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讀書筆記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長》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成長》讀書筆記1
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學習走路、說話,跌倒了、說錯了,不會害怕和丟臉。后來,我們懂得了更多,反而怕這怕那,止步不前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轉變了思維模式。《終身成長》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讓我們找到自己恐懼、苦惱和失敗的原因。同時,它將幫助我們突破這些阻礙,獲得成長,達成目標。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齡。無論何時,停止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人的兩種思維模式:
1、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這讓人們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征。他們會把發(fā)生的事當做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1)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非好即壞,所以難免失真。他們的評估結果,有些被夸大,有些很模糊。
2)希望確保自己的成功,他們認為聰明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這讓他們極力掩飾不足,最后變成不愛學習的人。
3)如果某件事中失敗了,他就成了失敗者。在這里,他們的失敗,從一種行為轉變成了一種身份。
4)只有無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為某件事付出努力,說明你不擅長做這件事。
2、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yǎng)。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
1)相信能力可以培養(yǎng),所以對自己的現(xiàn)有水平,他們能以開放的`心態(tài)評估。同時,由于以學習為目標,他們也需要對自己的現(xiàn)有水平有一個準確的評估。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2)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而這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實現(xiàn)。
3)即便失敗是痛苦的,但她不能對你下定義。它只是一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而且,我們還能從中學習和受益。從失敗和挫折里受益,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4)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們欣賞天賦,更崇尚努力。
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1、固定型思維模式限制人的成就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不屑于努力,不注重學習方法,把他人當成審判者而不是同伴。這將阻礙他們取得成就和獲得成長。
2、成長型思維模式幫助人們發(fā)展能力、取得成就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能明確目標,不斷優(yōu)化學習方法,并樂于向同伴學習。這將幫助他們提升能力和取得成績。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則注重學習方法,善于尋找學習規(guī)律,并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認為,成功來源于學習、努力和自我提高;挫折能給人以動力、經驗和教訓,讓你變得更好。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他們的世界里充滿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無論看待自己或他人,他們都相信人具有發(fā)展?jié)撃堋?/p>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總是追求證明自己、強調“我”,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則更重視“我們”。
在社交過程中,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把社交當做一種調整,他們擁抱挑戰(zhàn)。而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則害怕冒險。
在教育孩子中,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他們尊重孩子的興趣,重視孩子擁有完整的人格,鼓勵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的更好。
如何將成長型思維模式傳授給他人?
1、掌握稱贊的方法:對的稱贊方式,不是去夸獎孩子的能力,而是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是夸他們聰明,而是要肯定他們付出的努力。
例子:你的進步說明你真的很努力。你反復復習,劃出重點,一遍遍做測試。你的方法確實湊效了。
2、正確面對孩子遇到的挫折:父母應該對挫折表現(xiàn)出興趣,引導孩子面對和處理挫折,把挫折視作學習的好機會。
3、重視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老師需要關注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避免學習死記硬背。
通往成長型思維的四個步驟:
1、接受:每個人都是成長型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混合體。對固定型思維模式,我們不必感到羞愧。我們首先得承認它、面對它、接受它。
2、觀察:我們得知道是什么引發(fā)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明確它出現(xiàn)的原因。
3、命名:給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人格取一個名字,用它警醒自己。
4、教育:固定式思維模式是為了保護你,讓你感到安全。但它的方法卻做不到這一點。所以,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它溝通,教育它,它就能支持和幫助你。
改變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觀念、認知已在我們的大腦中運行了很多年。改變是痛苦的,我們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懼,以及未知作斗爭。改變也許艱難,卻從未有人說過不值得。何況,你我都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不是嗎?
《成長》讀書筆記2
在一個知識可以變現(xiàn)的時代里,如何讀書,怎么樣選書,想要從書中得到“黃金屋”,偶遇“顏如玉”,我們需要掌握什么樣的讀書技巧?
我算是很喜歡讀書的一個人,但是總覺得不得要領,難以入門。我覺得讀書,真是個技術活,并不僅僅是認字,讀句就可以的,還需要很好的理解能力。
我們要怎么讀書?
我想讀書大概分為這么幾種:
1、漫無目的的讀
這個階段不刻意的選擇,什么都讀,這樣可以使閱讀變成一種需求,還可以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收貨,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基礎,鍛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
泛讀,往往被理解成泛泛的讀,換之 廣泛的讀,一字之差,就讓我們理解發(fā)生了巨大的偏移。
2、有選擇的讀
這期間,我們就可以隨自己的喜好,來挑選各類書籍,形成自己的書單。但是盡量不要按照別人開的書單,即使是那些大牛。
每個人的閱讀水平不同,喜好不同,審美不同,你喜歡傳統(tǒng)文學,我關注網絡文學;你愛讀 紅樓,我偏好 水滸。口味不同呢。
向別人索要書單,是使自己挑書能力逐步退化直至為零的最有效方法。
這時候選書的建議是。
這里有繁殖能力的知識,說的是能更多的用的到的知識,而不是那些偏門的冷知識。舉個例子(我也不知道真假)有些人是三色視覺,有些人是四色視覺。這樣的知識,繁殖能力就很弱,沒什么用。交叉能力弱。
3、有針對的讀
這個階段讀書的量就少了,但是有深度。做到可以通過閱讀習得任何技能。
一本書只要有必要,即使讀不懂也要讀完。誰說一本好書,只能讀一遍?誰說一本好書,一遍就能讀懂?誰說一本好書,不能讀讀很多遍?
4、關聯(lián)閱讀
我們學到的知識,不應該是碎片,各種知識應該結成一個網,這樣才是最好的結構。
能力都是融會貫通的。
比如,我學的是土建專業(yè),如果我不做這個,我還可以去干考古,我熟悉這些結構。這個世界是聯(lián)系的,沒有什么是孤立的。所謂的一法通,萬法通。
怎么做呢?
不斷思考這個道理還能用到其他什么地方呢?
5、什么都看
不斷豐富自己,現(xiàn)在不是講究 T 型人才麼!
閱讀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好的理解這個世界。
總結一下:泛——精——泛
換個理解方式:全盤接受———部分接受———不能接受的還能想一想。
《成長》讀書筆記3
《健康成長》讀書筆記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健康成長》的書,使我受益匪淺,讓我獲得了許多啟示。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節(jié):熱愛學習!暗恫荒ドP,人不學落后”,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總結的至理名言!安粚W習就會落后,落后就會被動挨打”,這是鴉片戰(zhàn)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血的教訓。熱愛學習是以一個人的美德,熱愛學習是一個民族的美德,而很多青少年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讀書無用的思想在一部分學生、一部分家長頭腦作怪,認為學好學賴都一樣,干啥都吃一碗飯,沒讀書照樣可以賺錢,從心底就沒把學習當回事,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一部電影。主人公王艷,家境十分貧寒,他為了能夠繼續(xù)上學讀書,厚著臉皮去哀求媽媽,卻只得到一句狠話:“想讀書,自己去掙錢。”不是媽媽心狠,而是家徒四壁的窘況實在負擔不起學費了。為了能掙夠上學的學雜費,他挖空心思想了許多可以掙錢的方法。又是,賣雞蛋,有時賣筆,又是賣羊羔,最后被迫去枸杞園摘枸杞掙錢。終于,在開學那天掙夠了二十四點八元學雜費。她靠自己的雙手實現(xiàn)了自己的求學夢。我被王艷的這種熱愛學習并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而不畏艱難、百折不饒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想:為什么那時的人那么喜歡讀書,而現(xiàn)在不少人卻不喜歡讀書、討厭學習呢?我苦苦思考,得出了答案:那時的人是人窮志不窮,認為有知識、有文化才會有出息,而現(xiàn)在一些人卻恰恰相反,人不窮志窮,認為學好學賴都一樣,干啥都吃一碗飯,喂讀書照樣可以賺錢。我們是為自己學習,不是為了別人,我們要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樂趣,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種負擔。學習能幫助我們實現(xiàn)人生的理想;學習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規(guī)劃人生;學習能夠增強我們的生存能力;學習能夠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熱愛學習,去感受學習的樂趣!在此,我特別希望那些討厭學習的同學,能夠靜下心來學習,我相信,總有一天你們也會找到學習的樂趣的。
我們愛陽光閱讀,良師益友,書香一生。我們一定要珍惜偉大時代,不符青春年華,擁抱健康成長,努力使自己成為國家有用之才,為國家繁榮、人民幸福和人類進步做出貢獻。
《成長》讀書筆記4
讀過《在感恩中成長》的文章后,我覺得我有許多話想說。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愛…我覺得師愛是奉獻的最多。在這里我感謝你們;是你們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有了豐富的知識。
我就像一棵小樹苗,是你們用知識的甘露滋潤了我們。我要認真學習,用優(yōu)異的成績成績回報你們,如果你們看見我進步了,臉上一定會露出微笑。我知道,那是一種欣慰的笑,最驕傲的笑,那就是您付出了勞動和汗水換來的'。老師您不光教給了我們知識,還教給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感謝老師,感謝老師這么辛苦的教育著我們。老師您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要發(fā)自內心的說:“您辛苦了,我要感謝您。也正是您的辛勤澆灌讓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子變成了有知識、懂道理的大孩子!
我的成長之路是您用心血和汗水鋪成的,老師,謝謝您!明天的我一定會讓你感到驕傲!
《成長》讀書筆記5
讀完《聽那成長的拔節(jié)聲》,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次生動活潑的教研活動,作為一名幼兒園分管業(yè)務的管理者,在教學管理中經常會遇到教研活動的組織,我也常常苦惱于:如何去組織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怎樣讓教研活動既要符合幼兒園教師的需要,又要使教師樂于接受,讓教師既感到不枯燥,又能有所受益與提高呢?這常常是我思考的問題。讀完這本書,使我的眼前一亮,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
首先感受到了教研活動形式的極具創(chuàng)新,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團隊,但是以前幼兒園的教研活動總是那么枯燥和無味。不是主講者一言堂,就是沉悶的缺少互動,教師的實質問題得不到真正解決。書中介紹了許多極具創(chuàng)新的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觀摩式園本教研“關注教學細節(jié)”,先以“情景表演、三句半”的表演形式呈現(xiàn)問題,再以“全民參與”的形式讓教師各抒己見,最后以“創(chuàng)編宣傳故事,宣傳語”的形式分享共識。這樣的形式生動活潑,充分調動了教師的參與積極性,展示了教師的智慧與才華;還有體驗式園本教研、主題式園本教研、游戲化研討等園本教研的案例,在組織形式上都很有創(chuàng)意,值得學習,今后可以在幼兒園的園本研討中加以借鑒。
其次將研討活動改裝成快樂游戲,也是我讀這本書感觸最深的一個方面。研討活動原來也可以是感性、生動和充滿情趣的。本書創(chuàng)造性地把研討活動注入了游戲的精神和詩意的智慧,讓看似嚴謹枯燥的教研活動變成趣味盎然,讓研討者從情感上得到了享受,讓研討的課題成為大家的焦點。如:書中的音樂會從背景音樂《yesterday once more》中的三段不同的活動設計反思開始,到《喜洋洋》音樂中的'擲骰子回答問題,在《人間》、《堅持到底》、《一笑而過》的歌手判斷中分組,然后在《回家》音樂聲中進行集體思維碰撞,最后在《陽光總在風雨后》的樂曲聲中結束活動。這樣的研討活動,巧妙地將教研活動與音樂會串聯(lián)起來了,變成了音樂會。另外,還有語言活動變成了故事會、閱讀會;教師的規(guī)劃活動變成了拍賣會。這些活動中注入的游戲元素,讓教師愛上它。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解決了問題,感受到了快樂的教育生活。我要把這些元素也帶入到幼兒園今后的教研活動中,使教研活動變成每個教師快樂的事情。
這本書給我的啟示太多了,今后我要慢慢地去回味、去細讀,不斷進行內化和吸收。我相信,通過這種閱讀,一定會獲得智慧,達到發(fā)展和收獲。
《成長》讀書筆記6
作為“李躍兒教育感悟叢書”之一的《誰了解孩子成長的秘密》,早就想一睹為快。因為關鍵期、敏感期、最佳期這些詞匯雖然早已爛熟于心,但在實際運用中卻并不知道孩子在哪個年齡會出現(xiàn)哪個關鍵期,孩子的關鍵期來了該如何應對,更不知道如何為孩子創(chuàng)造“有準備的環(huán)境”。
這本《誰了解孩子成長的秘密》剛好解決了我的這一困惑。
該書將孩子每個階段會出現(xiàn)的關鍵期按順序羅列出來,并給出了應對該關鍵期的策略,幫助父母和老師從本質上認識孩子,了解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是李躍兒把西方主流教育思想應用于東方兒童教育的全面總結。
0-1歲是安全感及秩序建構的關鍵期,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安全的、有序的環(huán)境,讓孩子自由探索;0-2歲是感覺器官的關鍵期,準備干凈、適宜的物品讓孩子盡情觸摸、感知、吮吸、啃咬;2-3歲是探索食物與人的關系的關鍵期,孩子會執(zhí)拗的堅持自己,無須糾正,認可孩子的情緒就好......
給我啟發(fā)最深的是4-5歲,探索他人心智期?催@本書之前,我認為撒謊、偷竊都是不好的行為,甚至是“觸犯原則和底線”的惡行,需要被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可李躍兒老師說,對于4-5歲的撒謊、偷竊,只是為了探索別人的心智,根本無需嚴防死守,相反的,還應該給孩子時間去練習,不必急于教育。
這是為什么呢?原來,當孩子的心智發(fā)展到一定階段(4歲左右),發(fā)現(xiàn)自己想的別人并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也可以通過智慧不讓別人知道。這一發(fā)現(xiàn)使孩子特別癡迷和興奮,為了享受人類的.這種智慧,孩子開始在這一問題上試驗自己的能力。一旦發(fā)現(xiàn)4-5歲的孩子有了撒謊和偷竊行為,家長和教師不必急于批評、拆穿孩子,更不能粗暴的給孩子貼上“壞孩子”、“小偷”的負面標簽。因為你的負面評價很可能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
我們應該做的是假裝被騙、假裝沒看見,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然后任由孩子繼續(xù)去探索別人的心智,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xù)1-2個月。之后再用故事、講道理等方式讓孩子明白撒謊和偷竊是不好的行為,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再撒謊和偷竊。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當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撒謊和偷竊行為時,我不再向以前一樣急于跟孩子講道理,而是平靜的觀察孩子、跟孩子溝通,問問孩子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通過觀察,孩子的這些行為并不會持續(xù)太長時間,過了關鍵期之后,孩子的興趣就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
品讀人類經典,分享文化記憶。前人的經驗總結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他人和自己,更清晰的了解人類發(fā)展的規(guī)律,更好的提升自我的專業(yè)素養(yǎng)。閱讀李躍兒老師的“教育感悟叢書”讓我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的孩子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成為了更好的家長和學前教育工作者。
《成長》讀書筆記7
時光荏苒,生命的年輪已轉動了十二個年華,在這十二年中,我成長了許多。我從任性成長為懂事,從散漫成長為自律。成長中有溫暖的記憶、有寒冷砭骨的經歷,正是它們構成了我成長的篇章,引起我的無限遐思。
溫暖的氣味
記得那是個寒冷的冬天。我因一些小事和媽媽爭吵了起來,我任性的從家中跑了出來,在冰涼的街道上,身著單衣的我瑟瑟發(fā)抖。一股氣憤、失望的寒流襲上心頭,我無力地閉上眼,隱隱聽到北風咆哮……朦朧中我睜開眼,只見我躺在家中,媽媽抱著我,用她的體溫溫暖著我早已凍僵的身子,一股暖流瞬間在我心中擴散開來,我釋然了。我深吸一口氣,聞到了一股溫暖、甜蜜的味道,是那樣的沁人心脾,那樣的熟悉卻又那樣的陌生。這時媽媽身上的味道啊!這十二年的春秋,這氣味給了我多少鼓勵、多少安慰啊!這氣味中氤氳著多少對我的愛、鼓勵、支持、安慰與肯定啊!我頓時理解了媽媽。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啊!這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感覺我長大了,懂事了,學習理解他人了。成長是溫暖的,成長是我與媽媽的心更近了。
冰冷的教訓
記得那是一節(jié)生物課,老師正在講臺上孜孜不倦地傳授著知識,同學們也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課,而我卻沉浸在書的海洋——我一直再看那本放在書箱中《意林》。這時,老師點到我的名字,大聲地說:“把你手中的書拿到講臺上來!”全班同學的眼光朝我投了過來,匯集在我身上。我頓時感到無比難堪、想要找個地縫鉆進去。無奈之下我只好把書交給老師并在心中暗暗發(fā)誓:我以后再也不在課上看書了,我一定要學好生物來證明自己!從那以后我再沒犯過類似的錯誤。一次生物測試后,我考了全班第一,老師表揚了我并把書還給了我。每當我看到這本書便想起這次砭骨的教訓。這冰冷的教訓雖然令我十分尷尬,卻讓我改掉了身上的壞毛病,讓我受益終身:我做事不在三心二意并學會了專時專用,克制自己,這不就是成長嗎?在成長的同時我意識到:成長是冰冷的,然而只有這種冰冷的成長才能改掉自身的毛病,幫助我越飛越高!
成長是溫暖的,充滿了別人的關懷;成長亦是冰冷的,氤氳著長輩的期望。成長的溫度時冷時熱。也正是這樣,才譜寫了成長這華麗的樂章,才構成了我們美好的青春!
《成長》讀書筆記8
“聽那成長的拔節(jié)聲”,書名起得恰到好處,另人對此書很是向往。品讀其序言,就能夠感受到這是一本十分貼近我們一線教師的書,就如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草根化的案例”等語句,處處體現(xiàn)著此書對我們教師的價值。看來,這是一本能夠陪伴我們度過漫漫暑假的好書。
作者巧妙地借助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很好地詮釋了一位幼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全過程,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語言、文學功底:嫩蕊細開、紅楓絢爛、踏雪無痕,那么地富有詩意。當我品讀到“我與師傅之間的動人故事”章節(jié)時,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師傅——支老師。
零四年八月,剛從學校畢業(yè)的我,或許還懷揣著一些理論知識,來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面對著“形形色色”的孩子,我居然手足無措。幸好,在園領導的關懷下,我和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成為師徒,在她的帶領下,我也一步一個腳印地逐步走向成熟!昂脦煾凳且桓照龋辛Φ刂挝覀兦靶;好師傅是一座富礦,我們越努力、從師傅身上挖掘得越多,我們收獲的指導與幫助也就越大”,我說:好師傅,是我一生的'財富。工作上,我時常會想到支老師和孩子相處、和家長溝通的種種情景,為什么孩子和她能夠相處得這么好,感覺他們之間有種互相吸引的力量,那到底是什么呢?是責任,是愛。通過細致的觀察、反思、總結,我似乎有些感悟,支老師幾乎了解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她知道孩子所需、家長所需。每每我和孩子發(fā)生一些小插曲,支老師總會和我一起分析孩子的表現(xiàn)、孩子的心理,從而推論出自己在處理的時候所用的方法是否恰當。她時常對我說: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在業(yè)務水平上,支老師扎實的教學功底也深深感染了我。聽她的課,兩個字:舒服。孩子舒服,有所收獲,聽課教師舒服,卻也有所收獲:收獲教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之道、收獲如何將一個活動準確把握、收獲細節(jié)之處的精彩、收獲語言的精煉……原來,一個好的活動并不是花枝招展或者內容繁瑣。生活上,支老師也時時刻刻關懷著我,告訴我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方法。有的時候她就像媽媽一樣,為我張羅著各種生活瑣事,也會為我的著急而著急,以我的快樂而快樂……
所以我說:我的師傅,我的財富。
接下來,我會以師傅為目標,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相信自己也能成為這樣一個讓孩子喜歡、家長滿意的幼兒教師:聽教師成長的拔節(jié)聲,也要聽孩子成長的拔節(jié)聲!
《成長》讀書筆記9
一口氣讀完了王海鸰的新書《成長》,心情還沉浸在書中的人物里、情節(jié)中。王海鸰的書不白讀,總能給人一些有益的思考。
《成長》寫了兩代人,兩對夫妻關系在婚姻中的成長。老一代的妻子為了丈夫的事業(yè),為了兒子辭去工作當起了家庭主婦,她的犧牲不僅換來了丈夫的突出成就,也換來了兒子的.健康成長;新一代的妻子選擇了事業(yè),家庭卻遭遇危機,不僅夫妻關系瀕臨解體,母子關系也越漸疏遠。到底孰是孰非,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答,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個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支持丈夫在外做貢獻,將子女培養(yǎng)成人,送上社會,這樣的家庭主婦理應得到社會的認可。
在書中,王海鸰告訴我們:做父母是需要能力的。不要認為只要們生育了孩子就當然成了父母。以為是父母就擁有了天然的教育資格和教育能力并且終身擁有,這是一個大大的誤解。所謂青春叛逆,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家長沒有跟上孩子的成長。沒有能力教育的家長不如干脆放棄自以為是的教育,那樣至少可以使孩子免受干擾和誤導。
在新經濟時代,要想成為一個好的父母,首先就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而終生學習,不僅是為了孩子,也更是為了我們自己。
學習,是終生的事情,而成長,也應貫徹生命的始終。共同成長,不僅拉近了我們與孩子的距離,也是我們自己的生活更豐富,更精彩。
《成長》讀書筆記10
暑假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幾天前,媽媽帶著我來到鳳凰書城看書,剛進門一首熟悉的旋律回蕩在整個大廳……“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媽媽,看看有沒有感恩方面的書。來到四樓青少年閱覽區(qū),我和媽媽在找尋,媽媽,你看——《在感恩中成長》。翻開書本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首小詩:媽媽,你愛我嗎?當然了,我愛你!很多,很多嗎?很多,很多,而且會更多。媽媽,如果我變成了白熊,世界上最兇的動物,有著尖尖的鋒利的牙齒,我追你跑,你會尖叫著跑回帳篷嗎?我會很驚訝,也會非常害怕,但是不管怎樣,在你的熊皮之下,你還是你,我愛你,我永遠愛你,永遠,一直,一直到永遠,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這首詩讓我想起了生活中的我,平時我總是不聽媽媽的話,經常惹媽媽生氣?墒菋寢審膩矶疾缓臀矣嬢^。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買菜。由于買的菜太多,媽媽讓我?guī)退靡患。而我卻對媽媽不理不睬,反而在前面一邊跑一邊喊:“媽媽,快點,我上課快遲到了!被氐郊依铮瑡寢尩腵手都勒出了血印又慌慌忙忙地把我送到學校。看著滿頭大汗的媽媽,我突然覺得心疼起來。而媽媽卻沒有責怪我。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舉不勝舉。人們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無私的。
讀了《在感恩中成長》這本書后,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就像開頭歌詞中寫的那樣。是的,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為我付出了許多心血。而我卻嫌他們啰嗦,把他們的話當作耳旁風。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
讓我明白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呼吸著這個世界上每一次新鮮的空氣,觀望著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每一絲亮點,感恩生活,感恩生命,感恩我們的父母、老師,感恩我們生命中的每一人、每一物,充實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天。
《成長》讀書筆記11
自從接觸《愛和自由》和《捕捉兒童敏感期》后,我對蒙氏教育的饑渴程度超乎自己的想象。無論是圖書,視頻,還是論壇,只要有關孫瑞雪機構的我都會搜刮一通,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樣,孜孜不倦愛不釋手。 這么幾年來一直活得很喧躁,很混亂,從來都沒有真正靜下心來認識自己,感受自己。《完整的成長》在我看來是我們成人生命的繼續(xù)創(chuàng)造。 書中理論性的語言很強,很深,很專業(yè),以致稍微不注意就會走神,想要真正理解的確有些難度。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的頭腦里總回想起不同時代的我的不盡人意的表現(xiàn),以及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真正原因。每每這時我都會奮筆疾書地在日記本上寫下許許多多既陌生又熟悉的自我認知。 這本書僅僅看一遍是不夠的,因為她就像是一本教材,學習到的內容會隨著人的成長慢慢潛移默化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細節(jié)……
《完整的成長》內容概要:如何讓兒童成為自己身體、情緒、感覺、心理、認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關愛兒童的同時看到兒童自我成長的力量,將其培育為-個完整的人。它提倡對兒童生命的尊重,詮釋完整的人與完整的成長的真正內涵。本書最后還介紹了兒童發(fā)展的不同理論,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發(fā)展過程……
看過孫老師的《愛和自由》,受益匪淺,完全是另外一種教育方法,但是這種教育方法里面?zhèn)鬟_的是對兒童本身的尊重。孫老師最新的這本書《完整的成長》是她教育理念的一次完整而系統(tǒng)的闡述,是“愛和自由”的一個更高的發(fā)展與升華?催@本書,讓我萬分感動,它傳達的是對生命本身的尊重。
《成長》讀書筆記12
姍姍:
親愛的丫頭,在別人眼里,也許你只是一個大學生,也許你無足輕重,而在爸媽眼里,你卻是個乖巧、懂事、自信、成熟的好女兒。在我們心里,你就是我們的整個世界!你走過的每一個腳印,你承受的每一點委屈,你經歷的每一次坎坷,你深思的所有問題,無不牽動著爸媽的心。爸媽的心是伴隨著你成長的腳步走過來的。兒行千里母擔憂,離家讀書父心隨。母親的千萬遍嘮叨,父親的無數(shù)次叮囑,融入我們的牽掛、思念、擔心和無奈,浸透著天下父母的共同情感!這種情感是無私無怨心甘情愿的,這種情感是持之以恒義無反顧的,這種情感是最真最純最無法訴說的人間至愛。『⒆影,只有你為人父母時才真正感悟得到。
在小學初中的時候,我們和你交流的話題大多是學習,在高中的日子,和你交流的內容還是圍繞著學習,而在讀大學的幾年里,我們和你交流的卻是學業(yè)、能力、職業(yè)、人生等話題了。爸媽早就商量好了,要把你看做一個有膽識、有智慧、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在一些方面比爸媽都出色的青年了,平等地和你溝通,真誠地做你的良師益友。
經過初中、高中的歷練,把你磨練得越來越強,越來越成熟。是啊,人生旅途中經歷的一切都是難得的財富,即使痛哭流淚也是生活的恩賜。你成長的路和你的同齡人相比,應該說是一帆風順不為過吧?所以在大學里你一定要學會自找苦吃,在各個方面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
力爭達到優(yōu)秀。當然,經過三年大學生活的磨練,你現(xiàn)在已經很優(yōu)秀了,但我們希望你在大學后期學習中更優(yōu)秀。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為別人都在向更優(yōu)秀的頂峰攀爬。一個有想法有追求的青年,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就沒有翻不過去的山。有爸媽做你的堅強后盾,你絕無后顧之憂,你不去拼搏一把,那可太可惜了。你完全有這個能力呀。只要你想達到某個層次,你必定達到,并且一定會比你預見的要好。回首看看你走過的路,真正應驗了“人生沒有白出的力,生活沒有白干的事”這句俗語。
姑娘,雖然你這么優(yōu)秀,但爸媽不希望你爭第一。因為你是女兒身,我們不愿意看到你那么辛苦。因為爭第一的人,當時總是很風光,卻換不來一世的順暢。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會有許多不善良的手段派上用場。也許,每一次戰(zhàn)役,你都贏了,但夜深人靜,一個又一個傷口,會讓你觸目驚心。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在長長的人生路上,追求更好強過追求最好。
孩子,你看社會上、網絡上、人群中那些害人的誘惑,讓多少人迷失啊。可是你沒有,你讓爸媽放心著呢,你變得懂事、寬容、理解和疼愛爸媽了,你的純凈、自律讓爸媽高興和感動。你已經成長為一個經得住任何誘惑,看得清是是非非,想得明人生之路,如何走好的優(yōu)秀青年,爸媽有多高興!你就是我們一生最大的財富!
女兒,有許多話到嘴邊又咽下,怕你反感,可又不得不說,是為你好啊。人生就是在矛盾、坎坷、煩惱、憂慮、奮斗、流血流汗中成長起來的。在初高中里,你受苦了,但值得!在大學里,你用盡全力
去拼一把,更值得。∥磥淼穆啡磕阕约鹤。你學習生活的人群是天之驕子的行列,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人才是打不敗、變不壞的。以你的能力,必定會如愿以償!你要追求更高更遠的境界和層次,你今天的所有付出都是為了你明天的幸福!
親愛的孩子啊,只管耕耘,不問收獲,就如春風吹過大地永不放棄!把不敗的信念烙進你的心靈,你就贏了,你的人生會更精彩!牢記:人在天涯,路在腳下,青年無敵,志在必得。求學孩子的天職-----刻苦讀書,學會做人。
最后用一句話讓我們共勉:永遠牢記-----我很重要!
《成長》讀書筆記13
本書主要講的是人生成長當中的兩個思維一個是固定型思維,一個是成長型思維。思維是在孩提時候就被灌輸?shù),后天要去改變只能靠自己,旁人的幫助可以得到的效果及其細微。每個人生下來,未來的命運會如何,沒有人知道。這世界不缺乏拿著一手好牌,卻打的稀碎的人。也不缺乏拿著一手爛牌發(fā)出來王炸的既視感。
下面繼續(xù)講我對兩個思維的見解:
一.固定型思維
1.以前迷上星座和運勢的.時候總會覺得自己陷入了水逆、本命年里。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時候給自己下固定型思維就是找別人的問題,推卸責任,全都是因為水逆引起的。都是因為本命年所以今年不順利。
其實所有的東西不都是因為我們選擇去做,去相信才變的不同嗎?你相信會更好,未來一定不會太差。
二.成長型思維
相信人都有能力,你做了不一定有成功,但你不做一定成功不了。
里面提及了“不要死記硬背”,剛好前幾天有個同學問我:我記不住怎么辦,我記到后面前面就忘記了。
首先,你明白你要記住的重點是什么,這些重點后面的詮釋。
例如:
方式1.狗為什么不能喝牛奶。因為狗狗有乳糖不耐受容易拉稀。
方式2.因為狗狗容易乳糖不耐受會出現(xiàn)拉稀而不能喝牛奶。
兩個意思一樣,但是讓我們記憶的點是不同的。除了記憶點不同還有就是你的求知欲、好奇心。
就像客戶會問:“狗狗能不能喝牛奶”
而你只回答:“不能”(后續(xù)主人可能還會繼續(xù)喂牛奶,他們覺得喝了也沒啥事)
當你回答:“狗狗有乳糖不適癥,是不適宜喝牛奶的,容易出現(xiàn)腹瀉問題。”“也有個別例子喝了沒有出現(xiàn)腹瀉問題,但是,隨著年齡增長,腸道內的乳糖酶能夠分解牛奶中所含的乳糖酵素會降低,之后是不建議繼續(xù)喂食的”。客戶接收到的點不同,理解以及做法自然也不同。
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我們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俗話叫“打破沙鍋問到底”,但是,不要,因為面子問題,不要因為放不下身段,而去拒絕求知。
今天,剛好看了一部根據(jù)真實改編的電影“弱點”,里面有一句話感觸也是特別深刻的:
——那是你的生活,你得自己決定。
最后給看到這里的朋友們一句心里話:不要害怕失敗,不要覺得自己不行。不嘗試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40歲學鋼琴的大有人在。50歲學英語的也大有人在。從現(xiàn)在開始做,比光想不做結果一定不一樣。
《成長》讀書筆記14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這樣說道:“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打開陳大偉教授撰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書,心情豁然暢快。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閱相關的教育科研方面書籍,但終因這些書籍的理論術語過陌生,對我而言過于蒼白,讀起來總感覺索然無味而最后棄之。而陳大偉教授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以對話的形式,用直白的語言向我們一線教師清新自然地述說著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閱讀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書中的觀點。
書中圍繞“教育科研和教師成長”分別從五個話題進行闡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煉發(fā)現(xiàn)研究問題的慧眼,規(guī)劃研究行動,腳踏實地地研究,成為優(yōu)秀的研究型教師。
其中的話題二——修煉發(fā)現(xiàn)研究問題的慧眼,的確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迫切需要的。通過平時的教學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的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尋進行研究時,卻總是找不到一個有價值的教學問題。我們的很多教研組活動要提高教研活動的真正有效性,關鍵是要從平時的教育教學問題出發(fā),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教學研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shù)字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的確,問題是研究的起點,但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卻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僅不能完成教學任務,還會令學生在問題的轟炸中失去信心,無效學習?梢姶蠹疫是缺少了一雙發(fā)現(xiàn)問題的慧眼。
如何尋找問題所在,讓問題真正成為我們教學時的朋友?我們不妨可以從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研究問題。
比如說,課堂上孩子的傾聽情況,尤其是當同伴發(fā)表見解時,傾聽的`效果就更不佳了。這是何為?如何提高?這些都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又如,課堂上很多時候教師“以讀帶悟”,而收集整理默時間很少,難道只有出聲的閱讀才是讀?思考之余,如何有效促進以讀帶悟等問題也誕生了。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思考困難形成的原因,探尋問題解決的途徑,這就是研究。
二、是從學習思考中發(fā)現(xiàn)研究問題。
學校在教研活動中中經常安排聽課活動,但很多時候我們的聽課教師總是帶著本子來聽課,聽完后又合上本子回去了,聽課的效果甚小。其實,無論是什么性質的聽課,只要有所準備,有所思考,我們都會受到啟示,無論是精彩的,還是糟糕的。這學期我們的聽課還是執(zhí)行上學期的,希望我們都能夠從有效的觀課議課中點亮教師課堂的智慧。
三、是從熱點難點中發(fā)現(xiàn)研究問題。
在學校里,上級和學校不時就有新的任務和要求,一線教師往往窮于應付。整天處于應付中,根本沒有時間研究自己的問題。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情形,我覺得我們何不把學校的這些任務和要求變成自己的研究問題去做呢?我想這樣去思考,去研究,我們的行動后產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會感到那么痛苦,而是付出之后的幸福感。
四、從教學實際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不妨問問自己:在工作中哪些問題是急需解決的?是課堂教學質量不盡人意?還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這樣做往往能幫你發(fā)現(xiàn)你所需要的問題,如: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同時,如何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如,有些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別是對一些“搗蛋”的學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些教師就提出:能否用非常規(guī)方法對班級進行管理?
五、從平常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如果多加留心,教師往往可以從看似平常的教學工作看出問題來,這些似乎都已成為了一種習慣,但卻是我們可以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比如,有些教師通過大量的聽課發(fā)現(xiàn),課堂上不少學生聽講時注意力不集中,而在講課的老師看來,他所講的這些話又是對學生的學習很有幫助的,于是聽課教師就提出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的問題。
又如,有些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后發(fā)現(xiàn)有些教學內容互相滲透、關聯(lián)比較密切,如果按照教材安排進行教學,雖然難度降低了,但不易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考問題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于是他就提出“能否重新安排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順序,做到既分散學習的難度,又能逐個突出重點”的問題。再比如,一些老師常常因為小組合作學習而影響教學進度,因此提出“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如何有效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
《成長》讀書筆記15
我讀了一篇這樣的。阂幻胀ǖ乃緳C在一次行車途中心臟病發(fā)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他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路邊,并用最后一點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把車門打開,使乘客安全下車;熄滅發(fā)動機,確保了車和乘客的安全,做完了這三件事,他就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
當我讀完這則短小的后,我的內心感到深深地震撼。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這樣的人還有多少,而像他這樣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公交司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出的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可愿意這么做的人還有幾個?這個平凡到最底層卻又偉大到極致的人令我永遠記住了他,因為是他用生命告訴了我:一個人對職業(yè)賦予的責任應怎樣承當,維持對職業(yè)的敬重、忠誠與盡心盡力,不可能完全靠興趣愛好,不可能完全靠金錢制度,但有一點必不可少,那就是責任感。由此我有想到,雖然我們現(xiàn)在只是一名學生,當是我們也應該培養(yǎng)對事情的責任感。只有這樣,將來的社會才會是一個充滿責任感的社會,將來的我們才會對每一件事、每一份職業(yè)有責任感。如果自己對社會放棄了責任也就意味著自身在這個社會放棄了更好的生存條件。
記得一位美國學者說過: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是一個懦夫,一個不折不扣的廢物。我想所有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別人看做是一個懦夫、廢物。因此,從現(xiàn)在起,我們就應該做個有責任感的人,讓責任感伴隨著我們一路成長……
【《成長》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成長的讀書筆記01-09
《成長的天空》讀書筆記01-25
《成長的滋味》讀書筆記01-14
《終身成長》讀書筆記04-05
《我們成長的底線》讀書筆記12-29
《成長故事》讀書筆記01-15
《健康成長》讀書筆記01-26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讀書筆記03-29
《成長的滋味》讀書筆記2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