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探訪驚魂》觀后感范文參考
Kathryn Hahn 飾演的媽媽,當初同父母鬧翻,跟著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跑了。生了兩個孩子之后,離婚的她有了新的男朋友。正巧父母通過網(wǎng)絡(luò)找到了自己,這個媽媽又想跟男朋友單獨度假,于是就把孩子送上火車跟從未謀面的外公外婆住一個禮拜。我們的主角就是這兩個孩子,電影開場打造的本來俏皮、溫馨的氣氛,隨著孩子這一個禮拜內(nèi)的所見所聞,慢慢的變得驚悚起來。
電影有一個已經(jīng)被影迷和影評人拋棄的導(dǎo)演。M. Night Shyamalan 很有意思,對知道他的影迷來講是一個“傳奇”。1999年,他憑借《第六感》(The Sixth Sense) 登上事業(yè)頂峰,一部至今看來都非常有功力的懸疑片,最后的劇情扭轉(zhuǎn) ("Twist") 跟同一年的《搏擊俱樂部》 (Fight Club) 一并堪稱當代電影史里的經(jīng)典,而M. Night 也被好萊塢推崇為“下一任的斯皮爾伯格 (Spielberg)”。他接下來的電影,也都繼承了肯定有一個驚人扭轉(zhuǎn) ("Twist") 的傳統(tǒng)。誰知,后續(xù)電影《不死劫》 (Unbreakable 2000) 和 《天兆》 (Signs 2002) 還算是好片,但再接下受到的反饋是一部不如一部。比如《神秘村》 (The Village 2004) 創(chuàng)意依舊好,但營銷和敘事上出了差錯,是他在《第六感》之后第一部讓人喊爛的片子!稖珥斨疄(zāi)》 (The Happening 2008) 里的劇情,簡直是為了編而編,主角Marky Mark 的 “What? No!!” 至今被人吐槽,地位堪比《房間》 里 Johnny的"Oh, hi Mark!" (The Room 2003, 不要跟今年的Room混淆,兩個都推薦)。 《最后的氣宗》 (The Last Airbender 2010) 劇情照搬我最愛的動畫片(Avatar: The Last Airbender極力推薦)第一季,卻還是拍毀了,奇怪的演技,奇怪的特寫,奇怪的特效,甚至人名都念錯了,實在傷心,但最讓人傷心的是,由于他來亞洲時亞洲影迷還舔他腳,他就對北美影迷和觀眾的批評嗤之以鼻,透著自大自負的氣,眼看無法挽救。2013年一部《重返地球》 (After Earth) 貽笑大方,讓人徹底對他失了興趣。
要不是我票是免費的,我是看了他的名字就掉頭的。估計環(huán)球的營銷部門是想盡了辦法提高影片的知名度,免得它因為導(dǎo)演的名號而死在胎中。進的時候,我已經(jīng)聽到了圣地亞哥漫展那邊的風聲,說這部可以,但我的期待值還是很低。
看完甚爽,是因為片子好呢?還是因為期待值低呢?我確實預(yù)感喜歡這部電影的人會非常享受,而另一部分觀眾會恨透了它。這沒關(guān)系,電影都是主觀的。讓我來解釋一下要抱著怎樣的心態(tài)看。
首先,電影的拍攝風格是“拾得錄像” ("found-footage"),也就是說電影中所有的畫面,都是電影中的角色手持像機拍攝下來,后期剪輯而成的。這種風格,一般被成本小的出道導(dǎo)演采用,如今處境尷尬的《新神奇四俠》 ("Fant4stic") 導(dǎo)演Josh Trank 當年就是憑借在電影《超能失控》 ("Chronicle") 中別出心裁的妙用已經(jīng)讓人厭膩的“拾得錄像”風格而受到好評的。但就連那部影片中,主角們無時不刻都開著個攝像機的行為在很多地方都會顯得生硬。
這部影片,是又一部將“拾得錄像”應(yīng)用得很自然的片子。姐弟兩個人都是比較早熟的,而姐姐更是一個對拍電影著了迷的小導(dǎo)演,一句句術(shù)語用得很熟,對取景、敘事等也都有概念。本來就挺有范兒的姐姐想要把整個假期拍成一部紀錄片,而弟弟也拿著第二個攝像機,被賦予了B鏡頭攝影師的神圣職位,這樣不僅解釋通了為什么整部電影中她倆都扛著個攝像機,還確保了姐姐拍的東西大都非常漂亮。比如到了目的地的房子外,弟弟站在雪地里,背后是白云,大樹,秋千,我心里話,"哇這個畫面好贊", 而姐姐接下來的臺詞大概就是 "這個畫面很上鏡 (cinematic)" 之類的,這樣電影就可以既是“拾得錄像”,又很漂亮。而在角色們不想繼續(xù)拍,或者沒理由想用攝像機的時候,電影的.劇情也會想辦法給角色們繼續(xù)使用攝像機的動機。所以說,“拾得錄像” 大部分地方用得還是挺聰明的。
第二,談一下主角兩個小孩子。姐姐Becca 是 Olivia DeJonge飾演的,弟弟Tyler是 Ed Oxenbould 飾演的,M. Night為搭建角色下了很大的功夫,姐姐跟弟弟間的互動和對話,從頭到尾都透著詼諧,雖然時有互相調(diào)侃,但彼此的支持和愛是很感人的。弟弟是一個喜歡說唱的機靈蛋,人小鬼大,即興的歌詞的能力還挺讓人意外,而早熟的姐姐也不忘記批評他詞里對女性的貶低 ("misogyny")。
這兩個孩子從被介紹起就讓我很喜歡,而他們之間的互動所創(chuàng)造的詼諧和幽默的氣氛也為電影建立了基調(diào)。即使到了后來驚悚嚇人的地方,幾乎每一處心跳之后,電影都會通過臺詞或動作讓我們笑出來。這部電影的幽默性讓我非常意外。
于是就談到“驚悚”了。我看有人說它 “作為驚悚片,笑點太多了”。確實,臉書上也有人跟我交流說后悔帶著看驚悚片的心態(tài)進,想要再抱著正確的看喜劇驚悚片的心態(tài)重看一遍。
我看預(yù)告片的時候,就覺得“是不是只不過是兩個老人身體 、精神狀況不大好,從孩子的視角看才可怕”,這的確是一個方面,但卻不是電影的全部。兩個老演員演得太棒了,加上劇情和攝影的擺布,你真的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害怕,如果害怕了是否是因為對他們?nèi)狈Π菪模欠駪?yīng)該為害怕而感到羞恥。
電影中有不少嚇人的地方,大部分的jump scare的來臨都是可以事先判斷到,但出現(xiàn)的方式卻并不能總預(yù)測得到。電影音效方面都是現(xiàn)場實音——猙獰聲、摩擦聲、尖叫聲、打雷聲,除此之外沒有可惡的人工背景音逼你被嚇。而有的畫面是既嚇人又搞笑,還非常的真實。
每部電影中,M. Night 的劇本里都要有一個扭轉(zhuǎn) (“twist”)。這部也不例外,我也沒想到。它到底合不合理呢?特別嚴格的追究的話,確實不好接受。但是你知道這部片子跟之前的片子不一樣的地方在哪里嗎?之前的片子M. Night都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所有的twist都特嚴肅,離了譜,對觀眾來說就成了鬧劇。而這部片子,M. Night 放下了架子,整部片子都特別的幽默,鬧到最后,劇情稍微有點不嚴謹,我也就繼續(xù)爽下了。這部片子不是自己嚴肅、但離譜到好笑。M. Night從一開始就設(shè)計的是它應(yīng)該是好笑的。
但別以為這部片子只是調(diào)侃驚悚片的搞笑片,不是,孩子們真的遇到了意外的東西,而危險也是真的危險,最后的緊張度還是挺高的。
有一個特惡心的鏡頭,讓人有點不能接受。你看了就絕對知道我說的是哪個。不過電影最后一段救了它。
總之,我幸運的以合適的心態(tài)看了這部片子,還沒花錢 (好奇的話,是蹲廁所刷推特時從SourceFed那里拿的票), 感覺特別賺。至于我的評價到底值不值得參考呢,我就不能保證了。我的放映廳里,一半是媒體影評人記筆記的,一半是普通觀眾。結(jié)束時一半人鼓掌了,一半人沒有鼓掌。這對你是否會喜歡,都沒有什么參考價值。
【關(guān)于《探訪驚魂》觀后感范文參考】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公積金貸款范文參考03-27
關(guān)于自我評價的參考范文02-17
關(guān)于求職自我評價范文參考02-17
關(guān)于參考文獻的格式范文03-19
醫(yī)學(xué)簡歷范文參考范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