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章節(jié)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感覺記憶的保持時間很短,一般保持在( )以內。
A.1秒
B.3秒
C.5秒
D.10秒
2.注意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與選擇性
B.指向性與集中性
C.指向性與分散性
D.集中性與緊張性
3.韋納歸因理論中內部而穩(wěn)定的歸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務難度
D.運氣
4.學生閱讀時常使用畫重點線的策略,這是利用了知覺的哪一種基本特性?( )
A.選擇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恒常性
5.一個較長的學習內容,首尾部分記憶效果好,中間部分遺忘較多,這是受下列哪種因素的干擾?( )
A.消退抑制和干擾抑制
B.倒攝抑制和干擾抑制
C.前攝抑制和消退抑制
D.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
6.為了測量遺忘,艾賓浩斯設計了( )。
A.回憶法
B.再認法
C.重構法
D.節(jié)省法
7.學生學完英語單詞后,教師要求他們課后立即背誦,第二天進行檢查。這里所運用的復習規(guī)律是( )。
A.多感官參與
B.合理分配復習時間
C.復習方式的多樣化
D.及時復習
8.“一俊遮百丑”“一壞百壞”等觀點體現了( )。
A.暈輪效應
B.近因效應
C.刻板效應
D.投射效應
9.短時記憶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儲存的信息項目為( )個左右。
A.3
B.4
C.7
D.10
10.人在晚上聽鐘表的嘀嗒聲,會感覺嘀嗒聲一時強一時弱。這體現了注意的( )。
A.廣度
B.穩(wěn)定性
C.分配
D.轉移
11.下列哪種學習策略屬于元認知策略?( )
A.設置目標
B.列提綱
C.尋求同學幫助
D.做筆記
12.“聞一知十”“觸類旁通”指的是學習中的( )。
A.定勢現象
B.遷移現象
C.記憶現象
D.創(chuàng)造性
11.( )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為:力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兩類。
A.馬斯洛
B.韋納
C.阿特金森
D.海德
14.記憶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 )。
A.保持
B.再認
C.回憶
D.識記
15.完形一頓悟說是德國的格式塔學派提出的一種學習理論,以下不屬于格式塔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
A.韋特默
B.考夫卡
C.班杜拉
D.苛勒
16.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九種基本智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個體間的智力差異。提出這個理論的是( )。
A.布魯納
B.贊科夫
C.杜威
D.加德納
17.古詩句“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描寫的心理現象是( )。
A.空間錯覺
B.時間錯覺
C.運動錯覺
D.視覺錯覺
18.創(chuàng)造性思維大體都經歷四個階段,其中( )也被稱為靈感期。
A.準備期
B.醞釀期
C.驗證期
D.豁朗期
19.明明知道對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來。這種遺忘現象被稱為( )。
A.消退說
B.干擾說
C.壓抑說
D.提取失敗說
20.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 )。
A.情境學習
B.接受學習
C.潛伏學習
D.機械學習
二、辨析題
1.學習效率會隨著學習動機強度的提高而提高。
2.人們由于飛鳥的啟發(fā)發(fā)明了飛機,這說明了原型啟發(fā)的作用。
3.處罰法能消除不良行為,強化法能培養(yǎng)出新的適應行為。因此,兩者結合使用會更有效。
4.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三、材料分析題
1.材料:甲同學因為父母離異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上課走神。乙同學因為被老師當眾責罵而逃課。
問題:(1)簡述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2)甲乙兩同學分別缺少哪些需要?根據甲乙兩人的情況,提出合理建議。
2.材料:小楊在數學課上的表現一直不佳。當老師在課上布置練習題的時候,發(fā)現小楊對應用題的理解毫無進展。
“加油,小楊。我知道你能做出這道題的!崩蠋熢谛疃叺驼Z,“好好花上幾分鐘仔細閱讀題目,然后把題目分解成幾部分,等一下我會過來看看你做得怎么樣!
幾分鐘后,老師回來問道:“怎么樣?”
小楊還是不太清楚,但是顯然他已經開始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并開始動手解答,他說:“他們想知道這單價降低的百分比!薄昂芎,你還知道了些什么?”老師笑著說。
當小楊開始解釋他對問題的理解時,老師不斷地問相關的問題讓他回到合適的思路上來。
當他終于解決了問題后,老師笑著說:“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現在再重新看看我們是怎么一步步地解決這個問題的,過幾分鐘,我會再來看看你最終的解答,好嗎?”
最后,小楊自己解出了這道題。
問題:請分析教師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感覺記憶是指當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印象一瞬間就急速消失的記憶,也叫瞬時記憶。根據研究,視覺的感覺記憶保持時間在1秒以內,聽覺的感覺記憶保持時間在4—5秒以內。結合選項本題選C。
2.【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因此,注意有兩個特點:指向性與集中性。
3.【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心理學家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tǒng)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1)因素來源,指造成事實的因素屬于個體內部還是外部的因素,內部因素是由行為者本身的力量所決定的,如天資、能力、心境、興趣、態(tài)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為者周圍環(huán)境中的因素,如任務的難度、外部的獎賞與懲罰、運氣等。因此排除C、D項。(2)穩(wěn)定性,指的是作為行為原因的內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穩(wěn)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穩(wěn)定地發(fā)揮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務難度;不穩(wěn)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變動的因素,如心境、運氣等。(3)可控性,是指行為動因能否為行動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駕馭,如努力、教師偏見、他人的幫助是可控的,而天資、心境、任務難度和機遇是難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韋納又把人們的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tài)、外界環(huán)境等。綜上所述,內部而穩(wěn)定的因素是能力。
4.【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知覺的特性包括:整體性、恒常性、理解性、選擇性。(1)整體性是指個體對客體的知覺總是以自己經驗來補充當時獲得的感覺信息,使其具有一定結構的整體。(2)恒常性是指盡管作用于個體感官的刺激在不斷地變化,但個體所知覺到的物體卻保持著相當程度的穩(wěn)定性。(3)理解性是個體以過去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力求對知覺對象做出某種解釋,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4)選擇性是個體在知覺客觀世界時,總是有選擇地把少數事物當成知覺的對象,而把其他事物當成知覺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對象。因此.學生閱讀時畫重點線也是一種知覺的選擇,同時也是一種記憶術。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知覺對象,熟記知識。
5.【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遺忘現象的產生就它的機制來說,是記憶痕跡的消退或抑制。一般認為,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當中的遺忘,主要是由于記憶痕跡的逐步消退;長時記憶當中的遺忘,主要是因為先后材料的干擾,是由于神經過程的負誘導規(guī)律而產生抑制的結果。這種干擾抑制作用又分為兩種: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是指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倒攝抑制是指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所以題干中中間遺忘多是由于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影響。
6.【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系統(tǒng)地對遺忘進行了研究。為了測量遺忘,艾賓浩斯設計了節(jié)省法,又叫重學法,即學習材料到恰能背誦時,間隔一段時間再重新進行學習,達到同樣能背誦的程度,然后比較兩次學習所用的時間和次數,得出一個絕對節(jié)省值。
7.【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根據遺忘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復習要在尚未大量遺忘前及時進行,以減緩遺忘的進程。學生學完英語單詞后,教師要求他們課后立即背誦,第二天進行檢查就是在學生尚未大量遺忘前進行及時復習,促進知識的保持。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8.【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暈輪效應是指在對人的某些品質、特征形成了清晰、鮮明的印象后,掩蓋了其余品質、特征的知覺。這是以偏概全的理解,即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主要品質、特征形成良好或不良印象后,就會影響他對這個人的其余一切不良或好的看法。“一俊遮百丑”“一壞百壞”即是這種效應的體現。
9.【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短時記憶中信息保持的時間一般在1分鐘以內,且其容量很有限,一般人的短時記憶的廣度平均值為7±2個。
10.【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注意的穩(wěn)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對象或某一活動上的時間長短特性。持續(xù)時間越長,注意就越穩(wěn)定。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個對象上,是很困難的。當注意某一對象時,人的注意不能長時間地保持固定的狀態(tài),而是在間歇地加強或減弱。注意的這種周期性變化稱為注意的起伏。題干描述就是注意的起伏,故本題選B。
11.【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元認知策略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1)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2)監(jiān)控策略。包括領會監(jiān)控、策略監(jiān)控和注意監(jiān)控。(3)調節(jié)策略。調節(jié)策略與監(jiān)控策略有關。A項屬于計劃策略,故答案為A。
12.【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遷移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聞一知十”“觸類旁通”就是典型的遷移現象。本題正確答案為B。
13.【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成就動機是人們在完成任務時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在教育實踐中,對于力求成功者要調動其積極性,安排競爭的情境;對于避免失敗者要安排競爭不強的情境。
14.【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記憶的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再現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其中,識記是記憶過程的第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故本題選D。
15.【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格式塔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和韋特默。班杜拉是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
16.【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多元智能理論是20世紀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至少存在九種以上的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和自知智能、認識自然的智能、存在智能。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fā)每個人身上的這九種智能。
17.【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錯覺是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題干意思是歡樂之時,時間過得很快,寂寞的時光總是很長很難熬。這是一種時間錯覺。故選8項。
18.【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大體都經歷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和驗證期這四個階段。準備期是指創(chuàng)造活動前積累有關的知識經驗,搜集有關的資料和信息,為創(chuàng)造作準備;醞釀期是指在已積累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時期;豁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觀念和新形象產生的時期,又叫靈感期;驗證期是指對新思想、新觀念進行驗證、補充和修正,使其趨于完善的時期。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19.【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提取失敗說認為,遺忘之所以發(fā)生,不是因為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為編碼不準確,失去了檢索線索或線索錯誤。題干描述就是提取失敗說的現象。
20.【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學習。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二、辨析題
1.【參考答案】錯誤。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出,學習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隨著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學習效率隨動機強度的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的動機水平時,學習效果最好;在比較困難的任務中,學習效率反而會隨動機強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動機水平時,學習效果最好;在中等難度的任務中,動機強度水平為中等時,學習效果最好。也即任務難度較低,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偏高;任務難度較大,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偏低;任務難度中等,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中等。隨著任務難度的不斷增大,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隨之下降的趨勢。故題干描述錯誤。
2.【參考答案】正確。原型啟發(fā)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獲得的信息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fā)。其中具有啟發(fā)作用的事物或現象叫作原型。作為原型的事物或現象多種多樣,存在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日常生活之中。題干所述即為原型啟發(fā)的例子,故正確。
3.【參考答案】正確。兩種方法的作用不同,強化法可以增加某種行為發(fā)生的概率,而處罰法則是抑制某種行為發(fā)生的概率。在消除不良行為的時候應該同時培養(yǎng)新的適應行為,所以兩者結合效果會更好。
4.【參考答案】正確。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建立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把新獲取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系,積極地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或知識體系。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七種,七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
、偕硇枰。生理上的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yī)療等。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
、诎踩枰。安全需要要求勞動安全、職業(yè)安全、生活穩(wěn)定、希望免于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級,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以后就要保障安全需要。
、蹥w屬與愛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細微、更難捉摸。它與個人的性格、經歷、生活區(qū)域、民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都有關系。
④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基本上的滿足就可產生推動力。
、萸笾男枰。這一層次的需要指的是個人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決疑難問題的需要。例如,通過經驗或者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了解和理解事物等。
⑥審美的需要。這一層次的需要指的是秩序和美的需要。例如,能夠系統(tǒng)地、有條理地安排事務.追求事物的完美、卓越、美好的形象或性質等。
、咦晕覍崿F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
(2)甲同學因為父母離異而缺少歸屬與愛的需要。針對甲同學渴望得到家庭、團體、同學和朋友的關懷和愛護,教師應該給予其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并倡導班上的同學跟甲做朋友,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乙同學缺少尊重的需要。教師當眾責罵他,讓他感覺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很丟面子,所以逃課。針對乙同學,教師應該多在課堂上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讓他感覺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2.【參考答案】材料中,老師首先鼓勵小楊自己解決問題,然后采用引導的方式讓小楊自己努力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解題,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證明學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取得不小的進步,并最終把問題解決。由此可以看出,老師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具體表現在:
(1)表揚和批評。適當的表揚和批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強化,從而鞏固發(fā)展正確的學習動機。一般來說,表揚、鼓勵比批評、指責能更有效地激勵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能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后者則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案例中,老師鼓勵、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達到了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效果。
(2)歸因表述。歸因表述是老師對學生成績原因的一個評述,它將影響學生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當一個學習者剛剛取得某種進步時,把進步歸因于努力是必需的,這能增強學習者的學習信心。案例中的老師把學生的進步歸因于努力,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響,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3)實施啟發(fā)式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把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之中,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材料中教師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小楊積極思考,激發(fā)他的學習動機。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知識》章節(jié)習題】相關文章: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章節(jié)練習題07-21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章節(jié)習題:中學生發(fā)展心理07-28
2017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章節(jié)習題07-23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章節(jié)習題及答案08-22
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07-22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章節(jié)習題07-29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練習題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