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廣西客家人過年風俗

時間:2024-10-19 06:37:10 耿烽 春節(jié)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廣西客家人過年風俗

  廣西客家人主要集中在陸川縣一帶,那么大家知道他們的過年習俗嗎?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廣西客家人過年風俗,歡迎閱讀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廣西客家人過年風俗

  廣西客家人過年風俗

  廣西客家人過年講究的是熱鬧、隆重、團圓。一般冬至前后就開始做準備工作,主人把鵝、雞、鴨用籠子關(guān)住,以減少它們的活動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養(yǎng),這個過程謂之“槽”。到了過年的時候,鵝、雞、鴨就會養(yǎng)得肥肥的,主人宰殺時就會十分高興,如果家禽養(yǎng)不肥,主人就會感到?jīng)]面子。

  以前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都要舉行祭灶儀式,把灶臺刷干凈,把舊灶君取下燒掉,年三十凌晨把新灶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燒餅之類祭品,在灶前燒香送、迎灶神。不過,這個儀式到現(xiàn)在只存于一些偏遠的客家村寨,大部分地方都消失了。到了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前后,要擇吉日打掃衛(wèi)生,漿洗衣裳、被褥、蚊帳、窗布等物,干干凈凈迎接新年。這時,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來,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陸川縣北的客家人喜歡爆米花,縣中的客家人喜歡包粽子,縣南的客家人喜歡炸“油鼓”——-“油鼓籺”(he)。

  “油鼓籺”是糯米添加適量粘米打粉再加糖水做成,中空而圓,要掌握火候,經(jīng)油一炸就鼓漲起來,這大概是“油鼓籺”一詞的來歷吧!坝凸幕t”呈金黃色,入口香而軟,并且耐貯藏,的確是獨特風味的客家小吃。

  廣西客家人喜歡吃鵝肉,雞肉反成其次,有“無鵝不像年”之說。據(jù)老一輩人說,從前客家人顛沛流離,生活比較貧困,而鵝個頭大,生長速度快,耐饑少病,沒有飼料時還可用青草喂養(yǎng),非常適合客家人遷徙時帶在身邊。而且鵝大肉多,可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體現(xiàn)客家人豪爽的性格,走親戚時帶上一大塊肉也有面子。筆者小時候見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養(yǎng)有鵝,少的幾只,多的十幾只,一到春節(jié)鵝的叫聲此伏彼起,未見人影,先聽鵝聲,饒有情趣,F(xiàn)在,養(yǎng)鵝已成規(guī);a(chǎn)業(yè),尤其是陸川縣烏石鎮(zhèn)的養(yǎng)鵝業(yè)蓬勃發(fā)展,烏石白切鵝也成為一道餐桌佳肴,風靡廣西,走向全國。

  大年三十是過年氣氛最為濃厚的一天,家家拜山神、社公、土地,戶戶在廳堂掛像祭祖宗。在大門口貼上春聯(lián),房間、谷倉、禽畜欄、家具、床鋪,甚至水缸都貼上紅紙條,即所謂的“利市”。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新衣。除夕之夜,不管多遠的親人都要趕回來吃團圓飯。吃罷團圓飯,晚上要守歲,每個房間都要燈火通明,叫“點歲火”,連豬舍牛欄也不例外。

  正月初一不準殺生,早上要互相講吉利話祝賀,給小孩和老人壓歲錢。從初一到十五都不準講不吉利的話,否則就要被摑嘴,名曰“打發(fā)新年財”。

  初二是走親戚拜年的時間,特別是新婚夫婦一定要去岳父母家拜年,去時要帶一對小母雞,要祭拜岳父母家的祖先,并告知祖先女兒已出嫁成家。

  初三客家人認為是“三窮”日,不喜歡到別人家,也不歡迎別人到家里。這一天一大早要開門掃地,喻示把“窮鬼”掃出門,一邊掃地一邊唱:“金銀財寶擔擔來,乞兒窮鬼出門去,你出不出?不出掃把打屎忽(屁股)”,接著又用掃把左右打幾下。把垃圾堆成一堆燒掉,放一串鞭炮,表示送走了“窮鬼”。有些地方早上有吃“歲飯”的習俗,即前一天晚上先把飯蒸好,等到明早吃。吃飯前先要供奉神仙和祖先。

  初四也是拜訪親朋戚友的時間!俺跷、初六,有酒無肉”,這是過去客家人生活的寫照,現(xiàn)在生活富裕了,別說初五、初六,就是到了年十五(元宵)也會餐餐有魚有肉。改革開放以來,陸川的年輕客家人大多外出打工,初五、初六也是該啟程到外面闖世界的時候了。

  各地客家人過年習俗

  1、臺灣:豐盛的團圓飯

  臺灣客家人是以原鄉(xiāng)廣東五縣即:嘉應州、梅縣、蕉嶺( 原稱鎮(zhèn)平縣)平遠、興寧、五華 (原稱長樂縣么口灣客藉同鄉(xiāng)稱四縣),及海、陸一即海豐、陸豐縣一為主,所以臺灣地區(qū)的客家年俗也與兩區(qū)的相似。

  除夕之夜,臺灣島內(nèi)客家人都要歡聚在一起“圍爐”,即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或叫“團圓飯”)。這一餐當然要格外豐盛。

  年夜飯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團圓的魚丸、肉丸和寓有“食雞起家”之意的雞肉,以及表示“年壽長久”的韭菜,還有各種極富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湯圓、年糕,特別是吃“烏龜豆沙年糕”(一種用刻有烏龜形狀的木模壓制而成、內(nèi)包豆沙餡的年糕),則有延年益壽之意。此外,還有一種咸味蘿卜年糕,食用時需經(jīng)火烤熱后再用紫菜包起來吃。它除了具有解葷腥、調(diào)口味之作用外,又含有來年“好彩頭”之祝愿(臺灣地區(qū)稱蘿卜為菜頭,與“彩頭”諧音)。

  年夜飯吃過之后,便是長輩們給子孫贈送“壓歲錢”,其給法也頗具特色:年齡大的孩子,其“壓歲錢”是用紅紙預先包好遞到他們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壓歲錢”,則是大人們事先用紅線繩纏好并系成一個小套環(huán),套在他們的頸項上的。

  2、閩西:大年三十吃"腕子筒"、"長命菜"

  閩西客家人從年二十五“入年假”過小年始至除夕,是過年的準備階段。

  大年三十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紅”(貼春聯(lián)和紅紙)表示紅紅火火。之后,貼門神、祭祀祖先、準備年飯、守歲等。而年飯中“腕子筒”與“長命菜”是閩西客家人少不了的菜。“腕子筒”就是紅燒豬蹄,這紅燒豬蹄很有特色,不僅肉爛,更是香濃可口,這里面的配料有的是當?shù)氐闹参锔o,因此形成的香味獨特;“長命菜”其實就是整只的雞或整塊的豬肉放進鍋中烹煮,再將整個大蘿卜和整棵的芥菜加進去,這里面的含意很深刻。

  在餐桌上,客家人如何進食也還有一番講究。雞頭由長者吃,翅膀給出門的男人吃,讀書的孩子吃雞臂(腿)。酒灑倒在桌上視為發(fā)財,碗被摔碎看作會添丁,掉落了筷子當作有食緣……守歲,也稱點歲火。客家人要用特制的三盞油燈分別點在廳、門、灶上,直到天亮。如一夜通明,這將意味來年吉祥平安,萬事亨通。

  3、三明:吃“甜頭”、考頭水

  三明市不僅是福建和內(nèi)地聯(lián)系的主要通道,而且是歷史上“衣冠南渡、八姓入閩”的橋頭堡、聚集地和擴散地之一。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戶戶把鍋臺洗刷得干干凈凈,傍晚點燭燒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餅等素供祭祀灶神,據(jù)說是為了堵住“灶君”的嘴,要他“上天奏好事,回宮保平安”!八驮睢睍r家家還點盞竹制的“八卦燈”,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滅,稱為“長明燈”。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凌晨即起,穿戴一新,鳴炮開門,以圖開門大吉。尤溪人在早餐前要煮生姜紅糖茶先吃“甜頭”。早餐皆為素食,或線面、或湯丸,象征長壽、團圓;沙縣早餐必有大蒜、豆腐、紅頭菜(菠菜)等,寓新年諸事合算、富足、開門見紅之意。舊時初一,人們往往上寺廟謁諸神、拜祖宗,祈求平安;鄉(xiāng)鄰見面,彼此拱手作揖,互道“新年好”、“恭喜發(fā)財”;這一天,大人小孩都禁止講不吉利的話。如碗打碎了,要說“碎(歲)碎(歲)平安”;小孩摔跟頭,說“拾元寶”;受傷流血,稱“見紅有喜”……初一上午,將樂某村群眾還有到水井、溪邊爭挑第一擔水之習俗,叫“考頭水”,寓新年事事第一。

  從初二起,人們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一般拜年者不能空手,要帶糕餅糖果之類,給長輩要帶紅糖,拜年者返回時,主家要回送同等價值的禮品,叫“禮尚往來”。

  4、陸川:無鵝不像年

  廣西陸川客家人主要從福建省上杭縣和福連珠璣巷遷徙而來,目前約有五十多萬人,和鄰縣博白均為客家人主要聚居地。

  陸川客家人喜歡吃鵝肉,雞肉反成其次,有“無鵝不像年”之說。據(jù)老一輩人說,從前客家人顛沛流離,生活比較貧困,而鵝個頭大,生長速度快,耐饑少病,沒有飼料時還可用青草喂養(yǎng),非常適合客家人遷徙時帶在身邊。而且鵝大肉多,可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體現(xiàn)客家人豪爽的性格,走親戚時帶上一大塊肉也有面子。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養(yǎng)有鵝,少的幾只,多的十幾只,一到春節(jié)鵝的叫聲此起彼伏,未見人影,先聽鵝聲,饒有情趣。

  5、四川:舞雞、舞春牛

  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來仍保持了客家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在一些地區(qū),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顒,增添了春節(jié)的喜慶氣氛。舞雞的年輕人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只斗雞,打著鑼到村中各家各戶去賀年。舞雞歌吉慶幽默,使主家喜笑顏開。送給賀年的舞雞者紅包,從“斗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以祈求六畜興旺。

  舞春牛更為有趣!按号!笔怯弥衿擅罹幙椂,牛頭、牛角糊上綿紙,畫上牛眼,牛身是一塊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鑼打鼓在村中表演,鉆進布底的兩人,一人在前撐牛頭,一人在后彎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著的是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此外,還有敲鑼打鼓的,領(lǐng)唱春牛歌的,他們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聲笑聲。舞罷上村又到下村,從初一鬧到元宵節(jié)。舞春牛的人們?yōu)檗r(nóng)家?guī)砹斯?jié)日的歡樂,同時,也寄托著對農(nóng)家豐收、祥和的祝愿。

  6、贛南:諸多禁忌

  贛南客家人過年有諸多禁忌。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潑水,忌進菜園摘菜,這天忌開口罵人,要說吉利話。除夕、春節(jié)及大的節(jié)日和喜慶日,忌碗筷掉地。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貸。新年“出行”,忌有女人在場。正月初五是“五谷神”生日,這天家家不能煮生米,只在前晚煮好夾生飯,第二天早晨蒸熟,黎明時,家家燒香迎接“五谷神”上谷倉,祈!拔骞蓉S登”。

  贛南客家人講究“吉利”,每月初一、十五要說吉利話,“無”要說成“有”。寧都大沽、小布等鄉(xiāng)村“帽子”要說“有子”,因為“帽”與“毛”諧音。新喪家人忌諱到別人家賀年。大年初三稱為“窮鬼日”,一般不外出,不宴請。這天要做的事是把初一以來清掃的垃圾送至村邊,點燃三炷香后燒毀,俗稱“送窮鬼出門”。

  7、浦北:年初一“偷青”

  廣西浦北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石埇、張黃、安石、大成、樟家等14個鄉(xiāng)鎮(zhèn),占全縣總?cè)丝诘?0%左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勤勞勇敢的浦北客家人,還保留著許多傳統(tǒng)習俗。

  春節(jié),是浦北客家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jié)日。先在臘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王爺上天”。然后農(nóng)家婦女搞清潔,男人置家具,人人添新衣。除夕中午,男女老少,滿面春風,宰雞殺鵝,煮糯米飯,以傳統(tǒng)的客家菜肴供過各方神靈后,舉杯歡慶團圓。就是千里之外的親人,也要趕回來同吃團圓飯。除夕夜,客家人要貼對聯(lián)、貼桃符、放鞭炮。闔家老幼在長明燈下,聊天玩樂,通宵不眠,暢談一年的豐收,展望新年計劃,這又叫“守歲”。時間一交零時,千家萬戶,都到廳堂上香,放煙花炮竹。初一這天,不殺生,不吃葷,不搞生產(chǎn)。早飯后,村里的青壯年舞龍舞獅,到圩鎮(zhèn)或鄰村拜年,主人出門燃放鞭炮、派紅包。這天,浦北客家人還有“偷青”的習慣,采摘地里少許的菜花、生菜、蔥、蒜等。因“菜”與當?shù)乜图以挼摹叭ⅰ、“財”字諧音,分別寓意“娶花”、“生財”、“聰明”、“有得算”。

  8、炎陵:初三“送窮鬼”

  湖南炎陵客家人十分看重過年。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是客家人的祭灶日。這天晚上,他們把灶臺刷得干干凈凈,將舊“灶君”像取下燒掉,早晨再把新“灶君”像貼上。送迎灶君時,都擺置酒肉、糖果、米果等供品,并在灶前燒香、點燭,燃上一串鞭炮,進行拜祭。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五“入年掛”,也就進入了緊鑼密鼓的過年階段。這時,外出的人都紛紛往家趕。入年假后,大人便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图胰撕苤v究衛(wèi)生,入年假前后,要擇吉日將屋內(nèi)屋外,進行一次全面清掃。

  大年三十是農(nóng)歷最后一天,也是過年的高潮。這天上午,家家戶戶從大門到各小門、谷倉、牛欄都貼上鮮紅的對聯(lián),連水缸邊都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干凈的新衣裳,歡歡喜喜過大年。做完這些,他們還要在廳堂掛起祖宗畫像,擺上供桌,設(shè)立香案,擺起雞、肉、果品等供品,敬奉先人。

  除夕夜吃團圓飯的時候,在豐盛的菜肴旁,他們還不忘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過年。飯前,先給祖先敬酒。席間,讓小孩吃雞腿,以示愛幼。

  除夕夜要守歲,每個房間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燈”。有些地方連牛欄、豬舍也上燈。這天晚上,小孩都能領(lǐng)到長輩發(fā)的壓歲錢。

  正月初一的大門是不能隨便打開的,要等待吉時。時辰一到,家家大門打開,霎時鞭炮齊鳴,響徹整個寂靜的山野。這天起,大家相見都打拱互道:“拜年,拜年!”這天,兒孫們要給長輩拜年。

  正月初二是走親戚拜年的日子。俗話說“初一崽,初二郎”,女婿要帶著妻子小孩,提著禮物到岳父母家拜年。

  初三送“窮鬼”,這天一大早,他們就把家里積存兩天(大年初一、初二不能倒垃圾)的垃圾,往路邊一倒,將裝垃圾的畚箕往垃圾上一扣,燃上3根香,放3只鞭炮道:“窮鬼去,富鬼歸”。這表示送掉了窮鬼,家里從此走向富裕。

  拜祭也罷,“送窮鬼”也罷,表達的都是客家人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向往。

  客家人春節(jié)習俗及禁忌

  正月初一,吃過早飯,人們便全家老小相互走動拜年,客家人尊老愛幼,崇尚禮儀之風顯露無遺。小孩子穿著新衣服,歡樂嬉戲,天沒亮就早八八起來了,爭著去給年長者拜年說好話打紅包;“公公,伯伯新年好!發(fā)財、長命百歲,糖果餅干拿過來!”

  初二,人們忙于走親訪友,媳婦們忙于轉(zhuǎn)外家。這時,要先去老外家,再去新外家。凸顯了客家人尊祖溯源的禮儀之風,“水有源,樹有根,人有祖”!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客家人身上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記得小時候跟父母轉(zhuǎn)外家,外公外婆會遠遠地就在等候迎接我們。“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家是我們童年最美最甜的回憶!

  初三,為“送窮日”。由于傳統(tǒng)風俗,初一、初二不能動稈掃,不能干活,初三大清早便起來掃地了,還要把垃圾送到路口,插上三支香,俗稱“送窮”。初三這一天,一般不去拜親訪友,也沒有親友上門,是春節(jié)最閑的一天。

  一節(jié)有關(guān)春節(jié)的小故事

  據(jù)五代《錄異記》載有《如愿》的故事:廬陵歐明過彭澤湖,被湖神青洪君請去作客,待之甚厚。有一吏告訴歐明,當青洪君問及需要什么時你只答要“如愿”。果然,青洪君問歐“何所需,”歐依照官吏教的話說了,青洪君不得已,將如愿送與歐。如愿,系青洪君的婢女。歐明把如愿帶回家后凡歐有所求時,皆能很快得到滿足,“數(shù)年后大富”。后來有一年的正月初一,如愿起床晚了,歐明就打如愿,如愿便跑入糞帚(即掃帚,因平日既掃地又掃雞屎,客家人俗稱“屎稈掃”)。歐明又用杖打糞帚,喚如愿,如愿再也沒有回來。從此,歐家逐漸衰落了。以后,民間就有了年初一藏糞帚的習慣,怕把如愿掃走,失掉家中的財氣!度缭浮愤@個故事,現(xiàn)在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但是在正月初一和初二不動掃帚的古代遺俗在客家地區(qū)卻一直被保存了下來。

  祭灶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臺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在入年界前后,要擇定吉日在屋內(nèi)掃塵,打掃衛(wèi)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干干凈凈過年。

  封歲過大年

  除夕這天,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lián),谷倉門上、禽畜欄前、家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凈凈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shè)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肴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愛幼。

  點歲火(點年燈)

  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干干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

  客家春節(jié)的禁忌

  春節(jié)本來出于對“年”的禁忌。鄧云鄉(xiāng)《紅樓風俗談》(中華書局1987年版)謂“年”字,按古文的寫法,是一個象形字,有頭有尾 ,腳向四面伸開,像一個大壁虎。據(jù)說是一種很可怕的爬蟲,一歲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無事度過了,因此燒一堆火,弄了一些好東西大家好好吃一頓,以示慶祝,這就叫做“過年”。后來,歡慶除舊迎新的歲首,就變成現(xiàn)今的“新年”和“過年”。

  客家俗話說:“入哩年界禁忌多”?图覞h族民間奉行的春節(jié)禁忌包括:禁打罵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講粗話惡語。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貧、災、亂、荒、殺等;米缸不能空著,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意。忌灑水、掃地、倒垃圾,這叫做"聚財"灑掃、傾倒垃圾,唯恐把"財氣"掃走、倒掉。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里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初三日忌出門訪友,初三各家都習慣掃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邊去,喊做送窮鬼。因此這日少人出門;忌用針線,尤其忌在廳堂做針線活 。

  客家人過春節(jié)的風俗

  1、吃隔年飯

  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祗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還要燒紙錢,供桔子、柚子等,有的還要擺上幾枚銀元,取意“有食有財”,“隔年飯”要供奉數(shù)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飯”要重新蒸過,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歲歲有余糧”,到初五“隔年飯”吃完后,才開始放新米下鍋煮新飯。

  2、年前一、兩天有磨豆腐,干魚壙,殺豬、雞、鴨等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戶戶開始磨豆腐。農(nóng)家多數(shù)家門口有小魚壙,到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魚壙放水捉魚,一方面要用壙魚制作菜肴,另一方面方便春節(jié)后挖取壙坭做肥料肥田。與此同時,開始陸續(xù)殺豬。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豬肉,有的人家過年一戶殺一頭大豬,主要用途是:饋贈親戚、朋友,每一戶親戚要饋贈二至三斤豬肉,特別是岳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新結(jié)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shù)目更為可觀,否則會被人恥笑為“孤寒鬼”。

  3、貼對聯(lián)的傳統(tǒng)習俗

  年節(jié)這一天,家家都會貼上寫有吉祥語的紅對聯(lián)和橫幅,大廳里貼上大紅的“福”字,豬牛圈里貼上“六畜興旺”的紅條幅,除外還會在許多用具上貼上紅紙條,稱之為“封歲”、“上紅”。

  4、客點歲火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歲的習俗,家家通宵達旦燈火明亮,稱之為“點歲火”,火籠加炭稱之為“漚火桶”。大家團聚一起,辭舊歲迎新春,共享天倫之樂。除夕之夜,大人還有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5、年夜祭祖

  臘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當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掃衛(wèi)生,將祖祠墻壁粉刷一新。午后,陸續(xù)有人攜禮盒、三牲、炮竹、元寶香燭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進香。行禮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銃。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繚繞不斷,炮竹聲不絕于耳,一直延續(xù)到黃昏。

  6、選時辰開大門

  正月初一按《通書》規(guī)定的吉利時辰柱香打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

  7、拜年的傳統(tǒng)習俗

  初一早餐,客家人習慣要吃“長壽面”,因為面條長象征長壽。接著小孩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孩子糖果桔子,有的還會給“紅包”,舊稱“掛頸”。到親戚家拜年,一般要帶桔餅、糖等禮物,主人備茶果接待,有的還要留飲“拜年酒”吃雞腿,拜年活動一般會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8、吃素齋

  客家人自古以來就有“勤儉持家”的風氣、和戒殺生的慈悲觀念,所以在年初一,一年頭一日第一餐不吃酒肉,也就是吃“素齋”。吃了早齋以后,一般的習慣老人家是要到寺廟燒香,因之寺廟香火鼎盛,大家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納福。

  9、洗柚葉澡

  年三十早上摘回柚葉,中午過后家家戶戶將柚葉放入鍋內(nèi)水中燒開,每人都要洗柚葉熱水澡,其意是把污穢、“窮氣”、“衰氣”洗掉,干干凈凈進入新的一年。洗過柚葉澡后便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換下的臟衣服當天要洗滌干凈。因此,洗柚葉水澡含有除舊布新之意。這一傳統(tǒng)習俗已逐漸被淡化。

  10、年初三“送窮鬼”

  年初一和年初二這兩天,盡管屋內(nèi)屋外的地面堆滿厚厚的鞭炮紙屑、煙頭、糖果紙等垃圾,但這兩天不能掃地,也不能倒垃圾。這些垃圾必須等到年初三才能清掃。因為人們認為新年伊始的年初一和年初二這兩天要“囤財”,這兩天掃地和倒垃圾,會掃走和倒掉家中的財運?图胰税涯瓿跞Q為“窮鬼日”,這一天要把“窮鬼”送出去。“送窮鬼”是把貧窮和不好的東西送走,與貧窮、霉運告別的意思,所以年初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把垃圾、不好的東西清掃出去。當天每家每戶都會打掃衛(wèi)生,大人、小孩齊上陣,打掃完畢后,將垃圾裝入麻袋,并點上三、五支香插在垃圾袋上,然后點燃一卷炮竹,將垃圾與剛才掃地用的掃把一起丟到遠離家口的地方,丟得越遠越好,這一個過程叫“送窮鬼”。

  如今,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把垃圾倒在岔路口再焚燒的現(xiàn)象少了,很多人都會把垃圾倒在村口的垃圾桶里了。但“初一初二不打掃,初三大掃送窮鬼”的傳統(tǒng)習俗還一直在流傳。

  11、客家過年禁忌:

  年初一不能掃地倒垃圾,以防把“財氣”掃走;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動針線;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節(jié)期間,不能說“死”、“病”等不祥的話語。

  按客家人、祖輩的傳統(tǒng)規(guī)矩:正月初一至初三是不許從外面帶“青”進來的,所以過年前,家庭婦女會買夠蔬菜過春節(jié)。

【廣西客家人過年風俗】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客家人過年的風俗01-05

客家人過年有哪些風俗02-21

關(guān)于客家人的清明節(jié)風俗習慣03-26

廣西端午節(jié)的風俗介紹06-27

廣西端午節(jié)的風俗粽子06-25

過年的風俗02-12

廣西春節(jié)習俗02-27

浙江過年的風俗06-22

過年的風俗作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