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贏在職場求職故事
畢業(yè)以來
14年我從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本科畢業(yè),專業(yè)方向是機械自動化,但自己并不喜歡做技術(shù)、搞科研。大學四年玩玩鬧鬧也搞了很多事,但絕大部分是跟科研不搭邊的。問問自己,可能還是更喜歡做銷售。進一步考量下,覺得汽車行業(yè)前景不錯,于是就給自己定了個車企銷售的求職方向,我也確實是把全部簡歷都投向了車企。
最后從拿到的offer里選中了長安汽車海外銷售部,至于原因,一方面覺得逼格高,另一方面我是四川人,離家近也是一點訴求。當時公司承諾的是會外派南美洲,對此我是非常期待的,為此還專門自費報了西班牙語學習班。一番刻苦下來,口語交流雖然很困難,但文章還是能看懂的。
入職以后公司政策有了變動,暫時不進行外派了。平時只是通過電話、郵件、Skype這些工具進行溝通,有時也會試著邀約客戶來重慶商談。就這樣做了一年,發(fā)現(xiàn)外派無望,工作內(nèi)容又與期望的差距太大,有了換工作的想法。其實對于換工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學雖然身在校園,但還是習慣了北京的快節(jié)奏,相對來說重慶整個城市都籠罩著一種安逸的氣氛,讓我感覺自己的豪情壯志在慢慢消磨。于是,裸辭,回京!
回京后,起初考慮要不要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一方面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很火,也想進去碰碰運氣,另一方面可能我從骨子里就是一個追求自由的人。但是由于自己不會編程,沒有行業(yè)經(jīng)驗,能拿到的offer工資又太低,所以最后還是去了車企。當時拿到了豐田和奔馳的offer,選了奔馳,也就是現(xiàn)在的工作。
贏在求職
回顧自己的經(jīng)歷,自認為贏在求職有三點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點,成績單、證書。第二點,社會實踐。第三點,企業(yè)實習。
成績不說頂尖,但是至少要能看,而且最好不要有掛科。至于證書,英語四六級證書是標配,有幾個獎學金證書、校園比賽證書什么的更好了。因為這是用來證明你大學做好本職工作的素材。
對于社會實踐,學生會、社團這些東西還是要參與的,至少我大學里是都沒落下。這些校園組織本身也是一個小社會,不要急著否定他們,進去感受一下,能夠最終成為部長、主席這樣的'title肯定是能吸引到用人單位眼光的。而且對于提高你自身與人交往的能力也是很有幫助的,如果說你連這個小社會都玩不轉(zhuǎn),怎么去混大社會。我大學期間混社團學生會,還自己建了一個精英社,和朋友一個搞過公司,做過網(wǎng)站,大學生活費沒有向家里要過,這些都是社會實踐,但也都是野路子。
實習不同于兼職,是實實在在的每周坐幾天班,感受一下辦公室的環(huán)境和氛圍,體驗一下真正的職場。實習公司盡量找有名氣的企業(yè),這樣在簡歷上會很出彩,如果沒有名氣也可以,但打算就業(yè)的人一定不要放棄企業(yè)實習的機會。因為上面說了校園的社會實踐大都是野路子,而企業(yè)實習恰恰就是一個了解正規(guī)軍的機會。一方面通過實習了解公司文化風格,提升職場通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實習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有助于自己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
贏在職場
求職是敲開一扇門,但門敲開之后并不代表你就一勞永逸了,職場生涯才剛剛開始。贏在求職是階段性的,贏在職場才是永恒的問題。對于贏在職場,我更看重的是自我學習。因為是工科背景,英語不太好,為了求職,努力學習英語,練習口語,甚至為了第一份工作還自費學了西班牙語,這些還更多的是為了求職。
當求職成功以后,初入職場的新鮮感在一個月或兩個月之內(nèi)消耗殆盡,每天都是重復的工作,職場上的人際關系也沒有像電視劇演的那樣驚心動魄。此時的我開始懷念校園里有課程表、有期末考試的日子,因為課程表清清楚楚的寫明了我本學期要學到的新東西,期末考試也代表了我一個學期的進步和成長。但是在職場上,這些都不存在了。每天忙忙碌碌毫無新意,沒有人對你進行考核,沒有人幫你總結(jié),也沒有人能告訴你未來半年你會學到什么,自己開始懷疑自己在一天天原地踏步。偶爾聽到考研、出國、工作的同學又有了新進展,都會忍不住捫心自問,我的進步在哪里?
自我學習,在職場上勤快一些,在職場外勤快一些。我不想說一些條條框框,因為我也還沒有完全解開這道題,各位施主請自持!
【90后贏在職場求職故事】相關文章:
90后的求職小故事01-30
來自三位90后的求職故事05-26
職場求職故事11-13
90后講述職場故事:我們是“興趣的一代”02-04
個性簡歷讓求職贏在起跑線上01-16
給90后職場新人的10條建議02-16
求職故事:后失敗狀態(tài)11-07
降格求職的職場故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