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各地的風俗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同樣一個春節(jié),在大江南北,過法卻不盡相同,許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春節(jié)習俗,其中不少一直延續(xù)至今。以下是春節(jié)各地的風俗,歡迎閱讀。
老北京: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jié)期間老北京的美食。還有除夕夜吃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后來則與“吉慶有余”的吉祥話相連,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要備糖果、干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是現(xiàn)在的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山東:有些農(nóng)村地區(qū)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jié)節(jié)高升,飯后在鍋內(nèi)要放上饅頭,意味有“余頭”。
遼寧: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做年糕、蒸黏豆包,很多人家還會殺豬請客,邀來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吃上一頓宴席,吃好喝好之后,熱情的主人還會把灌好的血腸分給客人帶回家。
黑龍江: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但黑龍江人還要在餃子中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龍江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qū)災避邪之意。
吉林:由于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jù)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吉林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于是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jīng)過冰凍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凍,年夜飯后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江蘇:蘇州人除夕在年飯內(nèi)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有“恭喜發(fā)財”之意。 常州人過年掃地不許從家里往外掃,唯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里掃,意為聚財。江寧人有春節(jié)“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jié)節(jié)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
浙江: 浙江烏程縣在大年初一以長竿束草于上,點火燃燒,并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寧波初一要吃豆粥。晚上要在關(guān)門前,再放一次“關(guān)門炮”。 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橘,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廣東:潮汕地區(qū)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復數(shù),然后說一些祝福的話。落座后,親戚會以潮汕功夫茶招待,臨走時,回送大橘!八,一天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早上帶幾個潮州橘子出門回來還是幾個!币驗榛浾Z送大橘為“大吉”,回贈是一種禮貌。
湖北:在湖北農(nóng)村很多地方,因姓氏不同,吃年飯的時間就各異,這一習俗可能您怎么也想不到。姓王的,在早晨五點多鐘就開始合家團圓了;姓高的.,則一般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才開宴;那么姓余的呢?年飯時間定在天快黑的六點鐘;姓楊的,則只能在晚上十二點以后……
山西:現(xiàn)在拜天祭祖的規(guī)矩不多見了,但年三十兒的晚飯上不能說話的規(guī)矩被保留了下來。春節(jié)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qū)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qū)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意在有余頭。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
上海:臘月廿四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戶戶要“送灶”、“祭灶”,慶新年由此拉開序幕。臘月廿五為諸神下界之日。按傳統(tǒng),各家各戶里里外外撣塵掃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戶戶開始磨粉、包湯圓、制年糕,準備新的衣帽鞋,并且買春聯(lián)、年畫和“門神”。除夕之夜,各家長幼齊集戶內(nèi),在燈火下團坐一起同吃年夜飯,故名“合家歡”。年夜飯后,圍爐守歲。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齊向家長拜年,家長向小孩散給年前已準備好的壓歲錢。
臺灣:天色未晚之前,家家準備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飯(盛得尖尖的米飯上插上剪紙的春字)”、“壓歲錢”等。還在大門后面豎放兩根連須帶葉的甘蔗,叫“長年蔗”。吃年夜飯“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弊。年夜飯過后便是守歲。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來敬祀神明,祭拜公媽(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除夕家家戶戶在一起吃團年飯。團年飯的多數(shù)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吃過團年飯后,人們通常會到年宵市場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們開始正式慶祝新年,貼春聯(lián)(揮春)、年畫,舞龍,舞獅等,還會走親友拜年。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爸x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tǒng)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過年從臘月二十八開始。除夕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開富貴,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春節(jié)(大年初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以示吉利!袄小本褪羌t包,這天老板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要吃“開年”飯,必備發(fā)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
【春節(jié)各地的風俗】相關(guān)文章:
各地過年的風俗03-11
過年各地的風俗03-09
各地的過年風俗02-26
各地過年風俗03-11
安徽過年各地的風俗03-11
我國各地過年的風俗03-10
各地不同的過年風俗03-07
湖南各地的過年風俗02-28
山東各地的過年風俗03-03
中國各地過年風俗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