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瓦爾登湖》有感(精品)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瓦爾登湖》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個人覺得,梭羅的《瓦爾登湖》,不是一本關于寂寞的書,而是一本關于自由的書。
物質(zhì)能夠困住人的肉體,精神能夠困住人的靈魂。
肉體和靈魂是否能真正地平衡地融為一體?在大多數(shù)的不平衡中,誰在誰之前?誰是誰的先知?誰是誰的隨從?
梭羅在瓦爾登湖,不是在生活,而是在修行。在物質(zhì)極簡的情況下,以平靜、淡定、從容,接受這自然的一切。
一個人,在什么狀態(tài)下,能夠平靜、淡定、從容?
毫無疑問,他所面臨的一切,是契合他的所思所想所行的,他不是在被動地應付外界賦予他的一切,他也不是無奈地去主動改變自己去屈從于面臨的情形。他是自己的主宰,是思想的主宰,也是生活的主宰。
這個狀態(tài),難不難達到?難。
這個難,有一部分體現(xiàn)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
在強裝鎮(zhèn)定、寧靜的情況下,讀這本書是一種折磨。因為,它太慢了,太細膩了,太平靜了,與當下時代的生活節(jié)奏差別太大了。它又是那么不管不顧,兀自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翩翩起舞。它又不那么偏僻孤獨,因為它所說的一切,都是身邊的一切,是一種看似遙遠實則就在身邊的生活。它又是那么的抓人心神,不想讀都不成。靈魂的向往,讓人必須排空雜念,調(diào)整思想的節(jié)奏,去與瓦爾登湖同頻共振。調(diào)整自己是一次痛苦,從瓦爾登湖出來,又是一次痛苦,想而不可得,再是一次痛苦。
這個難,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物質(zhì)的束縛。
沒有吃的想吃的,有了吃的想好吃的,有了好吃的想變著花樣的好吃的。沒有穿的想穿的,有了穿的想更漂亮的穿的,有了更漂亮的穿的想各種材質(zhì)的穿的。沒有住的想住的,有了住的想更大的住的,有了更大的住的想住的更加富麗堂皇。
人類的物質(zhì)追求,什么時候能到盡頭?物質(zhì)給這個皮囊?guī)淼氖鞘裁?物質(zhì)的積累能夠讓人在這世界留下些什么?物質(zhì)追求是追求的終極目標嗎?是人在支配物質(zhì)?還是物質(zhì)在支配人?
物質(zhì)永遠沒有自由,只有心自由才是自由。
這個難,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和文化賦予的形態(tài)。
誰能脫離社會的定位,去實現(xiàn)自己的離群索居?人是生活在別人的眼里和嘴里?還是生活在自己的心里?誰能夠做自己的定海神針?個人行事的依據(jù)是內(nèi)心的正念,還是外界的牽絆?
個體的自由,不是無責任的自由,而是無外界強加責任的自由。也就是,我做這個事,是因為我想做這個事,而不是因為外界咋樣使我不得不去做這個事。
梭羅并不孤獨,也不孤僻,也不寂寞。山林、湖泊、鳥獸、風雨、雜草、火車、旅人、過客、陽光、天空,都是他的伙伴,他的自然。
當他想來時,他來了。當他想走時,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