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通用5篇)
在發(fā)生了一個事件或情況之后,我們務必要去調(diào)查清楚情況,我們在調(diào)查結束后還需要完成調(diào)查報告。那么你真的會寫調(diào)查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新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 篇1
春節(jié)是中國最重要的節(jié)日,每當春節(jié),大家都會隆隆重重的慶祝一次,但是你知道各個地區(qū)又有哪些有趣的民風民俗嗎?嘻嘻,不知道吧!那就跟我來,讓我們一起品味那風韻十足的春節(jié)習俗吧!Come on!Let’s go!
首先是我們的家鄉(xiāng)_浙江的習俗。在五花八門的習俗中,最特殊的就是東陽的“抲年鬼”了。舊時,浙江東陽一帶,進入歲末臘月,民間有一種“抲年鬼”的風俗!皰u年鬼”從臘月初一開始,到十五結束。因為,這時候舊歲將要辭去,新年就要到來,為了千家萬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間之鬼抲除干凈,以免禍患滋生!皰u年鬼”者,都為街頭乞丐或無業(yè)游民,頭戴一頂武狀元帽,臉掛一串紅胡子,手執(zhí)寶劍,腰系鐵索,很象鐘馗打扮,挨家串戶地進行吆喝抲鬼。后面跟一隨從,為其吶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隨從者接應一聲“抲”!這樣邊演邊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導、怪抲完斬絕。最后由各家各戶給予扮演者應有的謝情報酬。浙東“抲年鬼”的風俗,源遠流長,起于唐朝。傳說唐明皇一次受瘧疾鬼作崇,久病不愈。一天,他夢見有個大鬼,捉住瘧鬼而啖之,從此病就好了。唐明皇問大鬼叫什么名字?回答說叫鐘馗,就是前番應試武舉,其貌不揚,末被錄取,因而撞死階前。唐明皇醒后,就叫畫工吳道子畫成畫像,并封他為鬼王。這就是后世傳說能淡鬼避邪的鐘馗,以后一直流傳下來。每當家家戶戶準備殺豬宰羊,祈神祭祖,歡歡喜喜迎接新歲之際,有人就利用鐘馗來為各家各戶“抲年鬼”,借以討取吉利的年彩,也乘機搞些錢來維持生計。
怎么樣,我們浙江的習俗有趣嗎?接下來再來看看我們的臺灣同胞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吧。臺灣人過年活動從農(nóng)歷12月16日的“尾牙”開始。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別是生意人,為祈求新年發(fā)財,輒以牲體、金紙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賞員工,此叫“食尾牙”!笆澄惭馈睍r,將要解聘的員工,雇主以雞頭相向,表示明年請另謀高就。因此,臺灣有諺語:“吃尾牙面憂憂,吃頭牙撫嘴須”。意為尾牙餐事關工作去留。農(nóng)歷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與閩南的臘月23日送灶神一樣。祭品中必須有“甜圓仔”(湯圓),粘在灶口,讓灶神“好話傳上天,壞話去一邊”。這一天,還要大掃除,將家中一切“晦氣”掃除掉,好迎新年。除夕,臺灣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農(nóng)歷十二月的大小而別!瓣浴奔礆q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準備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飯”、“壓歲錢”等!按猴垺本褪窃谑⒌眉饧獾拿罪埳喜迳霞艏埖拇鹤。因為閩南話“春”與“!爸C音,意為”歲歲有余糧,年年食不盡”。此外,還在大門后面,豎放兩根連須帶葉的甘蔗,叫“長年蔗”,取又長又甜,以“堅定家運吉利”之意。吃年夜飯“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弊。圍爐時要說吉利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年飯,年年賺!”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長年菜”,象征命長。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諧音,象征長壽。蘿卜也不可少,閩南話叫它“菜頭”,表示“好彩頭”(吉兆)。還要有雞肉,雞的諧音“家”,“食雞起家”,可大振家聲!皣鸂t”時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凈后連根煮熟,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里,以祝父母長壽。年夜飯過后便是守歲。在臺灣,“守歲”也叫“長壽夜“,象征晚輩祝愿父母長壽!敖粫r”(半夜12點)一過,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來敬祀神明,祭拜公媽(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臺灣人過年,還要制作紅龜米果、發(fā)米果、菜頭米果為年糕。紅龜米果以形體像一只龜,外染紅色,上打龜甲印,用來象征人們益壽延齡。家家都用這種糕來敬奉撫育萬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門拜年要請吃糖果和甜仁,并按男女老少說不同的吉祥話。如孩子對老人可以說:“吃個甜,祝你長壽萬年!”同輩之間可以說:“吃個甜,祝你賺大錢!”
我們的臺灣同胞過春節(jié)還別有一番風味呢!但就陜西人而言,TA們的春節(jié)才叫獨具一格呢!年三十,一切準備就緒,家家戶戶再次清掃院落街道,打水壓面條,張貼春聯(lián)、喜貼、窗花、家宅六神,設祖先牌位。歷史上關中風翔木板年畫遠近聞名,其中神畫發(fā)展不下幾十種,遠銷西北諸省。年年有販年畫者來此“請神”、“接爺”。這又是民間宅院的一次窗花剪紙、木板年畫、泥繪彩塑、針織刺繡的大展覽。到了晚上,各家都有一人提著燈籠,帶上香火、蠟、紙陸續(xù)去自家祖墳請先人回家過年。祭神時有些縣區(qū)還有祀神歌。下面介紹周民族發(fā)祥地岐山縣的幾首《祀神歌》:
祭門神:清早起,念真經(jīng),家宅六神你細聽:門里門外你知曉,門神替我操大心。
祭土地神:土地老人本姓韓,你把兇神往出趕:踏動墻土你甭管,一家大小都平安。
祭倉神:倉神老兒你姓鄧,手里拿的盤子秤;你把老鼠拴綁緊,甭到家里打洞洞。
祭井龍王:天皇皇,地皇皇,一家老小敬龍王:龍王爺本娃凈,你把水兒來管清。
通過這次調(diào)查,我覺得春節(jié)的習俗真的是十分有趣,我們應該多去了解他們。
最新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 篇2
一、調(diào)查背景:
春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jié)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
二、調(diào)查目的:
探究春節(jié)習俗,了解人們是如何度過春節(jié)的。
三、調(diào)查內(nèi)容:
1、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是從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痘茨献印飞险f,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jié)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lián)句: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lián)了。至于春聯(lián)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lián)一副,以綴新年。以后,春聯(lián)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lián)。
2、年夜飯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團聚在一起吃團年飯。當然,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長輩家里吃。對于團年飯的菜式和菜數(shù)都是有很嚴格的規(guī)矩的。在我們家。每年的團年飯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魚和雞是必不可少的菜。魚象征年年有余,而雞又是廣東人最喜歡的食物。它們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呢!
3、放鞭炮:
每到春節(jié),華燈璀璨,鑼鼓齊鳴。鞭炮聲
此起彼伏,為沸騰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空中流光異彩,百花爭艷,為佳節(jié)譜成了快樂篇章。
放鞭炮賀新春,在我國有兩千多年歷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燒發(fā)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說起爆竹的起源,有個有趣的傳說!渡癞惤(jīng)》上說:西方山中有焉,長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驚憚,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為之。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說明當初人們?nèi)贾穸,是為了?qū)嚇危害人們的山魈。據(jù)說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到除夕,人們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嚇跑。這樣年復一年,便形成了過年放鞭炮、點紅燭、敲鑼打鼓歡慶新春的年俗。
春節(jié)放鞭炮,作為我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的習俗,歷史悠久,這種活動,雖然可以給節(jié)日增添歡樂的氣氛,但放鞭炮釋放的煙塵,濺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引起火災,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會造成一些人員傷亡。隨著社會和人們的文明進步,對春節(jié)放鞭炮這種習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視。以前我國許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煙花爆竹的規(guī)定,F(xiàn)未解除。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時整放鞭炮也是一種特殊的習俗,它寓意著"辭舊歲,迎新春"。對于迎接新春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守歲"這么說吧,"守歲"其實就是指從大年30到初一期間不睡覺。對于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這是玩的最好時間。當然這也不是盡然的,有些老當益壯的老年人也會和著年輕人們一起鬧新年呢!春節(jié)放鞭炮,作為我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的習俗,歷史悠久,這種活動,雖然可以給節(jié)日增添歡樂的氣氛,但放鞭炮釋放的煙塵,濺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引起火災,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會造成一些人員傷亡。隨著社會和人們的文明進步,對春節(jié)放鞭炮這種習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視。以前我國許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煙花爆竹的規(guī)定。現(xiàn)未解除。
4。應節(jié)活動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鄉(xiāng)鎮(zhèn)會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如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最新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 篇3
摘要:春節(jié)時中國人最在意的節(jié)日,歷史悠久,在每個華人心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區(qū)都有著不同的民俗,春節(jié)亦是如此。我國春節(jié),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后就是掃塵,隨后就要準備年夜飯,年夜飯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個民俗都有著非常美好的涵義及來歷,寄寓了非常美好的祝福與心愿。
關鍵字:祭灶 掃塵 年夜飯 拜年
正文:
春節(jié)時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凝結在每個中國人得情節(jié)中。即使是洋節(jié)如此泛濫的今天卻也沒有哪個節(jié)日可以取代春節(jié)在每個華人心中的無上地位,沒有哪一個節(jié)日有如此的魅力,可以像春節(jié)這樣隆重,這樣深入人心。即使遠渡重洋的游子也會在春節(jié)這天通過各種途徑向家人和祖國送去心中最美好的祝福。
春節(jié)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春節(jié)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隨著世界的變化,春節(jié)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曾經(jīng)在我們身邊習以為常的春節(jié)習俗,也因為時代的制約同我們漸漸拉開了距離。但無可否認,這些今天看來有些不合常理的民俗,都是我們的文化。 我國春節(jié),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shù)纳裣。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jiān)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lián),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舉行過灶祭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jié)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慣。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俺Α敝械摹俺弊质恰叭ィ灰;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nóng)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這一天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福字、貼年畫、守歲年、吃餃子、放爆竹給壓歲錢。過年都有貼門神春聯(lián)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旁,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春聯(lián)原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大紅紙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綠黃三色。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餃子則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時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整個中華大地上爆竹聲震響天宇。
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jù)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梢远毫舫燥垺⑼嫠。
二是禮節(jié)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y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忱。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fā)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jié)。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F(xiàn)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yè)、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F(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結論:春節(jié)時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凝結在每個中國人得情節(jié)中。春節(jié)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春節(jié)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各地的民俗都略有不同,但是都寄寓了美好的祝福。
致謝:本次調(diào)查中,家鄉(xiāng)的長輩們及母校的老師們都給予了我非常大的幫助,再次對他們的'幫助表示感謝!
最新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 篇4
一、關于“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的原因:
寒假期間,我隨家人過了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jié),在過春節(jié)時,發(fā)現(xiàn)了一些風俗習慣,在中國人的過年習俗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過年的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我?guī)е蓡栕咴L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調(diào)查報告的內(nèi)容:
通過走訪調(diào)查了解到:春節(jié),代表了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jié),意味著新春的到來,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復始的過著春節(jié),可為什么要過春節(jié)呢?相傳,古時候有個吃人的怪物叫“年”!澳辍泵扛365天就會出來吃人。有一個聰明的小孩想了一個辦法:他讓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lián),掛上紅燈籠,并放鞭炮。“年”被嚇跑回湖里。從此,人們每年都貼對聯(lián),掛燈籠,放鞭炮。“年”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人們第二天都會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見到了人都會說“過年好”。這個習俗也就被傳了下來。直到今天,人們?nèi)詴f“過年好”。
春節(jié),人們都會在一起吃團圓飯,無論多遠,也都會想方設法趕回家。臘月二十九,人們就開始忙著貼對聯(lián)、“!弊、掛門錢。把“!钡惯^來貼,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們就忙著包餃子,男人們就去“上墳” 。“上墳”意味著想讓死去的親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晚輩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與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餃子成為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習俗。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去“招財進寶”之意;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塊、花生、棗、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春節(jié),長輩會給晚輩們一些壓歲錢,意味著給晚輩們添歲,也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愛與期望;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還得串親戚。人們會從大年初二走親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們交流過去一年的得與失,為新的一年繪新譜!.
三、調(diào)查報告的總結
春節(jié)的習俗來源已久,在中國民族流傳了上下幾千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望“春節(jié)習俗”在中國大地上發(fā)揚光大。
春節(jié)作文
寫春節(jié)作文前,我們可以先回憶下過春節(jié)是我們參加過的活動,如貼倒福、分壓歲錢、吃餃子、撣揚塵、貼年畫、貼剪紙、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掛千千結、貼春聯(lián)等,然后挑一個我們印象深刻的上網(wǎng)查些資料,可以到百度搜春節(jié)的八個習俗,春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等,也可以上 作文素材頻道找到相關資料再進行介紹。
作文題目可以自擬,如歡度春節(jié),春節(jié)游文廟,除夕之夜,美麗的春節(jié),春節(jié)花會
開頭部分:大致介紹一下春節(jié),及春節(jié)的一些習俗,點明你所要介紹的習俗。(略寫)
第二部分:介紹這一習俗的來歷、象征意義等,像剪紙、年畫、千千結等還可以寫寫這些物品的種類、樣子等。(詳細)
第三部分:回憶自己參與這一活動的情景。(詳細)
結尾結尾部分:寫寫自己對這一習俗的感受。
每個部分舉例:
開頭部分:大致介紹一下春節(jié),及春節(jié)的一些習俗,點明你所要介紹的習俗。(略寫)
例:元宵節(jié)是我國的四大節(jié)日之一,元宵節(jié)一過,春節(jié)也就算過完了,所以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熱鬧的。過元宵節(jié)的節(jié)目豐富多彩,有充滿樂趣的看花燈猜燈謎,有喜氣洋洋的舞龍,還有熱鬧非凡的賽龍船。不過,最吸引我們小孩子的卻是那多姿多彩的煙花。
第二部分:介紹這一習俗的來歷、象征意義等,像剪紙、年畫、千千結等還可以寫寫這些物品的種類、樣子等。(詳細)
例:春聯(lián)代表著歡樂祥和。在我們中國,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在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的氣氛。一幅幅春聯(lián)不僅帶來了吉祥和祝福,還帶來了中國古老的濃濃的文化氣息。瞧!“大地春光好,長天曉日紅”、“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江山萬里如畫,神州四時皆春”、“春風送春處處***美,喜鵲報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聯(lián)讓千家萬戶喜氣盈門。春聯(lián)的種類比較多。按照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qū)、橫批、春條、斗方等。因此,貼的位置也不同,如“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橫批”貼在門楣的橫木上。
第三部分:回憶自己參與這一活動的情景。(詳細)
例:記得去年元宵節(jié)的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去工人體育館看煙花。八點整,只聽見幾聲沉悶的聲音,一個個煙花帶著紅紅的火星竄上了天空,幾聲脆響,夜空綻放出幾朵美麗的花朵。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金黃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牽;,火紅的玫瑰花,粉紅的月季、銀色的百合,真是絢麗多彩。隨著一聲聲的炮響,人們在驚呼,在贊嘆,夜色中,人們微微揚起的臉上也變幻著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結尾結尾部分:寫寫自己對這一習俗的感受。
例:我看著那散發(fā)著傳統(tǒng)文化芳香的中華結,仿佛品味到了中華民族遠古的神秘和東方的靈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變?nèi)f化,讓我神往,讓我遐想……
《春節(jié)的街頭》
今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早晨我還沒醒,就聽到了鞭炮的聲音。平靜的社區(qū),今日顯得熱鬧非凡。這熱鬧的喧囂,把我的睡意一股腦的全都打撒開來。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連早飯都來不及吃就沖到門外,看著各家各戶的炮竹,煙花。接著就是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樂”“王阿姨,工作順了”“劉奶奶,身體健康”跟所有的長輩們拜過年之后,媽媽提議說:一會,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氣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熱鬧了。人們手里有提著大袋大袋的菜,身邊的孩子手上握著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著。看!我左邊的一位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轉過頭對一位滿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著:“爸爸,快點!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著那邊超市發(fā)的小氣球的,紅的,黃的,綠的,還有藍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著手說說笑笑的姑娘們,小伙子們,忙綠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這個時候應該是大家最放松,最高興的時候。你看,路燈上還掛著兩個小紅燈,喜氣洋洋的。就像在說,“我們也要過新年,我們也要過新年”。
一進菜市場,那才更熱鬧呢!人流竄動,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見,全是人。還有那翠綠的黃瓜,可真新鮮哪,你看,那金黃色的小花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多么的生機勃勃啊。那鯽魚,鰱魚,青魚,草魚等等在水里游來游去,真是印證了我們中國的老話:年年有魚(余)!黃的韭菜,紅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蘿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鞍!可真夠擠的。”我嘀咕了一句。跟著媽媽買了幾個我愛吃的菜,結完帳就走出了菜場。超市里的收銀臺前也早已排起了長龍。 傍晚時分,街上,又漸漸安靜下來。店主們把店子關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許關門。大家都提著東西回家過年去了。
到了晚上6點左右,社區(qū)漸漸安靜,孩子們都回家吃團圓飯去了。吃完團圓飯7、8點的樣子社區(qū)又重新熱鬧起來。孩子們?nèi)汲鰜矸呕ㄅ诹。這個放個“降落傘,”那個又放個“天女撒花”各式各樣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個都會聚集好幾個孩子,他們在討論誰的花炮最美麗,誰的花炮顏色最多,之后又是陣陣歡笑。大人們或幾個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將;或幾個坐在一起嗑瓜子,剝花生;或看著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爾還要幫他們一下。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自己獨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們陸陸續(xù)續(xù)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勸說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熱鬧景象漸漸被夜幕包圍。我不禁感嘆又是一年到,時間過得可真快呀!
春節(jié)見聞
“當、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家家戶戶的門上早已貼上了或火紅或金黃的對聯(lián),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樂得合不攏嘴。興奮的孩子們有的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品嘗著一年一度的晚會大餐――春節(jié)晚會;有的急著給自己的長輩拜年,發(fā)短信,打電話,所有新年的祝福話語仿佛怎么也說不完;調(diào)皮的孩子正在向自
己的父輩們 “討要”壓歲錢;屋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炸開了鍋,五彩的煙花更是把這個特殊的夜晚點綴得絢麗多姿。
正月初一,農(nóng)歷新年的第一天迎著人們的喜悅祥和而來。我這個平時最賴床的懶漢,今天卻起了個大早,因為我極想穿上我那美麗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我們小孩子走在拜年隊伍的前面,見到長輩們拜個年,說幾句吉利話,就可以收獲一大把的壓歲錢,然后拿到街上去買自己喜愛的東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長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對我們的放縱是那么的寬容,一切都有了!這就是過年的感覺。
“放鞭炮嘍!”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小孩子們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響聲震天,四處飛濺,仿佛要把一個個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炮竹聲接連不斷,熱鬧非凡。
到了吃飯的時候,望著滿桌子平時最愛吃的菜肴,我們小孩子卻一點兒也不覺得餓。大人們在推杯換盞之間,談論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從餐桌上最能說明問題,現(xiàn)在人們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過年!
奔波在走親訪友的路途上,我見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間大地,一條條新修的高速公路縮短了我們的行程,通往鄉(xiāng)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蓋,城市高樓大廈像雨后春筍,一年一個變化……
春節(jié)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那就是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是新的!
最新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 篇5
為響應我院對此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發(fā)展空間;激發(fā)學習興趣,增進生存體驗;形成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我們在重慶市各市區(qū)及鄉(xiāng)村開展了體驗民俗文化,感受節(jié)日氛圍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新春佳節(jié)來臨的契機,依靠自己所學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我們順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會實踐作業(yè)。
實踐內(nèi)容:在開展活動之前,根據(jù)我們各自的特長及優(yōu)勢結合實際,進行了分配。
在調(diào)查新春佳節(jié)來臨之際大連市的文化習俗時,我們采取先農(nóng)村后城市的方法進行調(diào)查,在此期間我們發(fā)現(xiàn)重慶人的過年習俗其實和東北人的差不多。過年講究熱鬧、喜慶,年俗也特別多。
有民謠道出過年的習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小年祭灶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祭灶。東北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老東北過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時用的是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制成,甜中略帶些酸味兒。
掃塵
臘月二十四,為掃塵之時,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在年前將房間里外打掃干凈,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掃除,也叫除舊迎新,徹底清理粉刷干凈迎接新年。
春節(jié)的準備
殺豬:在農(nóng)村,舊時沒有冰箱,最好的殺豬季節(jié)為春節(jié)前,一是喜慶,二是此時天氣最冷,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殺豬的時候要宴請左右鄰居好幾桌人熱熱鬧鬧的,現(xiàn)在也有二十六買豬肉之說。
蒸饅頭:舊時為了春節(jié)期間來客人做飯鍋不夠之備,所以要提前蒸幾鍋饅頭備用,也為春節(jié)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即指此,也有稱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辦年貨:采購春節(jié)用品,如無論家里已經(jīng)多出多少碗筷,為了人丁興旺所以每年春節(jié)都要買幾個;給孩子買新衣服,以圖喜慶;春節(jié)期間出去給長輩拜年的禮物等等。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qū)Α辟N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貼春聯(lián)時間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貼窗花、掛年畫 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帧!案!弊执碇靶腋!薄ⅰ案狻薄ⅰ案_\”。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都將“!弊值惯^來貼,表示“福倒(到)了”。
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寫的就是“!弊。“!弊忠郧岸酁槭謱憽,F(xiàn)在市場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請財神
每家為了來年財源廣進,春節(jié)都要請財神,有的是送上門的,說是請都要花錢買,但是絕對不能說買。
祭神祭祖
春節(jié)時,老東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點,有蜜供、薩其馬等,這些不僅是東北地區(qū)滿蒙等少數(shù)民族的食品,也是東北人家中必備的食物。東北人還有除夕夜吃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后來就和“吉慶有余”、“連年有余”相聯(lián)系。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傳下家譜的就要給祖宗供奉豐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燒紙送“錢”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結束,在結束前女婿是不允許看丈母娘家家譜的。
守歲與“年夜飯”
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須要有魚(年年有余),有雞(大吉大利),其他的隨自己喜歡的定。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
主食是餃子,餃子的說道很多,最好是豬肉芹菜的,要選兩個餃子一個放硬幣,一個放糖,看誰能吃到,誰吃到了就祝福來年一年財源廣進,幸福甜蜜。其實這個祝福很好,誰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氣。餃子煮好了要從鍋心澇第一下幾個丟外面去,據(jù)說是為了敬給過路鬼魂。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過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過年還會備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就是現(xiàn)在的什錦果脯。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放鞭炮
年夜飯做好還沒吃之前要放煙花鞭炮,這是孩子門最喜歡的節(jié)目了。其實煙花春節(jié)一般要放兩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飯和年夜飯前,初一早中晚飯前都要放,還有逢五的日子,等等。
【最新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通用5篇)】相關文章:
春節(jié)習俗調(diào)查報告02-21
京族春節(jié)習俗11-07
仫佬族春節(jié)習俗11-07
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介紹01-28
廣東春節(jié)習俗揮春01-25
納西族春節(jié)習俗11-07
東鄉(xiāng)族春節(jié)習俗11-07
鄂溫克族春節(jié)習俗11-07
景頗族春節(jié)習俗11-07
土家族春節(jié)習俗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