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馮驥才《日歷》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我們經(jīng)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馮驥才《日歷》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答案
我喜歡用日歷,不用月歷.厚厚一本日歷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頁,它新的一頁——光亮而開闊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滿.我喜歡日歷每一頁后邊的“明天”的未知,喜歡它隱含著一種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兒.生命的定義就是擁有明天.它不像“未來”那么過于遙遠與空洞.它就守侯在門外.走出了今天便進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會是怎么樣呢?當然,多半還要看你自己的.你快樂它就是快樂的一天,你無聊它就是無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靜下心來就會發(fā)現(xiàn),你不能改變昨天,但你可以決定明天.有時看起來你很被動,你被生活所選擇,其實你也在選擇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歷掛在墻上.隨手一翻,光溜溜的紙頁花花綠綠滑過手心,散著油墨的芬芳.這一剎那我心頭十分快活.我居然有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邊的日子就像一個個空間,生機勃勃,寬闊無邊,迎面而來.我發(fā)現(xiàn)時間也是一種空間.歷史不是一個空間嗎?人的一生不是一個漫長又巨大的空間嗎?一個個“明天”,不就像是一間間空屋子嗎?那就要看你把什么東西搬進來.可是,時間的空間是無形的,觸摸不到的.凡是使用過的日子,立即就會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無痕跡.也許正是這樣,我們便會感受到歲月的匆匆與虛無.
我不能天天都從容地扯下一頁.特別是忙碌起來,或者從什么地方開會、考察、訪問歸來,看見幾頁或十幾頁過往的日子掛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沒用;被時間掀過的日歷好似廢紙.可是當我把這一疊用過的日子扯下來,往往不忍丟掉,而把它們塞在書架的縫隙或夾在畫冊中間.就像從地上拾起的落葉.它們是我生命的落葉!
別忘了,我們的每一天都曾經(jīng)生活在這一頁一頁的日歷上.
記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間被徹底搖散,震毀.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樣找一個洞爬了出來.當我的雙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覺真像從死神的指縫里僥幸地逃脫出來.轉過兩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機,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廢墟般的破樓,鉆進我的房間——實際上已經(jīng)沒有屋頂.我將自己命運所遭遇的慘狀拍攝下來.我要記下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這是我個人獨有的經(jīng)歷.這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一堵殘墻上居然還掛著日歷——那蒙滿灰土的日歷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來.如今,它和我當時拍下的照片,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個人生命史中刻骨銘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歷的意義.它原是我們生命忠實的記錄.從“隱形寫作”的含義上說,日歷是一本日記.它無形地記載我每一天遭遇的、面臨的、經(jīng)受的,以及我本人的應對與所作所為,還有改變我的和被我所改變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復的——重復的工作與人際,重復的事物與相同的事物都很難被記憶.所以我們的日歷大多頁碼都是黯淡無光的.過后想起來,好似空洞無物.于是,我們就碰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于人本的話題——記憶.人因為記憶而厚重、智慧和變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記憶使人變得獨特.因為記憶排斥平庸.記憶的事物都是純粹而深刻個人化的.所有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案”.記憶很像藝術家,潛在心中,專事刻畫我們自己的獨特性.你是否把自己這個“獨特”看得很重要?廣義地說,精神事物的真正價值正是它的獨特性.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種文化.記憶依靠載體.一個城市的記憶留在它歷史的街區(qū)與建筑上,一個人的記憶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歷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我們還要用行為去創(chuàng)造記憶.我們要用情感、忠誠、愛情、責任感,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去書寫每一天的日歷.把這一天深深鑲嵌進記憶里.我們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嗎?
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幾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歷.我總是把這最后幾頁保存下來.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凈光.你一定會笑我,并問我這樣就能保存住日子嗎?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變成酒;保存歲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歲月變成永存的詩篇或畫卷.
1.“有時看起來你很被動,你被生活所選擇,其實你也在選擇生活”這句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表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喜歡用日歷”的原因有哪些?請分條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日歷”為題,后半部分為什么著重寫“記憶”?請根據(jù)文章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從取材和語言兩方面,對本文做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人可能無法選擇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選擇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
2.答:(1)日歷讓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
(2)日歷讓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時間;
。3)日歷讓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義.(意思對即可)
3.答:(1)作者認為我們的日歷大多頁碼是黯淡無光的,但是記憶卻能使我們從黯淡無光的生活中擺脫出來,因為記憶排斥平庸,使人變得獨特.
。2)作者認為一個人的記憶是留在日歷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還要用行為去創(chuàng)造記憶,認真地書寫每一天的日歷,使自己的人生(日歷)豐富、充實.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著重談記憶.(意思對即可)
4.答:(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們生活中“用日歷”這樣熟悉的小事,卻從中揭示出生命的意義,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2)語言方面:①寓豐富的感情于平實的語言中.本文的語言是平實的,卻蘊含著作者對日歷、對生命的真摯感情,讀來令人感到親切而有意味.②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意思對即可)
賞析
馮驥才,1942年生,當代作家,身高一米九二。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
1960年高中畢業(yè)后到天津市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chǎn)生濃厚興趣。
曾任天津市文聯(lián)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
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說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報告文學《一百個人的十年》,電影文學劇本《神燈》,文學雜談集《我心中的文學》,以及《馮驥才中短篇小說集》《馮驥才小說集》《馮驥才選集》等。
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
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
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
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近年來,馮驥才致力于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上,完成從文藝家向這樣的“社會活動家”的角色轉換。
對馮驥才觸動最大的是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后開始的大規(guī)模舊城改造,他發(fā)現(xiàn)很多城市都破壞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變成了一個樣子。
馮驥才認為,工業(yè)文明正在逐漸代替農(nóng)耕文明,在這個過程中,原有農(nóng)耕文明建構下的非常龐大的民間文化就即將散失,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先進的發(fā)達國家都開始對自己的民間文化進行搶救,但目前,我們整個知識界的自覺還不夠,加之我國民間文化始終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沒有人關心,不搶救就真的會消失。
馮驥才負責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要對包括漢族在內56個民族所遺存的所有的民間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間文學,做一個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
馮驥才一再強調,搶救中國民間文化的目的,不是為了保存某種形式,而是為了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與精神,對于世界文化來說,東方成果也是一個尚未被開發(fā)的礦藏,所以也是未來需要我們重點去探尋的。
靠著馮驥才執(zhí)著地呼吁和奔走,人們開始意識到了古老文化的價值。
馮驥才說,知識界要做的,就是去喚醒大眾認識這些文化的價值,但這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單靠某幾個知識分子就能完成的,重要的是,我們民族能夠開始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熱愛并了解了其獨具的價值,特別是精神上的價值,并能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
【馮驥才《日歷》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馮驥才《時光》中考閱讀訓練06-09
《杞人憂天》閱讀答案02-19
《選擇》閱讀答案01-18
語文閱讀答案07-03
《花燈》閱讀答案06-14
師說的閱讀答案07-02
流年閱讀答案12-29
親情閱讀答案10-22
西湖的閱讀答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