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效能父母的21個教子習慣》讀書筆記摘抄

時間:2022-10-26 11:44:27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高效能父母的21個教子習慣》讀書筆記摘抄

  1. “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空洞的威脅嚇不住聰明的孩子

《高效能父母的21個教子習慣》讀書筆記摘抄

  規(guī)矩是客觀的限定,不依賴于父母情緒的好壞,孩子容易忘記預先的約定,也沒有成熟到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要不時提醒幫助孩子記住,但絮叨的數(shù)落和空洞的威脅沒有用。

  指令明確孩子才不會蔑視規(guī)則。說一不二,孩子才不會破壞規(guī)則。當規(guī)則被孩子置之不理時,要用行動,而不是空洞的威脅,去獲得期望的行為。

  2. “我真的很擔心你”─化干戈為玉帛的談話技巧

  問題分孩子的問題,父母的問題,沒有問題,要解決問題先要理清問題的歸屬。當孩子的行為你不接受時收起指向孩子的手指,用“我”來開頭,告訴孩子他們的行為對你產(chǎn)生的影響。

  描述孩子的行為+自己的感受+造成的影響(如用“你晚回家不打電話給我,我很擔心,有點坐立不安”代替“你太不像話,晚回家也不打個電話,真是不為人著想” )

  不但要告訴孩子你的感受還要告訴他為什么你有這樣的感受。不低估孩子為他人需要改變自己的意愿。

  3. “你不知道我是多么恨他”─ 做善于傾聽的“開門人”

  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往往錯誤地把孩子的問題當成是自己的問題,迫不及待地去評論、建議,從而把孩子的傾訴欲望打消了。歸根到底這些問題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父母則充當配角,傾聽孩子的感受和他們自己的解決辦法,如果孩子邀請再不遺余力的幫助。引導孩子去說話,使孩子在交流過程中發(fā)泄自己的情緒,理清思路,繼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常用話語“哦”“我懂了”“嗯”“有意思”“怎么樣啦”“真的?”“后來呢”“我想聽”“講下去”“我很感興趣”“你有權(quán)表達你的感受”“爸爸愛你,也想更了解你”

  積極傾聽,理解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言語把這種感受講述出來,不要只是重復孩子的話,那變成鸚鵡學舌,會讓孩子覺得你毫無誠意。

  4. “憑什么呀”─ 用“無權(quán)威法”來贏得權(quán)威

  先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用第3條的積極傾聽法)第二步父母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簡短清晰,不要喋喋不休的講述擔心,憤怒),最后大家商量出解決辦法。不要評價一個想法“愚蠢”最好說“這個辦法對我不公平”“這個辦法不能滿足我的需要”

  5. “我哭,我哭,我大哭”─ 應用“強化定律”矯正孩子的行為

  如果人們在無意中做出某種行為之后得到了獎賞,就會多作出這類行為,如果導致懲罰,會回避這種行為。得不到強化的行為最終會消失,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適用于這個定律。父母要學會堅持,不因哭鬧心軟,不和孩子討價還價。(哭代表真實需求的小嬰兒除外)避免不經(jīng)意中強化了不期望的行為,弱化重視的行為。

  要教育好子女對事物的好壞有一個始終如一的見解。要向孩子解釋你的行為,為什么批評他,為什么表揚他。把是非觀傳遞給孩子同時確保你自己的行為符合是非觀。

  不用擔心他們會搞不清愛他們和對某件特定事情不滿的關(guān)系。

  6. “我很想要那個玩具,可是媽媽不喜歡”─ 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

  讓孩子挑玩具,卻用自己的好惡來判斷,最后變成不是媽媽選的都不能買,并反過來責怪孩子不懂事,孩子忍受媽媽的干涉最后進行反抗,引起了沖突。可以預先提出一些建議,作出解釋和規(guī)定,允許孩子在一定范圍內(nèi)發(fā)揮自主權(quán)。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長提供的選擇,那么讓他自己提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7. “我以為你忘記了”─ 學會獎勵和稱贊孩子

  當孩子改正錯誤做出良好的行為之后,父母容易視作理所應當,忽略對孩子付出努力的肯定,讓孩子失去鞏固的興趣。根據(jù)條件反射和強化的原理,如果喜歡自己行為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就會傾向于重復,不喜歡后果就會減少行為。獎勵是強化,懲罰是消退。

  年幼的孩子自我評價還沒有發(fā)展好,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建立在他人對他們的評價上,經(jīng)常接受負面評價很難成長為自信的人。

  獎勵必須迅速給予;獎勵不一定是物質(zhì)的;獎勵不能濫用. 每一件事情都給予物質(zhì)獎勵,容易引起每做一件事情都應該有獎品的觀點。父母有時試圖用獎勵“賄賂”孩子改變不良行為。懶床就有巧克力吃,濫用獎勵,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走向期望的反面。

  稱贊要具體:寶寶會自己穿衣服了比寶寶真棒具體,孩子知道為什么得到表揚會強化鼓勵的效果。

  空泛的稱贊會使人懷疑(他真的喜歡么?),困惑(他為什么喜歡呢?),甚至焦慮(下次怎么樣才能讓他喜歡呀?)

  描述性稱贊,在描述的后面,把值得稱贊的行為總結(jié)成一個詞“你把窗子灰都擦了,這叫細心。”

  8. “我不要打針,我怕”─ 抓住挫折帶來的機會

  正視挫折克服恐懼:父母小看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撒了善意的謊,孩子發(fā)現(xiàn)事情不像他們預想的那樣,會驚慌生氣。像甘地夫人一樣“坦誠告訴孩子手術(shù)會有痛苦”。父母總試圖對困難遮遮掩掩,不讓孩子去正視,孩子也會認為困難是很可怕的,而且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

  放松粗養(yǎng),在孩子受挫時克制焦慮情緒。孩子如何理解和面對挫折和父母對此的反應息息相關(guān)。幾個月大的孩子就有模仿成人情緒的能力,或者說成人情緒對他們很有感染力。孩子摔倒,父母很擔心,孩子產(chǎn)生恐慌就哭了,父母再一安慰,就強化了哭鬧。所以改放手要放手,即使孩子受到傷害,父母也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面對挫折其實考驗的父母的勇氣。

  理解孩子的困境,做他堅強的后盾孩子遇到困難產(chǎn)生沮喪、恐慌,此時再去打擊孩子,就會讓他覺得父母缺乏理解和溫情,這樣對孩子就傷害大于益處。認同孩子的感受,讓他平靜下來。做后盾而不是前鋒,給孩子嘗試的機會不再有困難的時候馬上替他解決但如果孩子力所不能及,嘗試幾次后家長應該適當幫助孩子滿足,體驗到成功喜悅激勵他繼續(xù)努力。這個度要結(jié)合孩子的能力和性格把握。

  9. “你還小,讓我來幫你”─ 不要阻礙孩子的自我實現(xiàn)

  孩子能通過自己的力量跨越障礙,從而獲得自我實現(xiàn)的快樂,哪怕是很小的孩子,都有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營造有利于孩子活動的環(huán)境,不是限制他們的活動。沒有傷害的行為,就不要干涉,而是積極想辦法保證孩子的行為不帶來危險。“別跑啦,回摔倒”“別坐下,地上臟”“快點啦,太磨蹭”…這些指令有可能阻礙孩子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意愿。

  適應孩子的“步伐”,等待他們自我實現(xiàn),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方便去拔苗助長。孩子系鞋帶,家長等不及就去幫忙;自己吃飯,吃不了多少還灑了很多,所以就不如喂了…讓孩子自我實現(xiàn),開始要花很多時間等待,去收拾殘局,但成功之后確能大大解放家長,節(jié)省更多時間。

  10. “不是我干的”─ 制止孩子扯謊的4個技巧

  34歲的孩子常常分不清現(xiàn)實和他們的幻想。孩子在這個階段想象力豐富,會即興隨意的把聽到的看到的想象加工后套到現(xiàn)實的人或事上去,出現(xiàn)“撒謊”,但這種撒謊沒有明確的目的,屬于幻想型撒謊。

  56歲的孩子已經(jīng)能夠分清現(xiàn)實和幻想,也能理解他們行為帶來的后果。這時候撒謊就有可能是為了逃避懲罰。

  78歲的孩子不僅能分清現(xiàn)實和幻想,還慢慢理解什么是善意的謊言,撒謊原因就很多。

  所以撒謊的時候通常反應孩子內(nèi)心并不愉悅。此時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1覺得小謊無所謂,沒有建立好榜樣;2跟孩子說“說實話就不罰你”,但孩子承認了之后卻還是懲罰孩子;3對孩子期望超過孩子的能力。4對孩子懲罰過于嚴厲,所以更需要撒謊來逃避;5故意給孩子設“圈套”,“引誘”孩子撒謊;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到言行一致;不要明知故問,變相鼓勵撒謊;不要扣“”撒謊的大帽子。分清學齡前兒童“謊話”背后的含義。營造寬松的家庭氣氛,不讓孩子害怕講真話,如果孩子承認錯誤那不要再責罵而是一起討論如何彌補過失。

  11. “別走!別離開!帶上我!”─ 建立孩子的安全依戀

  安全依戀的孩子在陌生環(huán)境里如果母親在身邊可以玩得很津津有味,但母親離開會不安,但鬧得不厲害,母親回來會歡迎母親,并很快安靜。但焦慮型依戀,同樣的環(huán)境不能專心的玩,會經(jīng)常纏著母親,母親離開也會大鬧,即使母親回來了,也依然不安。

  所以對孩子的需要迅速作出正確的反應對孩子的哭泣迅速作出反應,不是說一定要每次都抱起來,還可以拍拍孩子,和他說話,多親密接觸,撫摸擁抱,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值得信任的,可以依靠的。有時候父母將工作的情緒宣泄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態(tài)度完全取決于自己心情的好壞,有時候親近有時候不理不睬,這會讓孩子困惑,因為他無法預知自己的行為將會引起怎樣的反應;

  和孩子玩躲貓貓幫孩子通過這個游戲?qū)W習到客體永久性的概念,父母離開后還會回來,這不是可怕的事情;

  建立良好的告別和重聚儀式每次都跟孩子說明,要去哪里,去多久,并擁抱、親吻孩子。避免偷偷摸摸走了之后孩子發(fā)現(xiàn)會更恐慌,而且每次都一聲不吭的走,孩子就會不斷的設想你什么時候又會突然消失,心理會時刻處于壓力之下,會更加纏人。平時也要鼓勵孩子,讓他感到能獨立一個人玩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媽媽做飯的時候,你能自己玩積木,真了不起“;

  切忌對孩子說“不要你了”

  孩子都是害怕被父母遺棄的,一定不能用這個去威脅孩子,讓孩子產(chǎn)生可怕的想象,另外如果孩子看透你的威脅,也影響了他對家長的信任,甚至產(chǎn)生怨恨。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其實包含著孩子對父母深厚的愛。如果有人逗孩子“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一定要制止。

  從建立安全依戀開始,重視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

  12. “我想留這樣的發(fā)型”─ 讓孩子“自食其果“

  孩子吃了虧,父母比孩子還沮喪“我早就告訴過你…“

  自食其果是孩子學習自立的重要一課,是替代懲罰的好辦法,更會讓孩子認識到他的錯誤,吸取教訓,從而改變錯誤行為。沒有實質(zhì)性危害的事情,不妨順其自然,讓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后果,從而反思自己的行為。

  13. “我只想知道怎么補救”─ 取代懲罰的6個方法

  管教的重點在于找到有效的可以取代懲罰的方法。

  用“請孩子幫忙“取代懲罰給他一點他感興趣又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并對他的幫助表示由衷的感謝;

  用“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代替攻擊孩子的人格但不要讓孩子感到因為他的錯誤而不再被愛。

  用“告訴孩子怎么彌補過失“替代懲罰孩子犯錯往往是無意的,如果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錯在哪里,有機會彌補過失,他們會非常愿意證明自己還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當他做錯了事情,他能夠積極尋求辦法來彌補過失,而不是消極的認為“我做的事情毫無價值”。

  用“提供選擇并采取行動“替代懲罰比如超市里孩子亂跑,可以說“你不要亂跑,現(xiàn)在給你選擇,你是要好好扶住推車走還是坐在推車上?你自己選”這個方法要注意,提供的選擇要使合情合理的,否則難以讓孩子信服,達不到促使他們反省的目的了。

  用“自食其果”代替懲罰

  用“商量解決問題法”代替懲罰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說出你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一起寫下所有的方法(不帶評論),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并付諸行動。

  14. “媽媽,我來照顧您”─ 和孩子共建責任感

  首先,和孩子平等相處。朋友在你家弄亂東西,你一般不會出言干預,但對孩子卻很難克制自己不去命令。

  父母對孩子實行寬松政策,孩子想做什么做什么并不是真正的平等;父母壓抑自己的需求,委屈求全的滿足孩子的欲望也不叫平等。

  平等意味著尊重對方的需求,相信他的智慧和能力,信賴她的品德,理解并允許他保持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或生活方式。

  其次,讓孩子自己作判斷和選擇。另外要注意孩子不可能全面細致的思考問題,家長讓孩子分布思考,但不是把問題囫圇吞棗全部丟給孩子。

  讓孩子參與家庭的決定。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家庭成員,誰的需求都不比誰的重要,一切需要以“合理”作為基礎。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不光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是孩子自身的需求。

  15. "不用你幫,我自己能穿”─ 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孩子自立

  首先,尊重孩子自己做事的努力。父母不要大包大攬的搶過來“幫”孩子做完,也不是盲目的鼓勵“試試看,很簡單!”

  “這不太容易”“這有點難”,這樣孩子如果成功了會為自己解決了一件難事而感到自豪,如果沒有成功,至少不會產(chǎn)生挫敗感。例如用“瓶子很難打開,有時候用勺子敲開一邊會容易一點”代替“把瓶子給我”

  鼓勵孩子和他人打交道。不替代孩子回答別人的問題,比如別人問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啊”家長會插話“說啊,告訴叔叔你叫什么名字”,不如安靜等一下,等孩子自己開口。父母用簡易的口吻讓孩子和他人打交道,而不是指使他們。如果孩子不愿意也不要著急貼上“膽小”的標簽。

  鼓勵孩子利用外部資源。

  我們不僅要忍住時時為孩子任勞任怨的沖動,忍受孩子可能遭遇失敗的擔心,還要懂得尊重他們?yōu)榇怂鞯呐Γ亲o他們自己做事情的熱情。不為了眼前的方便替孩子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耐心的,循序漸進的放手。

  16. "一顆糖果的誘惑”─ 教孩子在等待中學習克制

  生活中看到孩子往往欲求過分,一是“欲求的對象過分”剛吃過一塊蛋糕還要一塊;一是"欲求的時間過分",不管什么需求,一旦產(chǎn)生必須馬上得到滿足,看到喜歡的玩具必須立即得到,即使答應回家拿錢買都回苦鬧。

  父母不能理性的看待孩子的欲求過分,常在有意無意中縱容和培養(yǎng)了孩子的這種哦心態(tài)和習慣。為了滿足孩子喝水的要求,要暖瓶倒到大碗,大碗到小碗還不停用嘴吹...父母被動的滿足孩子的每一個要求,那就會成為孩子的奴隸,即使忙得腳朝天也不會讓孩子得到一般的滿足。嬰兒時期,父母對孩子的啼哭要及時準確的回應,因為這些是他們真實的需求,但孩子能聽懂之后,可以和他們解釋“牛奶還在微波爐里,等一等就好”。孩子漸漸長大,學會利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后,父母就更該有意識的訓練他們的耐心,讓他們在等待中培養(yǎng)抵制誘惑和欲望的能力。

  用延遲滿足來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和自制力。耐心和克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培養(yǎng)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一些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使他們即刻滿足的欲望不是那么強烈。要記得說清楚延時滿足的原因,如為了不挨燙,保持禮物神秘感等。陪孩子一起等待,他們也覺得延時滿足是理所應當?shù)摹?/p>

  “這雙鞋不是你立即要用的,我們等幾天到打折那個周末買吧”習慣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孩子,才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為自己的要求被拒絕或暫時被拒絕而大鬧情緒,大動干戈,將來也能抵擋住眼前的小利誘惑,懂得權(quán)衡怎么樣做能使得自己獲得更大的好處,并有意識的調(diào)節(jié)和支配自己。

  對非必需的要求,父母可以說“不”.父母如果覺得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屬于無理要求,那就不能給予滿足,要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他喜歡的東西都能得到。

  通過社會交往讓孩子學習等待和克制。“在幼兒園,要輪流玩玩具”社會的運行不依賴個人的愿望,多參與社會活動,就能學習到社會贊許的游戲規(guī)則,忍耐和克制的美德就能得到發(fā)展。

  父母不會對孩子有求必應更不會有求立應。相反,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等待和克制的習慣,因為,越高成就的取得,需要越多的自制力和耐心。

  17. "你有自己的錢”─ 發(fā)揮幽默的力量

  用幽默贏得孩子的合作。把家務寫在小紙條上,放進不同顏色的氣球,飄在空中,每做完一個扎破一個氣球。煩惱變成游戲。孩子喜歡用逗樂的方式提醒自己,比如模范機器人的口音說話,請-把-冰-箱-關(guān)-好。幽默的發(fā)揮不僅需要父母保持愉悅、寬容的心態(tài)、還要求父母“蹲”下來,從孩子的視角,用貼近孩子的方式來表現(xiàn)事物的趣味。

  用幽默來化解孩子的煩惱。孩子出了洋相,對成年人可能是小事,但對孩子可能像天塌一樣,也許父母自嘲回憶自己的童年丑事就能化解孩子的焦慮。

  捉弄并非幽默。拿東西給孩子,不痛快給,卻非要孩子說甜言蜜語,不說就裝作要把東西拿走,這種逗樂容易讓孩子感覺不受尊重,別人這樣的時候家長也要及時阻止。

  18. "住手!”─ 正確對待孩子的欺負和被欺負

  霸道絕不是可以贊許的品質(zhì),如果媽媽不去教育他,自會有更霸道的孩子“教育”他。

  給幼兒示范正確的交往技巧,不要放大孩子貌似“攻擊性”的行為。

  對有危險的行為一定要制止,保護孩子不受傷害。

  公正處理孩子之間的沖突,不要因為“面子”問題讓孩子再次受傷。如果你不公正,那么孩子會想:這種行為明明是錯誤的,但為什么別人可以做,我卻不能?

  有家長主張以牙還牙,但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只是保護身體、捍衛(wèi)自尊的最低級手段,有時候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19. "寶貝,今天沒有湯”─ 尊重自己的感受

  我們接受的觀念是“父母應該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于是通常壓抑自己的不滿或者疲憊,盡量去滿足孩子的要求。但父母也是普通人,我們不會因為成為父母而突然變成圣人。我們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的限度。如果一味忽視自己的感受,事情的結(jié)果往往是大家都不想要的,因為我們最后的行為往往會暴露我們的真實感受。

  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與孩子友好相處。人的感受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壓抑而消失。作為父母,如果能夠告訴孩子自己真實的感受,那么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心態(tài)會變得更為平和,情緒會更穩(wěn)定,處理事情起來會更合理。

  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教會孩子尊重他人。父母告訴孩子自己真實感受時,也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學會體諒別人的心情,尊重他人的感受。

  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能受孩子情緒的影響。父母可以接受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但不應該受他們的影響。想一想,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僅僅是為了讓孩子高興嗎?不是,我們的責任是讓孩子更好的長大成人。

  20. "看,這是什么”─ 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活動

  媽媽在游戲過程中,不要一直試圖使自己處于主導地位,多次調(diào)整孩子的注意力方向。孩子玩得高興的時候,父母突然提議“我們?nèi)ネ娣e木吧”“你在干什么?我來陪你玩吧”。有些父母喜歡指導孩子“正確”的玩法,糾正孩子“這是XX,不是XX”。

  尊重孩子的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一方面嬰幼兒注意力時間較短、范圍較窄,屬于正常現(xiàn)象。另一方面,大人隨意支配孩子的活動,不給或極少給他們留下自由玩耍的時間和空間,也造成了孩子難以發(fā)展專注力。

  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我們常常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來介入孩子的活動。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幫助孩子。真正的幫助是“觀察”“等待”和“傾聽”。如果你察覺他們遇到問題,也不要過早的介入,而是等待,給他們一個機會專注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當孩子來求助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傾聽,讓他們有機會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需求。

  尊重孩子的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如果孩子在自由探索的時候,我們直接給他們答案或者直接替他們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喪失積極探索的意愿。所以尊重孩子的活動,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觀察、體驗這個世界,讓他們?nèi)L試錯誤和失敗,由此體會解決問題的喜悅和自豪感。而不是用成人所謂“正確”的玩法來限制他們。

  但不是讓父母絲毫不關(guān)心孩子的游戲,需要指導孩子,教他們某種技能的時候,也要先觀察他們,注意他們的興趣,如果你的引導符合孩子的興趣,那會事半功倍。

  21. "這是我的!”─ 教孩子學會分享

  對于1,2歲的孩子來說,因為父母無微不至的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他們以自己的感知覺來認識和探索世界,所以他們的世界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分享并不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領。2,3歲的時候,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懂得了自己的所屬權(quán),教會孩子分享,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所屬權(quán),孩子特別在意的東西,如果不愿意分享,不要勉強,不貼上“小氣”的標簽。懂得分享的道理,但控制行為的能力還不夠,所以還是要經(jīng)常提醒他們。

  通過榜樣來樹立分享的概念。做好預防措施防止爭搶。用轉(zhuǎn)移注意力和地點的辦法化解沖突。用交換和輪流“預習”分享。用鼓勵鞏固分享。

【《高效能父母的21個教子習慣》讀書筆記摘抄】相關(guān)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08-08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15篇02-19

高效能人士的7種習慣09-26

讀書筆記摘抄好句摘抄11-04

讀書筆記摘抄03-30

讀書筆記摘抄大全10-26

《活著》讀書筆記摘抄03-30

讀書筆記摘抄句子03-31

《習慣的力量》讀書筆記12-10

贊美父母的經(jīng)典句子摘抄大全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