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蘭亭集序的書法評價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對蘭亭集序的書法評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王羲之,東晉偉大的書法家,少學衛(wèi)夫人書,后博采眾長,一變漢魏樸質書風,創(chuàng)妍美流便之體,后人尊為書圣,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歷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作完了詩,大家把詩蒐集起來,合成一本《蘭亭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王羲之趁著酒意,滿懷激情,筆走龍蛇,寫了這篇后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在用筆上,有藏有露,側筆取勢,遒媚勁健,自然精妙。結體上變化多姿,匠心獨運。據(jù)說后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七個“不”字,絕無雷同。作者的氣度、風采、襟懷、情愫,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集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體式靈動綽約,神采奕奕,極具大家風范,后人評曰:“飄若游云,矯若驚龍”。王羲之的書法在中國登峰造極。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歲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祓禊活動。許多著名人士統(tǒng)統(tǒng)來了,年輕的和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這專訪有高峻的山嶺主,茂盛的樹林,外長的竹子。還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襯環(huán)繞,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邊,雖然沒有琴、瑟、簫、笛演奏的盛況,但邊喝酒邊賦詩,也足夠暢敘衷情。這一天,天色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抬頭看到天空的廣闊,低頭看到萬物的眾多,藉此放眼觀賞,開暢胸懷,可以盡情享受耳目的樂趣,確實是歡樂的。
人與人的相處,時間很短暫。有的把自己的抱負傾吐出來,和朋友在一間房屋里談論;有的憑借愛好的事物寄托志趣,過著放縱性情的`生活。雖然各人謀求的和拋棄的千差萬別,性格的安靜和浮躁也不一樣,可是當他們對接觸到的事物感到高興,被自己暫取得,就愉快地自滿起來,不知道衰老即將來到。等到他們對謀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經厭倦了,盡情就隨著事物的改變而改變,感慨也隨之而來了。從前所喜歡的,在極短的時間內已經變?yōu)殛惻f的事物,還不能不因此而產生感慨。何況壽命長短,跟著自然界變化,終究要走向結束。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彪y道不令人悲痛嗎!
每次我看到從前人產生感慨的原因,同我們好像契約一樣相合,沒有不對著前人的文章悲傷感嘆,可是心里又不明白會這樣。本來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樣是虛妄的,把長壽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誕的。后來的人看現(xiàn)在,也象現(xiàn)在的人看從前一樣,這是多么可悲!所以我把與會的人一個一個地記下來,并且把他們所作的詩抄錄下來。雖然時代不同,事情也兩樣,但是人們產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還是一樣的。后代閱讀的人,也會對這些詩文有所感慨吧。
【對蘭亭集序的書法評價】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02-21
學生書法評語11-03
書法用品毛筆01-15
書法協(xié)會書法展活動策劃書01-28
蘭亭集序讀后感05-25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范文11-27
蘭亭集序課文教學設計01-31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