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暴力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校園暴力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園暴力讀后感1
校園是我們增長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該為欺凌事件的陰影籠罩,可據有關方面統(tǒng)計,全國絕大多數地區(qū)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區(qū)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絕大多數為像我們這樣的在校學生。
從80年代末到現在已出現了一個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國出現的校園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視業(yè)的商業(yè)化,欺凌恐怖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充斥我們的視野,許多作品中對于犯罪過程細節(jié)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園又成了他們“付諸實踐“的理想場所。
校園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響的絕非個別學生,我們全體青少年都會受此不良影響。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的凈土,但屢見不鮮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傾向十分令人擔憂。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冤冤相報何時了?“
校園欺凌同時也體現出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需要風度,風度就是用溫柔去對待倔強的人,用寬容去冰凍苛刻的人,用熱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學說認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開始只是一個萌芽,而且它隨時會遭到私心雜念和外界誘惑的摧殘。這萌芽要成熟、長大,就需要特別的守護和滋養(yǎng)。提高德性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修養(yǎng)過程。游戲人生,看起來固然瀟灑,可如此泛泛而過又能找到什么樣的人生感覺?生命是單程線,沒有回頭的機會。
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單純的冤冤相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讓我們一起攜手共進、驅逐籠罩在校園上空的黑暗!
校園暴力讀后感2
校園本是一方凈土,是培養(yǎng)祖國花朵的搖籃;可是,在搖籃里頻繁發(fā)生著暴力事件,打破了我們校園的寧靜和祥和。
在我們班上,就發(fā)生過這種暴力事件。小紅就是一個性格暴躁的人,一言不合就打人。在我們班上小紅與小芳是同桌,小紅經常欺凌小芳,剛剛還和小芳有說有笑,不一會兒就對小芳大呼小叫甚至拳打腳踢,最嚴重的一次小芳的手都被打骨折了。小芳是我的好朋友,她說一直被小紅欺負,可又不敢告訴爸爸媽媽,怕他們擔心;更不敢告訴老師,只要告訴了老師,換來的是更加嚴厲的報復。最后,小芳實在是忍無可忍,就轉去了別的學校。我每次聽到小芳對我訴說她的事情,我都為她感到傷心。
之所以會發(fā)生這種校園暴力,有很多原因。比如,有的是因家庭的`離異,有的是因為家庭暴力,有的是因受到別人的影響……總之,施暴者所生活的環(huán)境肯定有問題,他們對生活的不滿,對現實的不滿等等,這樣就造成了性格的變異,而最終表現出來就是對弱小者的欺凌。而被施暴者來說,通常都是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人,被欺負之后都是那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tài)度,久而久之卻助長暴力的漫延。
為了預防校園暴力,我給大家講幾條安全小貼士:
1、在學校不要帶貴重物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2、被施暴后,應及時告訴老師和家長,堅決抵制施暴行為;
3、不主動與同學發(fā)生沖突;
4、不要去人煙稀少和空曠的地方。
我想對揮起拳頭的同學說,你們這樣做是不對的,你們不能以打人為快樂,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應該和同學和睦相處,要具有同情心和愛心。
我想對承受暴力的同學說,被施暴要及時報告老師和家長,我們不應這樣該忍氣吞聲,要敢于同校園暴力作斗爭。
為了讓我們的明天還是一片藍天,為了讓更多的兒童健康成長,讓我們牽起手來,向校園暴力說“不”,一起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