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1300字讀后感
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既是現(xiàn)代數(shù)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博弈論1300字讀后感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博弈論讀后感
上次講了幾種同時行動博弈,其中的一種就是協(xié)調博弈。這一次專門講協(xié)調博弈中的一種非常值得關注的情況:大規(guī)模協(xié)調博弈。在協(xié)調博弈中,局中人必須同時采取行動才能實現(xiàn)效用的最大化。而在大規(guī)模的協(xié)調博弈中存在一種網(wǎng)絡的外部性,也就是是指擁有產品的人越多,這種產品的價值就越高。
當一種產品被賦予某種交流與流通的功能的時候,它常常就會具有這種外部性。比如說電話。如果只有你自己有電話,而你認識的人都沒有,那電話對于你就只是一個擺設,什么用處都沒有。而你周圍使用電話的人越多,這部電話所起的作用就越大。我早先使用QQ的時候也是如此。那時候我是周圍最早申請QQ號的,可是申請了之后卻不知道和誰聊天,只好見到一個在線的就加上。到后來同學都開始用QQ了,QQ才開始成為我一個重要的聯(lián)絡工具,F(xiàn)在做科研的估計都會說微軟的東西很難用,不管是操作系統(tǒng)還是office軟件,我也很想學Linux,學TeX,但是一想到工作中別人用的都是windows和word,很多軟件只有windows版本的,我用個TeX寫的東西別人還打開不了,于是只好作罷。網(wǎng)絡的外部性使得一個新的用戶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不光要考慮這個產品本身的好壞,還得考慮這個產品被使用的廣泛性。
這種網(wǎng)絡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場的先進入者具有后進入者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當一個具有交流功能的產品真正流通起來以后想打倒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比如你很難想象百度hi會取代騰訊QQ的.領先地位。網(wǎng)絡的外部性會長期的保護領先者的地位,因此,這類產品,進入市場的時候就應該不惜代價擴大用戶群,以獲取領先地位。有一種說法說盜版幫助了微軟,沒有盜版就沒有微軟如今在中國市場上的壟斷地位,而微軟一定程度上默許了盜版的泛濫,因為這對建立微軟的市場地位是有利的,網(wǎng)絡的外部性也終將會彌補微軟因為盜版受到的損失。到如今微軟在中國已經豎立起了壟斷地位,對盜版的打擊力度便開始加大,頻頻對政府施壓,要求政府采取措施。
面對網(wǎng)絡外部性,市場的后進者也并非是全無辦法,但通常的辦法都是比較消極的,以求避開外部性壁壘。這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辦法是使自己的產品與先進入者的產品兼容,這樣就能夠共享網(wǎng)絡的外部性。例如AMD所制造的CPU在功能上就幾乎和Intel的沒什么兩樣,從而得以搶到Intel的一小塊市場。這種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后進者并不能完全獲得先進入者產品全部的技術參數(shù),這種兼容肯定不是完全的。還有一種辦法是瞄準剩余市場。在先入者勢力不及的地方開辟敵后根據(jù)地,以求將來能夠農村包圍城市。例如蘋果在小學生使用的個人電腦上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中國移動采取了一種相對主動的辦法。它開發(fā)出了與手機號碼綁定的TM產品Fetion,希望能夠利用自身在移動通信上的網(wǎng)絡外部性來挑戰(zhàn)QQ在傳統(tǒng)的TM上的網(wǎng)絡外部性。至于效果如何,目前我還不知道,:(
網(wǎng)絡的外部性也不是堅不可摧的,至少在計算機領域,計算機產品的快速淘汰會限制網(wǎng)絡外部性的好處。如果你的公司開發(fā)了一種新的計算機,而且不想使用現(xiàn)有的軟件,但是你能夠讓軟件公司相信你的計算機能夠一炮走紅,他們就會愿意編寫新的軟件讓你的計算機使用。另外,技術的快速進步帶來的向后兼容性問題也會對目前的領先者造成挑戰(zhàn)。兼容性的要求使得微軟和因特爾的產品非常的臃腫,而新的進入者反而沒有這些的束縛,因而可以提供更小巧靈活的產品。看起來向后兼容性像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篇二:博弈論讀后感
近日整理書櫥時,我偶然看到了在東北財經大學學習研究生課程時所學的《博弈論》這本書。當時我們很幸運,學院特意選了東北財經大學優(yōu)秀教師 史永東 教授來講授這門課。 史 教授是當時東北財經大學最年輕的教授(時年 35 歲, 32 歲時就破格晉升為教授),他把 一門很深的學問給我們講得惟妙惟肖,非常生動。直至今日隨手翻閱時,仍能清楚地記起他講課時激情洋溢的風采,但如今重新閱讀這本書卻有了不同的感受,當時是為了掌握其中的理論,現(xiàn)在則可以比較從容地去體會其中的道理了。
博弈論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主要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相互影響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其應用的領域也非常廣,最通常的應用該是經濟學吧。這本書中的理論很深奧,其數(shù)學模型的推導更是復雜,然而書中的案例卻既淺顯又生動,很值得一看,F(xiàn)在拿出一個例子來,和大家一起分析其中的道理、分享其中的趣味。
這個例子是“智豬博弈”的故事,講的是:豬圈里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豬去踩踏板,另一只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么,兩只豬各會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
“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xiàn)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戲規(guī)則所導致的。規(guī)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數(shù)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豬圈里還會出現(xiàn)同樣的“小豬躺著大豬跑”的景象嗎?試試看。
改變方案一:減量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為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
改變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為原來的一倍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于生活在物質相對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競爭意識卻不會很強。
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拼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
這個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為最佳策略的啟發(fā)。但是對于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狀態(tài)。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guī)則的設計者是不愿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xiàn)象,就要看游戲規(guī)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了。
書中還有很多例子,并進行了分析,我們都能悟出些道理。所以讀的時候會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先有事實,后由理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來源于實踐。感覺就像是先有這個社會現(xiàn)象,然后才有這個理論去分析,這個理論套在這個社會現(xiàn)象上恰好合適。
【博弈論1300字讀后感】相關文章:
博弈論書籍簡介05-20
博弈論經典書籍05-20
經典博弈論書籍05-26
“博弈論”閱讀及答案01-30
關于博弈論的書籍介紹02-27
三本經典博弈論書籍05-31
讀后感05-23
優(yōu)秀讀后感欣賞:《童年》讀后感02-22
簡愛讀后感范文精選-簡愛讀后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