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科學工作計劃3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工作計劃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科學工作計劃 篇1
1、課前準備與課堂活動
小學科學課涉及到科學探究、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這幾大領域,教學中常常會遇到明顯或不明顯的德育題材的學習內容。在備課時,我們就要有德育先行意識,在準備教學活動、學習材料或實驗材料時更要考慮設計與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點等相適應的德育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當進行到與德育有關的環(huán)節(jié)時,要想辦法不露痕跡的將德育滲透進教學材料、師生活動中。
以生命世界為例,教材中就有多處涉及德育活動。比如三年級上冊《植物》單元中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最好選擇修剪下來的植物枝條和田間地頭的狗尾草來觀察,第五課 植物的葉 中動員學生在校園里撿拾落葉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設計和實踐活動!秳游铩穯卧械谝徽n 尋訪小動物 教學中,觀察活動前一定要讓學生先討論清楚怎樣去尋訪小動物,活動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學生交流討論后達成共識:愛護小動物、不傷害、不驚擾小動物、不破壞小動物們生活的環(huán)境、注意自身安全等。孩子們經歷這樣的活動形成的印象肯定會特別深刻。在隨后的教學中,還會使用到蝸牛、蚯蚓、螞蟻、金魚這四種觀察、實驗材料,學生當然會很興奮,老師卻要清醒的意識到關于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討論、行為已經開始了,老師很有必要參與其中進行必要的引導。
2、課后整理
在當今社會,由于一些消極思想的滋生,德育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你再成功,若思想消極,那也是失敗的。一個好的科學老師在其教學活動中不應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科學素養(yǎng),重要的是還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素質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小學科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它包括 必要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等方面 。因此它的教學目標應包括 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形成尊重證據、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的教育以及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等 。由此可見科學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聯(lián)系是非常密切。
小學科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涵,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充分解析教材、挖掘教材,在提示知識點的同時挖掘德育教育的內容,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適時引導,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時時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教育是教習慣,一個人有沒有成就,決定因素往往就是有沒有個好的習慣?茖W教師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良好的,引領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實踐習慣。從教育他們把用過的實驗器材放歸原處;從教育他們愛惜實驗器材;教育他們及時感謝小組內同學給予的幫助;教育他們實驗前要有計劃,實驗時要節(jié)約 在科學課上,教師經常布置學生帶材料來,如:食鹽、白糖、米飯等勞動果實,但一到課結束,材料都變成了所謂的 廢物 扔進了垃圾桶。上科學課不應該這么 昂貴 !首先從帶來的材料的量上來說,經濟一點,不要太多。如:米飯和淀粉單元中,米飯的數(shù)量可以少一點,只要學生能看到現(xiàn)象說明問題就可以了,盡可能減少浪費。其次是鼓勵學生就地取材,帶身邊或家里有的材料,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幫忙,互通有無,不提倡經常買材料來做實驗。有時上節(jié)課的資源也可以作為下節(jié)課的實驗材料,再次使用,這樣,好習慣可以從點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德育品質的形成,靠教師傳授和灌輸是難以完成的,重要的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自評)。任何外在的要求只有通過學生的內部活動才有可能轉化為學生的素質。自評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學生獨立對自己的言行作出評價,第二層次是學生在綜合同伴、老師、家長對自己的評價后,再 次作出自我評價。雖然在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中也有學生自評,但那種自評是為教師的一錘定音服務的,教師是評價的主體,而在這里,同學、教師的評價是為學生對自己作出更全面的評價服務的,學生是評價的主人。小學階段的孩子,大多是以自己的好惡表明對一些事物的態(tài)度,缺乏責任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在學校的教育中,盡可能通過各種途徑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品格,使他們更健康的成長。
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當然也是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理想追求。注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德育在科學課中生根發(fā)芽,使學生得到真正的健康科學素養(yǎng)。
如何在科學課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主張理性和實證意識?茖W作為一種文化還是具備其特有的人文性,蘊含著深厚的人類生活精神:崇尚事實、強調證據,追求嚴謹和規(guī)范,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分享與合作,珍愛生命、關愛他人等等。在科學課程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德育
三年級科學《植物》單元中,教材提出讓學生利用課內外時間在校園內進行一些觀察植物的葉的活動,其中在教學《植物的葉》內容時,學生觀察的樹葉應該是撿來的落葉,其用意是進行珍愛生命教育,滲透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但在聽課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桌上放的是從枝條上摘來的碧綠的樹葉;在讓學生 觀察枝條上的樹葉 時,就有學生干脆折了一些枝條帶進了教室。材料的選擇如何滲透愛護花草樹木、和各種小動物這一思想,有些做法值得借鑒:如課前教師和學生一起撿一些落葉,把落葉裝進塑料袋帶到課堂上來,這是一個榜樣作用的思想教育過程,也是以行動來影響、感染學生,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在 觀察枝條上的樹葉 時,我采取兩個策略:一是帶領學生到校園內實地觀察一些低矮的樹木的葉,二是通過 給小樹整枝 等活動收集一些枝條,展開教學活動。我認為在材料的'選擇時不能僅考慮材料與實驗效果的關系,同時也應關注隱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內涵,全面兼顧,靈活選擇,使實驗材料發(fā)揮出更大的教育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感悟生命意義,懂得珍愛生命。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y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人不斷地領悟人本身存在的意義。三年級科學《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對于培養(yǎng)學生建立起對自然、對生命的恰當?shù)膽B(tài)度和情感,擺正人類在自然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在感嘆生命誕生神奇的同時,感受到生命之花的盛開是父母用愛澆灌的結果,也深切感受到生命的來之不易。滲透了珍愛生命的教育,學生知道生命是很可貴的,要珍惜,不但要珍惜自己的,而且也珍惜別人的。
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有益的活動形式能滲透德育,科學作為一種文化具備特有的人文價值,這為教學中滲透德育提供了可能;學生的探究活動也為滲透德育提供了體驗的載體。我在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把握科學課程的獨特價值,適時滲透德育是必要的。但是,科學課并非專門德育課堂,在科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有其特殊的方法和途徑。我準確把握住科學課程價值,挖掘蘊含其中的德育內容,將其自然地融入科學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的同時體驗做人的道理,忌諱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同時,我要防止將科學課上成了德育課,防止出現(xiàn)課堂中充斥著德育說教的情況,使科學課失去 科學 的味道。我在科學課中有機滲透德育的原則是依據授課內容自然滲透,做到恰當有度、水到渠成,努力做到教育而無痕,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情感得以熏陶,品德得以培養(yǎng)。
小學科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小學科學、品德教研工作以深化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落實教學常規(guī)為基礎,以加強教學研究為重點,堅持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研究,進一步強化研究、指導和服務功能,努力提升全區(qū)科學、品德課程實施水平,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業(yè)務學習,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
1.加強對學習內容的規(guī)劃,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
科學學科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以及有關“科學探究”、“科學概念”和“兒童前概念”、“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系統(tǒng)鉆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教學實踐層面專題性、主題性研究。
品德學科積極參與和組織開展新教材培訓、繼續(xù)引導教師深入學習課程標準、《課型范式及其實施策略》,同時優(yōu)選我區(qū)品德教師優(yōu)秀教育教學論文,作為共同學習的課程素材,從中提煉觀點、總結經驗,形成富有區(qū)域特色的品德課程實踐智慧。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培訓活動。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fā),采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學習的效果。
3.針對課程建設中的核心問題,組織開展專題講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心得、體會、問題、困惑提供平臺,促進教學素養(yǎng)的共同提高。
。ǘ┘訌娬n程管理,推動課程的健康發(fā)展。
1.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嚴格執(zhí)行課程計劃。各校要組織任課教師認真學習xx市學科教學建議,引導教師嚴格落實和執(zhí)行國家的課程計劃,并通過加強課程管理,杜絕違規(guī)行為。
2.加強學科教研組建設。要保證科學、品德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性,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yǎng)1-2名學科骨干教師,同時穩(wěn)定兼職教師隊伍,提高兼職教師業(yè)務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科學、品德學科教研組,學科教研組要定期開展集體備課、相互聽課、教學研討等活動,努力提高學科組建設能力。要對照先進教研組條件,積極創(chuàng)建學科優(yōu)秀教研組。
3.加強評價改革,促進科學和品德課程常態(tài)有效地發(fā)展。各校要健全科學、品德學科管理機制,建構與創(chuàng)新課程評價模式,以促進課程的常態(tài)、有效實施。
。ㄈ┘訌娊虒W研究,提升課程的實施水平。
1.繼續(xù)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研究。
科學學科圍繞兒童前概念的調查與應用展開教學研究,本學期將著重引導教師基于前概念的分類展開概念教學的課型研究,進一步深化對前概念教學價值的理解與認同,總結基于前概念的科學概念教學的方法和策略,逐步形成具有區(qū)域特色的科學概念教學新范式。
品德學科主要加強法治教育的研究。義務教育階段品德課程已更名為《道德與法治》,面對新形勢,需要加強對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的研究。本學期,將結合區(qū)市法治教育優(yōu)秀教學設計和優(yōu)質模擬課評比活動,開展區(qū)法治教育專題研討活動,進一步豐富教師開展法治教育的實踐經驗,形成一些法治教育的優(yōu)秀課例。
2.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一是開展好由教研室領銜的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自籌課題《基于科學前概念的`教學設計與操作策略的研究》,本學期的研究重點是進一步建構基于科學前概念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操作策略,同時組織教師繼續(xù)調查小學生的科學前概念。二是由中心組成員帶動廣大一線教師,圍繞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提高科研意識和能力,并由學科中心組成員領銜,以鄰近校組團、青年教師組團的方式開展靈活多樣的課題研究。
3.繼續(xù)做好“做中學”實驗項目的研究。要充分利用“做中學”理念,提升科學教學中的探究品味。要依托科學教材,開發(fā)“做中學”案例。
4.學科基地學校繼續(xù)發(fā)揮示范輻射作用,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研討活動,并向全區(qū)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情況。
(四)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1.開展研訓活動,引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通過各層面的培訓、研討活動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如組織基本功比賽、優(yōu)質課評比、新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等。各教研協(xié)作片召集單位也要重視科學、品德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切實制定好學科教研活動的計劃,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教學研究。特別要重視提高每次活動的有效性、專題性。
2.加強團隊建設,促進骨干教師成長。一是以青年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或名師工作室為平臺,加大對青年教師培養(yǎng)力度;二是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青年骨干教師健康成長。
三、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區(qū)品德、科學學科中心組成員會議;
2.組織法治教育優(yōu)秀教學設計和優(yōu)質模擬課評比活動;
3.參加xx市小學科學教師培訓活動。
三月份
1.組織區(qū)小學科學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
2.組織區(qū)小學品德教師基本功比賽;
3.區(qū)小學品德法治教育專題研討活動;
4.參加xx市法治教育優(yōu)秀教學設計和優(yōu)質模擬課評比活動。
四月份
1.小學科學省規(guī)劃課題教學研討活動;
2.組織參加市小學科學教學研討活動;
3.參加市小學科學區(qū)域特色命題基本技術培訓活動。
五月份
1.科學新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2.組織參加市小學科學教學研討活動;
3.組織參加xx市小學科學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
六月份
1.小學科學省規(guī)劃課題研討活動;
2.組織參加xx市小學科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3.參加市小學科學區(qū)域特色命題情境立意培訓活動;
4.本學期工作總結。
七、八月
1.制訂新學期工作計劃;
2.組織參加xx市小學品德學科基本功比賽。
小學科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小學實驗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xiàn)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fā)展。
二、主要任務及目標:
按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大綱開齊開足實驗教學課程,實驗開出率達到90%以上,引導學生基本能親手完成各個實驗,形成一定實驗技能,培養(yǎng)科學的實踐,實驗,觀察能力。
三、具體工作措施
1、實驗室工作由校長及教導主任直接管理,實驗室設兼職管理員,即實驗員,具體管理實驗室工作。
2、實驗室管理員任務,目標;
(1) 實驗員必須擬定科學教學計劃,各年級科學教學工作須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需填寫演示實驗計劃、分組實驗計劃、演示實驗單、分組實驗單等表格。
(2) 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必須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材料,教師對每組實驗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過程,方法,寫出相應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時,應要求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以確保學生在實驗中有物可做,并指導學生觀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完成實驗教學;
(4)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后,應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單(試驗記錄),并認真審閱,引導學生在實驗、觀察中養(yǎng)成科學的科學觀和相應的實驗能力;
。5)開學及時收取科學各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演示實驗計劃表》、《分組實驗計劃表》;期末按時收取《教學工作總結》、《演示實驗記錄表》、《分組實驗記錄》
(6)在實驗教學、教研方面,以全體科學任課教師為組,進行相應的科學教學與實驗教學研究,以不斷提高科學學科教師的`教學與實驗能力。
3、材料歸檔
。1)每學期(學年)按時將各類材料分類裝訂后歸檔,并按時填寫相應試驗開出數(shù)、開出率,完成實驗室材料的歸檔管理,做到科學、規(guī)范,便于查閱;
。2)在材料歸檔的過程中注意材料的質量與數(shù)量應答相應要求;
4、實驗室器材管理實驗室管理人員除應管理好材料收發(fā)、入檔工作外,還應管理好實驗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 材料(實驗器材)的每日發(fā)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應發(fā)放,收回記錄及損壞,修理等相應記錄;
。2)作好相關實驗器材的申報,申購等工作;
。3) 每周組織學生打掃實驗室,并處理好實驗室,保管室的用電,設備,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發(fā)生。
5、其他相關工作
。1) 作好與實驗室及實驗室管理相關的一系列工作;
。2)如有不足之處,工作中及時調節(jié)與補充,使之日臻完善。
【小學科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工作計劃01-15
小學科學教研工作計劃06-23
小學科學個人工作計劃03-07
小學科學工作計劃15篇05-02
小學科學教學工作計劃01-08
小學科學教學工作計劃05-15
小學科學教研組工作計劃05-15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01-08
小學科學教研組工作計劃01-02
小學科學老師工作計劃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