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丹霞記閱讀答案
丹霞即丹霞山,在今廣東省仁化縣。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暮春,袁枚到廣東去看望任肇慶知府的弟弟袁樹,專程去游覽了仁化的丹霞山,寫了這篇游記。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游丹霞記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游丹霞記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東粵,聞仁化有丹霞之勝,遂泊五馬峰下,另買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橫皴,無直理,一層至千萬層,箍圍不斷。疑嶺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紋耶?尤奇者,左窗相見,別矣,右窗又來;前艙相見,別矣,后艙又來。山追客耶,客戀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議。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見絕壁無蹊徑,惟山脅裂一縫如斜鋸開。人側(cè)身入,良久得路。攀鐵索升,別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級,天然高下,絕不滑履;無級處則鑿崖石而為之,細數(shù)得三百級。到闌天門最隘,僅容一客,上橫鐵板為啟閉,一夫持矛,鳥飛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闊,鑿崖作溝,引水僧廚,甚巧。有僧塔在懸崖下,崖張高冪吞覆之。其前群嶺環(huán)拱,如萬國侯伯執(zhí)玉帛來朝,間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鴟張蠻舞者。
余宿靜觀樓。山千仞銜窗而立,壓人魂魄,夢亦覺重。山腹陷進數(shù)丈,珠泉滴空,枕席間琮琤不斷,池多文魚在泳游。余置筆硯坐片時,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舊書,愈覺味得。立高處望自家來蹤,從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縱橫無窮,約百里而遙。倘用鄭康成虛空鳥道之說,拉直線行,則五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頓挫作態(tài),文章非曲不為工也。第俯視太陡,不能無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問丹霞較羅浮何如,余曰:羅浮散漫,得一佳處不償勞,丹霞以遒警勝矣。又問:“無古碑何也?”曰:雁宕開自南宋,故無唐人題名;黃山開自前明,故無宋人題名;丹霞為國初所開,故并明碑無有。大抵禹跡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黃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證也。然即此以觀,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經(jīng)義更無津涯若因前賢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闌禁后人不許再參一說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橫皴,無直理 理:紋理
B.左窗相見,別矣,右窗又來 相:表動作偏指一方
C.崖張高冪吞覆之 覆:遮蔽
D.若因前賢偶施疏解 疏:粗疏
10.下列各組語句中,能夠體現(xiàn)丹霞山的`景象“蛇蟠蚓屈,縱橫無窮”特點的一組是
、偕浇酝黄鹌降兀袡M皴,無直理
、谇芭撓嘁,別矣,后艙又來
、廴藗(cè)身入,良久得路。攀鐵索升,別一天地
、苌蠙M鐵板為啟閉,一夫持矛,鳥飛不上
⑤山腹陷進數(shù)丈,珠泉滴空
、尢扔绵嵖党商摽狰B道之說,則五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⑥D(zhuǎn).③⑤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篇游記以時間為順序,從去丹霞山路上寫起。開頭描述水道縈回在群山之中的迷離景況,為寫丹霞山的奇險做鋪墊。
B.作者登上山頂后,夜宿靜觀樓,夢見高山千仞壁立,迫近窗戶,像要倒下來壓著自己,夢里感覺十分沉重。
C.作者寫從原路下山時不敢直下,只得坐在石階上一級一級挪下來,形象地寫出了丹霞山的陡峭高峻。
D.文章寫景聯(lián)想豐富,生動形象;議論緣事明理,給人啟迪。敘議結(jié)合,讓讀者在欣賞美景之時又得理趣。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共9分)
、俅稳眨废,如理舊書,愈覺味得。(3分)
②始知造物者故意頓挫作態(tài),文章非曲不為工也。(3分)
、勖酱蟠ǎ杏型兔晌幢僬,如黃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證也。(3分)
13.請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短文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斷6處,3分)
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經(jīng)義更無津涯若因前賢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闌禁后人不許再參一說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參考答案:
9、答案D。(疏:注疏,對經(jīng)書的解釋)
10、答案C。(所謂“蛇蟠蚓屈,縱橫無窮”,是指山路水路蜿蜒曲折。①是描繪山形多橫的褶皺,沒有豎直的紋理的;④說明山路陡峭狹隘;⑤與路途完全無關:所以排除這三句。②體現(xiàn)出水路蜿蜒反復的特點;③體現(xiàn)山路的蜿蜒曲折;⑥說明兩地直線距離之近,從而側(cè)面表現(xiàn)山路之曲。)
11、答案B。(第二段“山高千丈,緊挨著窗戶,似乎壓迫著人的魂魄”,是實景,并非夢中景。)
12、①第二天,我沿著原來的路下山,就像在溫習功課,更加覺得很有滋味。(“循”“理”各1分,大意1分。)
、谶@時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轉(zhuǎn)曲折的樣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轉(zhuǎn)就不是好文章。(“作態(tài)”、“功”各1分,大意1分。)
、勖酱蟠,還有混沌而沒有被開辟的,像黃河的源頭,到元代才被探訪到,這就是證明。(“辟”、“此其證也”判斷句各1分,大意1分。)
13、答案: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經(jīng)義更無津涯。若因前賢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闌禁后人,不許再參一說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游丹霞記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游石鐘山記》閱讀答案09-08
游龍井記的閱讀答案01-24
關于游恒山記閱讀答案02-14
游虞山記閱讀答案04-12
《游雁蕩記》閱讀題答案附翻譯04-07
游玉華山記閱讀原文及答案03-05
游觀音崖記的閱讀題答案04-13
游三游洞記的閱讀理解及答案解析)02-13
《戊子中秋記游》文言文閱讀答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