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后感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以下是CN人才小編帶來蘇東坡傳的相關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東坡傳讀后感 范文1
當時讀它依然帶著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為了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jié)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后來了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他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他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態(tài)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后,更覺得他“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夸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后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塵埃,那么渺小,那么為現(xiàn)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們在暗夜里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杰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了同時代的人,還穿越了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zhuǎn)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tài)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jīng)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種境界。
蘇東坡傳讀后感 范文2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場景確實讓人陶醉,而那位對月喝酒的人便是蘇東坡。
名家傳記之前也不是沒讀過,但是這一次好像有些不一樣了,有一種莫名的感覺讓我想讀下去。提到蘇東坡這個名字,我只能說他是一名大文豪,我對他的了解也僅僅來自于我們學過的他的作品,我只知道他是一個生性豁達樂觀的人,但是自從讀了這本書之后就覺得我與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詩人蘇軾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作者林語堂在書里說過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沒錯的,他當官期間親自寫詞為百姓求雨,詞里寫道:“乃者自冬徂春,雨雪不至西民之所恃以為生者,麥禾而已。今旬不雨,即為兇歲;民食不繼,盜賊且起……”求雨不忘干旱時民不聊生的景象,請求龍王憐憫百姓降雨,可以說他真的是百姓的父母官。他把自己后花園的亭子改名為“喜雨亭”,寫了一篇《喜雨亭記》,刻在了亭子上。這是最常選給學生讀的`一篇,因為文筆簡練,很能代表他所寫文章的特性,又足以顯現(xiàn)出他與民同樂的精神。
但如果真的要概括他的話就只能用林先生的一句“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這么形容他真的一點都不過分,他是才華橫溢的,可以使竹影月光變成水中藻荇,也可以豪放地去狩獵:“左牽黃,右擒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這樣的東坡先生又怎能不被世人欽佩?他的妻子死后的第十周年,他寫了兩首詞來緬懷:“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世人都知道你孤獨凄涼,卻沒有人懂你的情長。
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蘇東坡的形象躍然紙上,讓我好像穿越進入他的時代走完了他的一生。東坡先生不畏坎坷依然前進這是他最感動我的地方。
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
蘇東坡傳讀后感 范文3
之所以《讀蘇東坡傳》,是源于高中語文老師。她極力推崇這本書來看。當時的我,心里正沉醉于李白奇特浪漫的想象中,而對于蘇東坡的了解知之甚少,所知道也只不過是學習參考書上介紹的那樣: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至于他的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幾經(jīng)貶謫,更覺得不值一提。中國古代歷史上凡是稍有名氣的詩人,哪一個不是官場失意。上有屈原開詩人之先河,末有龔自珍秉詩人之意志(雖志不得伸,轉(zhuǎn)而學佛,但是“經(jīng)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所以,對于蘇東坡,也只不過覺得他又是一個“不得志的詩人”,并未太多關注。
雖然對于蘇東坡不太感冒,但卻極喜歡他寫的詩詞散文。從他的詩詞之中透露出的豪氣與灑脫,曠達與樂觀,是不同于李白的瀟灑不羈甚至于是狂妄自負,F(xiàn)如今有了時間,就想進一步了解這個人。而其中,首推便是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
一個人的傳記,自然從他的少年甚至于是幼年開始。幼年的蘇軾,聰明伶俐,從小便顯露出正直勇敢的心性。在他母親教他《后漢書》時,正講到一個忠貞廉潔之士范滂,小東坡就問母親若是將來做范滂這樣的人,她會高興嗎,母親說,你若能做范滂,我就不能做他的母親嗎。除此之外,蘇富有多方面的興趣,大自然也不例外。后來在赤壁賦中,亦發(fā)出:“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如此通透的哲學思想,我想,與他小時候就對多方面事物的興趣密不可分。
青年的蘇東坡,意氣風發(fā),年輕有為。二十歲時成為進士。在丁憂之后,正式踏入官場。幾經(jīng)沉浮,多遭貶謫。人生起起落落,除卻正常人該有的苦悶失意、惆悵難抒,他亦有著苦中作樂、樂觀曠達、隨遇而安的人生態(tài)度。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惠州,儋州……留下大量篇章詩詞的同時,也留下了不俗的政績,這對于一個經(jīng)常處于貶謫的仕途之人來說,該是多么的不容易!
也許,林老對于蘇東坡的描寫有些夸大。對于經(jīng)常被貶謫之人,當時的世人對他的評價真如書中所寫的那樣嗎?推崇、仰慕,禁令之下仍舊讀其詩篇。我卻不這樣認為,除了那些有識之士以及蘇的至交好友之外,世人恐怕躲避為多。世人沒有那么開明,蘇東坡也沒有名氣大到那種程度,更何況,當時的信息流通如此不便,冤屈與否,世人又從何處所知呢?書中如此描寫,可見林老對于蘇東坡的喜愛。
我喜歡蘇東坡,是因為他的處世態(tài)度。沒有世人的圓滑投機、趨名逐利,身處人生低谷,卻又不失灑脫,樂觀曠達。安于享受人生,遵于內(nèi)心堅守。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我仰慕于他的一顆赤忱的“赤子之心”,心靈像天真的小孩,永遠不失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理想的追求,對于國家的奉獻。至始至終,都一如既往,可愛可親。盡管他的政敵一直在陷害他的道路上樂此不彼,待他身登高位,一時風頭無兩時,他也沒有睚眥必報。那時的蘇東坡,早已看透官場,更是知道了內(nèi)心想要追求的東西,多次請求辭官。但他的政敵卻不想放過他,彈劾他,陷害他;侍笏篮,蘇東坡失去了庇護,遭遇貶謫,后遇赦北歸,最終殞于常州。
蘇東坡讓人津津樂道,還有他與摯友,弟澈的書信往來,交往中的點點滴滴。與佛印,與黃庭堅,與文與可……一些啼笑皆非的軼事,一些令人沉重卻不失樂觀的話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曠達豪邁,熱愛生活,遵于內(nèi)心的美好心性。
蘇東坡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吃貨,貶到哪吃到哪,喜歡喝酒,自己也會鉆研做菜和釀酒,有關于吃方面的詩詞也是不少。
儒、釋、道三家學說都有精通了悟之處,這構成了他這個人完整的思想體系。入仕之心,向禪之心,自由之心,這些蘇東坡都擁有過。蘇東坡同樣熱衷于養(yǎng)生。在弟澈的引導下,練習瑜伽術,同樣也對煉丹術特別有興味。是不是覺得驚訝,但是這就是蘇東坡,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偉人和凡人。
羨慕蘇東坡,是因為自己沒有辦法成為他那樣的人吧。他的思想,他的處世態(tài)度,他的學富五車,他的聰慧明智。沒有一樣是我可以去擁有的。生活在世上,有太多的羈絆,不可能放縱自己,隨心所欲。而我要做的,是修煉自己,使自己達到一個心中理想的狀態(tài)。
我想,最恰當來概括蘇東坡一生的莫過于:“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生多遭苦難,卻又不肯低頭,向著理想之處,勇往直前,最后甘于平淡,始終忠于內(nèi)心。
【蘇東坡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東坡傳》讀后感05-31
蘇東坡傳讀后感06-17
《蘇東坡傳》讀后感06-24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07-25
蘇東坡傳讀后感范文07-25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07-25
蘇東坡傳讀后感作文01-06
《蘇東坡傳》讀后感【薦】02-15
【熱門】《蘇東坡傳》讀后感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