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使用的次數(shù)愈發(fā)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背景
(一)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為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是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碧K赫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家長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家長作為孩子發(fā)展中的重要他人,若能參與孩子的教育,積極與幼兒園合作,讓家園教育相輔相成、協(xié)調一致,就能有利于孩子發(fā)揮各種潛能,獲得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二)《指南》頒布的意義
1、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主張:(以下簡稱《指南》)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為核心。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fā)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三)、目前我園家園共育中的現(xiàn)狀及問題
1、教師現(xiàn)狀:教師對家長的指導缺乏專業(yè)性和針對性
2、家長現(xiàn)狀:(1)多數(shù)家長將自身角色定位為被動的配合者;(2)家園溝通不充分、溝通對象單一;(3)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流于形式;(4)隔代教養(yǎng)和獨生子女包辦代替現(xiàn)象嚴重;(5)家長觀念存在“小學化傾向”。
(四)我園家園共育的傳統(tǒng)活動和已有經(jīng)驗,具有開展本課題的優(yōu)勢
我園家園共育的傳統(tǒng)活動和已有經(jīng)驗具有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優(yōu)勢。我園的傳統(tǒng)親子活動有:親子活動月,“爸爸課堂”、戶外趣味活動、元旦親子手工DIY、戶外親子運動會、家長開放日、學前教育宣傳月《指南》培訓活動等等。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和諧發(fā)展。
2、轉變教師和家長的觀念,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指導家長科學育兒。
3、形成幼兒園辦園特色,提升幼兒園地區(qū)影響力。
二、前期文獻綜述
世界上其他國家十分關注家園共育,家園共育和家校合作已經(jīng)成為美、日、歐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如美國“家校合作實踐”、英國“教學助手計劃”、法國“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澳大利亞“家長參與教育”以及日本的“PTA”模式等。通過以上方式,可以提升家庭參與學校管理和教學的熱情,進一步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學習環(huán)境,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近年來,國內家園共育的實踐研究成果顯著,已然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和《幼兒園指導綱要》都提出要為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但是目前為止,國內以《指南》為背景的家園共育模式研究,幾乎都還處于一個不太成熟的階段。我們希望通過解析和深入運用《指南》來為我們的家園共育服務,調動家長積極參與幼兒教育、革新教育觀念、同幼兒園合作的積極性,探索新型的家園合作關系策略,指導我們家園共育良性發(fā)展。
《指南》頒布一年多以來,我們在家園共育方面進行了積極地探索,力求通過各種渠道、各種策略,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轉變家長觀念,提升家園共育效能。
我們解讀到《指南》從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幼兒發(fā)展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在各個領域的目標上提出了許多新的內容和視點。作為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主體,教師和家長在實施《指南》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四項原則: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運用《指南》,通過“熱情的邀請、全面的準備、到積極的鼓勵和及時的反饋”這樣的最優(yōu)化策略,來指導我們在家園共育中遇到的問題,根據(jù)實施《指南》的原則轉變家長觀念,推進家園合作。
此研究過程中,我們將以以下兩種指導思想理論為根本,在實踐研究中去深化、發(fā)展。
陳鶴琴家園教育理論: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教育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
三、核心詞界定
《指南》:2012年10月9日,國家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它是一個3-6歲兒童學習和發(fā)展的導向性文件。
家園共育:“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長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資源,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家庭或幼兒園單方面進行的教育工作。我們認為家園共育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育孩子、育教師、育家長。
策略:“策略”就是方法的最優(yōu)化。本課題中我們理解的策略:一是尋求家園共育眾多方法中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的方法即策略。二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和不同類型的家長,采取不同的家園共育方法為策略。
四、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標
1、形成一套家園共育的策略。
2、運用這套策略實施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園的發(fā)展(包括幼兒、教師和家長的發(fā)展)。
(二)研究內容
1、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指南》,解讀《指南》,運用《指南》,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教師和家長有效互動。
2、指導家長學習《指南》,更新和改變家長的觀念;通過豐富、多渠道的活動,尋求家園共育的有效策略,達到家園共育的最優(yōu)化。
3、依托《指南》,在學習、解讀、運用《指南》中研究家園共育,幫助家長、教師了解孩子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建立合理期望,實施科學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三)研究方法
此課題研究,我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A、行動研究法:此方法以解決課題研究中的實際問題為目的。在開展大量活動指導家園共育的過程中采取行動研究法,
B、個案追蹤研究法:對家園合作中的典型個案,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作為相同、相似或相對的問題的范本。
C、問卷調查法:在前期對家長現(xiàn)有觀念和家園合作認識的問題方面,我們會采用問卷調查法。如家庭環(huán)境量表(FES)、家庭教育方式量表等問卷。
D、經(jīng)驗總結法:對實踐研究中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tǒng)化、理論化,上升為經(jīng)驗。
五、研究思路及措施
《指南》的教育建議滲透了“以幼兒為本”的兒童觀、教育觀和發(fā)展觀,充分體現(xiàn)了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的尊重,為幼兒園教師、幼兒家長所提供了關于科學保教的觀念、方法的參考。我們要借助《指南》的導向性,研究我園特色的家園共育策略。
主要研究措施:
1、解讀在《指南》背景下家園共育的.內容。
2、收集、整理、開發(fā)家園共育的方法,研究家園共育科學化、標準化的流程,形成量化標準。
3、將研究的量化標準運用于實踐,修改并完善方案。
4、驗證研究的有效性,全園推廣。
我們將通過以下方法,具體實施:
理論學習:以《指南》為導向,組織教師和家長學習,主要采取集中培訓(每學期一次)、家長講座(每學期一次)、趣味問答(每學期2次)、設置《指南》宣傳欄(每月一版)、專家答疑(每學期1-2次)、《指南》解讀手冊(每學期一本)等活動,深入理解《指南》、運用《指南》,轉變教師和家長的觀念。
家長沙龍:每月1次,分年齡段舉辦“家長沙龍”,邀請“主動積極、善于表達且有時間”的家長參加;各班班長或者幼兒園教研組長、行政管理人員參與活動當中,共同分享學習心得,交流育兒經(jīng)驗,收集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探索有效家園共育方法。
課程推進:結合《指南》五大領域的內容,讓家長參與到“幼兒一日活動和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當中。每學期初幼兒園大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設計和制作,招募有時間、手工能力強的家長;每月邀請10名左右有藝術特長的家長到大區(qū)角指導幼兒的區(qū)角活動;開展“家長課堂”,每學期征集15-20名不同職業(yè)的家長,為全園中大班幼兒組織一次集體教學活動等。
家長工作室:每學期每班推選2-3名有時間、有愛心、有責任感、有組織能力的家長,建立工作室制度、章程,設立組織機構,負責家委會工作和幼兒園大型活動的策劃和協(xié)助。如:六一活動、親子月活動、戶外親子活動、家長課堂等。
班級管理:教師應做好以下工作(1)班級調查問卷的發(fā)放和評估比較,及時做好信息反饋,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2)班級家訪活動,新生入園要求家訪率達100%。(3)家園溝通和聯(lián)系:每周填寫《家園聯(lián)系手冊》、建立電話問詢和回訪制度,針對年輕家長不能每天接送幼兒的情況,建立班級QQ群、班級博客,縮短家園距離,擴大家園溝通的面等。
主題活動: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開展有主題的親子活動,春季:4月“親子活動月”、春季戶外親子活動、春游“藏寶”活動、風箏節(jié)活動、端午節(jié)家園共慶活動、兒童節(jié)親子手工義賣等,秋季:戶外親子趣味運動會、慶元旦家長開放日等,讓家長真正融入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最大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的發(fā)展,了解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糾正家長“小學化”傾向,科學實施家園共育。
六、預期的改革成效
我們期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夠達到預期的成效如下:
1、通過有效的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達成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同步化,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和諧發(fā)展。
2、通過對《指南》等理論的學習和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轉變教師觀念,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
3、通過《指南》學習和活動參與策略,轉變家長觀念,實施科學育兒。
4、形成教研成果并實施推廣。
例如研究報告、教師論文集、案例集、家長征文集、家園共育活動照片及視頻集錦、調查報告、個案分析報告集、課堂實錄、教育敘事集、教學反思集、家園共育各類制度。
七、研究組織管理及保障措施
為了保證研究課題的順利進行,我園成立了以園長為主任的教科室,以便對課題加強領導和管理。教科室成員由課題主研人員構成,每月定期開展課題小結會,七名主研人員結構多元化,有我園的園長、業(yè)務園長和各年齡段的教研組長,還有在前期課題研究中成長起來的一批善于思考的年輕骨干教師。這批主研人員平均年齡三十三歲左右,共有近十篇研究論文曾獲全國、省、市各級一二三等獎。同時,我們在研究中還將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提升自己、解決問題,定期聘請專家到各聯(lián)盟園現(xiàn)場指導,幫助教師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同時由每個班上的老師負責課題的一線資料搜集和活動開展。通過建立課題檔案、搜集各類文獻資料、各項過程性的資料搜集、論文及案例的整理等,不斷推進課題良性發(fā)展。
條件保障:
、沤M織保障:學校領導親自參與課題研究,領導、專家的關心指導,廣大家長的大力支持,為課題研究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浦贫缺U希航⒔∪芯恐贫龋〞r間、定地點、定研究內容,保證研究落到實處。
、墙(jīng)費保障:學校自籌經(jīng)五萬元費,保障調查實踐、資料采集、會議研討、論文結集等各項支出,保障開題論證、中期評估、結題鑒定所需的資金。
⑷專家保障:
邀請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鄢超云博士負責課程全面指導工作,保證課題有效實施。
同時邀請彭州市教研室王濤斌老師和教研員徐南靜老師長期指導我園課題的開展。
八、研究計劃
◆研究實施樣本說明
研究改革實施范圍:幼兒園中大班全體教師及家長
樣本選擇說明:
幼兒教師和家長是家園共育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教師應當和家長一起深入學習《指南》,轉變家長觀念,同時提高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積極性,共同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
◆主要研究階段:
2014年5月――2015年1月(第一階段):立項準備階段。舉辦學術講座和理論輔導,培訓參研教師。
2015年2月――2016年1月(第二階段):全面實施階段。舉行開題論證會,搜集各類資料,探索改進實施步驟,健全研究組織,完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
2016年2月――2016年12月(第三階段):實證研究階段。廣泛開展課題研討、案例分析、論文交流等活動,進行階段性測查、總結。
◆研究最終成果內容及形式:研究報告、教師論文集、案例集、家長征文集、家園共育活動照片及視頻集錦、調查報告、個案分析報告集、個案分析報告集、教育敘事集、教學反思集、家園共育各類制度。
◆研究經(jīng)費預算及來源:幼兒園提供經(jīng)費來源,全力支持本課題的各項活動開展。
研究經(jīng)費預算:不低于5萬元。
九、研究人員名單
1、課題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羅賢林,園長,高級教師,課題負責人。
周克霞,副園長,高級教師。
2、課題指導小組名單:
鄢超云、王濤斌、徐南靜
3、主研人員:
羅賢琳周克霞楊勝蘭吳宗英任蓉劉雨薇楊雪李嬌
4、參研人員:
參研班級全體教師
【家園共育策略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5-08
研究課題的開題報告寫作范例03-05
教學錯誤資源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3-14
營銷策略的開題報告02-20
營銷策略開題報告02-20
美術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范文05-17
食品營銷策略開題報告02-20
信息技術應用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3-02
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