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非物質文化遺產鳳凰紙扎
鳳凰紙扎是根植于湘西地區(qū)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其數百年來的發(fā)展過程中,凝結了湘西神秘多元的地域文化和宗教因素,成為當地民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鳳凰紙扎的實際運用出發(fā),結合當地喪葬祭祀和節(jié)慶游藝 兩方面的民風民俗,對祭祀型紙扎和游藝型紙扎進行了簡要分析。
歷史淵源
一百多年以前,這一民間工藝就已經繁榮起來,清末至民國初期,縣城有10多家紙扎鋪子,散在大街、虹橋、東正街、十字街等處。 紙扎工藝的主要材料是竹塊、篾條、木棍等, 扎成各種人物、動物、花草、蟲魚、用具等形象, 糊以皮紙,施加彩繪,形象逼真,維妙維肖。以前南門外的向啞子,標營的侯應龍能制作各種紙鳶、飛鷹、蝴蝶、蝦、蟹、蟆蛤、美人、戲曲人物物, 工藝精湛。正街的滕老叫、十字街的劉棒吾、聶方俊等都是紙扎的高手。
藝術起源
紙扎作為一門民間藝術,最初是與喪葬民俗聯(lián)系在一起。在奴隸社會以活人和實物殉葬,封建社會以實物和陶俑殉葬,而近百年(或者更久遠一點),則以紙扎殉葬。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唐代紙扎傳入湘西,清末民國初達到頂峰;另據《鳳凰縣志》:“清末至民國初期,縣城有數十家紙扎鋪子,散在大街、虹橋、東正街、十字街等處,紙扎工藝的主要原料是竹片、篾絲、木棍,扎成各種人物、動物、花草蟲魚、用具等形象,糊以皮紙,施加彩繪,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藝術特色
湘西紙扎具有濃厚的湘西地域特色,匯聚了濃郁的鄉(xiāng)風民俗。它取材廣泛、結構嚴謹、造型夸張、色彩鮮明,并與湘西土家族、苗族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緊密相關聯(lián),展現了湘西古老文明的歷史進程,充分反映了湘西民間的審美情趣。對于研究湘西,特別是鳳凰這座古老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蘊內涵,有著重要的作用。它的科技含量、歷史、文化、民族精神、對外文化交流及旅游價值不可低估。它是湘西一張精美的“名片”。
鳳凰紙扎概述
紙扎又稱為“糊紙”或“扎紙”“扎作”“扎活”等,它是以竹塊、篾條、木棍為骨架,用素色或彩色的紙帛糊裱,并略施彩繪的民間造型美術品。據相關記載,鳳凰紙扎歷史悠久,至遲在清嘉慶年間達到其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清末民初時期的鳳凰紙扎逐步走向衰落。
鳳凰古城紙扎店的招牌一般名以“紙馬人物店”。從產品種類來看,主要有龍燈水族、青獅走獸、人物神像、蟲草花鳥、紙絹風箏、宮燈彩燈、娃娃面具、十二生肖等八個系列,按照不同的功用特征,又可大致分為祭祀型紙扎與游藝型紙扎兩大類。
其中祭祀型紙扎包括用于祭祀及喪俗活動的紙人、紙馬、搖錢樹、金山銀山,游藝型紙扎主要包括廟會游藝活動道具、民俗節(jié)日及喜慶活動道具等。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專營紙扎的店鋪現存8家,分別是大街的滕久寬,虹橋的滕老叫、滕寬宏,十字街的劉鳳吾,巖腦坡的滕代寬,西門的田瑞臣、胡潔村,回龍閣的向啞子,北門的侯啞子和南門的聶百謀。其中尤以聶百謀的手藝最為精湛,其子即現年八旬高齡的聶方俊老人更是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列。
入土為安的喪葬理念
鳳凰是湖南苗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苗族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呈現出大集中、小分散,聚族而居、同姓為寨的特征。喪葬儀制在很大程度上與漢族基本一致,均需迎請法師道士為逝者開路做法事和道場,以超度亡靈。在鳳凰傳統(tǒng)民間社會,逝者停止呼吸之后,家人應第一時間請來法師道士入戶安靈,一系列喪葬過程之后,便開始誦念經文大做法事。
在鳳凰不同的家境狀況,停喪做法事的時間也不同,祭祀型紙扎就是源于喪葬儀制過程的需要而出現的紙質器物,且在使用過程中或出殯至下葬時在墳前焚化。從傳統(tǒng)紙扎的起源來看,祭祀型紙扎更具原始風貌,其形成是原始社會以來墓葬殉葬俑的發(fā)展和演變的結果。
與廟堂祭祀對象不同的是,法事道場中膜拜的對象幾乎全部由紙扎構成,還需要燒掉不同的紙扎供品以禮待鬼神,因此,一場喪葬儀式所需的紙扎,也是根據不同場次的法事道場而有所增減的。
在鳳凰地區(qū),用于祭祀的紙扎主要可分為四大類:一是神像,如入葬時焚于陵墓前的大件扎制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戲曲人物、靈賓侍者等;三是建筑,如靈房、門樓、牌坊、車轎等;四是明器,包括飲食器皿、供品、吉祥用品以及瑞獸、棺罩等。隨著時代變化,一些新興的物品如各類家電、車輛、寵物也都出現在祭祀紙扎中,成為后人對于剛離開人世的親人給予的一種慰藉。
除了喪葬儀制外,鳳凰民間對祭祀祖先也非常重視,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在祖宗神龕前焚香燒紙,清明節(jié)持“社飯”、紙錢掃墓,中元節(jié)燒紙錢包,這些場合都可以見到紙人、紙馬、金山、銀山等紙扎的身影。宗族祭祖的節(jié)日如清明會、中元會、冬至會等,由族中耆老率族人子弟齊集祭奠,往往也燒掉大量各種類型的紙扎。
趨吉納祥的理想追求
游藝型紙扎指的是出現在年節(jié)的歌舞和燈會等文娛活動中的紙扎品。其主要的品種包括龍、獅、戲臺、旱船、舞具等游藝道具,以及金魚、螃蟹、風箏等玩具擺件,結合各種戲文故事、傳說神話、民俗故事成為傳統(tǒng)民俗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物件。
在鳳凰地區(qū)各種重大的節(jié)慶場合中,最重要的道具是象征東方的神獸——青獅,是湘西苗族的保護神獸。紙扎青獅頭講求神形兼?zhèn),需要將具體的形象進行適當的夸張、變化。而獅頭是紙扎青獅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造型最為講究、裝飾最為精美的部分,在獅頭的扎制和裝飾中采用各種都寓意吉祥的彩繪紋樣如云髻、慶云墨線、福壽紋等,蘊藏著人們期盼平安的強烈意象,同時也是人們對決定農作物收成的云、雨等自然氣象產生的期盼和敬畏。
作為非遺傳承人的聶方俊老人所扎制的作品被稱為“圈圈加圈圈”的藝術,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的結構力學原理,經過聶方俊之手的青獅頭,完全可以獨立承受1至2個成年人的踩壓,小件的紙扎品也能從3至5米左右的高空墜下而不至損壞。
鳳凰游藝型紙扎延續(xù)了傳統(tǒng)社會追求吉祥的意圖,無論是裝飾色彩,還是裝飾圖案,都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從色彩的表現來看,游藝型紙扎多以大紅大綠等五彩裝飾為主,更好地融入到當地年節(jié)的氛圍之中。
結語
鳳凰紙扎具有濃厚的湘西地域特色,它取材廣泛、結構嚴謹、造型夸張、色彩鮮明,并與湘西土家族、苗族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緊密相關聯(lián),展現了湘西古老文明的歷史進程,從民俗文化的角度來看,鳳凰紙扎不但不是低俗的民間用品,還有著極高的文化品位和價值,正是它深受當地民眾喜愛,并成為歲時年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根本原因。
【非物質文化遺產鳳凰紙扎】相關文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文(精選25篇)10-21
黑龍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07-23
2016湖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辦法09-26
物質的說說05-13
關于物質的說說04-10
鳳凰旅游必去景點-鳳凰古城有什么景點07-30
孟非的語錄01-23
關于女人物質的說說10-17
扎心的經典說說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