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財政學試題及答案
財政學考試會怎樣考呢,會考什么知識點呢,以下是CN人才小編搜集并整理的有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在市場經濟中,財政具有分配收入職能的主要原因是( )。
A、實現收入分配大體均等 B、市場機制的缺陷
C、縮小貧富差距 D、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公共財政是同( )
A 、計劃經濟相適應 B、市場經濟相適應
C 、自然經濟相適應 D 、以上都不正確
3、某年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國家的財政支出中購買性支出占的比重分別為45.2%和61.5%,這說明( ) 。
A、發(fā)展中國家財政支出合理 B、發(fā)達國家財政支出合理
C、發(fā)達國家的社會保障水平高 D、說明不了什么向題
4、李嘉圖等價定理是( )。
A、舉債和課稅不同 B、發(fā)行公債有利于經濟發(fā)展
C、國債僅僅是延遲的稅收 D、凱恩斯理論的觀點
5、國防費用項目的分析應采用的方法是( )。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費用選擇法
C、公共定價法 D、平均成本法
6、經濟發(fā)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表現為( )的制約。
A、集中性 B、基礎性 C、主要的 D、次要的
7、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
A、社會福利 B、社會保險
C、社會救濟 D、社會撫恤
8、某商品所負擔的流轉稅全部由消費者負擔,據此可以判斷稅負發(fā)生了( )。
A、前轉 B、后轉 C、混轉 D、稅收資本化
9、國債發(fā)行額 / 財政支出×100%= ( )。
A、國債依存度 B、償債率
C、國債負擔率 D、借債率
10、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與地方收支劃分的方法通常采用( )。
A、統(tǒng)收統(tǒng)支 B、分稅制
C、分級包干 D、包稅制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財政的基本特征是( )。
A、公共性 B、強制性 C 、無償性 D、 贏利性
2、財政支出規(guī)模發(fā)展變化的一般趨勢理論主要有( )。
A、瓦格納法則 B、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規(guī)模效應理論
C、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的經濟發(fā)展階段論 D、促進落后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理論
3、公共定價的一般方法( )。
A、平均成本定價法 B、二部定價法
C、負荷定價法 D、自由競爭定價法
4、財政轉移性支出主要包括( )。
A、行政管理支出 B、債務利息支出 C、稅收支出 D、社會保障支出
5. 稅收按課稅對象的不同性質和特點可分為( )。
A、資源稅 B、流轉稅 C、財產稅 D、所得稅
6、稅收的形式特征包括 ( )。
A、強制性 B、有效性 C、無償性 D、固定性
7.根據國債發(fā)行價格與票面金額的關系,通常將國債發(fā)行價格分為( )。
A、平價發(fā)行 B、實價發(fā)行 C、溢價發(fā)行 D、折價發(fā)行
8、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內容有 ( )。
A、擴大財政支出規(guī)模 B、增加稅收
C、擴大國債發(fā)行 D、實行赤字預算
9、影響政府財政收入規(guī)模的因素有( )。
A.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生產技術水平 B.管理水平
C.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D.價格
10、實施財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
A、稅收 B、公債 C、財政支出 D、政府預算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公共產品
2、瓦格納法則
3、稅收支出
4、稅負轉嫁
5、國債負擔率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述市場失靈的表現。
2、簡述政府財政投資的特點和范圍。
3、簡述所得稅的特點。
4、簡述國債的政策功能。
5、簡述“收支兩條線”的基本內容。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一小題12分,第二小題13分,共25分)
1、論述財政加大“三農”投入力度的主要措施。
2、論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xié)調配合的必要性。
三、辨析題 (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請判斷對錯后,進一步說明你的判斷。
1、供給彈性較小、需求彈性較大的商品的課稅較易轉嫁,供給彈性較大、需求彈性較小的商品的課稅不易轉嫁。
2、經濟公平是指將收入差距維持在現階段社會各階層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圍內。
3、財政支出中的轉移性支出能夠直接推動生產和就業(yè)的發(fā)展。
五、案例分析題(17分)
“廊坊公務員到省城辦公不坐小車坐班車,公務巴士4年多省下2600萬元”。想象中的“公務巴士”,奔馳在自廊坊至石家莊的路上,應是一道新景觀、好風景吧。最明顯不過的“好”,就好在“省”字上。廊坊從2000年11月8日開始開通了“廊坊一石家莊”的公務用車,到2005年初為止4年多省下了2600萬元,不是一個小數。經濟、社會發(fā)展了,交往、出行自是題中應有之義。“20世紀90年代以來,廊坊市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各機關單位與省會石家莊的交往非常頻繁,平均每天有20輛小車來往于兩市之間”。車多了,就很有賬可算了。“小車往返,不算折舊費,每輛車需要燃油80升,費用約240元,高速路收費160元,再加司機吃住,費用可觀”。而改乘“公務巴士”,則無疑大為節(jié)省。市直機關公務員到省會辦事可集中坐這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準時往返的公務車,來回收費只有90元,而且車上還提供電視、報紙、熱水等服務。一句話,我們一直號召的“高效政府”在這里得到了體現:不僅辦事效率高了,而且節(jié)省了,效益也高了。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公務巴士”是道好風景。
不僅如此,改小車為公務班車,還凸現了機關改變作風的努力。毋庸諱言,這些年有些官員、干部,乃至機關普通公務員,辦事的“譜”越來越大,“牛”得厲害,而說穿了,不少都是“花架子”,是日益滋長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表現。動輒要“條件”,有時竟沒個小車就辦不了事,就不辦事。這一點,同浪費一樣,也是不正之風,也為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因而,從這個意義上看,“公務巴士”又是一道好風景。有條件的地方不妨一學,有條件的官員、公務員不妨都來坐“公務巴士”。各地都來借鑒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利國利民的好風景,就會連綴成一道道人民群眾認可稱道的靚麗的風景線!
請問:1.你認為廊坊實行“公務巴士”有哪些好處?是否值得在全國推廣?(4分)
2.它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5分)
3.你認為“高效政府”還可以在哪些地方體現?(8分)
三、辨析題 (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錯誤。供給彈性較大、需求彈性較小的商品課稅較易轉嫁,供給彈性較小、需求彈性較大的商品課稅不易轉嫁(2分)。因為供給彈性較大的商品,生產者可靈活調整生產數量,最終得以在所期望的價格水平上銷售出去,因而所納稅款完全可以作為價格的一個組成部分轉嫁出去;而供給彈性較小的商品,生產者調整生產數量的可行性較小,從而難以控制價格水平,稅負轉嫁困難(2分)。需求彈性較小的商品,其價格最終決定于賣方,也可以順利地實現稅負轉嫁;但需求彈性較大的商品,買方可以通過調整購買數量影響價格,稅負轉嫁比較困難。(1分)
2、錯誤。(1分)題干中說的是社會公平。(2分)經濟公平強調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對稱,它是在平等競爭的環(huán)境下由等價交換來實現的。(2分)
3、錯誤。(1分)轉移性支出對生產和就業(yè)有間接影響,對收入再分配和公平有直接影響。(4分)
五、案例分析題(17分)
1.公務巴士的好處:節(jié)約財政資金、防止公車私用、辦事高效、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等,值得在全國推廣。(4分)
2.公務巴士發(fā)車不夠靈活,方式有些死板,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公車使用浪費及公車私用現象。(5分)
3.高效政府還可體現在財政支出的公共性、官員公正廉潔、服務態(tài)度、信息化水平上。8分
(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老師不必按照答案按點給分。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邏輯嚴密,有創(chuàng)新思維,老師可自主給分。)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B 2.B 3.C 4.C 5.B
6.B 7.B 8.A 9.A 10.B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ABC 2.ABC 3.ABC 4.BCD 5.BCD
6.ACD 7.ACD 8.ACD 9.ACD 10.ABCD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對應的,以政府為代表的國家機構—公共部門供給用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稱之謂公共物品。它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3分)。
2、瓦格納法則: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也相應隨之提高,這也稱財政支出的擴張論(3分)。
3、稅收支出:是國家為了實現特定的政策目的,通過制定與執(zhí)行特殊的稅收法律條款,給以特定的納稅人或納稅項目以各種稅收優(yōu)惠待遇,以減輕納稅人稅收負擔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財政支出(3分)。
4、稅負轉嫁:是指商品交換過程中,納稅人通過提高銷售價格或壓低購進價格的方法,將稅負轉移給購買者或供應者的一種經濟現象。(3分)
5、國債負擔率: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當年國債發(fā)行額或國債余額占GDP的比例.(3分)。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述市場失靈的表現。
市場失靈的表現:①壟斷(1分);②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1分);③外部效應(1分);④公共產品(1分);⑤收入分配不公(1分);⑥經濟波動(1分)。
2、簡述政府財政投資的特點和范圍。
政府財政投資的特點和范圍:(1)不以盈利為目的(1.5分);(2)政府財力雄厚,可投資于大型項目和長期項目(1.5分);(3)政府投資追求社會效益最大化。(1.5分)因此,政府投資的范圍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 外部效應強的項目、大型和長期項目建設等涉及國計民生的產業(yè)和領域。(1.5分)
3、簡述所得稅的特點。
所得課稅的特點:①所得稅就是以所得為課稅對象,向取得所得的納稅人課征的稅(2分);②所得課稅通常按累進稅率課征,稅收負擔較公平(1分)。③稅收收入較有彈性,對經濟能起調控作用(1分)。④稅收負擔較直接,不易發(fā)生稅負轉移(1分)。⑤征收管理較復雜(1分)。
4、簡述國債的政策功能。
國債的政策功能(要求對每項功能簡要解釋):(1)彌補財政赤字(2分);(2)籌集建設資金(2分);(3)調節(jié)經濟(2分)。
5、簡述“收支兩條線”的基本內容。
收支兩條線管理是針對預算外資金管理的一項改革。(2分)其核心內容是:從收入方面看,實行收繳分離,不再自收自繳,并實行財政專戶管理(2分);從支出方面看,主要是收支脫鉤,即收入不再與支出安排掛鉤。(2分)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一小題12分,第二小題13分,共25分)
1、論述財政加大“三農”投入力度的主要措施(12分)。
(1)深化以稅費改革為中心的農村綜合改革(2分)。
(2)從2004年起,調整糧食風險基金使用結構,實行“三補貼”政策(2分)。
(3)大力支持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增大對農業(yè)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tài)建設、科技進步、綜合開發(fā)等方面的投入(2分)。
(4)著力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分)。
(5)加大農村基本醫(yī)療、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保障投入,促進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分)。
(6)大力推進農村綜合開發(fā)投資參股經營試點,帶動社會資金柔如農業(yè)和農村綜合開發(fā)(2分)。
2、論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xié)調配合的必要性(13分)。
答:分二部分,一是解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內涵(1分);
二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xié)調配合的必要性。
(1)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作用機制不同。財政可以從收入主要是稅收與財政支出兩個方面影響社會總需求的水平和結構;貨幣政策主要通過信貸規(guī)模的控制影響消費需求與投資(4分)。
(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作用方向不同。財政對社會消費的規(guī)模與結構具有直接的影響,財政直接影響公共領域的投資需求,間接影響私人經濟領域的投資需求;銀行主要通過信貸規(guī)模的控制來影響投資總量(4分)。
(3)膨脹與緊縮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財政政策對社會總需求具有擴張或緊縮的效應,但財政的這種效應必須借助于信貸機制的傳導才能完成。在財政發(fā)生赤字或盈余的情況下,只有銀行也同時擴大或緊縮信貸規(guī)模,財政的擴張或緊縮才能發(fā)生。銀行信貸是擴張或緊縮需求的總閘門(4分)。
【財政學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閱讀理解試題及答案11-14
必備.net面試題及答案08-02
社工面試面試試題及答案08-04
面試預測試題及答案05-05
北京高考語文試題答案09-28
關于英語聽力試題及答案11-23
西學中考試試題及答案04-13
《行香子》閱讀試題及答案11-08
關于誠信知識競賽試題帶答案07-18
高職單招面試題及答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