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jié)吃什么比較好
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既是臘八節(jié),習慣上稱作臘八。臘八節(jié)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tǒng)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tǒng)、也是最講究的習俗,是不能遺忘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下面是關于臘八節(jié)吃什么最補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喝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二、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會肚子疼。
三、腌臘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qū)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四、腌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省傳統(tǒng)食品之一,已有數百年歷史,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后開始腌制,至臘月八日后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
原料:黃豆、鹽、花椒、生姜。
做法:
。1)將黃豆洗凈,并撇除空皮殘粒,用涼水泡脹,撈出,加水下鍋(煮水要蓋過黃豆一寸),先用大火煮熟后,再用小火煮爛。
。2)把豆從水中撈出(煮豆水中放點鹽,保存?zhèn)溆茫,攤涼放在布袋內?/p>
。3)把布袋放在草編袋子里或其它容器里,用稻草或棉絮圍裹保溫,放在20攝氏度左右的地方。約2-3天后,黃豆發(fā)燙,發(fā)酵長出白霉,取出晾涼;
。4)然后把豆子裝在缽子(陶盆)里,加入原來的煮豆水;再加適量配料,按每斤黃豆加食鹽50克,花椒2錢,適量加入鮮生姜碎,愛食辣者加辣椒粉5錢一起拌勻;拌時如咸味不夠,可以添加些食鹽,最后加點白酒,拌勻。
。5)拿一個壇子,用白酒將壇內擦一下,把拌勻的豆料裝入壇內,封嚴壇口,10天后即可取食。臘八豆可配做多種菜肴,蒸、煮、炒炸均可;葷素食法都是佐餐美味。
五、吃臘八飯
原料:粳米500克,糯米50克,臘肉250克,花生米50克,豆腐干40克,水發(fā)海帶20克,白蘿卜80克,白菜梗50克,胡椒粉3克,姜片10克,精鹽10克。
制法:
1、將臘肉洗凈,切成小塊。白蘿卜、水發(fā)海帶、豆腐干、白菜梗洗凈,切成小塊。粳米、糯米、花生米分別淘洗干凈。
2、鐵鍋上旺火,加水、臘肉、姜片,燒沸后除去浮沫,下入海帶、花生米,用手勺推動,煮約5分鐘后下粳米、糯米攪勻,再下入豆腐干、白蘿卜、白菜梗,攪勻,煮至各種原料變軟,撒入胡椒粉、精鹽調勻,改用小火煮至湯干米熟透即成。
提示:煮飯時,先煮臘肉,再放入海帶、花生米,略煮后再放入米、豆腐干、白蘿卜、白菜梗及調料,使其成熟一致。
特點:此飯配料豐富,味道鮮香,富有營養(yǎng)。
六、吃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七、吃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節(jié)吃什么比較好】相關文章:
臘八節(jié)的時候吃什么比較好01-24
臘八節(jié)吃什么好01-23
有關臘八節(jié)吃什么01-22
臘八節(jié)都吃什么01-20
臘八節(jié)的吃什么01-19
臘八節(jié)吃什么介紹01-16
臘八節(jié)習俗吃什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