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風俗頭牙
在南方地區(qū),頭牙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而各地慶祝頭牙的習俗也是各不相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閩南風俗頭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頭牙是什么時候
農歷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個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稱為“頭牙”。福建人最重視在每年農歷二月二日做“頭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日做“尾牙”。頭牙過完,春節(jié)正式結束,一年忙碌的生活就正式開始了。人們在這一天祈求上天在這一年都風調雨順,祈望有個好收成。頭牙雖比不上“尾牙”的隆重和豐盛,但也大大超過平時“做牙”的規(guī)格,每家在神龕上擺上三牲祭祀,燒紙錢放鞭炮。
閩南風俗,每逢農歷初二和十六稱為“牙”,是祭拜土地公公的日子。農歷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個祭拜日,稱為“頭牙”;每年的臘月十六,是最后一個祭拜日,稱之為“尾牙”。尾牙表示一年的結束,而頭牙就表示一年的開始。頭牙過完,春節(jié)正式結束,一年忙碌的生活就正式開始了。人們在這一天祈求上天在這一年都風調雨順,祈望有個好收成。一般尾牙都過的比較隆重,老板雇主都會設宴款待員工。頭牙雖比不上“尾牙”的隆重和豐盛,但也大大超過平時“做牙”的規(guī)格,每家在神龕上擺上三牲祭祀,燒紙錢放鞭炮,搞得也好不熱鬧。
歷史由來
為什么會形成主祭土地公的“做牙”習俗呢?這得追溯到遠古農耕時代。在閩地,春天實際上開始于農歷仲春二月,在這個月中,寒流退去,草木復蘇,播種和插秧等農事活動即將開始。舊時農民認為農田林果收成與土地神有很大關系,因此,以祈豐年、祭社神為主題的春社節(jié)也就被安排在這個月。由于中國古代又有以重日為節(jié)的習尚,所以,二月二實際上很早就被作為春社節(jié)。近世,漢族多以二月初二為土地神的誕辰,故春社祭祀“土地公”也就定在二月二。
春社的祭祀對象主要是社神,社神即土地公。社神不止一個,且分有等級。在古代傳說中,一國有一國的社神,一邑有一邑的社神,一鄉(xiāng)一里也有各自的小社神。就其外延而言,社神是一個集體名詞,是各地大小土地公的總稱。在民間信仰中,各鄉(xiāng)村、各區(qū)域甚至各屋舍的地基都有各自的土地公,因而土地公的祭祀非常普遍。尤其以工商之家和鄉(xiāng)村為盛,甚至“田頭田尾”都有土地公,人們在“土地公生日”都要辦備祭品到田頭園頭祭祀,祈求豐收。村民雇傭木工、泥工、石工等興建某項工程時,開工之日,備辦果品酒肴祭土地公,燃放鞭炮,稱為“動工”。施工過程中,戶主做牙時不但要備辦祭品祀神,晚上還辦酒席請工匠。逢年頭牙、尾牙尤為隆重,酒席規(guī)格視工程規(guī)模而定,少者三道菜、多者十二道菜。
古時,家長于此日送子弟入塾受教,學生要到學館參拜先生,朝拜孔子(或文昌帝君)。新入學的學生,由家長帶到學堂,提著一花籃“冰膜”(用糯谷炒的米花),先敬老師,行三鞠躬禮,后把米花分給同學吃。這天,南埔、界山等地有吃“菜餅”的習俗,所謂的菜餅,即是地瓜粉調水,再配以蔬菜、海蠣、花生和小蝦米,在鍋底鋪勻,煎成一塊塊不規(guī)則的餅狀,風味獨特。這天夜里,山腰前黃等地的村莊有“打春水”的活動,參加活動的人都拿著一面鑼,從村頭沿大路一直敲打到村尾為止,返回時絕不得敲響鑼。這儀式應與古時的春社節(jié)有關,以此祈求春季風調雨順,莊稼長勢好。
閩南地區(qū)與臺灣地區(qū)
每逢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都會祭拜土地公,稱做「做牙」、「打牙祭」。指每月農歷的初二、十六日,民間各商號、店家吃飯時都有加菜的習俗。在初二和十六日的伙食,一定吃得要比平時哪一天都好。這個習俗明代開始流行于長江流域、沿海各城鎮(zhèn)。當時各個商業(yè)店鋪、手工作坊每逢這兩日要優(yōu)待店員、徒工給與肉食。此肉肴即為“牙祭肉”。此俗現(xiàn)多在港澳及東南沿海等地方流行。而一年當中第一次「做牙」,也就是農歷二月初二,就是頭牙,民間是工廠開工的日子。
福建地區(qū)
福建人流傳著在每一個農歷月的初二和十六“做牙”的習俗。這一天的供奉對象,是地主或其他屬陰類的神明;過后,人們也能吃獻祭過的供品,一飽口福。
這一天,也是神壇“犒軍”的日子!瓣姟钡膶ο,如果屬天兵天將的性質,可以選擇在初一和十五;萬一主神手下的兵馬都是陰兵陰將,祭祀日就肯定落在屬陰數(shù)(雙數(shù))的'初二和十六日。
“做牙”的意思與吃喝有關系。廣東人說的“打牙祭”,意思即是以吃、喝為樂,不過福建人“做牙”的對象首先是靈界,其次才輪到人類享用。人們要等到祭祀之后,才能分享曾經用來供奉靈界的食物。
福建人最重視在每年農歷二月二日做“頭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日做“尾牙”二月二日是“社日”土地神之紀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認為是頭牙,而十二月十六日,則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稱為“尾牙”。
福建人做“尾牙”特別隆重,這一日過后,也宣告時間就快走向另一個年份了。
莆仙“頭牙”習俗
莆仙人有做頭牙、尾牙的風俗習慣。農歷二月初二,俗稱“二月二”,也稱“頭牙”。
“做牙”之說相當于地方方言里的“打牙祭”(吃頓豐盛的飯)。在莆仙,整個正月雖有“豐盛的菜肴”,但卻算不得“做牙”,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頭一次。在這一天,按傳統(tǒng)慣例,各行業(yè)主辦果、酒、香燭、“貢銀”以祭神福余,后請雇傭伙友工匠們聚餐。
為什么會形成“做牙”習俗節(jié)呢?從時間上看,三月初二是傳說中“土地公”(即“福德正神”,另有“社公”、“后土”等俗稱)的生日,所以頭牙主祭“土地公”。之所以主祭土地公,源于遠古農耕時代。在我國,春天實際上開始于農歷仲春二月,在這個月中,寒冷逐漸減弱,東南風徐徐送來暖流,樹木緩緩地抽發(fā)新芽,而緊張的播種和插秧等農事活動即將開始。莆仙位于南方閩中,氣溫稍高,二月已可播種、插秧。舊時農民認為農田林果收成好壞與土地神有很大關系。漢族多以二月二為土地神的誕辰,故春社祭祀“土地公”也就定在二月二。莆田民間還有“二月二,龍?zhí)ь^,打牙祭,大聚餐”之說。
【閩南風俗頭牙】相關文章:
閩南過年風俗04-24
閩南人過年的風俗05-13
閩南春卷皮的做法11-29
愛牙護牙小知識手抄報資料11-30
帶有頭字的成語10-10
含有頭字的成語09-07
河南音樂板頭曲01-27
民間習俗頭柱香06-11
《白牙》讀書筆記(8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