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的勵志求職故事
大學生有很多都是“草根”階級的,下面是中國人才網(wǎng)提供的草根的勵志求職故事,供參考借鑒!
實習——艱苦生活練就制勝法寶
張超認為,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對今后求職大有裨益。因為家庭生活貧困,從初中時開始打工,先后在酒店、IT行業(yè)、事業(yè)單位、國企、保險、銀行等多個行業(yè)實習過的他,擁有這樣一份寶貴的財富,卻是源于生活給予他的壓力。
高考結束不久,為了籌集大學學費,他來到某酒店打工,他利用了前幾次打工的經驗和所學的高中文化知識,擔任酒店經理助理,協(xié)助負責員工素質培訓、原料采購和財務。通過這樣的方式,他自籌了大學一年級的費用。
“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是它培養(yǎng)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初中在酒店打工時,很多臟活累活我都能干:別人不肯掃廁所,我就去掃;別人不愿倒垃圾,我就去倒。也正是憑借著這樣不怕苦累的踏實工作才贏得了老板的賞識與同事的認可。”
對于實習,張超說應該抱著極其端正的態(tài)度。因為如果決定找工作,就要早點培養(yǎng)走出去的意識,在不影響學業(yè)的'情況下,盡量多接觸社會。一來,有在實習單位留下的可能性;二來,可以檢驗學習成果,提高綜合素質;三來,可以開闊視野,培養(yǎng)自己對不同行業(yè)、不同崗位的認識,為日后求職增添籌碼。同時要擺正心態(tài),最好不要把自己當成實習生,要像正式員工一樣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否則實習收獲會大打折扣。
張超認為,實習單位可大可小,名企當然更好,但無論去哪兒,都要放眼全局,既要做好本職工作,更要懂得思考,同時做好經驗總結。否則,費時、費力且收獲不大。
“多實踐,勤總結”是張超同學對自己的要求。求職前期,他總是盡量多爭取面試機會,目的就是尋找感覺,積累經驗。每次面試完都做個小結,為日后服務。他有這樣的一個本子,不僅面試后寫總結,平時只要想起一些面試可能用到的素材也記下來,最后驚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提煉出了幾十個生活化的小例子。這樣的好處就是面試時談到自己的特點時,他擁有豐富而鮮活的事例為佐證。在他的本子里,優(yōu)點那欄你可以看見“學習能力強、富有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較好的語言駕馭能力……”等他的“主打”優(yōu)秀品質,而在缺點那一欄,他也認真地總結了自己“急于求成、爭強好勝”等缺點,張超說,面試中不僅要突出自己符合公司條件的長處,也需要客觀地承認自己的某些缺陷,“其實大多數(shù)公司喜歡的是踏實肯干、誠實忠厚的年輕人!”
掃樓——低成本、高收益的獨特體驗
雖然有了一定的實習心得,但是在高手如云的求職隊伍中脫穎而出仍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于是他開始了大膽而創(chuàng)新的求職之路——“掃樓”,即挨家挨戶、登門自薦。
2013年9月,星期一。一大早張超同學就出發(fā)了。拜訪萬科北分等百強企業(yè)是他今天的目標,這些都是他結合自身意愿和實際選擇出的理想單位。在此之前,目標明確的他已經辭掉了所有的兼職,詳細調查了北京地區(qū)所有的世界及中國百強企業(yè)和他們的招聘信息和辦公地點。
整整一天的奔走和努力,他收獲的不僅是疲憊和拒絕。當他走進萬科北分時,心情激動而又緊張,因為根據(jù)師兄的介紹,萬科的發(fā)展前景非常誘人,能在萬科尋份好工作那可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啊。他徑直走向了總經理室,自我介紹之后,遭到了很直白的拒絕。但他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鼓足勇氣,繼續(xù)踏上征途,后來被他敲開的門越來越多……他說:“我已經得到了想要的。”
他增強了信心、找到了方向,“當我想盡辦法最終走進那一幢幢向往的大樓時,頓時覺得我與它們并不遙遠,相距只不過一道大門或一個前臺而已。當時強烈地感覺到,總有一天,我會成為其中的一員。”他的目標愈加明確,意志更為堅定,不達目標決不罷休的勁頭就更足了。“我們能取得怎樣的成就,不在于我們有多強,而在于我們想要什么,并且有多想要。”
同時,他看到了不足、制訂了相應的計劃。在向公司領導自薦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并不多,這點感悟讓他瞬間清醒地意識到——現(xiàn)在除了想辦法尋找機會,更應該迅速充電,否則機會來了也抓不住。他隨即展開了對MBA全套教材的全面攻勢,這也為他今后求職增加了籌碼……
“充滿信心,打贏心理戰(zhàn)”是張超給自己的心理暗示。敲門前,他自我鎮(zhèn)靜的方法是,把自己當人,把對方當人。把自己當人,能夠提升信心和士氣;把對方當人,能夠減少緊張和距離感。想一想人和人之間的日常交流,張超就輕松了些。
“掃樓”是一種沒有成本但收益頗豐的體驗。很多前輩都曾說過,直接登門是非常不錯的求職方法,但真正邁出這一步的人不多,而一旦走出去了,你就發(fā)現(xiàn)自己自信了,能力有了升華。
宣講會、筆試、面試——不可錯過的展示平臺
很多同學抱怨身邊資源少,其實在張超看來,大家已經非常幸運了,在北京這樣一個名校云集的城市,身邊有許多“免費”的資源。名企在名校的宣講會就是其中之一,所以關注名校的招聘宣講會也是張超必做的功課之一。
從2012年9月中旬北京地區(qū)的第一個宣講會(飛利浦公司),直到10月下旬他拿到第一個offer,這期間北大、清華、人大的宣講會他幾乎每場必到。他到場并不僅為了聽宣講和投簡歷,更重要的是做三件事,可別小看了這些,它們將對日后筆試、面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每場基本都會想一個問題,在提問環(huán)節(jié)與公司高層互動;
(2)每場基本都留下來和公司員工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和請教;
(3)每場都留到最后,爭取索要一位公司負責人的名片。
求職的人們都會深刻地感受到,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投出的簡歷如石沉大海,杳無回音。如何才能成功得到筆試、面試機會成為了所有求職者的重要課題。實戰(zhàn)經驗豐富的張超介紹了一些自己的“秘密武器”。
第一,正常渠道。通過簡歷的形式和內容征服對方,不過對大公司、好崗位,這個方法成功幾率可不大。
第二,登門自薦。據(jù)張超觀察,有些公司筆試的信息會在網(wǎng)上刊登,如果沒有得到通知,我們大可直接登門,“江湖”人稱“霸王筆”。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會將筆試信息刊登到網(wǎng)上,甚至有的企業(yè)將面試通知也發(fā)到網(wǎng)上,得到了這樣的信息要主動地去爭取一下。
第三,電話和郵件自薦。這就要發(fā)揮前面提到索要公司領導名片的作用了。“有了名片,就要想辦法在適當?shù)臅r間用適當?shù)姆绞酵扑]你自己,并最終得到領導的‘通行證’。”
第四,內部推薦。“如果有老師或者師兄師姐能適當推薦,哪怕一點點信息,獲得面試的幾率也會增加很多,這樣的資源一定不能忽視。”經常虛心向師長和職場朋友請教,提早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是張超的一大特點。
【草根的勵志求職故事】相關文章:
草根勵志創(chuàng)業(yè)故事12-30
一名草根的求職故事01-24
草根逆襲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勵志故事04-06
草根創(chuàng)業(yè)故事06-10
草根求職故事之成功=努力+機遇12-29
草根創(chuàng)業(yè)小故事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