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做人的論語讀后感
大家閱讀過論語嗎?在論語中有很多教導我們做人的文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寫做人的論語讀后感,一起看看吧!
篇【1】:論語讀后感
《論語》,記載的是孔子與他的學生的對話。它是一部對我們很重要,教我們如何做人,學習,是我們必讀的名著。論語里有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講出了做人的幾個道理和學習的方法,給予我們啟迪,也指引我們學習的方向,目標。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备嬖V了我們要孝敬父母,盡孝的方法。說明了做人要知恩圖報,孝敬父母。許許多多,說都說不完。人只要按照《論語》里所要求的,做到其中的一點就比許多人好多了。
總之,《論語》記載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疇,是我們須認真閱讀、學習的一部典籍。作為一個略知一點中國歷史的中國人,我認為,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也正正因這樣,我對《論語》的態(tài)度一向是只敢仰視而不敢觸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讀,也從不敢隨便發(fā)表什么評論。據(jù)中學的歷史課本記載,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開始,一向到清末,《論語》作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認可的`正統(tǒng)思想,統(tǒng)治了中國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
事實上,這兩千年中,官家推行論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統(tǒng)治的工具。正因論語講“禮”、講“仁”;講“忠”,將“孝”;或許也正因《論語》中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有人說我的這種言論是在抹殺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文化。其實不然。我主張打-倒的,是那個作為思想枷鎖的《論語》,是那個用所謂的“仁義道德”(魯迅語)來禁錮人們的思想的《論語》。將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們從全新的角度認識《論語》。首先,論語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倫理著作不一樣,他沒有對某一個問題的深入專門的論述,他只是一個個生活中的片斷,并且其中的主角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言語將被記錄下來。因此顯得十分自然。正是正因《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xiàn),因此我們才就應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shù)人如果不是出于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么的),必須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么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么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閑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閑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明白了他要表達什么。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家長寄語
解來得好一些。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么,我覺得就應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一樣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篇【2】:論語讀后感
《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內容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有的談怎樣做人、有的談怎樣學習……語言精煉,含義豐富,其中許多語句至今還有很強 的生命力。它不僅是封建社會文人學子的必讀書,而且也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必讀書。我剛開始讀的時候,有許多語句都不理解。經奶奶講解后,我總結歸納了以下兩 點:
一、做人要講誠信,正如曾子所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在告誡我們,與人做事要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 要守信用;做人要明是非,正如孔子所說:”為人者能好人,能惡人。“ 這是在告誡我們,要公正的、合乎標準的喜歡一個人,或憎惡一個人;做人要懂禮節(jié),正如 有子所說:”禮之用,和為貴! 這是在告誡我們,做事要達到和諧的目的,必須正確應用禮節(jié);做人要謙虛,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是在告誡我們,應當謙虛、謹慎,多向別人學習。
二、學習要有好的方法,正如孔子所說:”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這是在告誡我們,學習要有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學習態(tài)度上,正如 孔子所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這是在告誡我們,在學習上更應當要實事求是。
經過學習《論語》,我覺得自己在各方面和和孔子及其弟子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應當以《論語》為自己的座右銘,使自己的品德、行為、學習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