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貼門神的由來解說
門神,即司門守衛(wèi)之神,是農(nóng)歷新年貼于門上的一種畫類。 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wèi)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于門上,用以驅(qū)邪避鬼、衛(wèi)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jié)貼門神的由來解說相關內(nèi)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春節(jié)貼門神的由來解說
以前,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買張門神貼在門上,一是表示吉慶,二是為了“避邪驅(qū)魔”。
關于門神的來歷,戰(zhàn)國時代的一部著作里有這樣一個神話記載,東海度朔山中,有一棵盤曲3000 里的巨大的桃樹,其枝伸向東北方的鬼門,所有的鬼怪來往皆從此出入。樹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櫑,專門監(jiān)視鬼的行為,發(fā)現(xiàn)哪個鬼胡作非為,便用草繩捆起來喂老虎吃。于是,人們就在兩塊桃板上,畫上神荼和郁櫑的像。置以門側(cè),以御百鬼騷擾。這是傳說中最早出現(xiàn)的門神形象。
經(jīng)過歷代演變,門神的內(nèi)容也不斷發(fā)生變化。唐代的門神已不是神荼、郁櫑,而換成了秦瓊和尉遲敬德。相傳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因惡夢而生病,半夜三更時分,常聽到鬼叫。這事被大臣們知道后,就推薦開國名將秦瓊和尉遲敬德全副披掛,在門外徹夜守衛(wèi)。沒出幾夜,太宗的病果然好了。爾后,他就命畫工畫了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像,貼在門上,借以鎮(zhèn)邪避祟。這個作法,很快在民間流傳開來。后來,門神又不斷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人們把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像(也有其他圣賢的像)貼在前門迎客,把傳說中的捉鬼能手鐘馗的畫像懸于后門上趕鬼,自以為前后把得緊,野鬼鉆不進了
門神與唐太宗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大舉屠殺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家族,甚至連嬰兒也不放過。晚上睡覺常常聽到臥房外邊拋磚擲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宮夜夜不寧。他有一段時間經(jīng)常做噩夢,夢到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帶著妖魔鬼怪來殺他,心中十分害怕,夜間難以入眠,于是讓手下兩員大將秦叔寶和尉遲恭手持兵器站在門前站崗,這樣便能夠安心入睡。可時間長了,兩員大將長期夜不能寐,最后雙雙病倒,李世民只得命人將他們的形象畫在紙上,貼在門上,用來震懾妖魔鬼怪,這就是秦叔寶和尉遲恭作為門神的由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人們對于門神的要求,已不僅是辟邪免災,還希望從他們那里獲得功名利祿等。至遲在明代,武士門神像上,已常添畫“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皆取美名,以迎祥址”。以后更取消門神的祛邪義務,專事祈福的,于是民間形成天官、狀元、福祿壽星、和合、財神等為門神的風氣。
拓展閱讀:
春節(jié)習俗
【貼春聯(lián)】
研上濃濃的墨,一揮而就的是飽含深意的`“春之祝福”:“千門萬戶日,獨把新桃換舊符”,“金猴玉兔弄春色,紫燕黃鶯彈妙音”,“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甬上書法好手沈元魁、裘穎、龔烈沸、沈師白等人所書的火紅春聯(lián)轉(zhuǎn)眼間掛滿了天井廊下。按照老底子的規(guī)矩,春聯(lián)是在除夕夜掛到大門口的。
【開門炮】
大宅門緩緩打開,穿紅著綠的孩子們簇擁著太公太婆走出來,“嘭”的一聲,開門炮沖天而起。大人們互相道賀新年,“鼠年大吉”的大紅剪紙前,提花燈、踢毽子、吃冰糖葫蘆的孩子展開笑臉。開門炮是歡度春節(jié)的第一個信號,這一習俗在農(nóng)村尤甚,它表示這家主人在新年的第一天依舊保持著開門出工的勤勞習慣。
【祭祖拜年】
拜年真的是要拜的,太公太婆拜的是祖宗,晚輩們是給長輩拜歲。麻餅、芝麻糖、瓜子、花生、紅棗、桂圓、桔子、蘋果擺了滿滿一桌子,這些都是招待小輩孩童的零食,稱“盤手果”。未成年的晚輩行拜歲禮后,可以得到拜歲錢,因此這是孩子們的開心一刻。
【吃湯團】
“吃了湯團,團團圓圓”,以白糖、豬油、芝麻粉做餡的豬油湯團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也是大年初一早餐必吃的。寧波有一首兒歌這樣唱道:“拜歲拜嘴巴,坐落瓜子茶,豬油湯團燙嘴巴!睖珗A是整個春節(jié)期間寧波人待客的主要點心。
山西春節(jié)習俗生活中有節(jié)日,節(jié)目中有民俗;風俗使節(jié)日代代傳承,節(jié)日使生活五彩斑斕。舊時,太原地區(qū)月月有節(jié)日,而最隆重、最熱鬧,風情最濃厚的要數(shù)過年了。
舊歷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間稱過年,為區(qū)別于公歷元旦,后來又稱過大年。舊日,臘八節(jié)過后,太原人就忙著準備過年了,氣氛一日濃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為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從這天以后,年事準備工作達到高潮。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貼扎,指各種對聯(lián)、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按照傳統(tǒng)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后,出門拜年,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fā)財”、“一年如意”之類。
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為虔誠。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為祭祀財神之日。民國以后僅在過年時于錢垛、錢柜或?qū)TO神位神龕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雞、鴨、豬、羊。祭罷財神,方赴有買賣往來的各商戶家中拜年。
舊日過年,時間拖得很長,一直持續(xù)到二十五日天倉節(jié)之后。初五日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氣朗則利人口繁衍。初八黃昏后祭星神,于院內(nèi)點燈七盞,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初十俗稱“十不動日”,相傳是日老鼠娶親。十三到十六為元宵佳節(jié),幾日之內(nèi),夜間燈火輝煌,社火秧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jié)”。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為“老添倉”,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眾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jié),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jié)束。
漢族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節(jié)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谷子生日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小年朝
即天慶節(jié)。宋代宮廷節(jié)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貼“赤口”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nèi)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戌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后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fā)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春節(jié)貼門神的由來解說】相關文章:
新年春節(jié)貼福字由來02-15
春節(jié)作文:春節(jié)中貼春聯(lián)習俗的由來01-09
關于板門上貼門神的歇后語03-16
新春貼對聯(lián)的由來02-16
立秋“貼秋膘”的由來01-03
關于歇后語由來解說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