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前要先想的問題
1、不忘初心,投資是手段而非目的
如果目標是解放中國,那投資好似一場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或者淮海戰(zhàn)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
如《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作家喬納森·克萊門茨所說,我們投資并不是為了擊敗市場、發(fā)筆橫財,或者賺取盡可能高的回報,金錢的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只是實現其他終極目標的手段,投資是為了購買一棟房子,或者讓子女上更好的大學,或者為退休生活儲備。
2、及早行動,切莫有時間賺錢沒時間理財
我們見過20多歲的網球冠軍、主持人,但極少見到20多歲的投資理財大師。
任何一種非凡成就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老虎伍茲在1996年獲得職業(yè)生涯的第一個美國職業(yè)高爾夫巡回賽冠軍時只有20歲,但他練習高爾夫球已經有17年了。
比如你從21歲畢業(yè),你就需要花時間訓練財技—投資1000元與投資1萬并沒有太大差別。理財是一門實用技術,最好自己能上場,單靠看書惡補并不容易。
3、先提升自己,不要過早結婚
現代社會的青年不要著急早結婚。
結婚二字對中國人的重壓,除了孩子,還有一套房子。一個28歲的北京青年為了婚房可能要花掉自己工作以來的.所有積蓄,為了湊齊首付,搭上父母積蓄的大有人在。
李彥宏曾經鼓勵年輕人,在20歲的時候做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情。冷靜的想想,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幾率高達九成,投資失敗也絕不少見,但我們可以積蓄本金的力量,損失的只是,晚幾年享受婚姻生活。
4、做好人生規(guī)劃,提前想想晚年的安排
如今,男性預期平均能活到83歲,而女性平均能活到85歲,退休之后,我們靠什么養(yǎng)老?退休后的財務規(guī)劃,需要提前安排。
除了社保,有一個源源不斷的現金噴泉是最佳解決之道,多數中國人都知道,社保給付有限,保證退休前的生活質量不下降,社保真的幫不上忙。
根據經驗,大家填補養(yǎng)老大坑的現金噴泉依次是:一筆儲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產;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紅—這些都是被動收入。
5、量力而行,賺自己能賺的錢
完全靠投資“發(fā)財”可謂鳳毛麟角,依靠一份自己的事業(yè)改變財富狀況更加靠譜一些。
投資家也好,企業(yè)家也罷,別人的故事終歸是別人的故事,我們可以做的是,賺好自己能賺的錢,把它賺足。
6、目標切實,能把錢守住就是賺了錢
理財的目的不是創(chuàng)造財富。理財的首要目標是保證財富不貶值,其次是力求財富的穩(wěn)定增長。
如果你相信一項投資會讓你收益豐厚,將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會讓你瞬間實現最高的理財目標,讓孩子在美國讀中學,全家住別墅。
但如果你錯了,極端的情況是損失了90%之多—如同1929年-1932年美國大蕭條時代的情形。這個錯誤的后果與你錯過了一個高收益的機會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會失去全部的養(yǎng)老金,連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
7、做好保障,別指望靠保險賺錢
買保險重點是買保障,而非投資。臺灣理財者會認為買保險是必需的,人有旦夕禍福,需要保險來保障,而內地的創(chuàng)富者偏年輕,可能感覺不到保險的重要性。保險最重要的是買保障,而不是投資。
給自己和家人做足充分的保障,至于投資,省下錢來交給更專業(yè)人士去打理。
8、資產配置,讓你的錢即安全又高效
理財者總是陷入兩難境地:不滿意于國債的微薄收益,也不喜歡股票的大起大落,把錢放(貸)給號稱能給5分利(月息5%)的表哥,但又擔心要不會來本金。
每個理財產品總是在收益、風險和流動性上糾結不已,如同找女朋友,要么漂亮但不聰明,要么聰明但樣子普通,難得碰到才貌雙全的女子,卻看不上你。
一個簡單的方法幫我們找對產品,先把錢簡單分成這三類,對號入座:
第一筆錢,隨時要用的錢(比如一個月后就要支付首付)。保持流動性沒商量,把它放在活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或者銀行短期理財產品中。
第二筆錢,主心骨的錢。說不定什么時候用,因為有它所有很安心,大可以放在固定收益的產品中,比如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等。
第三筆錢,從長計議的錢。可能在10年以后才會派上用場,可以持有股票型基金,半年看一次就好。長期來看,會有理想的回報。
【投資理財前要先想的問題】相關文章:
為什么要投資理財?03-07
理財新手要怎么投資理財才賺錢03-28
人們?yōu)槭裁匆顿Y理財03-07
女人的一生要怎么投資理財03-27
個人投資理財要避開的3個誤區(qū)03-06
投資理財的名言03-07
投資理財的方法03-28
投資理財的訣竅12-08
投資理財攻略:理財計劃03-06
投資理財合同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