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

時間:2024-05-17 14:30:00 對聯(lián) 我要投稿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大全(5篇)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1

  一、什么是春節(jié)?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大全(5篇)

  春節(jié),是農(nóng)歷的歲首,春節(jié)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jié)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xiàn)。自西漢以來,春節(jié)的習俗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春節(jié)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在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shù)少數(shù)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顒樱@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顒有问截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二、春節(jié)的來歷:

  春節(jié)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xiāng)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崩掀牌湃匀焕^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澳辍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ǹ图胰说膫髡f)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三、春節(jié)的習俗: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xiàn),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3、備年貨

  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jié)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4、貼春聯(lián)福字

  在節(jié)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lián)。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jié)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5、吃團圓飯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tǒng)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

  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6、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7、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chǎn),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fā)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9、給壓歲錢

  春節(ji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

  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xiàn)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2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伤匀焕^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澳辍背牌偶遗暺蹋S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的習俗一

  【正月初一】傳統(tǒng)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民俗專家告訴記者,其實拜年時跟除夕守歲直接相關的。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jīng)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關鍵詞:拜年/開門炮仗/占歲/貼畫雞/聚財

  【正月初二】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guī)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關鍵詞:姑爺節(jié)/祭財神(開齋日)

  【正月初三】傳統(tǒng)習俗中,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關鍵詞:羊日/燒門神紙/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關鍵詞:迎接灶王爺

  【正月初五】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于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 “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

  關鍵詞:迎財神/路頭神/送窮/開市

  【正月初六】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里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還要喝一種素菜湯,這種湯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

  關鍵詞:石頭生日/送窮(送子)

  【正月初七】亦稱“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chuàng)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jié)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fā)上。

  關鍵詞:人日/撈魚生/攤煎餅/踏青/登高

  春節(jié)的習俗二

  【正月初八】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關鍵詞:谷日/順星

  【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關鍵詞:天日/拜天公

  【正月初十】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由十個小伙子或十個小姑娘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關鍵詞:石不動

  【正月十一】民歌中有“十一請子婿”的說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們在這一天宴請子婿。相傳,這是因為初九慶!碧旃暗氖澄锏匠跏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這天用來請子婿吃飯,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費了。

  關鍵詞:子婿日

  【正月十二】從新年到正月十一,人們吃的食物中大多豐富且多油。因此,從這天開始,人們開始飲食清淡,清腸潤燥。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將是元宵節(jié),從這天開始就要準備。家里將會買燈籠,搭燈棚。

  關鍵詞:搭燈棚

  【正月十三】今天是農(nóng)歷正月十三。元宵節(jié)的準備還在繼續(xù)。在中國南方,這天要欣賞燈籠。絡繹不絕的中國人會在這天去城隍廟賞花燈。而這僅僅是元宵節(jié)的序幕。除了傳統(tǒng)的紅燈籠外,還有許多不同樣式的花燈。燈展通常從今天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

  關鍵詞:買燈籠/點燈

  【正月十四】今天是農(nóng)歷正月十四。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十四這天所有的事都是為了第二天的元宵節(jié)。這天,燈會正是開放供市民購買燈籠。為了元宵節(jié),像舞龍和舞獅的表演開始在大街上演習。也有人寫燈謎猜燈謎來增加節(jié)日歡樂氣氛。在中國,燈謎是非常傳統(tǒng)的字謎游戲。大人和孩子都喜愛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猜燈謎

  【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3

  關于壓歲錢的來歷,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fā)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fā)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后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后逐漸演變?yōu)椤皦簹q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yōu)榧t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后,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愿孩子“連連高升”。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4

  貼春聯(lián)和除夕守歲

  從臘月廿三“小年”開始,就等于到了春節(jié)的“沖刺期”,市民們都抓緊時間忙年,準備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貨。而臘月廿三就要準備糖瓜、大米等,相傳就是用糖瓜黏住灶王爺?shù)淖欤吧咸煅院檬。下界保平安”,此后的幾天里要蒸饅頭、做豬頭等等。

  到了除夕或者臘月廿九的時候,還要再把家里家外徹底清掃一遍,打掃得干干凈凈。就開始貼春聯(lián)、福字。除夕中午的時候就開始做“隔年飯”,把小米、大米、大黃米等放在一起,蒸好了米飯,再把做好的菜放到米飯上,并放上油菜等供奉起來,象征著來年發(fā)大財。

  唐太宗李世民曾賦詩一首,“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講的就是除夕守歲的典故,吃過“隔年飯”,就該準備除夕之夜的守歲了。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一邊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邊包著餃子,其樂融融地等待著新年的到來。而餃子一般都要除夕晚上的12點以前包好,并要做好各項“迎年”的準備。

  等到了凌晨時分就開始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接著就下餃子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新春佳節(jié)每家每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餃子了。再配合上大魚大肉,飯菜極其豐盛。從三國時的《廣雅》記載開始,就出現(xiàn)了形如月牙似的食品,和現(xiàn)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市民在包春節(jié)的餃子時,要放上錢 、棗、糖、年糕等等,象征著各種吉祥,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有著“發(fā)財”、“步步高升”、“生活甜蜜”等好兆頭寓意的這些餃子餡,也成為廣大市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而每每吃到這樣餡的餃子,都會大聲叫出來,特別是吃到“錢”餡的餃子,更是象征著新的一年財源廣進。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大年初一拜年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初一早晨,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長輩受拜以后,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互道“恭喜發(fā)財”、“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F(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又興起了電話拜年和短信拜年、QQ及飛信拜年等。

  到了大年初二傍晚時分,市民就開始忙碌著“送年”了。做好了雞、鴨、魚、肉等供奉品后,就開始了送年的儀式,也要放鞭炮、吃餃子。從正月初三早晨開始就要到親戚家串門,一直到正月十五之前都是春節(jié)走親訪友的時間,親戚朋友圍坐一桌,互相恭賀著“新年快樂”,述說新的一年打算。

  正月十五鬧花燈

  正月里再一個重要節(jié)日就是“元宵節(jié)”了,每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市民們又開始忙碌起來,準備過節(jié)的元宵、花燈等,孩子們則忙著購買禮花、鞭炮等。到了晚上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吃著元宵,還有的市民則帶著孩子在外面放煙花、禮炮。到處充斥著歡聲笑語,看著窗外燦爛的煙花,還有孩子們璀璨的笑臉,一家人臉上都綻放出了美好的笑容。從這一天開始就有不少商家開始陸續(xù)營業(yè),也正式開始了新的一年各種活動。

  過完了元宵節(jié),接下來市民們就開始準備“二月二”,在這個龍?zhí)ь^的日子里,也有不少習俗,到時候讓記者再帶著您一起回味一番。

  立秋老風俗是否合時宜 現(xiàn)在還有幾個人“貼秋膘”?

  “立了秋,把扇丟”,今天上午10:30,正是立秋之時,消去暑意,秋風送爽,成了不少市民最盼望的時節(jié)。但是8月6日記者了解到,在今年這個夏秋交替的節(jié)氣中,諸如立秋過后不吃西瓜、不再下河游泳、忙著貼秋膘等風俗都在發(fā)生悄悄改變。

  西瓜照售,一直啃到10月底

  馬上就要立秋了,可門口西瓜攤上的西瓜照樣價格賣得很高,達到每斤2.2元左右。這幾天,周阿姨一直關注西瓜的行情,這個夏天她家買的瓜沒有低于1.5元/斤的售價。周阿姨表示,按照無錫民間的說法,立秋之日要買個瓜,全家人一起分享,之后就要少買西瓜吃,否則容易腹瀉。另一種說法是,立秋基本上已是最后一茬西瓜,無錫人叫“揪藤瓜”,立了秋后的瓜甜度不夠,所以吃瓜的人很少。

  不過,黃土塘的種瓜大王蔣健康表示,立秋之后不食瓜或瓜不甜的說法早已改變,F(xiàn)在的西瓜大多種植在大棚里,一直能吃到10月底。他透露,實際上,立秋之后的西瓜還比盛夏時的.瓜更甜。他解釋說,西瓜在五六月份時口感最好,因為成熟期較長,要40-50天才能長成,而盛夏時的西瓜只要30天就長好了。而到了立秋后,溫度略降,西瓜的成熟周期要35-40天,甜度比夏天會高一些。

  據(jù)介紹,今年地產(chǎn)西瓜因為吃的人多,價格比去年上漲了30%以上,往年批發(fā)價每斤1元多的西瓜,今年一直在1.9元至2元之間。這幾天,種瓜大戶們也在關注天氣預報,據(jù)說如果持續(xù)陰雨的話,西瓜價格會降下來,但如果天氣好,將保持2元以上的堅挺價格。按照現(xiàn)在的銷售趨勢,西瓜的銷量也不會發(fā)愁,增長40%左右是鐵定的。而既然西瓜不急著在立秋這天吃,一些賣瓜的小販們表示,當天的西瓜不會出現(xiàn)搶購。

  立秋之后泳客估計不會少

  立了秋,就不能再光著腳丫到處跑,會受寒氣,小孩子睡覺一定要加個肚兜之類,防止小肚皮著涼。在民間,立秋的“秋”字,即“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再也不能像夏天那樣放肆,隨意喝涼水,光膀子。對于江南水鄉(xiāng)的人而言,立秋之后最大的禁忌是,不能下水游泳了。

  不過,對于這個禁忌,無錫市新體中心游泳館的負責人李女士表示,現(xiàn)在的游泳更多是和天氣有關,而非節(jié)氣。像去年秋天來得特別早,下水的人就較少,而今年高溫時間長,熱得比較晚,最近一段時間每天都有四五千人下水,幾乎是滿負荷運轉。她估計,如果立秋過后,氣溫還保持在32攝氏度以上,人就不會少。

  “今年3月份,天還挺冷的,每天都有1000多人游泳,往年根本沒這么多人。”李女士表示,他們游泳場館室溫一般在28-30攝氏度之間,水溫恒定在30攝氏度,所以一年四季都適合游泳。更重要的是,好多無錫人并不單純因為天氣熱到游泳場館避暑,現(xiàn)在出于鍛煉目的人多了起來,所以節(jié)氣影響也就沒那么大了。

  體重不減反增,秋膘不能貼

  立秋日以晨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shù)相比后,可知夏天自身的肥瘦。如果體重變輕了,那就是“苦夏”,好多人要貼秋膘來補回流失的營養(yǎng)。市民劉阿婆表示,以前夏天有“雙搶”,在地里忙活,再加上天氣炎熱,一夏天要瘦掉一身肉。到了立秋之時,就要慢慢開始進補,大塊的紅燒肉、燉雞、燉鴨都會擺上桌,為人體過冬儲藏脂肪。現(xiàn)在的生活可沒當年那么清苦了,沒有繁重的勞力活,雞、鴨、魚、肉?沙缘,用不著貼秋膘了。

  “一夏天整整長了5斤肉,去年的衣服都穿不上了”,市民吳女士表示,20年前上大學,宿舍連電風扇都沒有,每年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3小時,再加胃口不好,就吃點涼皮之類度夏,一夏天都會瘦好多,F(xiàn)在則完全相反,晚上空調開得足,睡眠絲毫不少,再加上懶得燒飯,經(jīng)常到飯店吃油膩的食物,體重蹭蹭直往上升。所以,她根本不再想貼秋膘,最近趁著天氣涼快下來,正準備報個瑜伽之類的減肥班,同時還要動手做些清淡的食物。

  中國人過年為何要迎接財神

  民俗學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田兆元說,自宋元以來,中國人的財神信仰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不過,古今有所變化。這是為什么?

  “迎財神”風俗從哪里來

  過春節(jié)迎財神的風俗來自哪里?

  田兆元教授說,中國財神信仰是在宋元以后興起的一種民俗活動,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商品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的時期,財神信仰一方面滿足人們對財富的愿望,同時表達對財富追求規(guī)則的渴望。

  “由于商品經(jīng)濟活動帶來的人員流動,各地會出現(xiàn)地方會館,以及各種行業(yè)會館,在那里大都供奉財神。那里的財神往往是裁決商業(yè)事務的監(jiān)督者,財神被視為公正的化身。違規(guī)商戶往往要罰款為財神演戲一場,因為他違背了財富的規(guī)則!碧镎自f。因此,過去的財神大多不是本身賺錢的人物,而是關公這樣的捧著《春秋》閱讀的崇尚信義的形象,或是比干那樣的公正、無私心的人物。

  “財神信仰”成民俗

  據(jù)有關調查,個體商戶,尤其是飯店,不少會供奉財神。

  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充滿了對財富的追求的意愿,如拜年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恭喜發(fā)財”!霸幸欢龋斏衩袼讬M遭批評,這是沒有道理的。而近年財神信仰大興,不予疏導,也是不妥的!碧镎自f。

  “千千萬萬的普通民眾、創(chuàng)業(yè)者、企業(yè)老板是財神民俗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樂觀情緒,對我們走出經(jīng)濟低谷,有正面意義”。

  田兆元說:“隆隆的鞭炮聲,不就是民眾經(jīng)濟發(fā)展的自我動員令嗎?老百姓養(yǎng)老,撫育兒童讀書,都是需要財富的。所以,對宏大的財神民俗的場面,應該可以理解為一種積極的民俗活動!

  財神“變臉”

  有學者說:現(xiàn)在人們供奉的財神已“變臉”。

  學者指出,財神形像本來是多元存在,過去是關公為主,崇尚信義。而比干財神也是“把元寶踩在腳下”,表示出人是財富的主人。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現(xiàn)在的財神多為趙公,抱著大元寶。

  財神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區(qū)分。當今道教宮觀中的財神神像,多為黑面濃須,騎黑虎,持元寶,是趙公元帥。明代小說《封神演義》有姜子牙封神一節(jié),封趙公明統(tǒng)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寶。其實,家喻戶曉的、以忠義正直著稱的關公,是中國人古代供奉的武財神之一。

  文財神又稱“財帛星君”,文官模樣富貴相,白凈面色,五綹長髯,頭戴烏紗帽,身著大紅袍,手執(zhí)玉如意,腳蹬金元寶,前置聚寶盆,書“招財進寶”。文財神一說是商朝忠烈之臣比干,他不避生死,屢屢勸諫商紂王勿聽妲己妖言,結果被紂王剖腹挖心。由于比干品節(jié)高尚,人們相信他手據(jù)財權不會肥私,愿意他當財神。

  田兆元說,“當前的財神民俗由于沒有過去那樣的行會組織、會館組織的管理,有些唯利是圖的傾向,需要引導”。

  專家認為,全社會應該積極正面地傳達財神民俗的動機,建立救助財富基金,建立創(chuàng)業(yè)財富基金,甚至可以開展財神民俗與財富論壇,把財神民俗提高到新境界。

  城市,習俗的葬禮

  從前講究一鄉(xiāng)一俗,但在共冶一爐的大都市浪潮里面,俗不可耐,俗也不可復得。

  風俗從具體的層面來講,無非就是婚喪嫁娶和飲食起居的行為特點,古代由于交通條件的制約,以及文化交流的族群界限,不同的地域根據(jù)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和宗教政治的影響便形成了千差萬別的風俗習慣,對于中國這么大疆域的國家而言,風俗的多樣性簡直就是社會學者做研究的豐富寶藏。

  但是工業(yè)文明的浪潮席卷世界之后,沒有一寸土地可以在更為強勢的文明前幸免,甚至于這成為了甄別進步與落后的標準,而工業(yè)時代的一大變遷就是城市化,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的的到來,城市化更進一步向著都市化邁進,年輕的有雄心壯志的人們紛紛離鄉(xiāng)背井擠進大都市的舞臺,在新的生活容器里,當然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現(xiàn)代的城市無疑是一座大熔爐,這里不像鄉(xiāng)村一樣通過血緣關系和習俗傳統(tǒng)來劃分族群,在高速的信息交換中完成溝通需要的新一代人必須學會彼此遷就,只有在、如此才能保障人與人之間的無障礙交流,所謂的流行文化有時便是彼此間的最大共識,于是,每個人都自覺不自覺地抹去自己身上太多“不合時宜”的東西,然后共同進入一種無差別的狀態(tài)。

  所以除了說話的口音,你可以很容易區(qū)分老北京老上海和老廣州,卻很難把三地的新人類甄別出來,在相互遷就和適應的過程中,大家都發(fā)現(xiàn)祖上的一些風俗習慣漸漸在自己身上消失,在這個風俗消亡的過程中,即使是資源優(yōu)勢明顯的本地土著,也和千里之外的異鄉(xiāng)人一樣,都是弱勢群體,于是,城市成了消弭我們差別的廠房,每一天的生活都有對過去的淡忘,慢慢構成了習俗的葬禮。

  可能有功利的提問,這些民風舊俗有什么用?這除了構成我們的身份認同以外,也同時使得我們的生活不那么單調乏味。

  閆濤

  老風俗里的中國年

  本報記者 劉 英

  1月19日是中國傳統(tǒng)的臘八節(jié),過年的“滋味”從這一天開始。

  上午9:30,濟南趵突泉公園內已經(jīng)排起幾十米的長隊,不到半小時,200多碗泉水熬制的臘八粥分發(fā)一空。品嘗到臘八粥的游客吳先生說,景區(qū)送出了一份喜悅,仿佛在提醒大家:“年到了”。同一時間,芙蓉街關帝廟前也排起領粥的長隊,兩年前,“臘八施粥”的傳統(tǒng)開始在這里“復活”。70歲的市民張大爺說,舊社會臘八施粥是富人給窮人的施舍,現(xiàn)在不存在那種情況了,倒是有點祈福來年安康幸福的意味。重現(xiàn)傳統(tǒng)民俗文化,正成為各地發(fā)掘冬季旅游的新亮點。

  率先挖掘民俗文化的景區(qū)受益匪淺。3年前,淄博周村古商城嘗試性地組織“老外來周村過大年”活動,邀請住魯留學生到周村體驗中國年,參與寫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包餃子、吃年夜飯、放焰火、撞吉祥鐘、祈福、看夜景、賞花燈。連續(xù)3個春節(jié),吸引了來自柬埔寨、加拿大、印度、美國等30多個國家的70多名留學生。身穿明清古裝的留學生們,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周村大街,見到吹吹打打的抬花轎、拋繡球、劃旱船、騎毛驢、舞獅子等民俗活動,都忍不住親身體驗一把。如今,這一活動已經(jīng)成為周村古商城春節(jié)保留節(jié)目,景區(qū)也越來越重視對春節(jié)年俗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再現(xiàn)傳統(tǒng)民俗為景區(qū)添色,年味越做越足。據(jù)周村旅游局統(tǒng)計,今年春節(jié)前,已有300多人的臺灣旅游團隊預訂到周村過大年,另外還有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海外游客以及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2000多人到周村體驗民俗過大年。

  除了周村,沂蒙鄉(xiāng)村過大年的氣氛也贏得了市場口碑。沂南縣旅游局局長黃樹田介紹說,得益于賀年會對年節(jié)氣氛的營造,沂南開始叫響“沂蒙鄉(xiāng)村過大年”品牌。在竹泉村過大年,游客可以用富有沂蒙民居特色的農(nóng)家小院裝點喜慶佳節(jié),體驗一家人“圍著火爐慶團圓”的樂趣,從臘八到小年、大年再到元宵節(jié),還原鄉(xiāng)村年俗中吃臘八粥、祭灶王、吃團圓飯、貼對子(春聯(lián))、放鞭炮、掛燈籠、請仙客、拜大年、祭財神、逛廟會等傳統(tǒng)習俗,讓游客在“家里”體驗原汁原味的鄉(xiāng)村大年。過大年之余,還可以在福壽廣場上酣暢地扭秧歌、劃旱船、敲鑼鼓,體驗紡紗織布、編竹筐、納鞋底、擊鼓射箭等傳統(tǒng)民俗。從1月15日開始,沂南當?shù)負屖址吭匆驯煌獾赜慰秃吐眯猩纭澳孟隆薄3跻坏匠醢,智圣湯泉普通客房預訂率達到50%,溫泉別墅預訂超過20%,客源主要來自濟南、青島、濟寧、徐州等地。

  “民俗文化是民間的智慧,是社會的流動歷史,而這種歷史是我們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歷史,最容易打動游客。”山東省旅游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陳國忠說,除了滑雪和溫泉,山東的冬天還有民俗。民俗與旅游相融合,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活化”載體。在旅游景區(qū)里,民俗文化不僅可以得到盡情展示,而且能夠吸引游客的參與互動,讓游客在玩樂中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比生硬的教化更容易為大眾接受。另外,很多傳統(tǒng)景區(qū)容易在冬季陷入“無米下鍋”的困境,皆因內涵不足。如果具備挖潛民俗文化的條件,不妨善用民俗節(jié)日、民俗禮儀、民俗飲食、民居民宅來開發(fā)旅游產(chǎn)品,彌補冬季短腿。

  立春節(jié)氣與風俗活動

  立春有“咬春”之俗,即吃春餅。除此之外,還有吃“春卷”、“春盤”等習俗。

  仲富蘭

  “莫道浮云終蔽日,嚴冬過后綻春雷”,這是自然界永恒的規(guī)律。昨天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立春”。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而且還是一個民俗節(jié)日。

  在古代社會,立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傲⒋河晁剑缙鹜硭X”,預示著春耕大忙季節(jié)在即。

  “立春”風俗活動有:

  打春:《燕京歲時記》中有所記載:“打春即立春,在正月者居多,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多買蘿卜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祭神:據(jù)《禮記·月令篇》記載:周代,立春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至東郊迎春,并祭太皓、芒神,祈求農(nóng)業(yè)豐收。當時祭祀的句芒神即是春神。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nóng)事之神。在遠古時期,最早在立春日祭祀者除禮官外,均為農(nóng)人。

  鞭打春牛:《周禮·月令》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可能是最早的記述。此俗在以農(nóng)耕為主的地區(qū)普遍流傳,唐宋時代已成為了定式,《東京夢華錄》中就有了很詳細的記載。因鞭打春牛有祭祀含義,在山東等地曾有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土牛土的習俗,謂之搶春。

  吃“春盤”:立春日的風味食品也體現(xiàn)著春天的含義,有春餅、春卷和春盤。民眾用蘿卜、芹菜裝盤,互相贈送,還有以菜制春餅裝盆互饋,叫做送春盤。蘇東坡詩云“青蒿黃韭試春盤”,說明北宋仍有這習俗!按罕P”也叫“五辛盤”,是古人在立春之日以蔬菜、水果、餅餌盛于盤中饋贈親友的習俗。晉代《風土記》中說:“元日造五辛盤”,“五辛所以發(fā)五臟氣,即蒜、小蒜、韭菜、蕓苔、胡荽是也”。

  “宜春”帖: 有些人家,立春這天,用紅紙大字書“宜春”二字,貼在門楣上,叫宜春帖。唐王維詩句云:“寶字貼宜春”。也可以寫兩句吉語,如今年立春我以紅紙濃墨書:“壬午宜春,春色宜人,人壽年豐”十二言宜春帖子。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5

  春節(jié)介紹

  中文名:春節(jié)

  英文名: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

  別稱:年、歲首、新春、新年、過年

  節(jié)日時間:農(nóng)歷正月初一

  節(jié)日類型:傳統(tǒng)節(jié)日

  流行地區(qū):中國,東亞、東南亞等其他華人華僑聚集地

  節(jié)日起源:舜即天子位,帶領部下人員祭拜天地

  節(jié)日活動:掃塵、守歲、拜年、貼春聯(lián)、爆竹、發(fā)壓歲錢等

  節(jié)日飲食:臘八粥、年糕、餃子、春卷、元宵(湯圓)

  節(jié)日意義:農(nóng)歷新年的開始

  設定時間:中國虞舜時期

  持續(xù)時間:4000余年

  定型時期:西漢

  春節(jié)的來歷和傳說

  有一年,世上大亂。玉帝得知后,降下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去管理人間的衣食住行?墒牵瑳]有神仙肯接旨。

  這時候,南天門外傳來一聲吆喝:“這差事我干啦!”抬頭看時,是光頭頂、胖乎乎、笑哈哈的彌勒佛。卻說這彌勒佛來到人間,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他還要大家把各路神仙都請到,香箔紙錁,準備齊全。到了初一,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

  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蒙蒙亮,忽然傳來一陣吵鬧聲。吵鬧者是姜太公的老婆(專管茅房、糞土的臟神),正在跟彌勒佛吵架呢。原來,人們請神仙時把她給忘了。彌勒佛只好說:“這樣吧!今兒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不想這幾聲炮響傳到天宮,玉帝以為人間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財神去察看。財神來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香箔紙錁,高興得就忘了回去。

  玉帝等啊等,財神還是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間察看。他一看,人們啥活都不干,非常生氣,召來彌勒佛喝道:“你怎么盡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彌勒佛笑嘻嘻地說:“你要我管人們的衣食住行,可并沒有叫我讓人們干活呀!”玉帝一想,也對,既然已經(jīng)這么辦了,那一年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

  從那以后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春節(jié)。

  中國歷代的.春節(jié)的日期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

  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規(guī)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

  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歷(即農(nóng)歷),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jié)老人”。此后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nóng)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xx年。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相關文章: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05-17

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推薦】05-17

關于春節(jié)的來歷介紹04-27

春節(jié)的習俗來歷簡短介紹01-12

關于春節(jié)的來歷與習俗的英語介紹01-31

介紹過年吃餃子的來歷01-17

過年吃湯圓的來歷介紹02-22

過年的來歷和習俗介紹03-13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介紹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