拖到實習要結束的時候再做,最后要求我認真對待實習課題,不能落在其他實習生后面,有問題積極請教同事。我將這三個要求默默記在心里然后開始了我的暑期實習。
由于*主任工作很繁忙,我在實習期間大部分都由基礎維護班的**班長負責。初到工維部,為了讓我感受工作氛圍、充分了解工作內容,班長讓我參加了基礎維護班參與或組織的各種會議,還在代維檢查的時候帶我隨行。從班長的介紹和工維部的材料中我了解到,中國移動江蘇省公司將設備和線路的維護與故障處理下發(fā)到代維合作單位完成。而我實習所在的基礎維護班就負責對**地區(qū)的代維工作進行管理,即對各代維合作單位進行合理分工,對其工作成果進行考核打分,并深入代維合作單位內部協(xié)助管理以提高代維工作質量和效率。
除了日常的檢查和打分,基礎維護班每周召開例會與各代維公司代表溝通工作情況,省公司網(wǎng)絡部召開全省代維管理電視電話會議,對全省代維管理工作進展進行總結并協(xié)調各地市的代維工作穩(wěn)定發(fā)展;A維護班還要召開月度工作通報會議,通報各代維公司的打分情況以及現(xiàn)金獎懲情況,對工作較突出的公司提出表揚同時對工作較差的公司提出整改意見。此外,工維部每個季度會召開季度工作總結會議,向各縣區(qū)分公司負責人通報工程維護各方面工作的季度打分與工作展望。此外,基礎維護班的同事們要經(jīng)常到各個縣區(qū)檢查代維工作情況,對代維駐點的工作環(huán)境、資產配備情況以及各個專業(yè)的維護情況進行抽查打分。
在參與了基礎維護班的大部分工作并且大量閱讀了代維管理資料之后,我的實習課題《一體化代維管理提升》完成得很順利。課題報告圍繞**地區(qū)代維管理存在的幾個短板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首先,針對一體化代維缺乏清晰的組織架構的問題,報告從巡檢維護和故障處理兩個角度探討了組織架構的優(yōu)化。其次,針對代維考核辦法和模式不完善的問題,報告結合**分公司的成功經(jīng)驗介紹了代維考核辦法和模式的優(yōu)化方案。最后對于自維人員和代維人員能力有待提升的現(xiàn)狀,提出了可以改善這一問題的若干措施。
實習期間我感受到工維部同事們每天工作的忙碌,體會到移動員工對工作的高標準、高要求。在臺風來臨前,工維部進行了全面的防汛物資整理,加強全市地區(qū)的設備維護力度,充分做好通訊故障的應急準備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基礎維護班的同事們不斷探索一體化代維管理的最佳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并在全省代維管理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移動的員工們這種履行責任、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中國移動“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業(yè)文化內涵。
在實習即將結束之際,除了對工維部工作的戀戀不舍,我更期望得到中國移動的正式工作機會,期望在我心向往之的企業(yè)中認真工作,實現(xiàn)自我價值,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
大學生暑假兼職實習心得范文二:
臨開學前,我在大連日報文教新聞部實習三周。實習時間并不長,每天也不如想象般的“朝九晚五”,有采訪就可以不去報社,有時上午采訪完下午就可以回學校寫稿。雖然時間很靈活,工作也比較輕松,但我卻一直很緊張,時刻記著騏哥說的要把自己看成一個“社會人”,用準記者的標準要求自己,生怕出現(xiàn)錯誤。
第一次接觸真正的新聞工作,除了和小芳姐寫高校戰(zhàn)線新聞相對熟悉外,對于其他戰(zhàn)線新聞常常感到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要寫什么內容,也不知道側重哪些方面,要求多少字數(shù)。還好文教部眾美女姐姐們都和藹可親,帶著我出去采訪,不厭其煩地告訴我應該怎么寫,讓我收獲頗豐。在實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也收獲了很多經(jīng)驗,現(xiàn)在把在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一些感悟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
原來覺得起標題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只要把新聞事實交代清楚就可以了,所以我起標題往往是“XXX舉辦XXX”、“XXX學子XXX”,這樣雖然不出彩,但也不犯錯誤。而在實習期間的第一篇稿件就改變了我的看法。
當時小芳姐讓我去采訪大連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進社區(qū)服務老人的新聞,得益于平時在校園里采訪了大量類似的新聞,采訪過程非常順利,把事情了解清楚,該問的問題問明白,就回學校寫稿子了。
我自己起的標題是《大醫(yī)學子進社區(qū)為老人送健康》,我覺得已經(jīng)挺好了(表拍我),但經(jīng)過湘竹姐和編輯的修改,最后見報稿子標題變成了《“準醫(yī)生”為社區(qū)老人建立“健康檔案”》,這個標題比我的出色很多,因為它體現(xiàn)了新聞中兩個最關鍵的信息。一是這些進社區(qū)的學生都在醫(yī)大附屬一院實習近一年,有比較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所以是與普通低年級醫(yī)科生不同的“準醫(yī)生”;二是“健康檔案”這個概念,這些學生會在現(xiàn)場搜集老人病情、用藥情況等,把這些情況記錄在案,整理發(fā)給社區(qū),讓社區(qū)對轄區(qū)老人身體情況有基本的認識,這是一個很有意思、有價值的事情,我也在新聞中用一個自然段來描寫,但沒有想到把它提到新聞標題中。“準醫(yī)生”和“健康檔案”體現(xiàn)了這個事件最具新聞價值的內容,把新聞中最重要的信息體現(xiàn)在了標題上,非常巧妙,而且比我之前的標題更生動、更有吸引力。
采訪細致 寫作才能得心應手
在實習過程中,第二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和秦玉姐去采訪大連國際服裝節(jié)的導演。因為采訪沒有明確的新聞點,要靠記者自己去挖掘,這就令之前完全不了解服裝節(jié)的我一頭霧水。秦玉姐和導演交流都是“今年還跟去年一樣嗎?”、“還在XXX排練嗎?”之類的,秦玉姐是多年的“老文化”了,經(jīng)驗豐富,能跟得上受訪者的思路,但我在一旁記的就非常痛苦,很多地名、人名都是硬記下來,回去再上網(wǎng)查;更關鍵的是整個采訪跟下來,自己也沒有明確的寫作思路,最終寫出來的稿子有很多沒抓住重點。最終見報的稿子有整個自然段都是我認為不重要的內容,但卻構成了最終稿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實跟秦玉姐采訪我壓力還是很大的,因為確實對一些文化名人、地名不是很清楚,有很多問題我不知道,但秦玉姐知道,我又非常內向害羞不好意思問,所以采訪下來的內容就有很多是模棱兩可的,沒法直接用在稿件中,需要再去查證。在采訪大連國際城市交響樂團指揮杜明時,他提到一個人叫鐘淑芬,我當時就只是按字音記錄下來,回去查了好長時間才對上號?梢,只有把采訪做細致了,問題了解清楚了,不懂的問受訪者問明白了,到寫作時才能順利,才不用再把精力過多花費在材料的確認上。
善用材料 整理歸納
跟小芳姐去采訪“大連好人”時,采訪對象自己是一名語文老師,采訪中,她把自己的材料和事跡整理好提供給了各家媒體,因為記者不可能對每個采訪對象都有事前的了解,這些材料就成了記者了解采訪對象、向其提問、寫稿的重要幫手。但想要善加利用這些材料,卻非常有難度。因為材料是受訪者整理的,與記者習慣的提問思路是有一定差別的,像我,往往在有材料時比沒有材料時寫作更困難,常會囿于受訪者的思維,而丟掉了自己的采訪習慣,總覺得是在改別人的稿子,而不是自己親自采訪。
后來和小芳姐交流,她說記者在現(xiàn)場的采訪很重要,但是善于利用受訪者提供的材料也有很大的價值。因為受訪者提供的材料一定是他覺得最重要的內容,而且文字材料一定比采訪到的口頭材料更準確,語言也更簡練。
其實在采訪中,很多時候被訪者都會提供這樣的材料,包括采訪大連服裝節(jié)開幕式導演、采訪弓弦樂器演奏家路從喜……他們提供的材料包含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經(jīng)歷,包含了新聞中最重要的新聞點,但用的不是專業(yè)的新聞語言、結構上也與新聞有很大的差別,作為記者,就要善于整理這些材料,把這些材料結合自己的現(xiàn)場采訪,才能寫出豐滿、準確的稿子。
不能“自動過濾”信息
這是我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特別大的問題,比如說在采訪大連國際城市交響樂團指揮杜明。在采訪中提到,杜明為人熱情大方,有一次樂團里的樂手將要離團,請大家吃飯,到最后卻是杜明搶先結帳,這個細節(jié)我在采訪中就根本沒有記錄,不是沒聽到,而是覺得這樣的信息過于“細枝末節(jié)”,根本不可能用到稿子中;然而在最后見報稿子中,這個例子卻被秦玉姐采用了。在和小芳姐采訪“大連好人”鐘百靈時,鐘百靈往屆學生提到,有一次組織班級同學聚會,一聽說鐘百靈要來,原來都不太積極的大家頓時來了興致,到聚會時甚至定的位置都不夠坐了,這也是在采訪中被我完全略去的信息,一是我覺得這個話實在是有夸張的成分,二是覺得這個東西太細節(jié),沒有太大的意義,但小芳姐在改稿時把它加上了。
后來回想,為什么我會“自動過濾”這些材料?我想是因為,這些材料往往不是為了回答記者某個特定的問題而說出的,這些材料都是在談話、聊天中偶然“蹦”出來的。這些材料很瑣碎,甚至聽上去很不入流、不入耳,有時候我甚至會暗罵“能不能說點有用的”,但有時候,正是這些材料裝點了整篇稿件,尤其是在寫人物專訪時,這些材料往往讓人物看上去真實可感、躍然紙上。
真正的記者工作不如寫校園新聞,所有活動都輕車熟路。記者會面對很多復雜的情況,從未涉獵的領域,我覺得,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應該盡全力完整地記錄受訪者說的話,在寫稿過程中再去對材料進行整理、合并,而不能在采訪中就對信息充耳不聞,直接舍棄。
我們和真正記者的差距
在這里要特別感謝下湘竹姐,湘竹姐跑科技線,本沒有特別多的動態(tài)消息采訪,但還帶我去化物所采訪了一次,而且領著我在化物所“暢游”一番,但最后我在寫稿子時也沒能幫上什么忙。
湘竹姐在化物所的網(wǎng)站上看到了一則小消息“化物所研制貽貝中多氯聯(lián)苯XXXX獲批國家一級物質”,于是帶著我去詳細了解一下。這種科技新聞采訪中到處充斥著陌生名詞、專業(yè)術語,作為記者,不但要了解這些東西到底是什么,還得用通俗的語言把它告訴讀者。采訪很簡單,大約花了20分鐘左右,但是……最關鍵的就是但是,和湘竹姐回報社寫稿,湘竹姐說讓我先寫著,但是不等我,她也寫,因為科技的東西比較專業(yè),難寫。最終我寫的稿子也成功印證了湘竹姐的話,同樣的材料、同樣的采訪過程,我寫的東西像是報紙內頁的小消息,而湘竹姐的稿子,上了第二天的頭版頭條。
當時我就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夾雜著驚訝、敬佩的感情,完全相同的采訪過程,為什么湘竹姐寫出來的是1000多字的頭版頭條,而我寫出來的卻是能否上報都在兩可之間的小消息?當時我就想,一定要把自己的稿子和湘竹姐的稿子貼到博客上對比一下,讓大家看一看,我們和真正的記者究竟還有多大的差距,還有多少努力的空間。
有多少付出,才會有多少收獲
我原來特別羨慕和敬佩鐘天騏學長,覺得他各種大牛,可以去采訪各種文化牛人,但輪到自己也有機會去采訪心目中覺得比較牛的人物時,才發(fā)現(xiàn)表面的光鮮真的要付出數(shù)十倍的刻苦努力。去采訪吳尊時,會因為進高端酒店無所適從,會被活動組織方因為相貌年輕攔在會場外,會坐在一推互相熟悉的記者中感到孤獨無依,會面對吳尊時不敢問問題……這些困難都得自己往肚子里咽,最后換來的可能是一張上傳人人的照片,一個發(fā)在角落里的稿子,一份未來和人說“采訪過吳尊”的小小虛榮和滿足,但這背后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
這段實習經(jīng)歷,讓我看到了差距。平時積累不足,總會“書到用時方恨少”,意識到了自己的文字功底還是差太多,意識到自己還是不夠努力,還是習慣性地喜歡偷懶,喜歡拖延,還是“三分鐘熱血”,不夠持之以恒……
上了大三,總是彷徨,喜歡校園生活的無憂無慮,有時候甚至還像沒長大般,不愿意寫稿子,不愿意采訪不喜歡的東西,從心底里其實還是愿意和同學們、朋友們混在一起,瞎轉瞎鬧,無憂無慮,做自己想做的事兒。在實習中,要遇到自己不愿意采訪卻不得不采訪的人,也會遇到今天就是不愿意寫稿子,卻偏偏來了任務,不得不寫。
我捫心自問,沒有鐘天騏學長那么努力,鐘天騏學長每天早晨6點起床看大報,白天為了各種事情奔波忙碌,沒事情的時候也在圖書館看書,到晚上圖書館閉館才回寢室……這種毅力我從來沒有過,只能高山仰止。
感謝徐豪團長、感謝鐘天騏學長、楊詠學姐,能給我這個機會去大報實習。也許我永遠也達不到前輩的高度,但是我特別愿意竭盡自己所能,幫助記者團下一代人成長。因為在這個團里,我的新聞夢變成了現(xiàn)實,開了花結了果,這段經(jīng)歷一定是我最寶貴的財富;叵氪蠖荒,我真的特別用心的在記者團努力付出,這里有我成長的印記,希望下一屆記者團能出現(xiàn)更優(yōu)秀的新聞人!
【大學生暑假兼職實習心得】相關文章:
大學生暑假兼職心得體會05-20
暑假兼職心得體會10-02
大學生暑假兼職心得體會7篇04-05
大學生兼職實習證明05-19
大學生兼職實習證明06-18
大學生寒假兼職心得02-04
大學生暑期兼職心得05-06
在校大學生兼職實習證明06-18
大學生兼職實習證明(實用)07-12
暑假大學生實習心得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