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職場維權九大焦點
焦點一:黑職介還在“黑”
狀態(tài):規(guī);、智能化、“打擦邊球”。從“游擊隊”變成了“常駐軍”,由過去沒
有營業(yè)執(zhí)照到現在有營業(yè)執(zhí)照;辦公地點由原來的簡易平房挪到了高檔寫字樓;行騙對象也從外來務工人員轉向本市求職人員及找工作的大學生。被舉報的黑職介中打著各種旗號的都能見到,如所謂的食品公司、科技公司、物流公司、文化傳播公司、投資顧問公司等。
畫面:小陳到一家職業(yè)介紹機構找工作被要求交服務費、建檔費、入職手續(xù)費、協議履行服務費、協議履行保證金、協議履行擔保金、勞動制約金等七、八種費用,將近一千元。這些非法職介都安排專門的話務員接聽應聘者的咨詢電話,無論應聘何種職務,都會告訴應聘者崗位還有空缺。當應聘者前來面試時,前臺的工作人員便熱情地為應聘者安排面試,讓應聘者繳納“建檔費”。當應聘者詢問什么時候簽訂勞動合同時,公司的工作人員就會讓應聘者繳納所謂的“勞動制約金”等等費用。辦完了手續(xù),交完了錢,公司就會告訴應聘者過一兩天就給他們安排工作,可等應聘者前來上崗時,卻被告知暫時沒有合適的職務,再想要回錢,被告知“不退”。
評議:盡管今年本市加大對非法職介的打擊力度,組織開展了全市統(tǒng)一專項執(zhí)法大檢查。全市勞動保障監(jiān)察機構還采取日常巡查、查處舉報等多種措施,加大整頓勞動力市場秩序的工作力度,但黑職介依然在“黑”,求職者到職業(yè)介紹機構求職時,一定要注意這些機構在職介服務場所是否公示《北京市職業(yè)介紹許可證》、《工商登記營業(yè)執(zhí)照》、《稅務登記證》、《收費許可證》等合法證照和符合法律法規(guī)政策規(guī)定的職業(yè)介紹服務收退費項目和標準等。
焦點二:霸王條款太霸道
狀態(tài):發(fā)生于各類設定合同陷阱的不法企業(yè)與員工、大學畢業(yè)生簽訂勞動合同時。
畫面:小李應聘某公司的銷售代表職位,與該公司洽談錄用的相關事宜時,公司負責人竟提出“3年內不得懷孕”的要求,如果小李不同意,公司將不考慮錄用。因為求職心切,小李只好違心承諾。為了防止口說無憑,公司還在雙方簽訂的合同中加入了該條款內容。小張在上班的第一天被告知,需交1000元的押金。起先小張不明白這是為什么,后來他才知道,這是老板為防止單位的商品失竊或員工損壞單位物品后一走了之作出的規(guī)定。為了能保住飯碗,小張不得不如數交納押金。
評議:在近來處理的爭議案件中,一些企業(yè)在和勞動者簽訂合同時使用歧視性規(guī)定或霸王條款的情況很突出。因合同的不平等引發(fā)的工資、經濟補償金等爭議,一直排在勞動仲裁案件首位。一些用人單位制定合同時往往不遵守勞動法,把自己放在一個很強勢的地位。
勞動者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研究其中的各項內容,如果遇到一些不利于自身的條款,應該向用人單位據理力爭。勞動者為了找到工作,往往委曲求全,而實際上,這些都是埋下的陷阱,一旦發(fā)生問題或糾紛,都會直接給勞動者自身帶來傷害。一旦勞動合同中出現諸如此類的霸王條款,或由此引發(fā)侵權行為,員工可以到有關部門投訴,或到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