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推手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推手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推手觀后感1
李安的電影題材總能把中西方差異表現(xiàn)得非常到位,并且將沖突不斷交織從而矛盾最大化,非常有個人特色。曉生拼命讀書工作,想把父親接到美國過幾年好日子,而妻子卻因為語言不通生活習(xí)慣不同無法與父親一起生活,父親喜歡開著電視節(jié)目大聲唱著戲曲,而妻子卻只想有地方安靜地創(chuàng)作,而矛盾也影響到了孩子的生活,妻子與父親的抱怨讓曉生也極其兩難。從父親的角度,兒媳不希望與他同住,做洗碗工手腳卻快不起來,更是感受到世間的悲涼,老板一句要你干嘛這里又不是養(yǎng)老院,痛苦的表情令人難以忘懷。
總的來說,本片最大特色在于中西矛盾,并且很好地展現(xiàn)了中國和美國的文化。整體節(jié)奏緩慢而不拖沓,全篇情緒偏壓抑,而與陳太太的片段則是其中緩解氣氛的部分,也充分說明了朱先生的孤獨。
而影片的光線也整體偏暗,色調(diào)偏冷,烘托了壓抑的氣氛,體現(xiàn)朱先生內(nèi)心的悲涼情緒。
電影推手觀后感2
《推手》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第一部,于1991年上映是李安的處女作。電影講訴的是兒子曉生將退休的父親老朱接來美國,老朱因為與兒媳語言不通而引發(fā)的家庭矛盾等一系列事件。
影片同三部曲的其他兩部一樣,講述的是與家庭有關(guān)的故事!锻剖帧放c《喜宴》一樣都存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碰撞。《喜宴》體現(xiàn)的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重形式的表面層次,而《推手》討論的則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更深層次的為人處世之道。自古以來中國人奉行的處世之道是中庸之道,旨在處世圓滑,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又不傷了和氣。而西方文化中人與人相處以及情感的表達方式向來是直來直往,從不遮掩的。那么當(dāng)代表著兩種文化的老朱與瑪莎同處于同一屋檐下時,文化的碰撞就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了。
影片里有很多地方表現(xiàn)出了老朱與瑪莎的不同以及不相容。開頭的長達五分鐘的無聲畫面極好的表現(xiàn)出兩人生活的不同,以及中間出現(xiàn)多次的一種框架式構(gòu)圖:從房子外面拍攝,老朱與瑪莎分別處在不同的房間。這樣充分的體現(xiàn)出老朱與瑪莎雖同處一屋檐,實則兩人分別在各自的世界,表現(xiàn)出了兩人之間的溝通障礙。包括瑪莎跟老朱、曉生說話都是直來直往的,而老朱為了向瑪莎表示歉意沒有說話而是默默的幫瑪莎泡上一壺茶。這些都體現(xiàn)出了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
李安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比作太極拳里的推手。用曉生的話來解釋推手即:太極拳是父親逃避苦難現(xiàn)實的一種方式,父親擅長的推手是在演練如何閃避人們!巴剖帧睂嶋H上是太極拳里的一種雙人對練,是在保持自己平衡的同時讓他人失去平衡。這倒是真與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有幾分相通。就好比有些事我想告訴你卻又不能明著說,只好換一種方式讓你知道,如此下來各退一步大家都樂意還保留了三分情。在影片里,曉生和瑪莎想讓父親搬出去不好意思直說,于是選擇撮合老朱與陳媽;而老朱知道自己已經(jīng)無法完整的融入兒子的家庭,于是選擇了自己離開;老朱心中對陳媽暗生情愫,不好明著告訴陳媽,只得打翻她的包子引起她的注意,接著送幅字以表心意。到了最后相約陳媽出來玩,卻也只是問她下午有沒有事。這種含蓄委婉,同時考慮他人的處世方式倒真是可愛呢。
如果說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是推手的話,那么西方文化則是一記強有力的直拳。影片中的年輕一代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例如關(guān)于感情老朱和陳媽心中都已有數(shù),子女們卻急于撮合而插手兩人的情感。私下約好一起郊游,并特意為二老創(chuàng)造獨處空間。這種直接的方式是二老無法接受的,于是陳媽才會感到被擺布并因此傷心落淚。
說到影片外,現(xiàn)在的我們不也越來越像一記“直拳”了嗎?在表達自我的時候有時常常會忽略他人,但到了真正要表達情感時卻意外的扭捏起來。我想真正的中庸之道不是與西方文化對立的,而是相互包容的,將兩種處世之道結(jié)合貫通才是當(dāng)代世界的處世之道。
電影推手觀后感3
在這部影片當(dāng)中,傳統(tǒng)的三世同堂的家庭在與西方的核心家庭相沖突的過程中,一步步被解構(gòu)了。影片中,曉生來到警察局接父親回家的時候,失聲道:“我在外這么多年,努力拼命地學(xué)習(xí)找工作就是為了建立一個家,就是希望有一天把您接來美國,讓您過幾年好日子!边@里可以看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三世同堂對曉生的影響。但由于父親與妻子矛盾不斷,曉生深感維持這樣三世同堂的生活并不容易,他為了自己的家,決定送父親去老年公寓。影片最后,父親住進了老年公寓,傳統(tǒng)三世同堂、享受天倫之樂的'局面被瓦解了。與之相對應(yīng)的,一種新的家庭模式在這個家庭里建立起來了,子女和父母住在不同的地方,同時保持親密的聯(lián)系,這一模式加深了西方文化中父母與子女間的血緣關(guān)系和紐帶,中西方文化在家庭模式上得到融合。
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道德也得到了展現(xiàn)。在中國,一直有“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剛開始,曉生很孝順地把父親接到美國來與自己一起生活,瑪莎在抱怨父親的時候,還對她說:父親是他生命里的一部分。不過當(dā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孝順”遇到現(xiàn)實,當(dāng)父親與妻子的矛盾影響到他的生活的時候,他考慮把父親送到老年公寓里,傳統(tǒng)文化的“孝”在這里遭到了沖擊。影片最后,曉生的家庭回歸平靜。
電影推手觀后感4
從跨文化交際看《推手》。
全片以美國的一個“中外混合家庭”為背景,記錄了家庭生活中的各種瑣事,以朱老先生為主線,通過講述他與美國兒媳之間的矛盾來反映中西文化的差異,引人深思。
影片既要反映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對比手法就必定不可缺少。影片以小見大就是通過建立在對比的基礎(chǔ)上的,也可以說對比是建立在以小見大的基礎(chǔ)上的,這兩種手法相輔相成,將影片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比如像剛開始時朱老先生以打太極的姿勢入畫,而兒媳婦則坐在電腦前絞盡腦汁地編寫小說;孫子想出一個荒誕的故事,兒媳婦給予了鼓勵,而朱老先生則認為那些暴力動畫會影響孩子的思想;還有在吃飯時,兒媳婦總是給孫子一些乳酪之類的,而朱老先生則重視為孫子夾一些肉食類的。在這些大量的對比下,給觀眾印象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感,從而在無形中強調(diào)了主題,使主題深深烙入觀眾心理。
飯桌上向來就是中西文化差異的代表名詞。在影片中出現(xiàn)過兒媳婦和公公一起進餐的場景。公公抱著一大碗飯,還有各式各樣的菜,拿著筷子津津有味的吃著。而兒媳婦只吃著一盤沙拉和一塊餅干。兩人各吃各的,互不搭理對方,這其中也包含了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在影片中,當(dāng)小杰米畫出了衣服充滿暴力色彩的漫畫是,瑪莎會親吻他并給予鼓勵。而在爺爺看來,那些動畫卻太過于血腥暴力,會教壞小孩子,他更希望在孫子身上看到中國儒學(xué)的文化底蘊,于是他給孫子畫畫是用的是水墨畫。從這個方面可以表現(xiàn)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在西方,家長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勞作,自己生活,從勞動中得到快樂,從動手中獲得各種知識,學(xué)習(xí)各種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讓他自己做,這是對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好多這樣的情形:父親或母親在前面走,剛剛學(xué)會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獨立性的培育十分重要。中國的家長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往往要抱著或者拉著孩子走。
另外在影片中也反映出中西方對待老人方面問題的差異。對于西方國家來說,孩子一旦成年建立了家庭之后通常都不會跟父母親再住在一起,因為他們注意于自由和隱私。而對于中國來說,很多家庭都存在三代同堂的現(xiàn)象,中國人普遍把父母接到身邊,撫養(yǎng)父母,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這其中體現(xiàn)出了中國傳統(tǒng)的‘孝道’。故在影片當(dāng)中,瑪麗和朱老先生兩人獨處的時候往往都是黑著臉沒什么話說,雖然這其中也包含了語言無法溝通的的原因,不過更重要的是她難以接受她的家庭突然多了一個“外來者”,所以也就出現(xiàn)了瑪麗向曉生訴苦的一幕。
故事的主角選得都是最具特色的個體。老人喜歡打太極,唱京劇,對兒子的愛內(nèi)斂而隱忍。兒媳是最典型的美國人,拿青菜沙拉當(dāng)飯吃,做自己的事情時不愛受人打擾。夾在中間的兒子則是20世紀(jì)八、九十年代在美國隨處可見的中國新移民,通過留學(xué)的方式來到異鄉(xiāng),自己接受了美國先進的文化和生活,想讓長輩也過上好日子,卻無法調(diào)解兩邊根深蒂固、無處不在的各種差異。于是,我們在《推手》里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對立,父親和兒媳的對立,老人和新生活的對立……故事主要從父親的角度講述,作為中國人的我們也很容易接受老人的傳統(tǒng)觀念,但實際上,稍作分析,便可發(fā)現(xiàn)任何矛盾的任何一方,都是情有可原,迫不得已的。于是這個故事里雖然有著很強的對立性,卻沒有俗套的“好人”、“壞人”之分別,也正因如此,我們便更加不能一味地指責(zé)哪個人,哪種制度。
既然誰都沒錯,那么繼續(xù)生活下去的辦法就是融合。大家各退一步,你理解我一點,我謙讓你一點,矛盾仍然存在,但是我們把它擱置在一邊,也就不用再理會它的尖銳。這一點,也正是導(dǎo)演李安講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所在。中西文化沖突是當(dāng)時大批在外華人需要面臨的問題,他用電影給大家提了一個醒,既然不能消除矛盾,那不如就選擇融合和理解。其實不管是中國文化,還是外國文化,我們都要有交流容納之心,既不能崇洋媚外而忘本,也不能盲目封建而排外,因為各國文化都有可取之處和不可取之處,我們只需要做到“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電影推手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電影超越觀后感03-20
電影搜索觀后感03-19
電影觀后感【熱】03-15
電影《袁隆平》觀后感03-11
電影刮痧觀后感03-10
電影1921觀后感03-03
1921電影觀后感02-22
《1921》電影觀后感02-21
電影《1921》觀后感02-17
電影《奪冠》 觀后感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