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讀后感2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山的那邊》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在山的那邊》讀后感1
在我初讀《在山的那邊》這首詩歌時,便被她散發(fā)出的獨特魅力吸引了,我覺得,我就是詩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難,追逐理想。
《在山的那邊》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蘊含了一個哲理。詩人以群山和大海為意象,以"海"象征理想,以"群山"象征種種困難,以"爬山"象征艱苦奮斗,從而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而崎嶇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終將到達理想的境界。
詩中的孩子的理想,是追尋大海;我的理想,是考入中國傳媒大學。
聽媽媽講,在我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就常常咿咿呀呀地牙牙學語,說個不停;等我再長大些,會說話了,我總是愛搖頭晃腦地背誦爸爸媽媽教我的兒歌、古詩;上了學后,每當朗讀課文時,我總是把手高高地舉起來,因為,那些漢字正在向我招手呢!
在小學四年級時,我有幸主持了學校的活動。從此以后,我便深深地愛上了主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主持人,我與主持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主持人,一個好的大學必不可少,我相信,只要我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她一定會幫助我實現(xiàn)這個當主持人的夢想。于是,考入中傳便成為我人生的理想。
我知道,中傳是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想要摘取她的人不計其數(shù),而我,只是那蕓蕓眾生中微不足道的一個,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不管這條路再怎么難走,有再多的艱難險阻,我也會永不言棄,努力向前。而《在山的那邊》這首詩歌,完美地詮釋了這種向理想前進的追夢精神。
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講,"山"與"海"的對立,往往是一種無法打破的對立,正如另外一位詩人在《山民》中所說,"他想,這輩子是走不出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遙遠/所以沒等他走到那里/就會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墒,在《在山的`那邊》中,"山"與"海"的對立,"山"對"海"的隔絕,因為一個"一次又一次失望"卻一次又一次攀登,不停地翻越群山去追尋大海的倔強的"孩子"的出現(xiàn),而告克服。這"孩子"可以說正是那不屈的"信念"本身。這個山與海之間的"追夢者",體現(xiàn)了我們內心"隱秘的想望",更體現(xiàn)了一代人在現(xiàn)實的重重磨難與對理想的苦苦堅持之間的精神歷程。
雖然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我們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終將實現(xiàn)。我會像詩中的主人公一樣,以堅定的信念和不變的初心,向理想前進!(季然)
《在山的那邊》讀后感2
暑假里,老師推薦了一些課外書給我們,我看了幾本,興趣都不是很高,當我看《走,去山那邊看看》時,我深深的被吸引了。
文中是圍繞主人公湯米陽寒假回老家貴州丹寨縣,在鄉(xiāng)下爺爺家的假期生活來寫。她通過日記的方式記述了一群鄉(xiāng)下留守兒童的生活現(xiàn)狀。有學習成績優(yōu)異,善良懂事的山果;有成績不“!,捕獵“!钡蔫F牛;有膽小怕事,我的“跟屁蟲”妹妹;有人醉心不醉的樂于助人的“醉漢叔叔”……故事一個接著一個,仿佛我就是湯米陽,正經歷著發(fā)生在他身上的,剛到爺爺家的不習慣,交到朋友的開心,朋友們遇到困難,她遇到困難,他們是如何應對的。
我也是一名鄉(xiāng)下的孩子,可我們這里幾乎家家都蓋起了大洋房,路也都是水泥路,甚至很多家都有自己的小轎車,每頓也能吃上可口的飯菜。不像湯米陽爺爺鄉(xiāng)下的山果家、鐵牛家,低矮的泥墻瓦,墻壁四面透風,堂屋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就連吃飯最好的菜就是一碗煎雞蛋,還是有客人來時才能吃上?粗焦艿芎蜕焦妹醚郯桶偷耐鴾钻柍噪u蛋的樣子,真想把我家的雞蛋和肉一并送給他們,邀請他們來我家,我讓媽媽做給他們可口飯菜。
我也是一名留守兒童,我的爸爸媽媽不像山果、鐵牛、妹妹他們的爸爸媽媽,過年過節(jié)都不能回來和家人團聚。我們的爸爸媽媽過年都回家,如果放暑假又可以去爸媽工作的地方度假。家里的'大大小小事情由爺爺、奶奶照應,我和弟弟只管學習。
看到鐵牛和山果除了學習以外,還要照顧臥病在床的爺爺、還未長大的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甚至學費還得自己掙,我真覺得自己太幸福啦。特別讀到山果好不容易賣棗子攢夠了學費,可以不用再為上學發(fā)愁。命運卻再一次考驗了山果,他家里的頂梁柱爸爸因高空作業(yè)死了。辦完后事,山果的學費也所剩無幾,她告訴湯米陽她要去新疆打工掙錢來給弟弟妹妹讀書,我哭了,一個比我大一兩歲的十三歲的小姐姐,背上卻背負著一家人的責任,我望著窗外,抽泣起來,真是屋漏又逢連夜雨,我內心冒出一個念頭,我要幫她,我要幫她。
我想了想,我拿什么幫,我只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給的零用錢,加起來不過幾百元,只夠買幾件衣服,或者買兩袋大米。我擦干眼淚,繼續(xù)看,心中一點一點溫暖起來,因為文中的主人翁湯米陽正在做一件大事——“山果計劃”。她寫了一篇《關于大山女娃13歲肩負重擔的調查報告》,軟磨硬泡的交到了局長手里,引起了縣里的重視,并送來油、米、肉、牛奶等到山果家,下一步扶貧辦還要積極聯(lián)系公益機構和山果家接上對子家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和山果家結對子的竟是湯米陽的媽媽。
真好,這樣的結局真好,我也要好好讀書。湯米陽的爸爸也出生在這樣的貧窮鄉(xiāng)下,可是他靠知識改變了命運,還幫助了別人,真?zhèn)ゴ,我也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從現(xiàn)在好好讀書,做好少年,讓我身邊的人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在山的那邊》讀后感】相關文章: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01-18
在山的那邊閱讀答案02-15
在山的那邊的教學設計02-15
《在山的那邊》的教學設計01-30
《在山的那邊》的閱讀答案04-08
《在山的那邊》讀書筆記01-12
《在山的那邊》讀書筆記06-10
《在山的那邊》課程教學設計12-12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模板12-07
課文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01-04