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国产第2页,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精品伊人久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時間:2023-11-09 07:30:2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

  《親愛的安德烈》最能打動我的是他們之間坦誠的交流,以及龍應臺先生打破了身份意識,平等的對待子女的態(tài)度。

  安德烈與龍應臺先生分割數(shù)年。正如書中描寫的他們分隔后初次見面的場景—安德烈只是冷冷的看著她,仿佛把她當做一個熟悉的陌生人。龍應臺先生選擇通過書信的形式與安德烈進行交流,通過對周末趣事、夢想、人生價值觀等各方面的交流,他們彼此之間變得坦誠。又因為這坦誠交流,龍應臺先生推倒了他們母子之間的墻,重新認識了自己十八歲的兒子。同樣,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書信正是他們彼此坦誠交流的橋梁,也是他們給予彼此的‘份’。

  這不禁引發(fā)我的思考。古代中國父母過度干預子女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愚孝的觀念也已被時代所拋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親子之間越來越注重坦誠的交流。

  父母生育孩子,養(yǎng)育孩子。兒行千里母牽掛,為他擔憂,為他付出一切……孩子感恩父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但父母不能因此強求孩子,親子之間都應該平等的對待對方,坦然去交流。而現(xiàn)如今,父母還抱有一種身份意識,因此過度干預子女的事情屢見不鮮,他們打著“為你們好”的旗號固執(zhí)的替子女做決定,想讓子女按他們心中的樣子去活。這些父母初衷是好的,可是過強的身份意識讓他們把愛給弄混了。愛是‘緣份’,是父母孩子之間親密無間的交流,愛不是占有式的替子女作決定。這種占有式的“愛”是對子女的限制,是子女無法打破的枷鎖,隔絕了親子之間坦然交流的可能;是一把鋒利的刀,把親子之間的‘緣份’給切斷。最終釀成難以挽回的悲劇。龍應臺先生也曾想過這樣干預孩子,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手!皭巯M貓,回報就是一種索取。愛,有時候也會變成侵犯,既然是侵犯了,就不可能真正視對方獨立平等不可強求不可冒犯!饼垜_先生如是說到。她打破了身份意識,讓她與安德烈可以享受彼此平等的愛。親子之間的相互平等才會促使彼此之間坦誠的交流。正因為這坦誠的交流,才會使他們鑄造了深厚的母子情誼。

  父母還應該在與孩子坦誠的交流中互相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就像《傅雷家書》中傅雷所說“他反復給傅聰寫信,第一是把傅聰當作一個討論藝術(shù)、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是極想激發(fā)出傅聰?shù)囊恍┣嗄耆说母邢,讓自己得些新鮮的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是借通信訓練傅聰?shù)奈墓P和思想。”這正是親子之間坦誠交流后互相學習的表現(xiàn)。他們彼此坦誠的交流使他們對生活各方面進行激烈的討論,他們不斷汲取對方言語中的養(yǎng)料,共同成長。龍應臺與安德烈也是如此,他們似母子更似朋友般的互相提問,又對彼此的`問題進行解答。在這種問答式的交流中,他們彼此之間坦誠相待,互相學習,共同成長。而現(xiàn)如今,親子之間雖然能做到彼此坦誠交流,但有做到彼此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成長,還任重而道遠。長輩總把“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這句話掛在嘴邊,他們不屑去想晚輩學習,些許殘留的身份意識也使他們不下身段去學習。在這方面,傅雷與傅聰,龍應臺與安德烈,無疑給這些家長做了很好的榜樣。一味的固守只會原地踏步,在交流中互相學習,才可以與孩子共同成長。

  打破身份意識,相互平等對待,才會有坦誠的交流。于坦誠交流中互相學習,才可以與孩子共同成長!队H愛的安德烈》一書,對當下父母,或是將來要為人父母的,如何去處理與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都有所啟發(fā)。最后,如龍應臺先生在《目送》中所言:“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眼看著這個你深愛的孩子越走越遠,而且他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2

  我是一名“新”班主任,同時也是一個“新”媽媽,新是因為每一天都是新的,學生較與昨天是有變化的,孩子較與昨日也是不同的。我需要“崗前培訓”,需要“持證上崗”。我知道教育不能重來,不能錯過,所以我看了很多育兒以及班主任隨筆的書籍?墒菚系姆N種成功案例,都無法預定一個大人眼中“合心意”的孩子。生不易育更難,我在譴責不負責的家長的同時,發(fā)現(xiàn)了更多負責家長的慘烈與傷心,我在規(guī)避自己孩子的問題的同時也關(guān)注自己班級的38個孩子,以前總是在看以教育家的角度來寫的指導書,感覺自己力量滿滿,可是工作中卻受到無數(shù)的阻力。

  這本《親愛的安德烈》,是我偶然間伴隨著《孩子你慢慢來》那本書同時買進的,給了我好多意外的收獲,更多的從孩子的角度,更準確的說是從這個16歲的人的角度來了解我的學生!队H愛的安德烈》是由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合著的一本書,書中摘錄了一位母親與她的兒子透過信件來互相了解,大意是:在安德烈十四歲時,龍應臺離開歐洲,前往臺北任職,于是,這對母子暫時的分開了,等到卸任再回兒子身邊,安德烈已經(jīng)是一個小伙子了,龍應臺發(fā)現(xiàn),四年間,兒子長大了,母子間卻多了一堵無形的墻,如往往在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上,雙方多次出現(xiàn)分歧,龍應臺感到兒子變了,他們是不一樣的兩代人,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于是,母子倆用了三年的時刻,以書信的方式,進入了對方的世界、心靈,龍應臺“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書中安德烈向母親這樣寫道:“媽媽,你跟我說話的語氣和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明白我是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quán)或施舍”,書中不乏這樣的片段,語言犀利,點名了安德烈不期望媽媽還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他,期望自己能獨立,能長大。這正是我需要的書,正是我需要知道的學生需要的“媽媽、老師”的樣子。

  之前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個的例子。我們班有一個女生,平時在學校里學習成績很優(yōu)異,是我們班的班長,是一個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女生。在我們班,她很受同學們的歡迎,活潑又開朗,但是,家長的反饋卻是回到家中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沉默不語,每天回到家就埋頭玩手機,把自己悶在房間里,不喜愛和家人交流,把心靈的窗子也關(guān)得緊緊地,似乎不想讓一絲陽光照射進來。在家中不喜愛和父母傾談,她總是說與父母沒有話題可聊,但是和同學在一齊時,她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學校發(fā)生的趣事、她的好朋友的狀況、她在學校的表現(xiàn)等等。我很好奇我和家長有這樣完全不一致的認識,我們那是都不知道問題之所在,更不知道是好是壞,我們無能為力,有些孩子,喜愛傾訴,總覺得快樂的事情就應與每個人分享,因此,很喜愛和爸爸媽媽聊天,父母知道了孩子的狀況,也會很快樂,這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其實很關(guān)心自己,她們在傾聽自己的話,而不是指責和過度保護,而xx不喜愛與父母交談,覺得自己與父母之間有代溝,無法溝通。

  正因此刻的青少年都比較新潮,對網(wǎng)絡的詞匯比較熟悉,對網(wǎng)絡的詞匯比較熟悉,而有些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兒女到底喜愛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兒女又總是說些網(wǎng)絡潮語,就導致家長和兒女只見沒有共同語言,××的內(nèi)心也就更加封閉了。

  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完,但是看到兩個作者從不同的兩個世界開始出發(fā),以彼此為終點的每一次書信,一個小事情的溝通,都深深的感動我,我好像學到了最棒的方法,找到了對我、對我孩子、對我學生最棒的鑰匙,就是及時的溝通和博大的包容,還有尊重,來化解這時空和世界的不同。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3

  《親愛的安德烈》救贖了那些年我的錯。

  龍應臺是我一向比較喜歡的作家之一。她用平凡樸實的筆風為我闡述屬于她那個年代的生活情況;她用飽含悲涼的筆調(diào)為我描繪出目送的畫面;她用紀實嚴謹?shù)膽B(tài)度來評價過去和未來。她曾說:“所謂子女,不過就你目送著他們離開的身影僅此而已”。一句話道盡天下父母心,因為我未為人父母,可能不能體會《目送》的境界,但《親愛的安德烈》卻深深撼動了我的心。

  《親愛的安德烈》講述的是母親與分別十余年的兒子之間的對話,通過信件的方式表達出來,全書由短十余篇信件組成,卻蘊意深刻。尖銳地反射出了當代新青年和父母們之間的矛盾。因為安德烈身受異國文化教育,從而致使這種矛盾的深化突出。

  信件中母子二人探討了有關(guān)世界文化、中外差異、香港文化、對于不同事物的看法,盡管龍應臺自述“這本書原意只是為了了解我的兒子而已”的單純念頭,但確實迎合了不少父母和子女的困惑。龍應臺在自我簡介欄中所寫職業(yè)為母親,所述經(jīng)歷是“在擔任母親這一職位中,一直表現(xiàn)不良,至今仍未畢業(yè)!焙茈y想象一個紅透半邊天的作家也會如此中肯地評價自己的定位,或許她真的只是想當好一個母親而已。

  書,是初二買的。當時的我年少輕狂,意氣風發(fā),自以為不可一世,感性地評定生活中的一切,一點點不順心的事都可能碰觸我的雷點,是一個叛逆期中的孩子。對于這樣一個迷途的孩子,我不斷與父母爭吵,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直至拜讀了這本書,她很好地把我拉出了泥濘的沼澤。

  當我讀到龍應臺回憶兒時在漁村里破爛不堪的生活情境時,她的那些敘寫無疑讓我震驚;當我讀到龍應臺所推崇的極簡穿衣風格時,我不禁想起我的母親似乎也有此習性;當我讀到龍應臺的十八歲那一年甚至無法觀看到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邁出人類歷史上空白的`一步時,我又想起母親的兒時是否也活在如此單調(diào)的世界里,視野狹隘的只能看見周邊事物,甚至于不知道這件人類史上的壯舉。

  閱讀這本書,我了解了許多我所不清楚的父母的兒時,給我?guī)砭薮蟮恼痼@的同時,也磨合了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在茶余飯后問起父母的兒時。起初,母親還有些許的詫異,但是,爾后她又很耐心地為我描繪70~80年代的中國,我震驚,我在反思……

  反思當我吃著KFC早餐時,父母兒時所啃的干巴巴饅頭、稀薄的粥又是什么滋味;反思當我追逐名牌潮流時,父母穿著補了又補的衣服艱難度日的情形;反思我在盲目地厭惡學習時,父母又是把接受教育看成是多么美好的事……

  溝通是消除隔閡的最好方法。我說我想完成母親未完成的大學夢,我說我想為只身投入社會的父親撐起一片天。我的父母也曾如此艱辛過,而我今日所抱怨的苦痛又豈非太過小兒科?

  龍應臺在回復讀者的信中這樣說“小草有小草的活法,大樹有大樹的活法,小草也會綻放出不一樣的色彩”!懊總人在人生的跑道上都有著不同的目標,有的人是50米沖刺,也有的人是1000米長跑,還有的人也許是沿途觀賞風景散步的人。”

  給河馬刷牙,不可能的事。講述了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對待藝術(shù)品,或是人為制造的工藝品的不同看法。龍應臺賦以史實配型,戰(zhàn)后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分開的一國之民,卻在交界處的中央廣場上樹起李小龍的金像,這正說明他們還是可以找到共同理念,崇尚正義的力量。而這種在于龍應臺眼中的工藝品被賦予人文便儼然成為神圣的藝術(shù)品,安德烈也終在龍應臺的教導下,改變了最初的想法。

  龍應臺以七分認真,二分幽默,一分審視的筆調(diào),安德烈以三分認真,七分玩性的筆調(diào)所創(chuàng)之書,當真為千萬家庭帶來了一盞明燈。盡管與初衷有些許不同,但結(jié)果還是很好的。

  我很感謝《親愛的安德烈》一書,將我從歧途引向正道,救贖了那些年我的錯。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4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與她18歲的兒子之間的36封書信的集子,內(nèi)容涉及人生觀、

  價值觀、世界觀甚至性和戀愛。

  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把這本書劃分成認同和歸屬、清狂等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認同和歸屬。這是兩個怎樣的詞匯呢?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我對于認同的定義僅僅局限于一個人或一件事物的看法,或者說是一種感覺。但在閱讀這本書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看法竟是如此的幼稚可笑!我生活在杭州,這個美麗的城市。在這個城市中很少發(fā)生自然災害。但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城市實在是太過安逸,以至于當我聽說唐山大地震,5.12大地震等等災害發(fā)生的時候,我是如此的麻木。我的反應讓我感到極度的羞愧!每次在電視上看到某個地方又發(fā)生了災害,我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每次災害發(fā)生之后都會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為什么只有在受災之后才開始進行防范?為什么人性道德這種本就該存在的東西現(xiàn)在竟變成了奢侈品?在這里,人們生活都極其的安逸,這直接導致了現(xiàn)在的我們不知道如何在社會中生存,甚至不會燒飯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我們的心中根本沒有對自己明確的定義!我能干什么?我會干什么?這兩個問題誰能準確而又自信的回答呢!

  龍應臺在這本書中不僅講述了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講述了這

  個社會的生存法則以及處世態(tài)度。

  “清狂”與“輕狂”,這是兩個讀音完全相同的詞匯,但所包含的意思卻完全不同!“輕狂”的意思是輕佻,自傲;“清狂”的意思卻是放蕩不羈。一個貶義一個褒義!扒蹇瘛痹诠湃说脑娫~中早有明確的定義。在杜甫的`《杜游》中曾有這樣一句話:“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鼻蹇竦娜瞬粫患彝チb絆;不會為責任束縛;更不會為自己的野心左右……“清狂”與“自由”。自由是我們90后一直在追求的!我們一直都希望不會被家長管束,不會被老師管束,希望能夠自己決定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每當我們的家長要管束我們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這樣對父母說:“老媽,我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我自己知道該怎么做的!干嘛總是想管著我?給我點自由的空間好不好!”但是,我們從未想過,現(xiàn)在的我們還太年輕,我們各種觀念尚未成熟。我們這種希望是不被允許的!在我們長輩的心中,現(xiàn)在的放任自由就意味著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放棄角逐!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我們?nèi)缛舴艞壗侵鹁蜁簧鐣蕴,淘汰就意味著被社會拋棄甚至是死亡!所以,體諒一下父母,體諒一下自己的將來吧。不要再叛逆了,這樣做沒有多大的意義,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道德,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詞匯。正如我在前文所提到的,在古時候被定義為道德底線的東西在現(xiàn)在已然被拋棄了。我們不會因為有人正在挨餓就將自己餐盤中的東西吃得一干二凈,也不會因為有地方發(fā)生旱災就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停水一兩個小時就令我們抱怨個不停。當然了,這些并不是意味著我們沒有道德,只是因為時代的變化改變了我們的道德底線。古時候的道德是如此重要,我們耳熟能詳?shù)牡赖鹿适路浅6。從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為人之本。百事孝為先,在古代,不孝是會被殺頭的。不孝,不遵從父母之命即為不孝。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頻繁發(fā)生。與父母頂嘴,欺騙長輩更是變成了家常便飯!但社會已然如此,我們能改變什么,我們也不需要改變什么。

  《親愛得安德烈》,一本好書,在這本書中有一句話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我們自己心里得痛苦不會因為這個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得痛苦而變得微不足道,對我們自己來說,每一次痛苦都是絕對的,真實的,很重要,但也很痛!每一次的受傷都是人生的必修課!”

  一本書,幾行字,只是對生命的感悟。因為我閱讀,我成長。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5

  說一句“我愛你”或是“我想你了”到底難不難?

  對深愛的人說“我愛你”,對分別已久的朋友說“我想你了”,大多數(shù)人都應該做得到。那么對父母呢?對父母說“我愛你”“我想你了”也這么容易嗎?

  小時候爸爸出差回來的時候總是會問我:“想不想爸爸?”

  然后我就會說:“想啊!

  “真想還是假想?”

  “真想!

  這樣類似的對話在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應該出現(xiàn)過。但似乎孩子越長大,就越不會向父母表達愛和思念了。不會表達并不是不愛,而是像龍應臺感覺到的一樣,“愛”,卻不一定“喜歡”。

  有些時候特別希望自己永遠是一個三歲的孩子,這樣爸爸就不會變老,媽媽也不會變老,我們之間的距離也不會拉遠了。雖然我和爸爸媽媽的關(guān)系一直都挺融洽,也會經(jīng)常的溝通,但在有些方面還是會有隔閡。

  我長大了,所有和我一樣的孩子都長大了。雖長大了的孩子對于父母來說還是孩子,但這些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抱負,自己的朋友圈,這些都是父母無法跨越無法進入的。甚至當他們摔倒的時候,都不再需要父母的安慰和攙扶。

  于是和家人之間的感情一點一點趨于平淡。加上孩子和父母是完全不同的兩代人,看待問題的眼光不一樣,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必定會更加疏遠。

  龍應臺出生于臺灣上世紀50年代,來自一個漁村。她的兒子是臺灣和德國混血的80后,生活在德國。如此不同的兩代人進行對話,他們討論的話題涉及面很廣,比如:族群問題和身份認同和政治人物、民主自由和個體權(quán)利、價值取向和職業(yè)規(guī)劃、流行文化和藝術(shù)鑒賞、生活習慣、個性發(fā)展、衰老、死亡以及戀愛問題等等,母子之間互相交流、溝通,貫穿其中的`是關(guān)懷和愛。

  從他們的信件里,我看到龍應臺在認真地了解、認識兒子,同時也在努力解釋自己。在一些話題的討論中,她多次提到大陸見聞,說在西安的一家回民飯館里,16歲的從甘肅山溝小村里出來的女孩,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個月賺兩百多塊,寄回去養(yǎng)她父母。當安德烈說不知道將來要做什么的時候,龍應臺就問:“安德烈,那16歲的女孩,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你能想象嗎?

  從安德烈的信件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中西之間的差異。他們長于理性思考,而我們重情感抒發(fā)。我們受到的教育是接受,而不是思考,我們不會思考,也不會想去思考。當然在一些問題上,安德烈跟我們一樣顧慮、煩惱!皨,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我?guī)缀醮_定不太可能有你們的成就,你會失望嗎?”龍應臺說:“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要你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父母和子女之間需要的是互相的溝通和理解。但是還有很多的父母并不愿意和孩子溝通,也沒有想要體貼了解孩子內(nèi)心想法的欲望,只是一味的拿著大人的架子。也有很多的孩子對父母不尊敬,凡事也不會去體貼父母的想法。不論是交流,是溝通,還是彼此之間的理解和信任,都是互相的,是雙向的。我們不可以一味的要求父母來理解我們,要求父母來關(guān)心我們,來愛我們,我們也應該嘗試著去了解他們,體貼他們的想法。因為我們已經(jīng)長大了。我們不再是小孩子,我們不應該任性,而應該理性的思考問題;蛟S長大了的孩子不能像小時候一樣向父母表達出自己的愛和想念,但是我們可以用互相之間的理解和支持來表達。

  不管孩子處在什么樣的地位,在別人眼中是一個怎樣的人,父母永遠會給予孩子最不求回報的愛。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最忠誠的朋友。這種無私的愛只有父母才可以給。

  我永遠的朋友,一輩子的支持和依靠,我希望你們能夠一切安好。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讓我知道了龍應臺那個年代的貧窮,那樣的生活,那樣的環(huán)境,那樣的落后,是我無法想象的。而安德烈這一代,及我們只一代,這是另一個世界。這個時代,與時尚接軌:瘋狂地聽音樂,無止地跳舞,拼命地玩耍,這些與龍應臺那一代截然不同。而這樣的差異,會選擇的人總是站在安德烈的那一年代,殊不知,當人們的生活,文化隨著時間逐漸提高時,往往會丟棄一些原始的東西,被金錢所束縛而變得殘忍。而那被丟棄的東西,正是龍應臺那時所普遍擁有的單純與互助,F(xiàn)在的人們,在利益的誘惑下,友誼、親情變得一文不值,而身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又是否看清什么呢?還是在享受著販賣心靈后得到的物質(zhì)呢?也許,我們能期望某一天在我們享受物質(zhì)時,回頭想想逝去的心靈。

  也許,我和安德烈是同一代,一個新新時代,懂的快樂,玩耍和音樂的時代。在我們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的偉大理想。我們不是只懂玩的叛逆少年,我們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向往,所以也請?zhí)煜碌母改改芾斫馕覀,別總用“輕狂”指責我們,別總用“清狂”批評我們,別總用“不行”給我們下死刑。在信中龍應臺寫過這樣一句話: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后,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上的荊棘。這句話然我感受很深,是呀,人生的荊棘太多,困難太多,每一個困難都需要花上你大多時間去克服去打敗,而在人生的時間中就給自由的,玩耍的卻所剩無幾,畢竟這個社會殘酷。雖然我還是一個初中生,但只屬于小學生的自由,我卻無法在享受,也許這正是龍應臺在信中所說的“寂寞無比”。

  信中,安德烈說自己是一個百分百的混蛋,我的想法和龍應臺一樣,我并不認為他是混蛋。人活在這個世上,總有一些有優(yōu)點,不能因為他人在受苦自己在享受而自貶。其中,安德烈與龍應臺都寫了自己對道德的看法,安德烈因為面對道德而厭惡自己,但我認為只管這樣厭惡自己是沒有用。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與他人條件優(yōu)越時,不該更加努力地生活著,用更好的方法幫助他們嗎?畢竟他們的貧窮鄙視自己造成的,我們不必厭惡自己。同樣,既然意識到這一點了,就應該讓自己節(jié)省一點,不浪費東西和金錢,就給需要幫助的人。此外,我們在吃穿住行,也是給自己一個良好的條件去掙金錢和愛心,所以我們需要心存善心并付出行。

  在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方面的感受,我不會像安德烈一樣去煩惱,而是堅決地支持自己的想法。在權(quán)威的世界里,人際關(guān)系仿佛顯得很重要,它可以將你從山峰摔到低谷,也許會讓你一炮而紅,所以,掌握好人際關(guān)系很重要。對每一個人都露出微笑,面對那樣的“英語老師”我們大不用消極的方式去反抗,我們可以與那樣的權(quán)威坐下來溝通,解決好所在問題,而不是將那無謂的反抗化作讓自己受傷的一把劍。至于那對于我來說還很遙遠的.愛情,在龍應臺的話中,我也找到了最好的詮釋: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肩并肩立在船頭的,淺酌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的人。對于愛情,也許我還想得很簡單,但這句話卻和我想的一樣,愛情不需要海枯石爛,滄海桑田,只需平平淡淡地“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書中,何必要糾結(jié)于“左”“右”之分呢?就如菲利普所說的,極左跟極右,就像站在一個圓圈上,看起來是在兩個相反的方向走,其實最后會碰頭的。在我看來,只要做出的決定對人民對國家有好處,都可采用,不必計較誰好誰壞。有時候,今天的問題用一種方式解決,明天用另一種。也許,支持“左”“右”之分的人都是為人民好,那不如將左右結(jié)合,即可“左”也可“右”,既能解決政治問題,也可擺平爭吵,豈不萬事大吉,皆大歡喜?有時候,不需要問到底,探個透,適中也是一種解決方法。對于那些有爭議的問題,若你看后解決不了什么,那你不如當做看了一本故事書,不用無風起浪的分出勝負。要知道,有些問題就是這樣。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7

  《親愛的安德烈》是在暑假期間虞老師推薦我看的一本書,是由作者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三年互通36封書信而改編成的書。對于這本書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早點閱讀《親愛的安德烈》我想我會更懂得媽媽的不容易和兩代人之間的距離到底是什么。書信中的內(nèi)容包括了母子對文化、民主政治、獨立宣言、生活等的思考與探討。

  龍應臺因工作原因離開德國,回到臺北工作,而安德烈則在德國上學,她一走就是四年。為了更好的了解安德烈她強烈要求與安德烈互通書信,征得了安德烈的同意,這一通就是三年。在來來回回36封書信中,母子會因為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安德烈會很深刻的去思索問題的根源,也許這就是東西方文化不同的差異。東方人習慣集體思維模式,西方人則習慣個人思維模式,西方人在這種個人思維模式下越來越獨立和自尊,而我們卻隨波逐流。安德烈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問題都會和母親交流,而母親給予他更多的幫助是鼓勵和耐心的教導。

  最可貴的是,龍應臺和安德烈并沒有因為年齡的差距、距離的遙遠、不同的思維模式而讓代溝越拓越寬,更多的是在書信中母子彼此間坦誠交流,相互了解和包容,龍應臺由此進入了一個十八歲少年內(nèi)心的情感世界,而安德烈也第一次真正的認識了自己的母親。就像龍應臺所說的:"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著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著東西文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書中的第28封信"給河馬刷牙"中龍應臺給安德烈上了一堂人生中很重要的課,她對安德烈說:"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jīng)理或到動物園里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jīng)理比較有成就感,或者獅子、河馬的管理員"平庸"。每天為錢的數(shù)字起伏而緊張斗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體驗生活,你就會快樂。至于金錢和名聲,哪里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是啊,我們總是在追逐金錢和名聲,樹立錯誤的職業(yè)觀,好高騖遠。不明白"工作"的真正意義,我想使你快樂的工作才是最有意義的工作!

  讀《親愛的安德烈》給我很深的感觸,尤其是在信中龍應臺對安德烈的教導和鼓勵,我不禁也會想起媽媽對我平日里的教導和鼓勵,媽媽總是告訴我"無論身在何處,遇到什么樣的事情,你最需要的是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所以每當我在學習上、生活中遇到困難,我都會很樂觀的去面對,因為人生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同時,我也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間更多的應該是溝通,而不是一味的溺愛。就如同安德烈對母親說的:"媽媽,您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您完全無法理解我是一個二十歲的成人。您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您知道嗎?您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您的"授予"或"施予",您并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天生的權(quán)利!對,這就是您的心態(tài)啊。也就是說,您到今天都沒明白:您的兒子不是您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您的"別人"!"

  最后,我想說,不管您是仍在糾結(jié)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處的父母,還是不知道跟父母如何溝通的孩子,我想你應該拿起《親愛的安德烈》細細品讀,相信您會找到答案!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8

  這是一本龍應臺與安德烈的母子書信集,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前往臺北任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時,安德烈已是一個十八歲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邊,有一點“冷”地看著媽媽,母子之間有了一座無形的墻。他們互相“愛”著對方,卻由于彼此之間的差異無法“喜歡”對方----這種差異是年齡上的、地域上的,也是文化上的。于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由此進入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該書所包含到的內(nèi)容可謂包羅萬象,大到嚴肅的人生觀、價值觀,小到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jié),里面涉及到政治內(nèi)容和文化內(nèi)容也讓人收獲頗多。但我更感動于的是這對母子之間為拉近彼此關(guān)系、消除隔閡而做出的探索和努力,以及在此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理解和包容。應該說,父母對女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可是這種愛所帶來的結(jié)果卻是大相徑庭的。所以說,愛,并學會如何去愛,這大概就是每一位父母需要學習的課程吧。

  西方有句諺語:地獄之路有時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為什么良好的意圖有時會帶來令人失望的結(jié)果呢?可能有人會歸之于“社會”、“政策”、“時代”甚至“孩子本人”等因素上,可我覺得,最主要是你沒有找到愛的方法。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愛,父母又該如何去愛,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首先,我們要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安德烈對母親說:“我不是你可愛的安安了,我是我。”我相當欣賞這句話。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附屬于任何人。可現(xiàn)實是怎樣的呢?書中的一個例子很有意思:龍應臺的小兒子菲力普說:“媽媽,你的華人朋友要問我什么問題時,我就站在那里,可是他們的眼睛是看著你的,并向你提問!北热纾核麕讱q?他會說中文嗎?他讀幾年級?龍應臺大受震撼,從此以后,即使站在朋友身邊的孩子只有醬油瓶子那么高,她也會彎下腰去和他說話。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yōu)楹⒆哟缘某潭瓤赡苓h不止如此,孩子的愛好、學習甚至工作、情感我們是不是也幫他做出了決定,并自認為是為孩子好?當孩子反抗時我們是不是大發(fā)雷霆呵斥他的不聽話不懂事?孩子也許需要引導,但決不是粗暴的干涉。

  其次,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肯定。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個人總被別人暗示為品行端正,善良友愛,他就會在這種氛圍里漸漸生發(fā)出自我肯定意識,他的品行就會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如果一個人總被暗示為有某個問題,他就會在這方面不斷地自我否定,向壞的方向滑去。有這么一個寓言故事:蘇東坡在跟佛印交談時,問大師,你看我坐姿如何?佛印說我看你的坐姿像佛祖。蘇東坡則故意說大師的坐姿像牛糞。佛印聽了只微微一笑。蘇小妺聽聞后說,哥哥你輸?shù)锰珣K了,佛印大師心中有如來,所以看你像佛祖,你心中只是一團牛糞,所以看別人也是一團牛糞。由此可見,家長用健康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再則,我們要有包容心和理解力。安德烈在書中寫到:“母親的穿衣哲學和父親的宗教美學都不是我的調(diào)調(diào),但我還可以欣賞。我愿意去博物館看雕刻展,也不討厭六十年代的'老歌。那么你為什么不試試進入我的現(xiàn)代、我的網(wǎng)絡、我的世界呢?”是啊,我們?yōu)槭裁床荒茏屪约阂渤蔀楹⒆,去試著理解孩子的樂趣、感受孩子的憂愁、包容孩子的宣泄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家長真正理解孩子時,孩子一定更能體會家長的用心和關(guān)愛。

  孩子是一塊玉,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找到合適的方式,用愛將其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最后,我想送給大家一首陶行知先生的詩: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9

  花了三天晚上,我陸陸續(xù)續(xù)地看完了《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我不敢看快了,即使這本書對只是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之間來往信函的收錄。這本書里的信件所談內(nèi)容設計了很多方面,如衰老,死亡,流行藝術(shù),價值取向等等,有許多是我現(xiàn)在這個年紀所不能了解和體會的,但也有我所能領(lǐng)會的——他們都在竭盡全力地去了解彼此,撇開那些深奧的東西,還有母子間的愛與坦誠。

  從開頭的兩篇文章,《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連接的“份”》都可以看出,無論是四五十歲的龍應臺,還是她那二十多歲的兒子安德烈,他們都在感嘆時光飛逝,并表示了他們都想重新認識對方。安德烈,MM,每一封信的來往都是兩個世界的交匯。相差三十多歲的兩個人,都在努力地融入對方,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試著再去重新認識一遍我的父母呢?

  龍應臺試著忘記那個原來的安德烈——“那個讓我擁抱,讓我親吻,讓我牽手,讓我牽腸掛肚,頭發(fā)有點汗味的小男孩”,而是直面十八歲的安德烈——“臉上早沒有了可愛的“嬰兒肥”,線條棱角分明,眼神寧靜深沉”。而我,想試著用一個正在走向成熟的孩子的目光,來重新審視我的父母。

  那么爸爸就不是所謂的“嚴父”。他很少沉下臉來,他也會哈哈大笑,如果他一直都是沉著臉,那只能說他可能是網(wǎng)上所說的“面癱”。爸爸其實很喜歡在網(wǎng)上看職業(yè)游戲選手的比賽,但我總是看不懂那些花花綠綠的游戲界面,也看不懂那些長得奇形怪狀的東西跑來跑去有什么戰(zhàn)術(shù)可言,但爸爸總是看得不亦樂乎;爸爸也在網(wǎng)上看時事和新聞,但除了什么怪事奇事,我對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很少感興趣。當然,我和爸爸也有談論的東西——我們可以在飯桌上,由一碗竹筍雞聯(lián)想到《紅樓夢》,爸爸就會開始講述“紅學”是什么東西;也可以在看電視時就開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背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我其實不喜歡作文書里的“慈父”,“嚴父”,那些都太虛幻了。我更希望看到一個真實的人,生氣了就吵,滿意了就夸,會笑會哭,就如安德烈和龍應臺一般,每一句都發(fā)自肺腑,每一句都掏心挖肺的真實,不對就是不對,厭惡就是厭惡。

  如果真實,那么媽媽也就不是會半夜起來特意到你房間給你蓋被子的母親,她會在我生病不舒服時關(guān)心我,但不會跑來蓋被子,除非我發(fā)燒。我的父母一律認為我已經(jīng)不小了,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而且媽媽很新潮,微博,微信,YY(標志為一只可愛小浣熊的語音軟件),眼下最流行的游戲。全都可以在她的手機上找到。爸爸一直說我和我媽是十足的“手機控”,那么我和我媽媽的聊天內(nèi)容自然要豐富一些。媽媽在微博上看到有趣的事會第一時間告訴我,然后兩人一起捧腹大笑;我們倆也會在一天晚上走在街上,兩旁的行道樹投下朦朧的剪影,路燈灑下一團昏黃的`光,邊談著今晚某某頻道的歌會,一邊慢慢走回家;也會在逛書店時,看見《飄》媽媽就想起斯佳麗,再想起費雯麗主演的《亂世佳人》和她看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名著之一《基督山伯爵》?傊次液臀覌尩南嗵幏绞,就像看一對姐妹,聊游戲,聊好歌,聊小說,有時也會聊聊學習。我總覺得,和父母相處,做到父(母)慈子孝并不是最高境界,正如與老師是亦師亦友,和父母也應該如朋友一般,可以嚴肅地探討學習,也可以侃得天南地北,幾乎是無話不談,也就如安德烈和龍應臺。

  時間白駒過隙,“安安”不見了,我也在長大。以后我和父母會怎樣?二十歲時,三十歲時,四十歲時。沒人知道,或許那是已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抑或一切如常。但至少《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告訴了我,每隔一段時間,去重新認識一次自己的父母,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們都在成長,每一次認識都是在拉近我和父母的距離。摒棄如提線木偶一般僵硬的“嚴父慈母”,直面最真實的父母,這樣,我才可能真真正正體會到龍應臺和安德烈在寫信時的那份感受——很高興認識你。

  從小時候到現(xiàn)在,每一次重新認識對方,都有一種快樂,都是一種蛻變。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0

  讀龍應臺和兒子的書信集《親愛的安德烈》。書拿到手,由衷地喜歡。慢慢讀下去,突然明白為什么龍應臺的圖片為什么這么不加處理和修飾,任由歲月的痕跡坦露無遺,原來在這本書里,她只是一個和我們所有的中國媽媽一樣,面對孩子的成長和越來越遠的距離而不斷掙扎的本色母親,心里一下子變得非常溫暖。很多人羨慕龍應臺,能打通與兒子三十年的年齡代溝、東西文化的代溝,而像朋友一樣坦誠交流。但我更能看到,一個母親與兒子隔裂的痛苦那份無助與心痛。當讀到龍應臺看到安德烈的“獨立宣言”時,我非常感動。安德烈的原話是這樣的:MM,你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quán)”或“施予”,你并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quán)利!對,這就是你的心態(tài)啊。也就是說,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

  龍應臺這樣來描繪她看到兒子這些話時的感受:安德烈,那一刻,簡直就像經(jīng)典電影里的鏡頭,身為兒子的向母親做斬釘截鐵的獨立宣言,那飾演母親的,要不然就氣得全身發(fā)抖,“啪”的一個耳光打在兒子臉上,兒子露出愕然的表情,然后憤而奪門而去,要不然,母親愕然,然后眼淚潸潸而下,本來威武莊嚴的母儀突然垮了,慘兮兮地哭。

  和朋友討論這種感覺,我們,在傳統(tǒng)中國文化沉浸下長大的一代,尤其是成人后的女孩,其實是很享受與母親之間那種水乳交融的親密關(guān)系的。但是,當我們的90后、20xx后的孩子長大成人后,當他們向我們宣布獨立宣言的時候,一向沒有邊界的我們,能否承受這一打擊?

  又一次想起了那句:在所有的親密關(guān)系中,惟有親子關(guān)系是以分離為目的的。不知有多少母親能讀懂?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讀完這本《親愛的安德烈》。也許有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本記錄母親與孩子成功交流的書。就書的形式和內(nèi)容來看,也確實如此。

  曾經(jīng),你的孩子,只是個柔軟的躺在你的懷里的小嬰兒,大聲地啼哭,傻氣地笑。你微笑地看著他悄然地成長,一點一點地變得成熟,一點一點地學會獨立,然后毅然決然地奔向那個未知的世界。而你,只能遠遠地站在他身后,惆悵地望著他的背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可是,在你的心里,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個柔軟的躺在自己懷里無助啼哭的嬰兒。并且,叛逆地表示,他沒有話想和你說。這個時候,你會心痛嗎?

  當時間一天天地流逝,你知道從來沒有后悔過對他的付出,也沒有將自己的漸漸衰老放在心上,可是,你卻清楚地感覺到:你在一點點地失去自己所愛的孩子,不會心痛嗎?心痛的時候,你會做什么?聽之任之嗎?還是放下母親這個無用的稱號,真正地將自己放空,去了解一個少年的心事呢?不是每個母親都能象龍應臺這樣成功地與孩子交流的。如果你仔細地讀這本書,會發(fā)現(xiàn)在太多的時候,那位認真的母親,正在努力而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經(jīng)歷,去換取孩子的信任和友誼。她的措辭,不再有《野火集》中脫口而出的憤怒,不再有《孩子你慢慢來》中滿溢的幸福和滿足,更多的是在面對一個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時,用盡可能與他類似的語言和對自己青春年少的回憶換取他的信任,用盡可能不傷及他感情的措辭去限制他的錯誤舉止,用盡可能讓他感覺到信任的委婉語言給他的生活和學習帶去幫助和指導……所以,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不僅僅是一個母親和兒子的書信集,而是,一顆充滿母愛的赤誠之心。作為孩子的一方,在青春年少的時候,,很難讀懂這顆心的全部,直到——他(她)自己成為父親(母親)的那一天。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1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guān)系,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MM

  “你為什么不試試看進入我的現(xiàn)代、我的網(wǎng)絡、我的世界呢?你為什么不花點時間,好好思考‘打扮’這件事,買點貴的、好的衣服來穿?你為什么不偶爾去個你從來不會去的酒吧,去聽聽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難道你已經(jīng)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還是說,你已經(jīng)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jīng)定型得不能動彈?”──安德烈

  首先,通過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書中我總能讀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似乎從出生開始,我們的人生就已經(jīng)被計劃好了,我們需要好好學習,需要考上一所好大學,于是,老師、學校、家長、社會……身邊的所有的環(huán)境都充斥著這種思想。這種思想就像空氣一樣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的周圍,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但是,相比于安德烈,我們失去的真的很多。安德烈將“性、藥、搖滾樂”看做一種隱喻,暗指生命中的種種樂趣。我想安德烈是自由的,他每天都能感受到這種自由樂趣,并且無憂無慮地去享受。生在中國,飽嘗著東方文化,我們確實不能像西方孩子,像安德烈一樣的生活,有他那樣的經(jīng)歷。但是我卻想說的是,人生苦短,活的灑脫奔放而不留遺憾,才不枉來人間走這一遭。這也是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

  其次,更多的是我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了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和鴻溝,也感受到了父母了解和認識自己成人子女的渴望,更感受到了父母對于子女不離不棄的、貫穿始終的愛。其實在我們身邊,包括我在內(nèi),有多少人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甚少,缺乏適當?shù)?形式和機會,以至于兩代之間形成了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雖然自己以成家,卻發(fā)現(xiàn)自己越長大越孤單,漸漸的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東西,反而身邊的朋友或許比父母更加的了解自己。我們不斷的接觸更新的事物,漸漸的從父母的世界中遠去,偶爾的電話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無味!白罱脝?”“還好啦!薄板X還夠用嗎?”“夠!眱H此而已。我們都感覺到了這種變化,但是卻沒有人愿意或者留心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些。我想,我們的父母養(yǎng)我們長大成人,絕對不想看到的是這樣的一種結(jié)局。

  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后讓我深思,而且指導我如何面對每天在學校遇到的12歲左右的學生。每個學生就是一本書,是作為老師一日就得不斷翻閱的書,而且是永遠不會重復的書。這些書讀得好不好,就看做老師的愛心、智慧及藝術(shù)了。好的老師應該是一名好的讀者,龍應臺告訴我們,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你得從頭學起。你得放空自己。那么對我們來說,認識一群性格各異的12歲的人,我們該怎么辦呢?在我看來,我們首先得蹲下來,而且得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掉,只有倒空我們自己,才能有空間去傾聽他們的想法,F(xiàn)代傳媒迅猛發(fā)展,而世界發(fā)展日趨多元,很多事物并非只有一個答案。所以不要帶著標準答案與學生討論,因為人人都不喜歡被說服。而且我們要善于抓住機會進行有效溝通。在溝通時,我們應該把80%的時間用于傾聽他們的訴說,同時注意不要以權(quán)威自居對他們發(fā)號施令。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去改變,我們和父母、父子、師生之間也會建立起一座通往對方世界的橋梁。雨后的彩虹,就會在橋梁的上空,綻放!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2

  一本好書,一張睡椅,幾束午后西斜的陽光,安靜地度過下午。我喜歡讀書,喜歡它像一位博學的老者為我排憂解難,讓我沐浴在陽光下,讓我看清大千世界。這個假期,我閱讀了《親愛的安德烈》,令我感觸很深。

  《親愛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結(jié)集。36封家書呈現(xiàn)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認真”,龍應臺“有八分認真,二分知性懷疑”。安德烈對龍應臺“嘲笑有加”,龍應臺對安德烈“認真研究”。

  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再次相遇,安德烈已是一個十八歲的小伙子。

  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龍應臺有著學者的深刻和謹慎,安德烈代表著新一代年輕人的想法。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guān)系,但龍應臺一定要認識成熟的大學生安德烈。于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間互相通信。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書中說到:“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是啊,擁有了本事才能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自己永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當擁有了自己創(chuàng)造的生活和尊嚴時,人生也就變得歡快和充滿意義。

  書中又道:“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jié)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各人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越走越壓抑……”

  人的一生很短,開始有父母的陪伴,后來有朋友的陪伴,再后來是妻子、孩子的陪伴。漸漸地責任變重了,孤獨也隨之而來,哪怕是最親近的人也難以訴說自己。

  對每一個人來說,父母見證過我們所有最初的歲月,而我們見證著父母最美好的歲月。我們終究是象棋中的一顆小卒,漫漫人生路終究一去不復返,一去不回頭。就像書中:“卒子一過河,就沒有回頭的路。人生中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注定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我發(fā)現(xiàn),人生中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蓖皼_的路上,父母永遠都是最溫暖的港灣,成功與落魄,他們永遠都支持著我們。是啊,普天下,也只有這樣的愛,雖然注定以分離為終結(jié),卻不以欣賞為前提,不以結(jié)果而決定。

  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懂得感恩,父母不管孩子年少時多么敏感和封閉,都嘗試著以各種方式,紙條、書籍、信件來與孩子溝通,現(xiàn)在想來,愛只是前提,表示我們愿意,愿意付出,愿意接受,可它不能代替努力,不能代替我們在彼此了解過程中所有摸索的成功與不成功,不能代替我們在表達和接受相處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自我反省和調(diào)節(jié),不能代替我們?nèi)ケ磉_、去溝通、去感受和了解。每位父母都在嘗試用最真摯的心靈與孩子溝通,也是就是那實際效果甚微卻清晰的態(tài)度漸漸打動了平靜的外表下極度不安的心靈。

  讀完此書,也讓自己從此慢慢明白,人生是一場只知道方向卻沒有精細地圖的遠行,很難判斷百米之外,是溝塹,還是坦途,是深山密林,還是平湖幽谷。但是你給出的愛,你擁有的愛,卻可以超越境遇,不離不棄,始終如一。每個孩子都是一本經(jīng),是為母者終身奉讀的經(jīng)。這本經(jīng)好不好讀,就看做母親的耐心、愛心、運氣及造化了!帮L箏”即使放手飛了,這本經(jīng)還是常留母親手中,還是會繼續(xù)讀下去,繼續(xù)牽掛下去。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3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它講述了一位中年女子與她的兒子之間三年的通信。

  這本書的語言直接讓我感受到一種痛切心扉的感覺。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帶著不同的心態(tài)寫信,兩人之間的感情也隨著三年的通信不斷變化著。其中我看到了一位想深入兒子內(nèi)心,想打開兒子內(nèi)心中那扇無形的大門的一位偉大的母親。然而與這位母親相對的是一位對母親所做的一切不屑的兒子。但是伴隨著母親的不斷深入,兒子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的為了稿費而寫,直到最后純屬想跟母親談心。

  在書中有一個問題,敲打著我的心靈,或許許多從未想過如此復雜的國家、信念、家人之間那層不明的關(guān)系,可作者龍應臺卻看透了這層關(guān)系。用龍應臺在書中的一句話就是“我是一個難民的女兒,是一個靈魂的漂流者,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雖然懂的那些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但卻永遠做不到,父母的一句關(guān)心,會被我當做嘮叨。我只顧著自己,卻不顧父母的逐漸老去?傄詾樽约汉苈斆,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那個聰明,其實是愚笨。我們總是不顧一切的大步向目標走去,絲毫不知道背后,有一雙關(guān)切的眼睛,有一雙渴望的眼睛,渴望著你回頭看看她們。

  龍應臺用她那優(yōu)美并帶有色彩的語言向我講述了父母的無奈與辛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你走到哪里,總有一個家,在等你……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給我的印象就是母子之間的親密家書,原本兒時的情深,卻成了現(xiàn)在的冷冷淡淡。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傳奇母親——“龍應臺”,是則樣和兒子“安德烈”恢復原本的純真、幸福的親情吧!

  三年的不斷通信簡直是不可思議。這本書的語言文字讓人感到一種痛切心扉的感覺。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帶著不同的心態(tài)寫信;一個是帥氣、年輕的兒子,一個是在漸漸衰老,想與兒子一起找回往日親情的母親。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不斷的變化。讓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兒子內(nèi)心,想要打開親情這扇無形大門的母親。與這位偉大的母親相反的是一個青年對母親的不屑?呻S著母親努力的深入,兒子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只為了稿費而寫的單純,到想要和母親真的交談而改變。

  書中的'一個個深奧的問題,敲打著我的內(nèi)心,或許我從未想過如此復雜的國家、新年、家人之間的那層不明的關(guān)系?勺髡啐垜_卻看透了這一層關(guān)系。用龍應臺在書中的一句話叫:我是一個難民的女兒,是一個靈魂的漂流著,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生活中的我,我常常會嫌飯菜難吃,水燙或太冷……再想想母親的付出,又會有一絲抹不去的痛楚。

  雖然我懂的那些孝敬母親、懂事、擔任起家的重任的大道理,卻永遠望不可及,父母的一句關(guān)心問候,會被我當成成年人的嘮叨,拒之入耳。我只顧著我自己的花樣年華,卻不顧父母的日漸老去?傄詾樽约汉苈斆,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那個聰明,其實是愚笨。我們總是不顧一切的大步向目標走去,絲毫不知道背后,有著一雙眼睛,有一雙渴望的眼睛,等待著渴望你回頭看著他,扶她一把,暖他一輩子!

  其實你不可能陪在父母身邊一輩子,父母也不可能陪你一輩子,可能他們會在某一時刻忽然的離你而去,所以不要再把孝順放在嘴上,多多陪著他們。你所能給予的,不是掛在嘴上的孝順,讓他們快樂一時,傷悲的無底深淵,是因為你不是為了孝順而孝順,來讓自己心安;其實不久之后你會后悔自己為什么不能坦誠相對。。所以趁現(xiàn)在不要把他們的日子一天天減少而是一天天的增加,因為父母永遠都在你的身邊。龍應臺溫文爾雅、親情流動的優(yōu)美色彩文字與父母的辛酸與無奈;讓我懂得,無論你走到哪里,總有一個人在家等著你!还芩卸嗬稀⒍嗬、多苦,他都盡他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極限,他也會努力著不放棄的去做,記住他的好只為你,他,不曾后悔!不要嫌他對你冷,只是他暖的時候,你一直冷得刺骨!他是讓你去鍛煉,學會照顧她,暖他一輩子,等他暖你,那就吃了。她暖的永遠是你!——爸,媽,我愛你們!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4

  不管是竭力控制自己卻還是與父母爭吵的我們,還是對待孩子百般無奈的父母,都會在爭吵中肆意的怒罵,之后又在疲憊中無力地哀嘆。我一直覺得,對于我們,這仿佛是永遠無法改變的,而對于父母來說,在孩子日益長大的歲月里,這永遠會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深深的溝壑。

  直到我看到龍應臺說:“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guān)系,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我看到她努力地想要了解這個十八歲的兒子,在這位母親想要填補那深深的溝壑的同時,她用她與安德烈的36封家書,深深地感動了千千萬萬地讀者。

  。我以前覺得,這本書真的很用心良苦,這是一位孩子與母親感人肺腑的對話。直到后來,再次翻閱時,我才覺得龍應臺真的是個很有智慧的人,她對于孩子的不僅僅用愛來衡量,雖然語言是慢慢的,就像平淡地訴說,但卻有一種能從書中直逼人心的,就像剖開了心一樣熱烈的情感。她把自己所有感悟的,思考的,想要對孩子說的,以一種淡淡地語氣一點一點地講出來。

  看書的時候,覺得自己心很靜,從文中,我讀出了一種深深地悲涼的感覺。作者處處袒露著自己想要了解孩子卻無能為力,想要推開那堵墻卻又無從下手。其實不只是她與安德烈。十五歲的我們,和已到中年的父母,卻不如身邊的朋友親近。那種感覺就像一堵無形墻堵在我們的心口。我們依仗著父母的愛,肆無忌憚地沉默著,不知從何時起,只要一句話就可以引爆所有堵在我們心口的火藥。“啪”的關(guān)門聲,是那么尖銳又刺痛人心。

  書的開頭寫到:“安德烈,那一刻,簡直就像經(jīng)典電影里的鏡頭,身為兒子的向母親做斬釘截鐵的獨立宣言,那飾演母親的,要不然就氣得全身發(fā)抖,“啪”一個耳光打在兒子臉上,兒子露出愕然的表情,然后憤而奪門離去,要不然,母親愕然,然后眼淚潸潸而下,本來威武莊嚴的母儀突然垮了,慘兮兮地哭。”

  對了,這似乎就是我們平時與父母慣有的'相處方式,龍應臺說,那種感覺就像突然一個天一般高的海浪直直地打過來,你卻不知道往哪里躲。那種悲傷濃濃的籠罩著,像一股淡淡的菊香縈繞不去。

  看完書后,我陷入了沉靜。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漸漸學會把所有的話都藏在心里,而父母卻懇切地希望與你打開心扉地交流。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與父母說的那聲“我愛你”卻遠遠不是那么回事。我們把自己關(guān)進手機,與父母在一起卻只是低頭,原來這樣,我們也是愛了。我們和父母之間,那句“我愛你”似乎那么敷衍,敷衍的讓人心知肚明。轉(zhuǎn)身,只留下寂寥的父母,反復咀嚼著那句干燥無味的“我愛你”。

  龍應臺寫下這些真摯的文字,想要掏心掏肺地讓孩子她的真心,她想要得到孩子的表示,她的每一行字都充斥著化不開的愁與愛。我感到一陣酸楚。想想自己與父母的僵持,母親那些想要說出口去硬是吞下去的話,我心里就像塞住了一般。我的母親和我說,你要相信我會永遠為你好,可是我卻沒有,我們永遠覺得我們的委屈比她們大,該訴苦的,是我們。

  我們總是覺得母親總是挑著所有我不愛聽的字眼,所說的所有話似乎都能毀壞心情,可是,有錯嗎?我們在心里如此堅定地認為父母逼迫我們學習,沒有他們,我們會更輕松。然而龍應臺對她的兒子說:“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蔽覀冃睦镆苍S明白,可是想要承認卻不那么容易,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決定著我們的未來,可我們還是蒙住自己的耳朵,心里不斷想著,我不想聽你話,你說讓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以后就能有出息嗎,我不想聽,不想聽。

  這本書像是能夠把我們的心放在漏斗上面過濾一遍,讓你能清晰地看到你的現(xiàn)在,你還可以挽救的。當你在閱讀完這本書后,合上書的那一刻,仿佛心結(jié)就卸下了,以前厚重的大門也“刺啦”一聲輕悄悄地開了。

  《親愛的安德烈》用一種平靜的文字淡淡的描述著母親與孩子的心靈之旅,卻在我心中刻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5

  兒子成長了,本來就和母親漸行漸遠,他有他的思考,有他對這個世界的抱負,有他的朋友圈——那是任何父母都無法跨越進去的圈子。于是,和家人之間的感情也就漸漸平淡。龍應臺慌了,她不曉得該如何掌握住她與兒子之間的聯(lián)系。于是,她邀兒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與她合寫一個專欄,一方面她可以透過書信來了解兒子的想法、內(nèi)心到底在做什么打算,以及為人母親最渴求知道的——過的好還是不好?這36封信就是如此產(chǎn)生出來的。

  從他們的對話里,我看到的龍應臺,是一個愛兒子的普通母親,她在認真地了解、認識兒子,同時也在努力解釋自己,三年的對話是成功的,母子收獲了巨大的幸福。在我看來,龍應臺對“中國”和“中國文化”非常熱愛,反獨裁、反強權(quán),追求民主、關(guān)心民生,厭惡作秀的政治人物,呼喚公平正義。在給兒子的信里,她對“貧乏”、“愚昧”的漁村娓娓道來(“漁村確實沒有給我知識,但是給了我一種能力,悲憫的能力,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對權(quán)力的傲慢、欲望的偽裝和種.種時代的虛假時,雖然艱難卻仍舊得以穿透,看見文明的核心關(guān)懷所在”),她對故土臺灣愛的深沉。在一些話題的討論中,她多次提到大陸見聞,關(guān)于將來,說在西安的一家回民飯館里,16歲的從甘肅山溝小村里出來的女孩,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個月賺兩百多塊,寄回去養(yǎng)她父母,安德烈說不知道將來要做什么,龍應臺就問:“安德烈,那16歲的`女孩,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你能想象嗎?”回想自己,龍應臺說:“18歲的我,不知道高速公路,不知道下水道,沒進過音樂廳和美術(shù)館,不知道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龍應臺對安德烈說:“我對于享受和物質(zhì),帶有幾分懷疑的距離”,爬黃山的時候,她看到挑90斤重的少年挑夫,一邊水泥、一邊食品,早晨4點出門,黃昏爬到山頂,回到家深夜,肩膀被扁擔壓出兩道深溝,一天掙30塊錢。她說:“安德烈,30塊錢不到3歐元,不夠你買3球冰淇淋,山頂咖啡一杯20元,我不太敢喝,但是不喝,那個大眼的少年是不是更困難呢?”她講黃山少年,我很激動,不知道安德烈是否也動容了。

  從安德烈的信件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中西之間的差異,教育、意識,很多方面。比如,他們長于理性思考,而我們重情感抒發(fā),他們會積極參與、干預現(xiàn)實,而我們更多是旁觀。18歲的安德烈和他朋友討論的內(nèi)容在我們看來是不用討論的,沒什么好討論或者討論不出什么,我們受到的教育是接受,而不是思考,我們不會思考,也不會想去思考。我們依賴長輩、領(lǐng)導,我們相信,我們從眾、附庸。就香港選舉時間表出臺問題,安德烈置疑香港人數(shù)的少,在他看來,爭取小小的本該的權(quán)利,為什么不發(fā)出聲音呢?龍應臺是呼喚民主的,她在之列。當然,一些問題上,安德烈跟我們一樣顧慮、煩惱!皨,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我?guī)缀醮_定不太可能有你們的成就,你會失望嗎?”龍應臺說:“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要你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我完全贊成龍應臺,但事實上只有少數(shù)的人不是被迫謀生。以龍應臺的這一段文字來看,我認為,她衷心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所有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樂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為什么世上還是有這么多的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壓在孩子的身上呢?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頂尖中的精英,不斷的期許孩子的成就能超越自己,這或許就是變相的施壓吧。但……就放任著他一事無成、游手好閑?不!所有的母親都會擔心,會緊張。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寸,正是母親的為難之處。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03-26

龍應臺作品《親愛的安德烈》簡介10-11

親愛的安德烈心得體會04-16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5篇)12-08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1篇04-27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5篇06-15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9-23

《親愛的安德烈》的讀后感04-26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7-14

關(guān)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