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湖南春節(jié)的風(fēng)俗有哪些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xí)俗,那你知道湖南的新春風(fēng)俗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guān)于湖南新春的風(fēng)俗有哪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1】湖南春節(jié)的風(fēng)俗有哪些
1、小年和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過小年的習(xí)俗,只是具體時間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xù)到無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區(qū)視農(nóng)歷以 24日為“小年”,益陽等地以23日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衡陽及湘北地區(qū)較看重過小年,而株洲等不太注重過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風(fēng)俗。據(jù)說,灶王爺23日這天要上天言人善惡,因而祭灶這一天,家家要把灶臺、幾案、鍋碗瓢盤打掃干干凈凈,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禮許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說人們的壞話。這叫“送灶”,整個祭祀活動才算完成。
2、除夕和團年飯
大年三十夜守歲是湖南民間年俗之一,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滅,全家人相守歡聚到十二點以后。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臘肉,做好酸魚等佳肴,備好包谷燒酒,歡歡樂樂吃“團年飯”。但這時全家還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裝,手里操一支滿面春風(fēng)梭鏢,獨自躲進大門角落里,兩眼不住窺伺寨外,以防野獸和外族來犯,要是朋友來了,主人高地跑出門外,把朋友拉進屋里,高低要吃一頓友好的團年飯,一道圈爐歡度除夕良宵。
吃團年飯多在三十夜,比如株洲、長沙、永州;也有在天未亮的早上,比如邵陽、婁底;也有在中午的,比如衡陽。吃團年飯,全家大小圍坐一桌聚餐,最長者最先嘗菜,并要求不論大小桌上的每樣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征性的渴一口酒,以討吉利。
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把其整只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把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同時桌上的菜多是有意思的。比比如:魚圓(丸)、肉圓象征團圓,蘿卜意為好彩頭,全雞,“食雞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為經(jīng)過油煎火炸,以示“家運興旺”,團年飯時,比如果家里有外出來不及趕回,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擺上杯筷,甚至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對他的思念。株洲、衡陽等地民間吃團年飯,蔬菜不用刀切碎,隨便用手撕一下即可,吃時也不咬斷,而是慢慢地吃進去,意為祝父母長壽。邵陽、懷化等地,吃團年飯時,不吃白菜,忌諱“一年白過了”。
大年初一會由一家之主準(zhǔn)備早茶,把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征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征魚米豐收、五谷豐登;紅棗、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3、貼春聯(lián)
新春是我國最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原在“臘日”(陰歷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歲末。新春時張貼對聯(lián)由來已久。對聯(lián)源于古代的桃符。據(jù)《淮南子》記載,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在桃木板上書“神茶”、“郁壘”二神的名字或畫此二神像掛子于門首,五代時始在桃木板上書聯(lián)語,據(jù)說我國第一副對聯(lián)是五代里后蜀的孟昶所題: “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清人所著《燕京歲時記》中說:“春聯(lián)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lián),以圖潤筆。祭灶之后,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可見,自五代以后,歡迎的祝辭,換掉了難以捉摸的符咒,后來,桃符為大紅紙張書寫的春聯(lián)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張貼對聯(lián)的習(xí)慣。
4、拜年和壓歲錢
人們通常把新春期間的訪親問友叫“拜年”,相傳隆科季節(jié)出出騷擾人們生活的“年”怪有三怕:一怕聲響,二怕紅色,三怕火光。這樣每到“年”要出出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放鞭炮、貼紅紙寫春聯(lián),點起一堆簀火,等兇猛的野獸“年”跑了以后,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賀新喜”,這些傳說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習(xí)俗。
民間拜年要選日了。長沙、常德等地,“初一不出行,初二丈母娘,初三以后,村里村外互來往!敝曛、湘潭、衡陽等地,“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干娘,初五初六團團轉(zhuǎn),初六以后隨便行,”并有“七不出八不歸”的忌諱。邵陽等地,“初一村里走,初二外婆家,十五接回老媽。”婁底等地認(rèn)為長輩到晚輩家拜年是好吃的表現(xiàn)。拜年時,放鞭炮以示喜慶,衡陽等地,主要放鞭炮接客,面邵陽等地客人帶鞭炮到主人家門前自放。
湘黔一帶侗族同胞,新春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快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新春拜年約“壓歲錢”的風(fēng)俗,古已有之。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上說:“除夕以彩繩穿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給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薄鞍偈X穿彩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餳(糖)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這是前人描寫分到壓歲錢的喜悅心情的一首詩。比如今,尊長給晚輩的“壓歲錢“的票額越來越大了。
5、“招財進寶”
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后出門拜年。稱為“拜年無大小”。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把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大年初一會由一家之主準(zhǔn)備早茶,把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征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征魚米豐收、五谷豐登;紅棗、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會招財進寶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yù)先弄熟,稱為“壓歲”。
6、除舊迎新大掃除
春節(jié)伊始,湖南人講究“除舊歲,迎春節(jié)”,在大年三十之前一定會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的,給新的一年一個好寓意,也是為了親朋好友拜年更好得展示家里的環(huán)境。
7、年三十洗澡
除了家里要收拾干凈,個人也得在春節(jié)到來之前,好好洗干凈,洗去舊年的霉運和不順利,以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春節(jié)。
團圓飯一定要有魚
年年有余寓意物質(zhì)富饒,生活有結(jié)余。所以團圓飯的菜單里一定會至少一道魚菜。
8、拜祖先
團圓飯開飯前,要放一小段鞭炮,擺上酒杯,請家里的祖先先用餐,念叨保佑和祈福的話,這時候家里人是不能坐在桌上用餐的。
9、貼春聯(lián),掛倒福
家的大門口要貼上寓意美好的春聯(lián),春聯(lián)越大越長意味喜氣越旺!案!弊忠欢ㄒ怪N,寓意福氣馬上到。
10、跨年時候放鞭炮
春晚倒計時的時候,家家戶戶忙活著點放鞭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全城,寓意人旺,事旺,運道旺。
11、初一不出門,也不能倒垃圾
春節(jié)第一天家里的垃圾是不能拎出去倒掉的,倒掉了意味著把好運氣都送走了。所以初一要呆在家里,合家歡樂,垃圾也要當(dāng)寶貝留著。
【2】湖南各地的春節(jié)習(xí)俗
長沙
1、拜年
過年有這樣的講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四方。說的是大年初一是做兒子的應(yīng)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做女婿的應(yīng)隨堂客去岳父母家拜年。初三初四就是親朋戚友互相拜年了。
2、送檳榔
在長沙有客人前來拜年的時候,要放鞭炮迎接。客人入座以后,還要送上兩枚檳榔。這檳榔被譽為元寶,有祝福發(fā)財?shù)囊馕丁?/p>
3、“出天行”
大年初一,長沙家家雞鳴時分即起,男女老幼換上新衣,由輩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開大門,鳴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說開財門。然后人廳堂,秉燭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祈求新年方方得利。
湘潭
1、“接龍”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fēng)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nóng)村或城鎮(zhèn),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
2、“三尺子”護身符
在湘潭過年要戴“三尺子”護身符以示避兇避邪之意,表達(dá)美好的祝愿。
衡陽
1、坐歲
衡陽地區(qū)在春節(jié)有其獨特的習(xí)俗,三十日名曰“除夕”。本日午餐,極其豐盛,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后即關(guān)上大門,叫“關(guān)財門”。隨后全家圍爐團坐,邊吃邊談,直至深夜入睡,有的徹夜不眠,名為“坐歲”。
2、敬香
每年的大年初一,到南岳大廟虔誠地?zé)弦混南,成為很多衡陽人過年必做的一件事情。而且還有人大年三十的晚上就等候在這里,只為了能燒上初一的第一炷香。
株洲
1、送窮鬼
株洲的炎陵縣是湖南客家人的聚居區(qū),初三是他們“送窮鬼”的日子,這天一早,人們就將家里積存了兩天的的垃圾,往路邊一倒,將裝垃圾的簸箕往垃圾上一扣,燃上三根香,放三只鞭炮后喊道“窮鬼去,富鬼來”。這表示家里送走窮鬼,從此走向富裕。
2、打開門炮
株洲人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隨便做什么事都會順利,如意發(fā)財,種田人會五谷豐登。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
3、拜六神
打過開門炮后,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婦燒佛茶,供于香案。中堂懸掛祖宗圖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
邵陽
1、吃“血粑”
每到年底的時候,邵陽的家家戶戶都一定要做一道菜,這就是豬血丸子。邵陽人稱豬血丸子為“血粑”。
2、灘頭年畫
邵陽保留了一種特殊的春節(jié)習(xí)俗,那就是——灘頭年畫。
常德
1、三十開燈
常德人三十晚上要把屋子里面所有的燈都開著,這是代表了來年紅紅火火的意思。
2、送灶神
臘月二十三,常德各家各戶點鍋燈,焚香拜,祈求灶神奏善事、驅(qū)火災(zāi),同時送平時家中奉祀諸神。送神之后,諸神不在家,百無禁忌,開始忙年。但家中如有喪事,當(dāng)年不送神。
張家界
1、“趕年”
張家界過年習(xí)俗與外界區(qū)別很大,講究過“趕年”,即提前一天過年,年夜飯一般都在臘月三十凌晨開吃,越早越好。
2、“十月年”
“趕年”的晚上,張家界土家人燃起篝火,圍著篝火跳擺手舞,唱調(diào)年歌!笆履辍笔峭良胰嗽谶w移后為迎接新家園第一個豐收季節(jié)而進行的,十月初一,土家人組織起慶祝活動,互相拜年,共慶“十月年”。
益陽
1、燒火
烤火在益陽,過年的團年飯一般都吃得很慢時間拉得很長。有的人家吃上2~3小時也不散席。吃過年飯,家家戶戶便在堂屋里堆起丁塊柴燒起大火。益陽農(nóng)家有俗語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大年三十沒有大火是不成氣氛的。即便是大晴天,也得燒火烤火。
2、打“三棒鼓”
春節(jié)期間,益陽、桃江、沅江、南縣等地,還流傳著打“三棒鼓”的習(xí)俗。
3、過年吃蘿卜
在益陽,老人家操辦的年飯里,白蘿卜是不能少的一道菜,“吃了白蘿卜,一生清清白白。”這是老人家的美好愿望。
郴洲
1、吃大塊肉
在郴州農(nóng)村,過年會有一道特別客氣的菜,就是大塊肉。這大塊肉名副其實大塊,因為每塊至少半斤以上,而每個客人一次要把這整塊都吃下去。
2、忌剪刀
郴州地區(qū)過年期間還有很多特別的忌諱。比方說不能說“剪刀”這兩個字,因為會把好運“剪掉”,還比方三十晚上是不能關(guān)燈的,初一不能清掃垃圾等等。
永州
1、過年童謠
永州人為過好春節(jié),一般在農(nóng)歷十二月下旬即著手準(zhǔn)備,有童謠曰:“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上街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砍豬肉(或殺肥豬);二十七,殺閹雞;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樣樣有;三十日夜,團圓酒!
2、吃面、折枝
永州人正月初一起床后,先向尊長磕頭拜年,早餐吃面條,意為長發(fā)吉祥。外出時謂之出行,至當(dāng)?shù)赝恋貜R祭祀,回家時,折一束樹枝,謂之“發(fā)財”,然后,到親友家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日止。
懷化
1、“送灶灶”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傳統(tǒng)的“祭灶”活動,懷化人俗稱“送灶灶”。這天人們要用糍粑、糖果,上檀香、焚拜灶君。灶君走后,人們就在灶前貼上灶君的神像,從此便不許小孩在灶前隨便掏亂,以示對灶神的尊敬。
2、放長鞭炮
當(dāng)正月初一零點鐘聲敲響時,懷化家家戶戶都會燃放長長的鞭炮——“千子鞭”,以示辭去舊歲,迎接新年。隨后大家都會將門戶關(guān)好,這被稱作是“關(guān)財門”——及時關(guān)住已獲得的財喜,不讓它往門外流走。等到初一清晨時,再燃放鞭炮。
婁底
1、莫年飯
要吃早在湖南婁底一帶,過年時有許多獨特的風(fēng)俗。比如,過年一定要吃蘿卜;年夜飯要趕早,一般在大年初一清晨五六點鐘左右;除夕夜放鞭炮,誰家的鞭炮放得最早、最長、最響,就代表誰家最富裕,來年一定會大吉大利,發(fā)大財。
2、拜年講順序
在婁底拜年有個先后順序,所謂“初一子,初二郎,初三初四隨便行”。這個意思是說,初一是兒子給父母拜年;初二是女婿給丈母娘拜年;初三初四,就可以隨便走動了。
湘西
1、慢慢撤
湘西鄉(xiāng)下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講過年一些事務(wù)安排的順口溜,大人肯念,小孩也肯照著念:二十五(臘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掃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種種有,三十夜慢慢撤。
2、頓老人家、送飯
“頓老人家”是湘西本地話,意思是祭去世的祖宗和親人。這種習(xí)俗在湘西農(nóng)村非常普遍,一般是在大年三十這天,把做好的大酒大肉,拿到堂屋,給神龕的祖宗牌位燒香。還要把大酒大肉,拿到門外面的大路口、村頭、村口或土地堂“頓”一下,讓在外面去世的沒有上神龕親人回家過年,還要燒紙。
送飯也是祭去世的祖宗和親人,但是是在新年之后,初一或后面幾天都行,到近三年中才去世的親人的墓地上去祭,也是帶著大酒大肉和香紙。湘西人把這個叫“送飯”。
【3】湖南春節(jié)的飲食習(xí)俗
1、吃香喝辣團年肘子
湖南人熱衷放鞭炮,據(jù)說這是因為瀏陽鞭炮是湖南的特產(chǎn)之一,當(dāng)年開國大典上燃放的便是瀏陽鞭炮;诖,湖南過年時簡直就是滿城響聲震耳。
一條1公斤的大鯉魚,一個3公斤左右的大肘子——這是湖南地區(qū)過年的必備年菜,俗稱“團年魚”和“團年肘子”,而“團年”,顧名思義,也就是“團團圓圓又一年,辭舊歲迎新年”之意。湘人嗜辣,在民間,基本上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著幾串風(fēng)干紅辣椒,方便主人每餐烹飪時,好灑上幾個辣椒,滿足味蕾對“辣”的需求。而這也同樣延續(xù)到了農(nóng)歷新年的飯桌上。他們說,這是吃香喝辣過好年。
年夜飯,吃的便是個吉祥如意,即要能反映出家里過去一年的喜人收成,又要為來年卯足干勁,因此飯桌上的菜,越大個、越豐盛、越吉利,在湘南等傳統(tǒng)風(fēng)俗習(xí)慣較為保留的地區(qū)尤為盛行。
2、辣椒滿盆紅紅火火
肘子之外,除夕夜還一定會吃雞、肉、魚等,而且得是大魚大肉。
雞要整只清燉,順便加些黨參、枸杞、天麻之類的藥材,要選公雞,燉好后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象征著年年有余、五谷豐登,辣椒當(dāng)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有的家里還會出現(xiàn)雞爪子,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此外還有當(dāng)?shù)厝諠u盛行的大羊肉火鍋,圖的便是個熱鬧;至于涼菜、炒菜和點心,特色其實已經(jīng)并不明顯了。
涼菜和燒菜,脫不了的還是個“辣”字:拿紅辣椒和剁辣椒炒臘肉、臘腸、圓子、臘牛肉,拿香菜和辣椒拌臘魚肉、豬耳朵,再加上幾種蔬菜——必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年和和氣氣,事業(yè)欣欣向榮。這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仄闯梢蛔,湖南人的年夜飯也就?zhǔn)備得差不多了。
另外,這邊同樣沒有吃餃子的風(fēng)俗習(xí)慣,拿米飯當(dāng)主食,而喝的是自家拿米和酒曲釀制的甜酒。無菜不辣,無辣不歡,又麻又辣中,湖南人過癮地吃上年夜飯了。一般從晚上的七八點鐘開始,直到十一二點才結(jié)束,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年夜飯越久越好。
湖南人熱衷放鞭炮,據(jù)說這是因為瀏陽鞭炮是湖南的特產(chǎn)之一,當(dāng)年開國大典上燃放的便是瀏陽鞭炮。基于此,湖南過年時簡直就是滿城響聲震耳,硝煙彌漫。
除夕當(dāng)晚,他們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團年飯前,告訴人們吃團年飯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鐘聲敲響時,意為辭舊迎新;另一次就是春節(jié)早上開門時放,表示迎來一個嶄新美好的年頭。鞭炮大小、燃放時間隨各家定,但燃放時不能中斷,這樣才會吉利。
3、新年高升吃年糕
等到年初一,湖南人的第一餐基本都是“年糕”和“芝麻茶”:年糕是家家戶戶自己打出來的,磚塊大小,等到要吃的時候便切成塊,然后放進油鍋里,兩面煎黃,再放進飴糖加水一起煮開,口感非常軟糯,也很甜;而芝麻茶便是拿芝麻飲品沖水喝。這兩樣小食的共同點,便是寓意類似——年糕,諧音為“年高”,芝麻也有節(jié)節(jié)高之意,所以都是好彩頭,并且甜美的口感也象征著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等到吃完早飯,各家男主人便要攜妻帶子給自己的父母拜年,因為當(dāng)?shù)氐恼f法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而大年初二一家人要回娘家給岳父岳母拜年:湖南人重禮節(jié)講義氣,等到初三初四便開始街坊互拜,互!斑^了一個熱鬧年”。一直到正月十五,趕完廟會,看完大戲,吃好元宵,這年才算是過好了。
【4】湖南人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
湖南人認(rèn)為春節(jié)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俗稱過年,它持續(xù)的時間最長。即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
就從先年的二十四說起好了,臘月二十四,俗稱“過小年”,也叫 “小孩子過年”。 這一天,經(jīng)濟寬裕的家庭還會給小孩除壓歲錢之外的禮物,怪不得“細(xì)伢子”盼過年了相傳是日作為“天上耳目臣,人間煙火主”的灶王爺要回天庭述職,叫辭灶。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鬧言碎語不必講,好言善語奏玉皇”, 廿四晚由家庭主婦在鍋灶周圍點燭祭灶,為其“送行”。 人們在過小年前一天要搞大掃除,叫“打揚塵”。這類清潔平時是不大做的,但等到要過年的時候,就要把房間徹徹底底的清掃一遍,湖南話為“打揚塵”!按驌P塵”現(xiàn)在并不單指清掃蜘蛛網(wǎng)、墻頂或者屋頂灰塵,而成為做清潔衛(wèi)生的一個代名詞。以前農(nóng)村是燒的柴,屋頂上方上面全是黑漆漆的一層灰塵,隨著生活水的提高,現(xiàn)在的家庭不管是農(nóng)村還是城市,都很少有燒柴的了,但是大打掃還是必定的。
農(nóng)歷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戶戶剪彩紙,貼春聯(lián),全家團圓聚飲,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團年飯。吃飯的時間是不定的,從凌晨十二點到晚上八點之前都可以,這段時間會聽到各處都有鞭炮聲,表明就是哪一家開始吃團年飯了,說到這里要講講鞭炮了,過春節(jié)放鞭炮是一個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舊時放鞭有兩個意思,一是為了驅(qū)鬼迎神、祈禱五谷豐登:二是為了增加節(jié)日歡樂的氣氛,F(xiàn)在更多的是增加節(jié)日氣氛了。不過現(xiàn)在很多城市禁鞭,無形中削弱了過年的氣氛,不過湖南好多地方過年從來就沒有禁過鞭。眾所周知,瀏陽鞭炮是湖南的特產(chǎn)之一,全國馳名,享譽海內(nèi)外。新中國成立的大典上,燃放的就是瀏陽鞭炮。(呵呵,賣一下廣告)有了這一層原因,湖南過年時都是滿城響聲震耳,硝煙彌漫。放鞭炮也有許多講究,鞭炮在不同的時間燃放,就有著不同的含義。除夕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團年飯時放,意思是告訴人們吃團年飯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鐘聲敲響是放,意為辭舊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開門時放,表示迎來一個嶄新的美好的年頭。鞭炮的大小、燃放的時間隨各家定,但有一點是鞭炮燃放時不能中斷,如有中斷,來年可能有不順利的事情發(fā)生,這是每一個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人們放鞭炮時,都特別仔細(xì),盡量避免中斷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言當(dāng)正傳,湖南人過年,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豬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只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后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征著年年有余、五谷豐登,辣椒當(dāng)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豬肘子嘛,稱“團年肘子”。 有的家里的餐桌會出現(xiàn)雞爪子,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蔬菜類必會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的—年里和和氣氣,事業(yè)欣欣向榮。一般吃年飯的時候是越久越好,具體的意義我不記得了。這一天禁忌很多呢。奶奶那時總是叮囑我們,不要亂說話,比如說:“死”呀,“爛”呀,“壞了”之類的不吉利的話,萬一說漏了嘴,大人馬上就解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說“打發(fā)打發(fā)”;若酒杯倒了,就說“酒潑紅地”。避免因此而帶來不吉利的事情。在初一也有這些禁忌的。吃過飯后大家就會開始再一次的打掃下衛(wèi)生和為晚上的守歲做準(zhǔn)備或是出去到處逛逛。吃過晚餐后,農(nóng)村家家火爐中燃著一個樹蔸男女老幼圍爐共話,至于城市里自然就是圍著電烤爐了,為什么一定要圍個這樣的東西呢,因為——湖南過年時很冷啊!全家老少下棋、打牌、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品吃歡坐等候新年的到來。 當(dāng)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大街小巷鞭炮齊鳴,煙花四起,震耳欲聾,洋溢著濃濃的辭舊迎新的氣氛。小孩則成群結(jié)隊打著燈籠依次去鄰里人家,進門說:“請辭歲”。各家都高興的出門迎接,捧出點心糖果之類的零食,把孩子們的口袋塞得滿滿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后,又迅速地加入辭歲隊伍,一個晚上可得一兩瓷壇的美食,有俗語說:“小孩盼過年”。”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到初一了。也是早上起來放鞭炮,然后吃一些點心后,就要準(zhǔn)備好頭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也就是四川人說的“NAO(這個字不會打)糟”吧。極其的好吃,甜甜的,有點酒香,喝多了對于酒量不好的人來說還真的會醉呢。大年初一民間的講究、禁忌頗多。有的于除夕在大門合縫處貼紅紙“財”宇,在當(dāng)眼處貼“開門大吉”、“對我生財”之類的吉利語,開門時高聲誦之,叫開門見喜、開門見財。在階基和柴灣堆很多柴,諧多財。初一不倒垃圾不掃地,非掃不可時,掃帚不向外而向柴灣掃。初一有的地方不外出拜年,在家呆著,但有的地方講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這句俗語講的是大年初一兒子要攜妻帶子給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給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俗話說得好“遠(yuǎn)親不如近鄰”。湖南人特別重禮節(jié),常以情義待人。這幾天,街坊鄰里們都紛紛走出家門,互!斑^了一個熱鬧年”。我都忘了我們家是怎么樣的,好象兩種情況都有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初五這一天不拜年,人們管初五拜年叫“拜五中”,(“中”字為音譯)這一天已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娘家人這一年經(jīng)濟都不會興旺。如果已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或作為客人到別人家拜年,都是不會令人高興的一件事。還有一個諱忌的是拜年時要看欲拜之人是否起床,如果人家尚未起床,則忌入床前拜年。老輩人認(rèn)為給死人祭拜就是在床頭拜,這一點視為大忌。
初六取六六大順之意,很多商家也會選在這天開門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會選擇這一天離家外出工作,民間諺語:“三六九,往外走”,所以這幾天民航,鐵路、公路等交通系統(tǒng)人流量會大大增加。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講究“七不去(念ke去聲,家鄉(xiāng)話發(fā)音),八不歸”’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這一天,“八”取“發(fā)”之意,工廠上班,商家營業(yè),一切活動都恢復(fù)正常。以后,熟人見面,互道“請拜個遲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jié),又名燈節(jié)。有俗語說:“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燈”。元宵觀燈多是用篾扎紙糊的各式燈籠,有的掛于門頂屋檐,有的就是手拿著去游街了。這一天家家點燭于灶臺屋角,戶戶煮食元宵團。一到晚上便熱鬧非凡,不論大人小孩都會手持燈籠上街去趕廟會、唱大戲、耍獅舞龍、騎竹馬等迎春文藝活動,還有猜燈謎等等,通常是喧鬧通宵,故名鬧元宵。其中以舞龍燈最為普遍,鄉(xiāng)下的舞龍的隊伍是最多的了,民間認(rèn)為耍龍可保清吉,所以“龍”所到之處,鼓樂齊鳴,鞭炮不絕,大家多會賜上一個紅包。而且已婚未育婦女,往往讓“龍”轉(zhuǎn)繞其身,或讓“龍”在床上縮聚成圍,上騎一小孩,名麒麟送子。湖南人拜年、看龍燈、放鞭炮之外,還有唱花鼓戲,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這一點全國各地全都一樣吧,就不多說了。
湘潭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fēng)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nóng)村或城鎮(zhèn),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fā)請?zhí),凡是接了請(zhí)娜思揖鸵来芜M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后,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云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著不少的巫風(fēng)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dá)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愿。
新化
新化元旦必定準(zhǔn)備極豐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豐盛表示這一年愈豐收。長沙習(xí)俗,有客前來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兩枚檳榔,稱為元寶,祝其發(fā)財之意。
【湖南春節(jié)的風(fēng)俗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莆田春節(jié)風(fēng)俗有哪些01-20
湖南有哪些好玩的地方?07-24
南方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01-29
廣州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06-23
中國過年的風(fēng)俗有哪些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