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古詩詞鑒賞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詞鑒賞15篇(集合)
無論是在學(xué)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詞鑒賞1
登龍山歌
清代楊紹基
龍山聳翠磨青銅,芙蓉九朵擎高穹。連峰橫互數(shù)十里,三春勝地多游蹤。
我生性本煙霞癖,日日尋山與自適。不知石路險崎嶇,有腳不著謝公屐。
直登山春披榛蕪,懸崖過險非丈夫。翠微一徑入云去,半空人語聲喧呼。
石門兩扇神驚訝,巨斧直劈開一罅。共傳此中通蓬萊,服藥神人多羽化。
卻尋邵寶點易臺,蓬蒿沒徑晴煙開;幕鶑U址已難識,斑斑碧長寒莓苔。
瀑珠噴迸散晴雪,銀河倒瀉蒼垠裂。赤虹下飲深澗中,奔流亂噴猩猩血。
遙山縹緲虛無間,丹青紫碧疑仙寰。豐隆擊碎五色石,墮地橫插成煙巒。
憑高俯首望震澤,潮平寶鏡浮空白。遠帆隱隱破云來,疑是海上乘槎客。
日沈飛鳥投林鳴,歸途犖確暝色橫。玉妃喚得冰輪起,照我清影行伶俜。
此時樂極興偏逸,卻思買山筑幽室。留得山中一片云,待我他年娶嫁畢。
芙蓉湖畔泛舟歸,秋潾紋細秋風(fēng)微。聽斷櫓搖聲嘆乃,夢魂更繞白云飛。
古詩詞鑒賞2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cè)。
同是長干人,自小不相識。
下渚多風(fēng)浪,蓮舟漸覺稀。
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fēng)浪涌。
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作品賞析
【注解】:
1、長干行:樂府曲名。
2、橫塘:現(xiàn)江蘇江寧縣。
【韻譯】:
請問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橫塘。
停下船吧暫且借問一聲,聽口音恐怕咱們是同鄉(xiāng)。
【評析】:
這兩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悅的問答詩,恰如民歌中的對唱。第一首是天真無邪的少女起問;第二首是厚實純樸的男子唱答。詩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刻劃了一對經(jīng)歷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識恨晚之情。清脆洗練,玲瓏剔透,天真無邪,富有魅力。
這兩首抒情詩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襯,似墨筆畫;它不用任何妝飾烘托,是幅素描;它不憑任何布景借力,猶如一曲男女聲對唱;它截頭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獨幕劇。題材是那樣的平凡,而表現(xiàn)手法卻是那樣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個住在橫塘的姑娘,在泛舟時聽到鄰船一個男子的話音,于是天真無邪地問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鄉(xiāng)?-就是這樣一點兒簡單的情節(jié),只用“妾住在橫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點明了說話者的性別與居處。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個“君”字指出對方是男性。那些題前的敘事,用這種一石兩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詩一開頭就單刀直入,讓女主角出口問人,現(xiàn)身紙上,而讀者也聞其聲如見其人,絕沒有茫無頭緒之感。從文學(xué)描寫的技巧看,“聲態(tài)并作”,達到了“應(yīng)有盡有,應(yīng)無盡無”,既凝煉集中而又玲瓏剔透的藝術(shù)高度。
不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詩人僅有口吻傳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寫得活靈活現(xiàn)。他不象杜牧那樣寫明“娉娉裊裊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隱那樣點出“十五泣春風(fēng),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問話之后,不待對方答復(fù),就急于自報“妾住在橫塘”這樣的處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齡從嬌憨天真的語氣中反襯出來了。在男主角并未開口,而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鄉(xiāng)”的想法,不正是因為聽到了對方帶有鄉(xiāng)音的片言只語嗎?這里詩人又省略了“因聞聲而相問”的關(guān)節(jié),這是文字之外的描寫,所謂“不寫之寫”。
這首詩還表現(xiàn)了女主角境遇與內(nèi)心的孤寂。單從她聞鄉(xiāng)音而急于“停舟”相問,就可見她離鄉(xiāng)背井,水宿風(fēng)行,孤零無伴,沒有一個可與共語之人。因此,他鄉(xiāng)聽得故鄉(xiāng)音,且將他鄉(xiāng)當故鄉(xiāng),就這樣的.喜出望外。詩人不僅在紙上重現(xiàn)了女主角外露的聲音笑貌,而且深深開掘了她的個性和內(nèi)心。
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對唱的傳統(tǒng),在《樂府詩集》中就稱為“相和歌辭”。所以第一首女聲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臨九江水”答復(fù)了“君家何處住”的問題;“來去九江側(cè)”說明自己也是風(fēng)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會有這次的萍水相逢。這里初步點醒了兩人的共同點!巴情L干人”落實了姑娘“或恐是同鄉(xiāng)”的想法,原來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蘇南京)長干里。一個“同”字把雙方的共同點又加深了一層。這三句是男主角直線條的口吻。現(xiàn)在只剩最后一句了:只有五個字,該如何著墨?如用“今日得相識”之類的幸運之辭作結(jié)束,未免失之平直。詩人終于轉(zhuǎn)過筆來把原意一翻:與其說今日之幸而相識,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識!吧〔幌嘧R”五字,表面惋惜當日之未能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實質(zhì)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對過去無窮惋惜,越是顯出此時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貴。這一筆的翻騰有何等撼人的藝術(shù)感染力!
《長干曲》是南朝樂府中“雜曲古辭”的舊題。崔顥這兩首詩繼承了前代民歌的遺風(fēng),但既不是艷麗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熱烈,卻以素樸真率見長,寫得干凈健康。女主角的抒懷只到“或恐是同鄉(xiāng)”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生小不相識”為限。這樣的蘊藉無邪,是抒情詩中的上乘。
古詩詞鑒賞3
古代詩歌鑒賞和古詩文默寫(13分)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踏莎行
宋·賀鑄
楊柳回塘①,鴛鴦別浦②,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fēng),無端卻被秋風(fēng)誤!
【注釋】①回塘:曲折的水塘。
、趧e浦:不當行路要沖之處的水口。
。1)這是詞吟詠的對象是。(2分)
。2)請從藝術(shù)手法的.角度賞析全詩。(6分)
答案
10.(1)荷花
。2)①托物言志,
。1)生動形象地寫出荷花不肯在春天開發(fā),只在夏日盛開,最終在秋風(fēng)中凋零的凄涼命運。(1分)
借荷花的形象表達詞人不愿趨時附勢的高雅節(jié)操以及懷才不遇、年華虛度的苦悶。(1分)
、跀M人,(1分)將荷花比作亭亭玉立、孤芳自賞的美人,表現(xiàn)了它處境寂寞和芳華零落的悲苦(1分)
、鄯匆r,描寫鴛鴦雙棲雙宿,反襯水中荷花的孤寂。(1分)
古詩詞鑒賞4
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fēng)。胭脂何事,都做顏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頃,中有離愁萬斛,無處落征鴻。天在闌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萬里,江南北,浙西東。吾生如寄,尚想三徑菊花叢。誰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釣魚翁。故國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賞析」
詩意,寄寓田園之思。并且緊跟問句,憤然發(fā)問:誰是國中豪杰?答語顯然:國中豪杰舍我其誰!而英雄又何處可用武?詞人無奈地說:“請借我浪跡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個釣魚隱士。把退隱心情表現(xiàn)得委婉有致而又酣暢淋漓,渲染得十分飽滿。
這幾句真實反映了詞人遭受了人生的種種挫折,抱負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實現(xiàn),從而憔悴失意,無可奈何的苦衷!端{(diào)歌頭·登多景樓》一詞有“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此意仗江月,分付與沙鷗”,坦露的也正是這種思想。這種思想在當時的愛國志士中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棄疾與之唱和的詞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桔千頭。”這些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感慨和悲憤,飽含著多少辛酸苦辣。最后兩句,筆調(diào)頓挫。在那股去國離家,退隱田園的感情洪流奔騰洶涌之時,驟然放下閘門。從而強烈表現(xiàn)了詞人立志報效國家的拳拳之心;傾吐了對故國山河的'無限眷戀;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了詞人既欲擺脫一切,又彷徨無地的心態(tài),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與屈原“忽臨睨夫舊鄉(xiāng),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離騷》)的愛國精神一脈相承。
綜上所述,這是一首十分明顯的感懷秋日的詞。作者與辛棄疾是至交。人品、氣節(jié)十分相似,詞品、格調(diào)也很相近。公元1178年(即淳熙五年),楊炎正與辛棄疾共同乘舟路過鎮(zhèn)江、揚州,曾寫下有名的《水調(diào)歌頭·登多景樓》,抒發(fā)報國無路、虛度光陰的苦楚。《水調(diào)歌頭·登多景樓》與此詞內(nèi)容相似,詞情亦頗有相通之處,可以對照著看。
古詩詞鑒賞5
又觀打魚 [唐] 杜甫
蒼江魚子清晨集,設(shè)網(wǎng)提綱萬魚急。
能者操舟疾若風(fēng),撐突波濤挺叉入。
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
大魚傷損皆垂頭,屈強泥沙有時立。
東津觀魚已再來,主人罷鲙還傾杯。
日暮蛟龍改窟穴,山根鳣鮪隨云雷。
干戈兵革斗未止,鳳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圣所哀。
依舊次與前歌同編。
黃生曰:詩中主人,必綿州杜使君。因詩語風(fēng)切,故題諱其人。
蒼江漁子清晨集①,設(shè)網(wǎng)提綱取魚急。能者操舟疾若風(fēng)②,撐突波濤挺叉入③。小魚脫漏不可記④,半死半生猶戢戢⑤。大魚傷損皆垂頭,屈強泥沙有時立⑥。
。ù嗽僦翓|津,觀取魚也。從竭澤而漁處,寫出慘酷可憐之狀,具見愛物仁心。鐘云:“設(shè)網(wǎng)提綱萬魚急”,急字盡情,令人有斷罟之意!抖乓堋罚翰僦廴麸L(fēng)二句,儼然畫景。)
、賱⑿⒕b詩,“色子服冰紈!雹凇读凶印罚航蛉瞬僦廴羯瘛"邸段髡髻x》:“垂餌出入,挺叉來往!弊ⅲ骸安,取魚叉也!雹堋妒裰尽罚何潢栃◆~大如針,一斤千頭,蜀人以為醬。⑤《七發(fā)》:“其根半生半死!雹蕖蛾戀Z傳》:“屈強如此。”注:“屈,梗戾也!眲⒕督鹑A山棲志》:“魚潛淵下,窟穴泥沙!
東津觀魚已再來①,主人罷鲙還傾杯。日暮蛟龍改窟穴,山根鳣鮪隨云雷②。干戈格斗尚未已,鳳凰麒麟安在哉③?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圣所哀④。
。ù擞^魚而有感也。大魚小魚,既遭急捕,故蛟龍鲙鮪,亦避殺機。且當此兵戈之后,麟鳳潛蹤,奈何暴殄以損天和哉?蓋深痛之耳。鶴曰:干戈未已,蓋指吐蕃、朝義之亂尚未息也!局熳ⅰ考础都艺Z》“覆巢破卵,則鳳凰不翔。剖胎刳孕,則麒麟不至”意!抖乓堋罚鹤髟姳疽猓诤笏木。蓋盈城盈野,見者傷心,而暴珍天物,俱可悲痛,一視同仁,初無二理。此與上章同格。)
①《左傳》:“公觀魚于棠!雹阝仔旁姡骸吧礁黄!薄稜栄抛ⅰ罚骸傍@,大魚,似而鼻短,口在頷下,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江東呼為黃魚。”《詩注》:“鳣,大鯉!薄妒琛罚骸磅n魚,形似鳣而青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亦在頷下,大者為黃鮪,小者為鳣鮪,肉白!睆埡赓x:“王鮪岫居!迸f注,“鮪岫居而能變化,故有山根、云雷之句!雹邸对衿酢罚骸暗轮柳B獸,則鳳凰翔!薄洞呵锓甭丁罚骸岸骷跋x魚,則麒麟至!雹堋稌罚骸氨╅逄煳铩!秉S生曰:二詩,體物既精,命意復(fù)遠。前詩寓感,此詩寓規(guī)。前詩為富貴人下砭,此詩為貪饞人示警也。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6
小松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譯文翻譯
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到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許多。
那些人當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云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云,人們才說它高。
注釋解釋
刺頭:指長滿松針的小松樹。
蓬蒿(pénghāo):兩種野草。
直待:直等到。
凌云:高聳入云。
始道:才說。
詩文賞析
《小松》借松寫人,托物諷喻,寓意深長。
松,樹木中的英雄、勇士。數(shù)九寒天,百草枯萎,萬木凋零,而它卻蒼翠凌云,頂風(fēng)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剛出土的小松成長起來的。小松雖小,即已顯露出必將“凌云”的苗頭。《小松》前兩句,生動地刻出這一特點。
“自小刺頭深草里”——小松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路邊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沒在“深草里”。但它雖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它不低頭,而是“刺頭”——那長滿松針的頭,又直又硬,一個勁地向上沖刺,銳不可當。那些弱不禁風(fēng)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敵的。“刺頭”的“刺”,一字千鈞,不但準確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把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活脫脫地勾畫出來了。一個“刺”字,顯示出小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暫時的,相對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它必然由小轉(zhuǎn)大。不是么?——
“而今漸覺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類中長得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腳底下,可現(xiàn)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當然更不在話下。這個“出”字用得精當,不僅顯示了小松由小轉(zhuǎn)大、發(fā)展變化的情景,而且在結(jié)構(gòu)上也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未來“凌云”的先兆。事物發(fā)展總是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從“刺頭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漸覺”!皾u覺”說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誰“漸覺”的呢?只有關(guān)心、愛護小松的人,時時觀察、比較,才能“漸覺”;至于那些不關(guān)心小松成長的人,視而不見,哪能談得上“漸覺”呢?故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發(fā)出深深的`慨嘆: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這里連說兩個“凌云”,前一個指小松,后一個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實,稱贊它高,并不說明有眼力,也無多大意義。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如能識別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愛護、培養(yǎng),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然而時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這個“識”字,故詩人感嘆道:眼光短淺的“時人”,是不會把小松看成是棟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時人不識”,而被摧殘、被砍殺!這些小松,和筆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千里馬,不是遭到同樣悲慘的命運嗎?
出身寒微,雖然年青時就才華畢露,但由于“帝里無相識”(《辭九江李郎中入關(guān)》),以至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一生潦倒。埋沒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古詩詞鑒賞7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詞至蘇軾(1037-1101)有了更大的變化和發(fā)展。胡寅《酒邊詞序》云:"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边@意味著,蘇軾打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偏見,提高了詞的思想境界,從而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并極大地豐富了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能力。蘇軾這首《水調(diào)歌頭·中秋》,便足以充分說明這一點。
此詞寫于宋神宗熙寧九年丙辰(1076)。那年,蘇軾四十一歲,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任上。中秋節(jié)那天,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整夜的酒,直到天亮。在酩酊大醉中,他寫了這首詞,既以遣懷,又用來表示他對弟弟蘇轍的懷念。因為他兄弟倆已多年不見面了。
一開頭,詞人就端起酒杯向著青天發(fā)出了一個離奇的問題:"明月幾時有?"這顯然是屈原《天問》傳統(tǒng)的繼承和延續(xù)。這樣就把讀者登時帶入遙遠的邃古年代和無垠的寥廓天宇中去了。它給人以無窮無盡的想象,并表現(xiàn)出詞人天真的情趣和深邃的思考。
唐代詩人張若虛曾問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李白也問過:"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如果說,張若虛在詩中用精致流利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一個澄瑩生動的境界,蘊涵著無比誘人的旨趣;那么,李白在詩中則表現(xiàn)得更超脫、更豪邁。李白不慌不忙地在探求著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蘇軾此詞雖然它語氣更迫切,而胸襟卻更顯豁達了。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突兀的設(shè)問,表明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到苦悶,因而神思飛越,一下子闖進月宮里去了。月宮里也許很美好吧?"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詞人設(shè)想自己原是謫居世間的天上神仙(像賀知章稱呼李白那樣),因此打算乘風(fēng)歸回月宮里去;但他又耽心廣寒宮里的凄涼將使人無法消受。
據(jù)楊湜《古今詞話》說:"神宗讀'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乃嘆曰:'蘇軾終是愛君。'既量移汝州。"今人多疑此話欠真實。因為蘇軾移汝州在謫黃州之后,而此詞作于謫黃州之前幾年。但我以為,神宗讀此詞有可能在蘇軾謫黃州后。若謂此時神宗察覺到蘇軾忠心耿耿后將他改官汝州,也是說得通的。顯然有此詞中,蘇軾是把"瓊樓玉宇"暗喻皇帝居所的。前些時候,蘇軾因與朝廷政見不合,遂自請離京外任,F(xiàn)在,他不禁又思念起皇帝來了。這固然流露出他對趙宋王朝的'一悃忠忱;但從"不勝寒"一語中,也表明他已清醒地認識到在朝廷里的風(fēng)險。因而一轉(zhuǎn)念,他便接著寫道:"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意謂寧可在地方上做個清廉的官吏,也比在朝廷上擔驚受怕要強一些。
下片換頭處三句,寫月亮從朱紅色的樓閣上面轉(zhuǎn)過去,低低地照著雕花的窗戶,照著情思滿懷、睡不著覺的詞人自己。胡仔的父親胡寅曾主張將"低綺戶"改為"窺綺戶",認為如此改后"其詞愈佳"。我以為不然。殊不知"低"在這里兼表時空。詞人用月亮的低垂,暗示時間的流逝。正由于月亮的西沉,詞人又睡不著覺,才引起以下的一連串思想活動:"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跟人們該沒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揀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這樣便轉(zhuǎn)到懷念弟弟蘇轍的主題上來。為此,詞人又自寬自解,詞意也就隨著愈轉(zhuǎn)愈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從月有陰晴圓缺這一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聯(lián)想到人有悲歡離合也是難以避免的憾事。因此詞人發(fā)出良好的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他只祝愿親人一生平安,"隔千里兮共明月"。從這里,詞人清楚地吐露出對兄弟的濃摯感情。此詞雖是通篇詠月,但深藏著詞人政治上失意情緒和對兄弟的殷切懷念。其中涵蘊著不少人生的哲理。詞人將寫景、抒情和說理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處處顯示出他駕御創(chuàng)作的嫻熟技巧和熱愛人生的積極精神。他以豁達的襟懷表現(xiàn)出天真情趣,用清醒的頭腦(酒醉心明)進行著深邃思考。從藝術(shù)方面說,他想象瑰奇,寫作手法又饒有變化,因此能在百字內(nèi)概括地抒寫出其政治上的苦悶和淋漓地表達出其感情上的矛盾。正如張炎所說:蘇軾詞"清麗、舒徐,高出人表。"(《詞源》)這首詞便堪稱為他這方面的代表作。
古詩詞鑒賞8
原文:
公子行
朝代:唐朝
作者:孟賓于
錦衣紅奪彩霞明,侵曉春游向野庭。
不識農(nóng)夫辛苦力,驕驄蹋爛麥青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富貴人家的公子們穿著錦緞做的比彩霞還要鮮艷的衣服,一大清早就騎著馬去野外游春。他們盡興玩耍,根本不管農(nóng)民辛辛苦苦種出的莊稼,縱馬奔馳,踏爛了無數(shù)的麥苗。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富家子弟任意糟蹋莊稼的惡劣行徑的氣憤。
注釋
、賷Z:賽過。
、谇謺裕禾靹偭痢R巴ィ禾镆。
、垓滘嫞航训拿喟紫嚅g的馬。
賞析:
《公子行》,是唐代專寫紈绔子弟浮華生活的詩題。這首是揭露貴家公子在春游中,縱馬踏壞麥苗的惡劣行為。首二句描寫貴公子穿上比彩霞還鮮亮的錦衣,一大早就興致勃勃地騎馬去野外春游。字里行間明顯地透露出其人的豪華與權(quán)勢。詩人運用對比反襯的藝術(shù)手法,以彩霞失色來反襯“錦衣”的華麗,可見其家世之貴顯,生活之豪奢了!板\衣紅奪”,一個“奪”字,表現(xiàn)出錦衣色彩的鮮艷。
后兩句即緊切公子的身份來揭露其驕縱行為!安蛔R農(nóng)夫辛苦力,驕驄踏爛麥青青。”“驕驄”,是驕縱不馴的馬!膀湣,指馬驕,亦指人驕。一個“不識”,一個“驕驄”,活畫出了愚蠢而又驕橫的權(quán)豪子弟的丑惡形象。
唐末顏仁郁的《農(nóng)家》詩寫道:“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nóng)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不識農(nóng)家苦”的正是那些游手好閑的貴族子弟。他們過的是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哪里懂得農(nóng)民的辛苦和稼穡的艱難,所以他們只顧在田野上縱馬狂奔,兜風(fēng)賞景,全然不顧地里的莊稼,把踩爛麥苗視作兒戲!安蛔R農(nóng)夫辛苦力”,這句詩看似平平,其實,這正是剝削階級輕視勞動人民的表現(xiàn)。詩句非常切合貴族子弟的身份特點,也很能發(fā)人深思。
唐末五代時期,統(tǒng)治者極其腐朽,嬌慣子女的現(xiàn)象極為嚴重。據(jù)說詩僧貫休曾當著蜀主王建及其大臣的面,諷刺王孫公子“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少年行》)孟賓于的這首《公子行》,則是從另一個側(cè)面鞭撻了他們?yōu)楹r(nóng)民的行為。
在藝術(shù)方面,這首詩也有一些值得稱道的地方。踩壞麥苗,看來是尋常的事情。但這里所反映的并不是一般無意中踩著莊稼,而是貴族子弟隨意踐踏民田的行為。詩人將“踏爛麥青青”放在權(quán)豪子弟放蕩游樂的'背景上來表現(xiàn),其害民的性質(zhì)就愈加昭彰,揭露也更顯得鞭辟入里。
這詩前面以火紅的彩霞、明媚的春光描繪了一幅春景圖畫;后面勾畫的則是一片馬蹄踏過麥田、青青的麥苗被踩爛的殘破景象。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襯下,后面的殘破景象更顯得傷心慘目。這種鮮明對比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無形中會激起讀者對貴族少爺?shù)脑鲪汉蛻嵖?/p>
古詩詞鑒賞9
浣溪沙
[宋]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畫堂春 本意
[宋] 秦觀
東風(fēng)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妝。
寶篆煙銷龍鳳,畫屏云鎖瀟湘。夜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宋] 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滿庭芳·山抹微云
[宋] 秦觀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千秋歲·水邊沙外
[宋] 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ㄓ皝y,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 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桃源憶故人·玉樓深鎖薄情種
[宋] 秦觀
玉樓深鎖薄情種,清夜悠悠誰共?
羞見枕衾鴛鳳,悶則和衣?lián)怼?/p>
無端畫角嚴城動,驚破一番新夢。
窗外月華霜重,聽徹《梅花弄》。
滿庭芳·碧水驚秋
[宋] 秦觀
碧水驚秋,黃云凝暮,敗葉零亂空階。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西窗下,風(fēng)搖翠竹,疑是故人來。傷懷。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憑闌久,金波漸轉(zhuǎn),白露點蒼苔。
秦觀的婉約詞精選
古詩詞鑒賞10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釋
、裴纷冢禾┥揭嗝飞交蜥吩,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里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fā)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diào)疑問語氣。如何:怎么樣。
、讫R、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nèi),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qū)。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窃旎捍笞匀。鐘: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
、汝庩枺宏幹干降谋泵妫栔干降哪厦。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鋸埖恼f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钑裕狐S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墒幮兀盒男負u蕩。曾:同“層”,重疊。
⑹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于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會當:終當,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翻譯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年少優(yōu)游
杜甫因青少年時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xué),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時代曾數(shù)次漫游。十九歲時,他出游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游吳越,歷時數(shù)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jié)果落第。他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杜甫遂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游。
天寶三載(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四載秋,轉(zhuǎn)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jié)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jié)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長安。
仕途不順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yīng)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quán)相李林甫編導(dǎo)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婆e之路既不通,杜甫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zhuǎn)走權(quán)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jié)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yù)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zé)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xué)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門即聞哭泣,原來稚子餓死。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戰(zhàn)亂流離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次年六月,潼關(guān)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這時,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成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鳳翔)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詔三司推問,幸賴宰相張鎬救免十二月肅宗召回杜甫復(fù)任左拾遺。
杜甫在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quán)貴,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zé)祭祀、禮樂、學(xué)校、選舉、醫(y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zhèn)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fā)了對仕途失意、世態(tài)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zhèn)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嗣業(yè)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省)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zhàn)爆發(fā),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zāi)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zhàn)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
古詩詞鑒賞11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兩句,道盡蜀道艱難之狀,千古以來,描寫蜀道艱難的詩句很多,但無出其右者。兩句出自《蜀道難》,意思是:進入蜀國的道路在崇山中穿行,山高路陡,真是艱難萬分啊,難得比登上青天還要難!
李白胸懷“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仗劍出游,到長安尋求機會,希望為國家出力,然而李白一次次碰壁,最后失望了,深感自己腳下道路艱難。因此在送友人人蜀時,借蜀道之難,直抒胸臆,寫下了這首驚天地、泣鬼神的詩篇。
詩人大體按照自秦入蜀的路線,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述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勢和壯美的山川。
古人認為,登天是不可能的事,常把不可能的事比作登天,這就十分形象地道出了蜀道的`艱險。
詩人采用詠嘆的句式開頭,直奔主題,感情強烈,給人以驚險突兀之感。詩句以難于上青天”為喻,形象生動,夸張得體,比喻貼切,再現(xiàn)了蜀道的高峻艱險,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之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隨著自然場景的變化,感情的起伏,反復(fù)出現(xiàn),反復(fù)強調(diào),像一首詠嘆調(diào)的主旋律,一直緊緊地扣動著讀者激蕩的心弦,產(chǎn)生的心理沖擊力也一次比一次強烈,進一步達到了強化和突出的效果。
唐代殷璠《河岳英靈集》稱贊這首詩作說:“至如《蜀道難》篇,可謂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diào)也。
古詩詞鑒賞12
幽澗泉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拂彼白石,彈吾素琴。
幽澗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張清。
心寂歷似千古,松颼?兮萬尋。
中見愁猿吊影而危處兮,叫秋木而長吟。
客有哀時失職而聽者,淚淋浪以沾襟。
乃緝商綴羽,潺?成音。
吾但寫聲發(fā)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澗泉,鳴深林。
相關(guān)內(nèi)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拿起白玉撥子,拂動琴弦,我開始彈奏心愛的素琴。清澈的山泉緩緩流入山澗,清幽而深遠,像是滿載著綿綿不斷的淡淡憂愁。我彈琴的技術(shù)嫻熟,彈琴的手法高超,琴弦在我的'撥弄下閃動出美妙的音符,純凈而美妙。琴聲中訴不盡我的千古哀愁,我的琴聲似乎承載了我太多的凄怨。幽澗邊的松樹高聳入云,在秋風(fēng)的吹拂下發(fā)出瑟瑟的聲響,訴不盡我心中凄苦的寂寞。一只愁猿吊影危處在山澗中,發(fā)出凄慘的哀鳴。它的鳴叫聲回蕩在山谷叢林中更加凄厲哀絕,久久不散。座中聽琴的過客,有哀時失志的,聽到琴聲感慨萬千,淚濕沾襟。琴曲接近尾聲,我緩緩撥動琴弦,結(jié)束了此曲。我只是借琴聲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懷,真不知道古今以來與我有同樣情懷的人竟是如此之多。琴聲如幽澗中潺潺流淌的泉水,在深林中鳴蕩不已。高山流水,知音難尋。
注釋
、巽福簯n愁的樣子。
、谏剖郑焊呤,這里指彈琴的高手。
、勖骰眨夯眨盖俟(jié),這里代指琴。古代用金玉、水晶等寶物裝飾以顯示琴的明亮晶瑩。
、芨邚垼簭椙俚氖址。古代有詩:“高張生絕弦,聲急由調(diào)起!
⑤寂歷:寂寞。
⑥尋:八尺為一尋。
⑦淋浪:淚流不止的樣子。
、嗑兩叹Y羽:指奏樂。商、羽都是五聲之一。
、釋懀和ā盀a”,流出。這里指發(fā)出聲音。
相關(guān)內(nèi)容
相關(guān)內(nèi)容簡析
作者:佚名
《幽澗泉》,樂府舊題,屬于《琴曲歌辭》。李白在這首詩里抒發(fā)了自己的苦悶之情,他的抑郁苦悶之情無處可傾訴,只能借幽咽的琴聲來傳達。
相關(guān)內(nèi)容李白 李白(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西域碎葉城,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年病逝,享年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古詩詞鑒賞13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注解1、渭城:就是咸陽,現(xiàn)今陜西省西安市。
。、?:濕潤。
3、客舍:旅館。
。、柳色:柳象征離別。
5、陽關(guān):古關(guān)名,在甘肅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門關(guān)以南,故稱陽關(guān),是出塞必經(jīng)??之地。譯文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guān)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賞析??這是一首送別的名曲。一題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經(jīng)陽關(guān),即今甘肅敦煌。的首二句點明送別的時令、地點、景物;三、四句寫惜別。前兩句為送別創(chuàng)造一個愁郁的`環(huán)境氣氛,后兩句再寫頻頻勸酒,依依離情。??此詩后來被編入樂府,廣為傳誦,成為餞別的名曲;蛎蛾栮P(guān)曲》,或名《陽關(guān)三疊》。白居易《對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句,且注明“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所謂《陽關(guān)三疊》,是因為詠唱時,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認為僅有末句重疊三唱。按白樂天所說的“第四聲”,則應(yīng)是首句不疊,其他三句重疊。不然“勸君”一句不可能為“第四聲”。
古詩詞鑒賞14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原文翻譯:
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江雪中的景物有什么
《江雪》描寫的景物有山、孤舟、鳥、江雪。這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絕句,通過對山野嚴寒的景物描寫,描繪了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勾畫了獨釣寒江的`老翁形象,表達了詩人深感孤寂的情緒。
《江雪》作者簡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督愤@首詩作于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fā)動的永貞革新運動,但是失敗了,險惡的環(huán)境壓迫,并沒有把他壓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xiàn)。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古詩詞鑒賞15
這首詞寫貧士失職之悲,卻巧妙地把一個歌樓商女的飄零身世打并其中,加以映襯烘托,筆極曲折,意極凄怨,纏綿悱惻,哀感無端。此詞可與白居易詩《琵琶行》并讀,兩者雖立意和主旨都有所不同,但失意文人與淪落商女的情節(jié)模式極為相似。
虞美人
劉過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
料彼此、魂消腸斷。
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風(fēng)顫。
燈暈冷,記初見。
樓低不放珠簾卷。
晚妝殘,翠蛾狼藉,淚痕凝臉。
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
但托意焦琴紈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楓葉俱凄怨。
云萬疊,寸心遠。
鑒賞:
此詞的寫作背景,據(jù)張世南《游宦紀聞》稱:嘗于友人張正子處,見改之(劉過字)親筆詞一卷,云:壬子秋,予求牒四明,嘗賦《虞美人》與一老娼。
至今天下與禁中皆歌之。江西人來,以為鄧南秀詞,非也。壬子為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當時劉過已三十九歲。這年秋天,他去寧波(四明)參加選拔舉人的牒試,又遭黜落。失意中邂逅了一位半老徐娘式的商女。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使他們的心接近了。于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虞美人》相贈。
老去三句,起筆斬絕,將一種黯然的心境,劈頭點出,直貫篇末。卓文君慧眼識英才,與司馬相如結(jié)成美眷,本是文壇的佳話。現(xiàn)在卻用來與形容他們的窮途邂逅,除了某種惺惺相惜的心情而外,恐怕更多的還是自嘲和悲涼吧。一個倦字包含了多少挫折與酸辛呵。說似猶說與,即與說。同她說到今天的落魄,怎樣才能排遣掉胸中的郁悶?zāi)?文士失職感,英雄失路之悲,于此盡現(xiàn)。衣袂二句逆插而入,以虛間實,引入一段帝京往事的回憶。
劉過自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離家赴試已快七年,這期間他曾應(yīng)試求仕,也曾伏闕上書,幾年奔走,一事無成。臨安都城,留在他記憶里的不過是一身塵垢和在衣袂上的殘紅而已。香紅尚軟,借指當年倚紅偎翠、秦樓楚館的冶游生活句子香艷?墒且唤(jīng)京塵的鋪墊,就變得凄艷入骨。句中連用曾、 空、尚三個虛字轉(zhuǎn)折提頓,筆勢峭折而意有余悲了。劉過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士,他同那種名士無家多好色的浪漫文人是不同的。他混跡青樓,是為了排解和麻痹那種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痛苦,在紅巾翠袖的撫慰中得到些許人生的溫暖。
其實,他何曾有過真正的歡悅呢?彼此句小作館結(jié),如今一個是應(yīng)舉無成的青衫士子,一個是孑然一身的半老徐娘,都是生活的失敗者和失意者。此時相對,怎能不令人腸斷魂消?一枕四句實情實境:窗外是愁人的梧桐秋雨,室內(nèi)是搖曳的如豆青燈。兩個苦命人就這樣在一起相濡以沫!
過片四句緊承前結(jié)的.詞意,將初見時的居處情態(tài)用瑣筆描出。樓低不放珠簾卷(不放,不讓之意),珠簾不卷,恐人窺視也。一個低字見出樓居之寒傖來。晚妝,本是展示女性美的重要手段,對于以色事人的商女來說,更要以此邀寵?墒窃~里的女主人竟是黛眉狼藉,淚痕滿面,這不是在風(fēng)月場中的賣笑,而是在同病相憐時傾訴破碎的心聲。人道三句,層層筆勢曲折,層層推進。人們說飲酒可以澆愁,可是酒力太小,奈何不得這深重的愁苦。愁深酒淺四字重逾千斤,讓人深味那不盡的哀愁。那么,怎么辦呢?但托意焦琴紈扇,就是作者為自己所開列的解脫之方。他試圖從歷史和哲理的角度去尋取慰藉和超脫。 焦琴,即焦尾琴,喻指良材之被毀棄!逗鬂h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為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其尾猶焦。 紈扇,指恩愛之易斷絕。班婕妤被譖,退處長信宮,賦詩以自訴哀衷。中有新裂齊紈素、裁成合歡扇、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之語。作者用這兩個典故自比,生動貼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慨。莫鼓二句從白居易《琵琶行》中化出。謫宦九江的青衫司馬與淪為商婦的長安故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相遇。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自然容易引起共鳴,喚起溫柔的憐憫來。
劉過此時的處境與白相似,這樣用典真如天造地設(shè),精當無比。歇拍兩句云萬疊,寸心遠,于凄咽中翻出激昂的異響。這是借萬疊之云山,抒寸心之積郁,一種將身許國的壯懷遠抱都于此六字中汩汩流出,情景融會,意象深遠,是非常精彩的結(jié)筆。真正的志士永遠不會屈從于冷酷的現(xiàn)實,他在溫柔中得到片刻的撫慰后,將繼續(xù)奮發(fā)前行,去實現(xiàn)他澄清四海、匡復(fù)天下的理想。
【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鑒賞09-14
古詩詞鑒賞12-21
古詩詞鑒賞01-06
《稻田》古詩詞鑒賞10-22
《精衛(wèi)》古詩詞鑒賞11-09
牧童古詩詞鑒賞02-02
《杜鵑》古詩詞鑒賞02-06
春寒古詩詞鑒賞03-13
《無題》古詩詞鑒賞11-09
《清明》古詩詞鑒賞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