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鄂倫春族風俗習慣
鄂倫春族歷史上曾有“使鹿部”、“使馬部”之稱,與達斡爾、鄂溫克族同被稱作“索倫部”。
鄂倫春族是我國北方古老民族之一,解放初期人口僅為2000余人。以勤勞、勇敢、智慧著稱于世。長期從事以狩獵為主,采集和捕魚為輔的生產活動。
最早生活在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西從貝加爾湖,東至庫頁島的廣闊地區(qū),17世紀中葉,沙俄入侵,鄂倫春人中的一部分,從黑龍江以北陸續(xù)南遷到大小興安嶺,現(xiàn)分布在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南木、黑龍江省十八站,白依那、黑河、遜克、嘉陰等地、人口已達6千余人。
鄂倫春族作為族名,始見于文獻記載是在《清太宗實錄》、當時成為“俄爾吞”,清《圣祖實錄》開始成為“鄂倫春”,后來逐步通用“鄂倫春”,至今僅三百余年的歷史。
[宗教習俗]
鄂倫春族信奉薩滿教。萬物有靈的宗教觀,導致鄂倫春人多神崇拜。鄂倫春人認為,自然界的`山川樹木,風雨雷電和日月星辰都存在著神靈。出獵時每遇到古樹、高崖、洞窟都以為是山神“白那恰”的棲地不敢喧嘩,要叩首供肉,祈求平安豐收。鄂倫春敬畏熊,稱熊為“雅亞”(祖父),“太貼”(祖母)或“阿瑪哈”(舅舅),不直呼其名。
[飲食習慣]
過去一直以各種獸肉為主食,一般日食一、兩餐,用餐時間也不固定。近年來,鄂倫春族的日常飲食多了許多米面品種,面包餃子也很常見。
鄂倫春族食肉面很廣,除森林里各種野獸外,還捕食飛禽和河里的魚類。食用最多見的是狍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視為美味佳饌。
鄂倫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飲酒,所飲用的酒有兩種,一種是馬奶酒,用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發(fā)酵一星期,然后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釀;另一種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輸入。
[服飾特色]
在長期的游獵生活中,鄂倫春人獨具匠心,創(chuàng)造了極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飾文化。狍皮不僅經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極好。不同季節(jié)的狍皮,可以制作各種不同的衣著。如秋冬兩季的狍皮毛長而密,皮厚結實,防寒力強,適宜做冬裝。夏季的狍皮毛質稀疏短小,適宜做春夏季的衣裝。
鄂倫春族的服裝以袍式為主,主要有皮袍、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皮襪、皮手套、皮坎肩、狍頭皮帽等,最具特色的是狍頭皮帽。
這種帽子用完整的狍子頭皮制做而成。其方法是:將狍子頭皮剝下、熟好,把眼圈的兩個窟窿鑲上黑皮子,再把兩個耳朵割掉,用狍皮做兩只假耳朵縫上,狍角照舊保留即可。這種帽子不僅保暖御寒,而且還是狩獵的極好偽裝。據說如果不換上兩只假耳朵,獵人在遠處就會誤認為是真狍子而出現(xiàn)誤傷。
【鄂倫春族風俗習慣】相關文章:
鄂倫春族春節(jié)習慣11-07
毛南族風俗習慣11-10
壯族風俗習慣06-10
彝族風俗習慣11-02
瑞士風俗習慣09-07
意大利風俗習慣02-07
漢族風俗習慣10-28
日本用餐風俗習慣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