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悟空傳》有感
《悟空傳》這本書從內(nèi)容來講,可以說是顛覆了《西游記》以往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以風趣幽默的語言表達形式,描述了四人西天取經(jīng)路途中的囧事、幸福和困苦。
讀《悟空傳》有感 范文1
悟空傳》寫得確實非常感人。它基本上是受了電影《大話西游》的影響,尤其是文風上,調(diào)侃、戲謔、表面上的麻木不仁、漫不經(jīng)心的無所謂與內(nèi)心深處的痛徹心肺、撕肝裂膽形成巨大反差,看過之后有種歷經(jīng)風霜、蕩氣回腸的感覺。使人不禁想起那兩句詩:“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無論是《大話西游》還是《悟空傳》,人物原型都來自于《西游記》。曾有段時期對“道”比較感興趣,經(jīng)常和一位朋友閑聊,有時就談起《西游記》里的人物,他說,《西游記》里的五個主要人物都有所指,各有各的象征意義。
悟空代表“心”“性”,人的本心、本性,像小孩的天性,只要你看看剛出生的小孩的眼睛,你就明白什么是“天性”了,那是人在受教化之前的本我。本我是無拘無束的,漂浮不定而又頗具靈性,俗話說“心猿意馬”,這里的“心猿”,可能指的就是心像森林中的輕猿一般地輕松放縱,無牽無掛,隨心而動,隨意而行。然而,它卻被套上傳統(tǒng)道德的“金箍”,服不服,不服就念“金箍咒”。夠狠吧。
八戒代表“欲”,雖說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但幾乎人的所有欲望的東西都活靈活現(xiàn)地體現(xiàn)在他身上。人的惡行數(shù)不勝數(shù),又何嘗“八”戒?。
《圣經(jīng)》中有“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之說——傲慢(pride)、貪婪(avarice)、荒淫(lust)、妒忌(envy)、暴食(gluttony)、憤怒(anger)、懶惰(sloth),東西文化存在差異,無論是《圣經(jīng)》中的“罪”也好,還是佛教中的“欲”也罷,比較的內(nèi)容雖然不同,卻都是人性的反面。
八戒需要戒的還要比“七宗罪”多一項。物欲、色欲、食欲、貪欲……高老莊背媳婦、取經(jīng)路上調(diào)戲妖精(女妖精)、貪吃貪睡圖享受,妒忌心強,好撥弄是非,愛耍小聰明,總愛說泄氣的話,“猴哥,師傅讓妖精吃了,咱分行李回家吧。”這是他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你可以在可愛的八戒身上找到所有人性的弱點和缺點。但是,殊不知八戒的網(wǎng)絡(luò)人緣很好,曾有網(wǎng)絡(luò)問卷調(diào)查,師徒四人中,如果你選情人,你選誰?八戒被美眉們非?春谩5闷睌(shù)位居榜首。
沙僧代表“義”,就是中國人常說的“義氣”。吃苦耐勞,無怨無悔,忠厚老實、善良聽話,剛直不阿,千斤重擔一人挑,不掙名不掙利,是與八戒完全相反的一個“完人”,是中國人的美德的化身。但在現(xiàn)代人看來,這似乎正是缺點。
白龍馬代表“毅”,是人的毅力的化身。“路遙知馬力”。
這樣,就構(gòu)造成了唐僧這個“人”。也就是說,唐僧并不代表什么,他已經(jīng)被分解了,架空了,作為一個“人”所應(yīng)具備的東西全都體現(xiàn)在他 的三個徒弟和白龍馬身上了。《西游記》中唐僧是最遭人煩的了,他就像是一具空殼,在他身上經(jīng)常能體現(xiàn)出一種偉大的無能的力量。
將近五百年過去了,射陽山人早已乘鶴西去,五百年后的師徒又在做什么呢?“孫悟空扔掉了金箍棒遠渡重洋,沙和尚駕著船要把魚打個精光,豬八戒回到了高老莊身邊是按摩女郎,唐三藏咬著那方便面來到了大街上給人家看個吉祥。”
《西游記》中的大是大非,大忠大奸,在新版本中變成了無厘頭式的大大趔趔,戲謔調(diào)侃。但我們很愉快地接受了他們,那個嘮叨的師傅,多情的悟空,墮落的八戒,無聊的沙僧。因為我們已經(jīng)習慣這種變化,喜歡這種否定,尤其是對權(quán)威的否定,否定別人的同時也否定了自己,就像讓別人變黑之前先把自己變黑,看誰還敢說誰誰落在誰身上誰比誰黑。
我感覺人天生就有反叛的性格,腦后長有反骨,只不過后來被馴化了,這是種悲哀。但像我們這群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尤其喜歡叛逆:傳統(tǒng)—非傳統(tǒng),理由—無理由,理性—非理性,聊—無聊—無所不聊。我們需要認同,又需要個性的不同;我們需要愛情的滋養(yǎng),又害怕愛情的傷害,我們是漂忽不定的,似乎每時每刻都在變;我們又是恒古不變的,因為每天不變的事就是我們每天都在變。我們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常常A、B不能同時為正的情況卻偏偏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人身上。我們幾乎反對所有的一切,但當愛情降臨的時候,它軟化了我們的血管,讓我們身上豎著的毛變得很柔順。
當我們需要愛情的時候,愛情就來了。
當我們感到空虛的時候就尋找寄托,于是新式的《西游記》向我們走來。影響最大的當屬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游》,可能以后《悟空傳》會有更大的影響。
當我第N遍看《大話西游》的時候,我仍然看不懂。因為我已習慣了劃分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可在此劇中,一時卻找不出來。它似乎包含了太多的東西,它仿佛只是一個簡單而凄美的愛情故事,只不過主人公是一只猴子而已,同其它人類的愛情故事沒什么兩樣。然而,每次看過,都有不一樣的感受。那些深情的假設(shè),“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如果非要在這上面加個期限的話……”;那些令人感動的時間狀語從句,“五百年前……五百年后……一萬年……”以及隱藏在孫悟空深邃的大眼睛后面的深深的孤獨感,那種美麗的憂傷,卻偏偏出現(xiàn)在一知猴子的眼中,真是神奇。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是個英雄,降妖除魔的斗戰(zhàn)勝佛。在《大話西游》中,他也是英雄,是個愛情英雄。
像我這樣的俗人本來活得就夠累的了,但依然比不上“英雄”那般累。英雄非要舍生取義嗎?非要承載著沉重的道德教化意義嗎?非要完美無暇情操高尚嗎?英雄在不知道自己是英雄之前,才屬于他自己,一旦被人認出了,稱頌了,贊美了,他就失去自由了。人們送給你的鮮花能不要嗎?給你的光環(huán)能不戴嗎?只要你戴上,他們就可以念“緊箍咒”了。像《悟空傳》里所寫,不單觀音菩薩會念,太上老君也會,因為他把密碼破譯了。
《大話西游》和《悟空傳》里的人物離我們近了許多,感覺非常親切。他們也會罵街,就像滿大街的小女孩都會驚嘆“喔塞”,滿大街的小男孩都會順口說出“靠”一樣,而師傅也會唱“only you……”。
悟空已不再是銅頭鐵臂、火眼金睛,他有一顆像椰子一樣的心,上面有一滴晶瑩的淚。他會因為失去而心痛,他會因為一條“紫紗巾”而拋棄生死,他有血有肉,有情有意,從無情時刀槍不入,到有情時傷痕累累。為了愛情他寧愿受傷。
五百年后的今天,在花果山的后山,荒草叢中,有一座孫悟空的墓碑,背面刻有這樣的碑文:“我來過,看過,征服過;我愛過,恨過,擁有過。”
而在不遠處的大街上,到處傳唱著同一首歌:“這是一個戀愛的季節(jié),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讀《悟空傳》有感 范文2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住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堵佛,都煙消云散。
——題記
昔日還沉浸在吳承恩的《西游記》中的我,今日竟又轉(zhuǎn)入今何在(原名曾雨)的《悟空傳》中來,不得不說,這本書確實不錯,書中講述了悲劇英雄孫悟空和唐僧等人對命運的抗戰(zhàn),幽默詼諧的語言中含著引人深思的道理,飽含原著氣息中又同時有著獨特新穎的看法。
整本書看似分成無數(shù)個互不相干的片段,其實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有悟空為成佛脫下緊箍咒而對曾經(jīng)的兄弟大打出手的可憐,也有失憶的悟空變的不再自由,受西天取經(jīng)之路所束縛,也有當年渴望自由的悟空肆無忌憚,狂妄無邊地打破天庭,捅破天空,也有惡魔似的悟空為花果山而哭,也有癡情的豬八戒對阿月的一片真心,也有不甘任人宰的豬八戒的怒吼,也有唐僧從不顧忌的'真言,也有沙僧為尋找齊琉璃盞的可笑,也有紫霞為悟空付出的可愛,也有……
唐僧不甘地吼出“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悟空憤怒地說出“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神諸仙,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zhàn)不勝之物。”
“
沙僧無奈地喃喃“不斷地尋找痛苦,比我更深的痛苦。這樣我就知足,就寬心。就領(lǐng)悟神的力量,他使追求越多的人越痛苦,而安臥于他腳下的人得極樂。”
八戒癡情的吐出“原來一生一世那么短暫,原來當你發(fā)現(xiàn)所愛的,就應(yīng)該不顧一切的去追求.因為生命隨時都會終止,命運是大海,當你能夠暢游時,你就要縱情游向你的所愛,因為你不知道狂流什么時候會來到,卷走一切希望與夢想."或者是“天蓬,你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嗎? 知道,因為我扶起了我所愛的人”
是啊,何為人,何為妖?神管不了的便稱他為妖。神又如何,妖又如何?當悟空面對緊箍時,他骨子里的反抗意識卻被佛祖欺騙了,說只要去了西天,去了真經(jīng),成佛就能去掉?墒,成佛又如何!佛是什么?佛就是虛無,四大皆空,什么都沒有!沒有了感情,沒有了欲望,沒有了思想,好像?只剩下一件空殼?
于是,
“玄奘,觀音大士現(xiàn)身,命朕尋你去西天取經(jīng)”
“我不去,我沒時間”
“是菩薩叫你去的。”
“可是佛不讓我去。”
“哪個佛不讓你去?”
“我心自在佛”
“哪來的這個佛?”
“哪來的那個菩薩?”
好一個“我心自在佛”!自由的追求,隨本心而去,隨本心而不去,和尚乃云游之士,為何要聽命與他人?既然眾生平等,為何如來可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下唯佛獨尊,別人修小乘,他修大乘,別人修虛無,他修圓滿。
如來佛祖其實就像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者,自稱無人能逃過他的掌心,可,神若不貪,為何容不得,一點對其不敬,神若不惡,為何要將,千萬生靈命運,掌握于手中?金蟬子與其打賭,其實是要表現(xiàn)他對其不滿,不滿他這種獨裁者的行為,不屑于學他那小乘佛法。
讀《悟空傳》有感 范文3
悟空一生只求這三件事。也只有守住這三件事,他才是孫悟空。
他雖死了,卻還是勝了。
對孫悟空來說,他可以死,但絕不能輸,哪怕這一次要戰(zhàn)勝的,是他自己!
最后,不得不引來經(jīng)典的一段:
多少年前那一幕又顯現(xiàn)眼前……
“花果山,什么時候才能重新長出花果來?不過,種子已經(jīng)撒遍天下了。”孫悟空抓了一把地上的黑土,臉上露出孩童般的笑來。
天邊的雷鳴已然越來越近了。
孫悟空靠在一棵焦樹上,靜靜的等著。
等到那一剎,黑暗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巨大的閃電劃開。
孫悟空一躍而起,將金箍棒直指向蒼穹。
“來吧!”
那一刻被電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萬年后仍凝固在傳說之中。
我心中的悟空,可以不做大圣,卻要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猴子。
凡人如你我,是愿作假價值的信徒,還是愿作真性情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